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锻炼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知识的积累并不等同于能力的积累,要将知识升华为能力,必须作出巨大的努力。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应争取更多地培养一些适合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1)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就是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能随机应变地适时调节择业行为的能力。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要适应这种状况,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就应该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通才教育,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有些知识用不上、有些知识不够用、有的要从头学起,这就要求刚走上社会的毕业生,根据工作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行为方式,尽快地培养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择业者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能力表现。生活、工作中需要与许多人交往,要交往就难免产生矛盾。作为大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要以我们民族善良、诚实的传统美德来善待他人,“将心换心,以诚相待”;要学会尊重他人,要“换位思考”,多为他人设身处地地着想,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要学会既能干大事,又能干小事的本领;不能以“才子”自居,妄自尊大,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学会处理具体问题;要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
(3)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以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它是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基础性素质,故又称为语言文字沟通能力。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要交流思想、讨论问题、互通情况、阐述观点等,不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再好的见解和看法,表达不确切、不清楚,也会直接影响本领的施展。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要求语言的流畅性、灵活性和艺术性;书面表达能力要求文句的逻辑性、艺术性和条理性。对一名大学生来说,表达能力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是极为重要的。有的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动手写东西很费劲,拿起笔来不知从何下手,写出来的东西,文字不顺,逻辑不通;有的连通知、申请都写得不像样;有的会设计,但写不好说明;有的外语不错,中文却不行;有的外语水平根本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等等。
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加强锻炼,不断提高中、外文的表达能力。
(4)开拓创新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是指用已经积累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的思维,提出新的见解和作出新选择的能力。它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明新技术、创造新产品的能力,提出新思想的能力等。它是由观察敏锐性、记忆保持性、思维灵活性、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像和创新意识等基本要素构成的。
大学生应在在校期间不断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加强开拓创新能力的锻炼,为今后工作中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5)动手能力
把创造性思维变成实际的物质成果,或是用生动形象的实践过程呈现创造性思维的转化能力即动手能力,也称为实际操作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对工科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现实工作中,尤其是在科研、生产第一线,要求的是理论上要懂、实践中会干的人才,要求既能讲出科学道理来,又能动手干出样子来的人才。目前,有些大学毕业生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理论上懂,道理也讲得出来,但要亲自解决这些问题,往往就显得能力欠缺,直接影响了自己作用的充分发挥。所以,大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积累知识,还要通过参加科研活动,利用生产实习和勤工俭学等机会,着力培养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6)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实践能力、决断能力、指导能力和平衡能力。目前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组织工作能力的大学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单位挑选大学生时,在注重学业成绩的同时,对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负担过社会工作很感兴趣。因为,大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离不开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此,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尽量做些社会工作,不断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以利于今后的工作。
2)大学生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进入大学校门时做起。参加社会实践,如助工、助研、助管、助学活动和各种实践环节都是有益的能力训练机会。它不仅是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检验和训练,而且是自学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开展工作能力的系统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增加其对未来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要求以及自己所学专业应用范围的全面了解,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努力的方向。通过这种训练,可培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社会公认的能力训练实践
参加各种资格考试仅仅是一种能力训练。各种各样的证书及反映自己能力的材料被大学生们形象地称为“护照”。据某省人才交流中心统计,在有记录的求职大学生当中,有40%拥有两门以上专业证书,有36%拥有社会事务兼职证书,有80%拥有优秀学生干部、先进团员和模范党员证书。
5.3.3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般人不会承认自己会有心理问题,大学生们更是如此。然而,由于大学生是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精力充沛、生命旺盛的群体,多数人没有经过大的病痛折磨,健康状况不成问题,故身体素质问题往往被忽视,在大学学习期间不注重身体锻炼,不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就业市场上,学生的身体状况已成为用人单位考查求职者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建立在人的健康体魄之上的特定行为倾向特征。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就业成才有着重大影响。对于一名毕业生来说,需要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地迎接挑战。
