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西南地区发展迈向更高的层次,西南地区内部合作与一体化进程正在形成,泛珠三角洲经济合作取得优异成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是把西南地区推向国际化大舞台。西南地区承接了几千家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工厂,经济产业化过程正在加速;贵广铁路、南广铁路、成渝铁路、泛亚国际大通道相继开通,区域内高速路和河海港口正形成功能强大的运输网络;广西北部经济区和重庆两江新区批准建立,西南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受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推崇。
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各国文化传统相近,民族关系密切,双方人民历来就有互通有无的传统,贸易往来从未间断。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开展对外贸易具有沿边、沿海、沿江的区位优势。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盟的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的陆上边界长达5080公里,拥有东兴、凭祥、友谊关、瑞丽、畹町、盈江等国家一类口岸16个,二类口岸及边贸据点近百个。广西拥有长达1595公里的海岸线,为构建“海上东盟”创建了有利的条件。源于我国西南的澜沧江-湄公河,向南经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入海,流程长达4500多公里。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铁路相连、公路相通,再加上西南地区已开通的直达新加坡、吉隆坡、曼德勒、马尼拉、仰光、万象和河内等东盟国家的国际航空线,构成了与东盟开展经贸合作的便捷的海陆空交通通道。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深居我国西南内陆,远离东部沿海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的西南各省区来说,无疑迎来了一个加快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
(二)西南经济区自然资源丰裕,经济总量逐年提高,具备产生现代物流的基础
现代区域经济理论认为,一个中心地区的经济发展建立在该地区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评价方法,考察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度的要素主要有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生物资源等。西南地区自然资源优势度值在全国名列前茅,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为西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也使西南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近十年来,西南经济发展进入快速通道,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发展正常,四川率先步入我国13个省市组成的“万亿GDP俱乐部”。西南经济区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势头为现代物流产业的产生和繁荣创造深厚的基础。
在西南地区中,2007年四川国内总产值10505亿元、云南4721亿元、重庆4111亿元、贵州2710亿元,西南经济圈总产值为27933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1.32%,不及当年广东省生产总值30673.71亿元(占广东的91.06%)。2008年西南经济区GDP总量33806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1.24%,占广东省的94.70%。2009年我国共有14个省份GDP总量超过万亿元,西南地区只有四川位列其中,甚至内蒙古都实现GDP9725.78亿元,距“万亿”只有一步之遥,增速更是达到16.9%,比全国平均增速高8.2个百分点,连续八年保持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2009年四川实现GDP总量14151.28亿元,在全国排序第9;广西实现7700.36亿元,在全国排序第18;重庆实现6528.72亿元,在全国排序第23;云南实现6128.23亿元,在全国排序第24;贵州实现3893.51亿元,在全国排序第26。2009年西南经济区实现GDP总量38402.1亿元,为广东的98.26%,而广东为39081.59亿元。西南经济区总量与广东的对比数,从2007年的91.06%,到2008年的94.70%,再到2009年的98.26%,西南经济区一步步拉近与广东的距离,在2010年完全可以超越广东,说明西南地区的经济实力正在不断提高。
从区域经济角度来说,西南地区最大的合作伙伴是珠三角的中心省份广东,广东也是对东盟贸易最大的省份。与广东相比,西南地区经济区的许多指标还有待于提高。如果进行细化比较,综合各种数据(数据均出自《中国统计摘要2009》),2008年末广东人口9544万,西南五省区总人口24129万,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每万人每人汽车保有量等指标统统和广东有很大的差距。
总之,西南经济发展速度走在全国的前列,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带动物流业的繁荣。但是,经济规模和结构仍然成为西南物流在战略上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提升的最大障碍,也是西南物流通道构建中的基础性难题。
(三)西南经济区产业集群正在崛起,形成积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下的产业与物流联动网络
产业集群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以产业的高度集中产生积聚效应,提高区域的规模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大三线建设和30年的改革开放,西南经济区形成了产生一定积聚效应、辐射力强的产业集群,有完整的供应链需求系统,具备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设施,站场、港口、码头、仓库、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节点设施,初步奠定了产业与物流联动的局面。西南经济区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物流存在协整关系,产业集群物流的构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增强和优化了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增长极;区域内产业集群对产业集群物流具有拉动作用,区域内产业集群物流对产业集群具有推动作用。
近几年,国家鼓励中西部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的有序转移,西南经济区具备一定的现代工业技术、生产要素优势,是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也是打造西南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结构的最佳时机。成渝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是国家战略层面的产业开发区域,也是产业集群成长的国家重点区域,门类多、链条长和吸纳力、凝聚力、辐射力强的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比如在成渝经济区,重庆拟形成销售收入各超500亿的三大化工产业集群、推进芯片产业集群和软件产业集群、建设年产汽车200万辆和摩托车1000万辆的装备工业集群。在广西,汽车和机械产业链已延伸到东盟国家。产业集群将不可遏止地产生巨大的物流需求,开创西南现代物流业的繁荣兴旺。
