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业管理系统的远景开发指的是系统根据自身的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条件,在管理和经营上将要采取的技术经济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管理效率。这些措施中最常见的是增加产品的品种、规格;调整产品结构,使之更适应市场的需求等。一个管理系统的设备状况是由产品决定的,所以在作设备规划时应把整个管理系统未来可能发展的产品给予充分考虑。
2.设备选购应考虑的因素
(1)设备的生产性
设备的生产性是指设备的生产效率,主要是指单位时间的产品产量与设备质量的工程能力。一般以单位时间(分、时、班、车)的产品产量或对原材料处理量来表示。
例如,空气压缩机以每小时输出压缩空气的体积来表示;制冷设备以每小时的制冷量来表示;锅炉以每小时产生的蒸汽吨数来表示;发动机以功率来表示;水泵以扬程和流量来表示等。
高效率设备的主要特点是: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电子化。
大型化:采用大型设备是现代化工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设备大型化的优点是可以组织大批量生产,节省投资,也有利于采用新技术。但是设备大型化的优越性不是绝对的。因为不是所有行业都适于采用大型化的生产设备,另外也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无条件地采用。如大型设备对原材料、产品及工业废料的吞吐量大,受到材料供应、产品销售、能源、环保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与制约。现有企业某些设备的大型化,还可能造成与原工艺技术条件不配套、不协调。因此,不能绝对地认为设备愈大愈好。每个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生产规模、生产特点、产品性质及其他技术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适当地选择技术参数以适应市场需要、适合本企业生产技术需要的设备规模。
高速化:设备的高速化使得设备的生产加工速度、化学反应速度、运算传递速度大大加快,从而提高了设备生产率。但随着设备运转速度的加快,设备对能源的消耗量也随之增加,对设备的设计制造质量、材质、附件和工具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由于速度快,设备零部件的磨损也快,消耗量随之增大。由于速度快,人工操作很难适应,势必要求自动控制等。
这就给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就难以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自动化、电子化:自动化、电子化设备是工业发展的方向,它可以极大地提高设备的生产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设备自动化、电子化的特点是远距离操纵与集中控制相结合。
(2)设备的工艺性
设备的工艺性是指设备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能力。机器设备最基本的一条是要符合产品工艺的技术要求。例如,加热设备要满足产品工艺的最高与最低温度要求,确保温度均匀性和控制精度。另外,要求设备操作方便,控制灵活,对产量大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应较高。
对有毒、有害作业的设备则要求自动化控制或远距离监控等。
(3)设备的可靠性
设备的可靠性属于产品质量管理范畴,是指设备对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的保证程度,包括精度、准确度的保持性、零件耐用性、安全可靠性等。在设备管理中的可靠性是指设备在使用中能达到的准确、安全与可靠。
可靠性只能在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相同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所以其定义是:系统、设备、零部件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定量测量可靠性的标准是可靠度。可靠度是指系统、设备、零部件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毫无故障地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它是时间的函数,用概率表示抽象的可靠性,使设备可靠性的测量、管理、控制,能保证有计算的尺度。
(4)设备的维修性
设备的维修性是指通过修理和维护保养手段,来预防和排除系统、设备、零部件等故障的难易程度。其定义是系统、设备、零部件等在进行修配时,能以最小的资源消耗(人力、设备、工具、仪器、材料、技术资料、备件等)在正常条件下顺利完成维修的可能性。是指设备或零部件具有易于维修的特点,可以迅速拆卸、易于检查、便于修理,零部件的通用化标准化程度高。同可靠性一样,对维修性也引入一个定量测定的标准——维修度。维修度是指能修理的系统、设备、零部件等按规定的条件进行维修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维修的概率。
影响维修性的因素有易接近性(容易看到故障部位,并易用手或工具进行修理)、易检查性、坚固性、易装拆性、零部件标准化和互换性、零件的材料和工艺方法、维修人员的安全、特殊工具和仪器设备的供应、生产厂的服务质量等。人们希望设备的可靠度高些,但可靠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提高就愈来愈困难了,相对微小地提高可靠度会造成设备成本按指数增长。所以可靠性可能达到的程度是有限制的。因此,提高维修性,减少设备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的时间和费用就相当重要了。于是,产生了广义可靠度的概念,它包括设备不发生故障的可靠度和排除故障难易的维修度。
(5)设备的经济性
选择设备经济性的要求有:最初投资少、生产效率高、耐久性长、能耗及原材料损耗少、维修及管理费用少、节省劳动力等。最初投资包括购置费、运输费、安装费、辅助设施费、起重运输费等。
耐久性指零部件使用过程中物质磨损允许的自然寿命。很多零部件组成的设备,则以整台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如工作精度、速度、效率、出力等)达到允许的极限数据的时间来衡量耐久性。自然,寿命愈长每年分摊的购置费用愈少、平均每个工时费用中设备投资所占比重愈少,生产成本就愈低。但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设备可能在自然寿命周期内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以应区分不同类型的设备要求不同的耐久性。如精密、重型设备最初投资大,但寿命长,其全过程的经济效果好;而简易专用设备随工艺发展而改变,就不必要有太长的自然寿命。
能耗是单位产品能源的消耗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不仅要看消耗量的大小,还要看使用什么样的能源。油、电、煤、煤气等是常用的能源,但经济效果不同。
(6)设备的安全性
设备的安全性是指设备的安全保障性能和预防事故的能力。要求设备具有安全防护设施。
在选择设备时,要选择在生产中安全可靠的设备。设备的故障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事故。对有腐蚀性的设备,要注意防护设施的可靠性,要注意设备的材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还应注意设备结构是否先进,组装是否合理、牢固,是否安装有预报和防止设备事故的各种安全装置,如压力表、安全阀、自动报警器、自动切断动力装置、自动停车装置。
(7)设备的环保性
