2001年以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为汽车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力地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概括起来主要有:①改革汽车进口管理制度,完善进口配额管理办法;②制定汽车产业政策,提高投资项目的准入门槛,促进汽车产业自主发展;③改革汽车流通制度,开放汽车金融市场;④引导和推动国内企业不断提高零部件本地采购水平;⑤有关部门在标准法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出口、研发等方面也出台了诸多保护和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措施。
三、汽车产业由小变大,产业地位和竞争力大幅度提高
“入世”以来,汽车产业在产销规模、自主品牌建设、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产销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入世”以来,我国汽车产量从2001年的230万辆左右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1806万辆,年均增速为24.2%,由2001年的全球第八位提高到2010年的全球第一位,并且未来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位。中国汽车产量在世界上的位次变化。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测算,2010年汽车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13%,实现工业增加值9972亿元,占GDP的2.51%;汽车行业直接和直接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2%以上;汽车行业相关税收9500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3%左右;汽车产业对机械、钢铁、电子、橡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建材等众多上游产业及金融、保险、销售、修理、拆解等众多下游服务行业表现出了巨大的带动效应。
2.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汽车行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技术引进等手段不断增强研发能力,自主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商用车企业均具备了较强的整车开发能力,并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乘用车自主品牌企业初步具备了完整的整车开发能力,并掌握了部分发动机和变速器核心技术,不少乘用车合资企业也在外方母公司支持下积极进行本地化开发;汽车行业企业重视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整体水平已基本接近国际水平,目前已经有上百款新能源车型进入《公告》,部分车型已经实现量产。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明显改善,排放控制技术普遍达到了国家第Ⅳ阶段排放标准,汽车安全技术应用水平日益提高。
3.自主品牌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一汽、东风、上汽等主要汽车集团积极实施乘用车自主品牌发展战略,2010年自主品牌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企业超过4家。奇瑞、吉利、比亚迪等主要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实力也不断增强,3家自主品牌企业2010年产销量均超过了40万辆,其中奇瑞产销量接近了70万辆。如图11-5所示。本田、日产、通用、现代等跨国公司在华合资企业也已经或计划推出自有品牌产品。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15%左右提高了2010年的30.9%,乘用车市场份额由2005年的42.6%提高到2010年的45.6%。2011年以来市场增速放缓,自主品牌乘用车和轿车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自主品牌商用车继续保持绝对市场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95%,主要商用车企业的产销规模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4.汽车行业兼并重组取得积极进展,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在市场竞争和政府推动下,骨干企业集团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兼并重组,代表性事件是一汽收购天汽和川旅,长安重组江铃、兵装集团与中航集团重组汽车业务,上汽重组柳州五菱和收购南汽等多家企业,广汽重组长丰和吉奥等。骨干企业通过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进行跨区域合作,提升企业集团竞争力。通过兼并重组,主要汽车企业集团的产销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上汽集团产销超过350万辆,东风集团超过270万辆,一汽集团超过250万辆,前4家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达到了62.1%。“入世”10年,前4家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由57.2%提高到了63%,前8家由77.5%提高到了81.8%。
5.汽车进口增势平稳,基本未对国内汽车产业造成冲击
“入世”以来,进口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但受制于政府调控,2002年、2003年汽车进口量(含成套散件,下同)虽然分别大幅增加到12.8万辆和17.2万辆(见图11-7),但进口汽车与国内汽车市场增长基本保持一致,进口车型主要是国内不能生产的中大排量轿车和越野车。2005年取消配额管理以来,一系列进口车型纷纷国产,国内汽车合资企业供应能力不断增强,进口汽车调剂余缺的作用日益凸显。汽车进口量虽增长明显,但日趋高档化、个性化和差异化,在国内市场中占有率仍保持在3%-4%的低水平。
就出口数量而言,我国已经步入全球十大汽车出口国之列。汽车零部件出口也呈高速增长态势,零部件出口额从44.1亿美元提高到了2010年的413.6亿美元,年均增长28%,预计2011年将突破500亿美元。同时,汽车行业企业开始加快对外资本输出步伐。
主要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均已在海外设立了生产或组装工厂,部分企业还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吉利、上汽、万向等少数企业还积极进行海外并购。
汽车产业技术和资金密集、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国抢占全球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产业。加入WTO以来,虽然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产销规模也已经居全球第一位,但产业大而不强,技术创新能力弱、自主品牌发展滞后、主要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依然非常突出。同时,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能源、环境、交通等瓶颈制约也日益严重。下一步,汽车产业应把握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全球汽车产业转移和调整的难得机遇,充分利用我国市场和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全球驰名的自主品牌,实现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和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从简单的商品输出到许可协议,从战略联盟、兼并收购到新建全资子公司,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业务层面的国际竞争战略有成本领先、差异化、目标集中和最优成本战略。公司层面的国际经营战略有3种类型:国际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和跨国战略。企业实施国际经营战略的重要目的是增强国际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提出了影响跨国公司国际竞争优势的“钻石理论”,即决定企业国际竞争优势高低的因素有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行业,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还有两个辅助因素是政府和机遇。
思考题
1.国际市场进入方式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各自适用于哪些情况?
2.如何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
3.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各自有什么相对应的战略?
4.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培育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5.查阅一些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资料,如海尔、联想、华为等,讨论这些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通过实施哪些国际经营战略来获得国际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