另外,在西南经济区,区位商和专业化系数比较高的地区专业化部门还不多,在地区生产中主宰地区生产发展、关联度高和具有乘数效应的地区主导产业更加稀有。1999年出版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区位商大于1的专业化部门多达408个,西南地区占69个,但仅有重庆的交通设备、四川的电子设备、云南和贵州的烟草加工、广西的食品加工寥寥数个达到二级以上主导专业化部门,和甘肃拥有的数量相当。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一状况显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西南地区的专业部门仍然集中在资源开发与初级加工上,高新技术和特色产业后势不足,这种状况下形成的产业集群的积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有限,也削弱了现代物流对产业集群的强劲推动力。
二、西南物流区域物流环境分析
西南物流区域存在着一个开放性的环境,这就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西南物流通道连接成渝、北部湾两大国家西部次级经济开发区,融入即将建成的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中国与东盟大物流环境下处于枢纽和堡垒的重要地位。
(一)中国——东盟大物流环境正在形成和完善,西南处在物流区域的枢纽地位
东盟是一个新兴的地区经济联盟,经济发展的速度让世界刮目相看。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日益深入,双方的贸易往来突飞猛进,从2009年开始许多进出口商品实行零关税。2009年4月18日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政府决定设立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在物流需求不断增长和物流基础日臻完善的背景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东盟大物流环境。中国——东盟大物流依赖中国与东盟两大新兴经济体,为新兴的经济增长区提供物流服务,服务对象和区域很广泛。它由多国的物流网络和物流通道组成,由各国共同生长、共谋发展的物流形成大物流环境。中国——东盟大物流不是纯粹的国内物流和地区性物流,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物流,是中国西南和东盟国家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的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广西处于中国——东盟大物流的核心地位,广西和西南物流环境和物流发展方向直接影响和决定中国——东盟大物流的繁荣。由此观之,西南物流通道是国家战略规划的重点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打通西部物资西南出海口的重要举措。西南物流通道的背景是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其成长性基础应该是正在兴起的中国西南经济区和中国——东盟大物流环境。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增长很快,物流环境越来越好
10年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长速度很快,物流前景广阔。2008年东盟与中国贸易总额2311.1亿美元,占全年外贸总额9%,同比增长13.9%,东盟连续几年成为继欧盟、美国、日本之后的第4大贸易伙伴。连续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共签订国际经济合作项目705个,总投资额286.26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项目,涉及工业制造、旅游开发、基础设施、交通能源、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产业,为中国——东盟大物流奠定了雄厚的市场基础。有学者用指数趋势模型来描述近10年中国与东盟的物流需求量,模型拟合结果为:Y=1448892.46e0.210517t。t为时间序列,如果1996年取1,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时t取15,可以推算出中国与东盟的物流需求量达到3380亿美元。
不过,邻近西南的东盟“陆上五国”经济总量还是偏小,和我国的贸易数量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以便进一步优化大物流环境。
(三)西南五省区与东盟国家贸易独占鳌头,面向东盟的物流通道优势明显
统计数据表明,东盟成为广西、云南、贵州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2008年,四川对东盟累计出口22.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5%,占四川出口总额的17.3%,比2007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累计进口5.2万美元,同比增长41.5%,占四川进口总额的5.8%。东盟是四川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背景下,西南地区与东盟还分别进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合作等多个国际次区域合作。可以这样断定,西南地区的经济与东盟已融通为一个板块,西南物流通道决定双边贸易的繁荣与效率。
另外,因为西南经济区总量在全国不具备优势,与东盟国家贸易总量在全国所占比例也是微不足道,其份额不说与广东比较,就是与山东比也是望其项背。但从长远看,西南经济区和东盟的贸易前景非常宽广,西南物流通的优势会日渐显露。
(三)西南五省区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运行质量良好
西南虽处内陆腹地,但江河纵横,内河港口众多,水路运输可达长三角和珠三角;铁路网络初步形成,公路运输能力日渐提高,高速公路总里程在中西部居于前沿;北部湾三大港口可达东盟和世界各地,南下东盟的铁路、公路和航空正在加紧建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2007年所做的调查显示,全国建成和在建的物流园区共207个,其中西南地区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大型物流园区计有13家。建设中的南宁东盟国际物流园将成为服务西南-东盟贸易区的采购中心、加工中心、配送中心、运输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建成后将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往来、大西南出海通道的贸易往来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区的贸易往来提供现代化的物流服务。
另外,西南地区物流运行还要根据形势的需要,优化各种物流资源、促进物流要素流动、搭建大物流信息平台、提高地区物流供应链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全面建设面向东盟的物流通道内现代化物流设施,真正达到通道内高效率、低成本、无污染的“物畅其流”。
如果按2008年广西每一万元进出口贸易拉动0.8万元地区GDP核算,再用当年我国平均物流系数3.0估算,仅2008年广西对外贸易所产生的物流量就达318.72亿美元。整体西南地区的物流量更是一个庞大的数量,而且这一数字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在不断增加。
第四节面向自由贸易区的西南物流通道建设
一、西南物流通道的空间范围
(一)西南物流通道的范围
西南物流通道的主线在哪里,至少在学术上一直争论不休,在贵广铁路开工后,不少人认为西南出海口在广州和湛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建立以后,这一问题已经日渐明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