设备的环保性是指设备的噪声和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要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指设备对排污、噪声、振动的控制能力。应选择不排放或少排放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设备,或者是选择那些配备有相应治理“三废”附属装置的设备,还要附带有消声、隔声装置,不发生二次污染。
(8)设备的操作性
设备的操作性是指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组成合理,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能提供良好的劳动条件。
(9)设备的节能性
设备的节能性是指设备节约能源的性能,一般以设备单位开动时间的能源消耗量来表示。
(10)设备的耐用性
设备的耐用性是指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以设备的使用年限来表示。它既包括设备自然寿命期,也包括设备的无形磨损因素。
(11)设备的成套性
设备的成套性是指设备的性能、能力等方面的配套程度(包括单机配套、机组配套和项目配套),要求这种配套程度要高。
(12)设备的通用性
设备的通用性是指一种型号的设备适用性要广,即要求设备标准化、通用化、互换化程度高。这有利于设备的检修,备品配件的储备,可以节省设计、制造和维修费用。
3.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与设备的选购
通常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作为评价设备的重要经济指标,并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设备寿命周期是指从方案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试验、投入正式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为止的全过程。设备寿命周期要根据生产技术发展水平、设备更新策略、设备折旧率及资金贴现等因素来决定。
对于使用者来说,在选购设备时,不能只考虑设备的价格,还应考虑到使用期间的各种费用支出,即应从设备寿命周期全部支出来评价。
五、智能物业设备安装验收过程的前期介入管理
智能物业设备安装验收就是在设备安装工程完毕后,物业管理公司向施工单位进行验收,也就是说,施工单位向物业管理公司交工后,设备就能投入生产和使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的前期介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今后设备的使用和运行,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
(一)智能物业设备安装验收前期介入管理的概念
智能物业设备安装验收前期的介入管理是指物业管理公司以未来业主用户的“管家”身份,即未来智能物业设备管理者的身份参与从智能物业设备安装工程开始,一直到整个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这一工程时段全过程的施工管理。它是物业公司参与智能建筑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前期管理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
物业管理公司对于智能物业设备安装施工阶段的前期介入管理工作的内容,一是对工程质量控制的一种补充完善和监督;二是以未来管理者的身份和角度参与管理,了解、熟悉智能物业设备与系统,为日后的管理和维护奠定必要的基础;三是作为物业管理本身也有一个学习、丰富和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与素质的要求,以利于为业主及用户提供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物业管理公司在工程施工阶段前期介入的工作目标主要是做好物业接管所涉及的、必要的基础工作。
(二)参与智能建筑设备安装验收的意义
物业公司的设备管理人员参与设备系统的安装验收全过程有以下几项积极的意义。
①有利于全面了解、熟悉智能建筑各专业设备系统的设计布置情况、设备供应厂家情况及技术性能参数、系统设计特点、管线走向、材料材质等的施工质量及更改情况、隐蔽工程施工质量情况、系统调试方法、调试结果等,为日后智能建筑设备投入使用后的运行维护及维修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有利于使设计更加完善。由于物业管理人员具备较丰富的设备使用管理经验,故在熟悉了设备设施系统后,根据使用管理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和应具备的使用管理条件,可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提出合理的调整更改意见,完善设计与施工中一些容易被疏忽的细节或实际问题。
③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由于增加了物业管理人员的现场检查监督,从代理用户的角度对设备系统的安装施工提出了更加细致严格的要求,弥补了监理人员因缺乏物业管理经验而忽略的一些施工质量问题。
④有利于提高物业人员的素质。通过监理人员与物业管理人员的共同把关、相互学习,也使物业管理人员学习与了解到各类专业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验收过程及要求、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缺陷处理的注意点和要求、最终验收结果等,丰富了设备管理的经验,提高了处理设备故障的能力。
⑤有利于收集整理与设备管理有关的各项技术文件与资料。物业管理人员的前期介入使得设备前期的主要基础技术文件能够较完整地归入设备技术档案,成为物业智能化管理文件档案资料的一部分。
(三)智能物业设备安装验收阶段介入的工作内容
物业管理公司从智能物业设备安装工程开始,到安装完毕调试验收全过程的跟进介入,参与监督与管理,在此期间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项。
1.准备工作
①通过详细研读各专业设计图纸,结合到现场比较、对照建筑结构空间尺寸和设备外形尺寸,熟悉了解建筑物的全部配套设备设施系统的设计布置情况,包括变配电设备系统、给排水设备系统、空调通风设备系统、消防设备系统、电梯设备系统、供暖设备系统及智能化监控管理设备系统。由于智能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完备性和设备系统的多专业复杂性,要求介入的物业管理人员也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安装工程技术和一定的工程施工管理经验,能发现施工中不符合设计要求、违反专业规范要求的不合格操作结果,能发现设计或施工中的不足点和矛盾点。
②通过详细查看各专业设备设计技术参数,结合设备随机技术文件,了解掌握各专业设备的技术性能参数、安装基础、标高、位置和方向、维修拆卸空间尺寸、动力电缆连接等技术要求。
③在详细研读设计图纸和现场检查建筑空间位置及设备外形尺寸的基础上,从设备运行维护及维修的角度认真考虑设备及系统的可操作性、可维修性、是否经济合理、是否满足管理的要求等。在符合实际规范及设计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使设备及系统的巡视操作便利、易于维修保养,设备系统的容量容易调节匹配,系统管线布置和流程控制更趋于经济合理,各系统的动能、功能流量输出应便于计量管理、便于经济核算,就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供设计和建设单位参考。
④参加设备安装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验收,隐蔽工程的验收和设备安装工程的综合验收,提出设备运行管理方面的整改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