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说话要考虑对方性别、年龄段和个性特征
不同年龄的交谈对象,由于思想文化基础和心理性格特征差异较大,往往有不同的喜好。
(1)少年儿童求知欲强,猎奇心重,喜欢富于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的交谈。
(2)年轻人往往对前途理想、婚姻恋爱、科学文化、娱乐体育的话题津津乐道。
(3)中年人多热衷于专业学术、社会新闻、家庭管理、人际关系的交流。
(4)老年人则对退休生活、健身长寿、文物古迹、书法诗画感兴趣。在交谈的形式上,也要投其所好:对少年儿童应多运用具有平易性、幽默性、启发性的语言;对中青年应多运用具有科学性、哲理性的语言;对老年人则应多运用带有含蓄性、委婉性的语言。
所以,即使是同一交谈内容,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用语也要有所区别。例如打听年龄,对老年人不宜说:“您今年几岁?”而应问:“您今年高寿?”或“您今年高龄?”对中年人不妨问:“你今年多大年纪了?”而对小孩则应说“你今年几岁了?”对不同性别的人也要区别用语。比如,一个青年询问另一个男青年:“你今年多大年纪了?”这是很平常的,但如果以此来直接询问一个年龄相仿的未婚女青年,也许就会引起对方的不必要猜测。平常人们说一个男同志“胖得像个冬瓜”,他也许会毫不介意,一笑了之;然而这句话说到一个体型相仿的女青年头上,她很可能就非常不高兴,觉得对方有意羞辱她。
而不同气质性格的人,往往喜欢不同的说话风格,在交谈方式和态度、语气上应加以区别。因为面对的交际对象性格迥异,特别是生性内向的人,不仅自己说话比较讲究方式方法,而且也很希望别人说话有分寸、讲礼貌。因此,与这样的交际对象交谈时,要讲究说话方式,尽可能对其表现得尊重和谦恭些。传说朱元璋做了皇帝,他从前相交的一班苦朋友,有些还照旧过着很穷的日子。有一天,朱元璋从前的一个苦朋友从乡下赶来,一直跑到南京皇宫大门外面,他哀求黄门官进去启奏说:“有旧友求见。”朱元璋叫传。见面的时候,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三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他说得好听,心里很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得他的说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从前的事情,所以就立刻封了他做羽林军总管。这位嘴乖心巧的苦朋友从此就做起大官来了。这件事让另一苦朋友听见了。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的吧?”他也就去了。和朱元璋一见面,他就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了一地的豆子,汤都撒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上满把地抓豆子吃,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去。叶子梗在喉咙里,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事过境迁,朱元璋今天心情可不太好,嫌他太不会顾体面,等不得听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同是叙旧,而效果却截然相反。这说明感情的表达必须看清对象,顾及场合,把握特定场合交际双方的特定关系,否则,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不然,怎么有“伴君如伴虎”之类说法呢?
(二)话随境迁
俗话说:“到什么坡唱什么歌。”
1.说话要顾及场合。由一定的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交际情景有机组合成为的言语交际场合。交谈时,说和听双方对话语的采用或理解,都要受特定场合的影响和制约。就说的一方来说,无论是话题的选择,还是话语形式的采用等,都要根据特定场合的需要来确定。否则,再好的意思,再优美的话语也收不到好的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试想,在跟朋友谈心时,像作报告那样拿腔捏调,在悲哀、肃穆的葬礼仪式上讲话,像相声演员那样通篇幽默之语,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所以口才的施展必须适应特定场合的需要。
(1)公开场合。公开场合是一个人数众多、形色各异的场合。对演说者而言,首先要求表述内容正确先进,积极向上,给社会注入新的理念,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次要讲究表达方式,卡耐基认为演讲要充满“生命力、活力、热情”,使听众的情绪完全受讲演者左右。因为在公开场合,讲与听双方,是以演说者为主的,听众虽然处于较为被动的接受地位,却是难以抹杀的“人证”,有些话,说了就收不回来了。
(2)私下场合。私下场合是只有交谈双方单独相处的交际环境,双方都可以敞开思想发送或接受。在内容上,什么都可以涉及;在形式上也不必拘泥,只要彼此的交际能够进行即可。但是,这种场会由于没有第三者的见证作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双方也会有所顾忌,而侧重于沟通、了解为主。
(3)正式场合。正式场合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设置的、有一定条件和规范的场合。如商贸洽谈及外事谈判的会谈处,举行会议的会场,发表演讲的礼堂,开业及庆典的现场,教师讲课的课堂等。这类场合,无论是发表意见还是接受意见,都不能随心所欲、马虎从事;必须遵从该场合的规定,按特定的目标规范双方的行为。这种环境的制约因素是很明显的。
(4)非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是事前没有特别规定,也无条件限制的自由的场合。如纳凉的树下,购物的商场,散步的街头,闲聊的茶馆,看戏的剧院,跳舞的舞池,串门的家庭等。这类场合,交谈双方都显得轻松自如,交谈随便。所涉内容多为寒暄应酬的生活琐事,而且在这种场合说的,大多不用认真,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像小道消息、蜚语流言之类,也往往在这种场合产生。
2.说话顾及语境
“语境”,一是指环境,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也就是人们通常称呼的“地点”。例如,在国家级的外交谈判中,地点的选择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在谈判双方的领土上轮换举行,或者选择第三国作为谈判地点。为什么这个问题会成为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朋友家里说话,总有一种客人心态,说话也总是显得拘谨一些,可在自己家里接待朋友,就无拘无束了。这种主人心态,就自然形成了一种优势,虽然属于非言语因素,但它却能增强话语的表达效果。选择有利的社会环境来增强说话效果。地点属于自然环境,但一旦成为附属于某种社会力量所能施加影响的范围时,它就成了社会环境。例如,有些领导者发现问题,往往请下属到自己办公室谈话。办公室是上级办公的地方,下属来到这里,很容易联想到上下级关系,于是便产生了一种“必须服从”的心态。这样,本来是对等的谈话,因为地点这一特殊社会环境的参与,就有利于一方,使对等的双方,变成主动与被动的两方。主动一方便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势头。当然这只是一种心理差异,绝不是“以势压人”。反之,如果为了加强联络,增进信任和友谊,领导人员则应走出“领导效应区”,到职工宿舍、食堂、俱乐部等地区去,便于放开话题,无拘无束。这类非语言因素,有时正像看不见的磁场,有着极其强大的特殊效应。