漫漫求职路,充满了辛酸苦辣,甚至冷嘲热讽,这是大家未来必须要面对,而且是无法回避的巨大心理压力。能不能经受得起这种考验,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积极主动、毫不气馁的健康心理状态对自己的求职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前面已提到的着名学府的那位学子,由于他不仅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对单位期望也大,结果,失望总是如影随形。一次次的打击,加之又没有得到及时的休整和恰当的心理调整,最后得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成为丧失基本生存能力的人,现在能否彻底治愈,就很难说了。对此,我们只有深深地同情与惋惜。
笑面人生,应当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境界,最好的心理健康就是每天保持“微笑”,尤其是在面试过程中要保持“微笑”,这既能给自己以信心,也能带给他人温暖。谁都喜欢与面带微笑的人打交道,说不定自己的微笑真给自己带来好运呢。
1.完善自己,不断克服择业中的心理障碍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选择,因此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心理压力,使很多人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这既不利于就业,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心理障碍是由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而使人失去应有心理平衡的结果。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于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其需要调整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种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紧张、恐惧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病态心理。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夕,都会产生各种焦虑心理。如,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适合发挥特长、利于自己成长的单位和工作环境;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十几年寒窗付诸东流,无颜见江东父老乡亲;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等。特别是一些长线专业、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成绩不佳、能力一般而又不善于“包装”自己、就业单位迟迟仍无着落的大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大学生择业中焦虑心理的一种表现就是急躁。在职业未最终确定之前,这种心理就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有时恨时间过得太慢,感觉度日如年;有时又恨时间过得太快,最后期限将至,单位仍无着落。他们埋怨用人单位优柔寡断,怨父母、亲朋办事不力,希望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一旦遇到挫折他们便暴跳如雷,怨声载道。特别是那些在规定期限内尚未落实单位的学生,心里更是急躁。这种急躁心理,往往使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心理紧张、烦躁不安、无所适从,有时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等不良后果。
2)虚幻型期盼心理
虚幻型期盼心理更多表现为幻想心理,是由心理冲突或害怕挫折引起的。是在择业中,有些大学生渴望竞争,希望能找到理想的单位和职业,但由于害怕面对屡受挫折后严酷的结果,而采取的一种逃避态度。他们往往幻想不参与竞争,就能如愿以偿找到理想工作单位;更有甚者,陷入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深渊,幻想用人单位能主动找上门来,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慧眼识金”等。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很容易脱离现实,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思进取,整日处于幻想状态中,恍恍惚惚,择业目标与现实有很大的反差,很难找到理想职业。
3)自卑抱怨心理
自卑抱怨心理是指由于受到暂时性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障碍。大学生在择业前,往往跃跃欲试,很想一显身手,大展宏图。而一旦受到挫折,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大大减弱,自尊心受损伤,从而对自己全盘否定,感到一种空前的失败和愧疚,从此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惭形秽。在择业中,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这在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身上表现较为明显。自卑不仅使其悲观失望、不思进取、错失良机,而且也有碍其自身才能的正常发挥。
4)怯懦胆怯心理
怯懦胆怯心理在毕业生面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面试前,一些人如临大敌、紧张不安、手忙脚乱,大有“丑媳妇见公婆”之态。面试时,面红耳赤、语无伦次、支支吾吾、答非所问、手足无措,辛辛苦苦准备的“台词”、“腹稿”一急之下,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忘得一干二净;有的谨小慎微,生怕说错一句话或因一个问题答不好,影响自己的“第一印象”,以致缩手缩脚,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为克服上述弱点,毕业生必须平时积极参加学生集体和社团活动,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心态
为了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保证求职择业的顺利进行,在积极进行心理调适、排除种种心理障碍的同时,还应进行心理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
1)正视现实的心态
正视现实是大学生保持健康的择业心态的重要标志。正视现实,就是要正确认识现实社会存在的地区差异、供需矛盾以及就业现实与自身期望之间的差距,从实际出发,处理好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那种脱离现实、好高骛远、凭空臆想的心态是不可取的。
2)正视自身心态
常言道:知人为聪,知己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难。正视自身,首先要对自身的现状有充分的认识,即自己的主要特长、学习成绩、各种能力、性格特点等;其次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要求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清醒判断。
择业焦虑,你能坦然处之吗
小章是上海一所重点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他学习成绩优秀,又当了多年的学生干部,各方面表现比较出挑。最近,他到一家高星级宾馆去应聘大堂副理一职。本以为胜券在握,但面试结束时,他得到的答案是:“你太优秀了,这个职位对你不合适。”从小到大顺风顺水成长起来的“80后”小章,第一次尝到了被拒绝的滋味,心情非常沮丧,越想越困惑,人生的这一点点小挫折,被他当成是生命的极点而走向极端……幸好被人及时发现,才没造成惨痛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