“语境”,另一方面是指交谈各方言谈语流的上下文语义影响。
(三)创设环境
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但环境对人们的言语交际并不是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的。人们不会完全听命于环境的摆布,而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和利用适合的环境。根据不同需要,首先是服从交际的主旨。交谈的主动者在明确的主旨指向下去选择环境,让其合理地成为话题的引线,使得自己的发送顺理成章、合乎时宜,易被对方接受。
其次是考虑交谈对方的心态。主动创设环境,为的是要让对方能够接受自己的意见。要针对对方此情此景最容易接受的心理状态去创造,使创造出的环境为其理解、认同,继而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最终达成交际的目的。
第三,可以借助眼前景物,提升说话效果。有时话语交际陷入困境,可灵活地借眼前的事物来解脱自己,化被动为主动。某国大选结束后,新当选的总理在人群中发表演说,突然,意外的情况出现了,这位总理因腹痛难忍,满头大汗,竟无法说完正说的语句,于是医生立即赶来急救,周围的人群心中笼上了一层阴影:这位他们维护、拥戴的新总理身体状况这么糟,怎么胜任他的工作呢?过了一会,这位总理又精神抖擞地返回人群,人们正在窃窃私语着。只见他很快扫视了人群一眼,镇定自若他说:“我们的国家就像我的身体一样,刚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但是现在好了,危机已经过去,希望就在前头。”语言一落,全场为之欢呼,人们的情绪一下子又变得热烈激动。借助环境中的各种现象,或根据随时出现的情况,加以联想,乘势发挥,会使自己的讲话主题更突出,论证有力。
案例1:一位早年毕业于某高等院校中文系、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退休老同志一并举行了一个欢送会。与会同志和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肯定和赞扬,相比之下,对那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的美誉则尤多。当轮到两位受欢迎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辞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赞誉作了深情的感谢。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温馨气氛。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这里为止;然而,那位老教师却并未就此打住,却由人们对另一位“先进”的赞扬中引起了感触,并作了颇为欠当的联想和发挥:“说到先进,很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话犹未竟,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配当先进,是怪我们没有提你的名。”话语中带着一种不肯饶人而又让人难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师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伤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一种怏怏不悦的尴尬气氛。一位领导见势不对,马上接过话茬,想把气氛缓和一下。照理说,这时,他应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转而谈论其他。然而,他却反反复复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叫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在意,说没有评过先进,并不等于不够先进,先进不仅在名义,更要看事实。如此等等,一席话,等于是把本应避而不谈的话题作了重复和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显得更为尴尬。
案例2:有一次,群众围住了爱因斯坦,要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他的相对论。爱因斯坦说:“比如说,你同你最亲密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五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五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案例3:1957年3月20日下午,秘书林克随毛泽东由南京飞往上海。当飞机途经镇江上空时,毛泽东诗兴甚浓,书写了辛弃疾的一首诗《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并意犹未尽地向林克解释了这首词的意思和同中的典故:“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毛泽东笑道:“辛弃疾这首词里‘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借杜甫的诗句;‘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借曹操的名句。”毛泽东口才滔滔,一下就说开了。他说,“看过《三国演义》就知道,曹操‘煮酒论英雄’时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说:‘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尽管刘备比曹操所见略逊,但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
案例4:唐弢先生曾经回忆鲁迅先生与青年的一段交谈:“有些青年不懂得当时政治的腐败,光在文章里夸耀中国地大物博。看得多了,鲁迅先生叹息说:‘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头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有些青年一遇上夸夸其谈的学者,立刻被吓倒,自惭浅薄;这时候,鲁迅先生便又鼓励他们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
案例5:一位小姑娘在集市上卖豆角,每斤2元钱,买主还价1元5角,两人言来语去,正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买主一边用眼睛盯着鲜嫩的豆角,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三五牌香烟准备抽烟。小姑娘发现了“新大陆”,机灵地说:“同志,你为了争5角钱,花了这么长时间,其实只要少抽一支烟,就足够了。一斤豆角就可以炒一大盘菜,不过一支烟钱。”这一说,买主愣了一下,“争劲儿”顿时没了,掏出4元钱,买了两斤走了。
第二节交谈策略
具备了交谈的基本功,只是为交谈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而交谈的内容、目的、背景、对象等具体情形是千变万化的,还需要交谈者灵活运用口语规律,掌握多种交谈策略,才能促使交谈尽快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