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东盟及其发展历史
一、东盟概况
(一)东盟简况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即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4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成立。1976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截至2009年底,东盟10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总面积444万平方公里,人口5.84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5062亿美元,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同时还有一个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一个候选成员国(东帝汶)。东盟最知名的特点就是在谈判协商时采取东协模式(The ASEAN Way,或称亚洲方式),也就是对成员国内政、领土和主权采取不干涉的原则。而许多具争议性的议题,往往因东协模式而无法取得共识而遭搁置。
(二)东盟宗旨和目标
东盟国家自成立以来,在七大宗旨和目标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的工作,对于促进区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以平等与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第二,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第三,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等问题的合作与相互支援;第四,在教育、职业和技术及行政训练和研究设施方面互相支援;第五,在充分利用农业和工业、扩大贸易、改善交通运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合作;第六,促进对东南亚问题的研究;第七,同具有相似宗旨和目标的国际和地区组织保持紧密和互利的合作,探寻与其更紧密的合作途径。
(三)东盟成长和发展历史
东盟成立初期,成员多数为独权专制国家,主要任务之一为防止区域内共产势力扩张,合作侧重在军事安全与政治中立,冷战结束后各国政经情势趋稳,开始转向加强区域内经济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并积极与区域外国家或组织展开对话与合作。东盟国家是中国的友好近邻,我国已同东盟所有成员建立外交关系,并于1996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近几年来,我国同东盟关系顺利发展,高层往来频繁,政治关系日益密切。
(四)东盟的主要组织架构
东盟主要由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常务委员会、经济部长会议、其他部长会议、秘书处、专门委员会、民间和半官方机构等机构组成。其中东盟首脑会议为东盟最高决策机构,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已成为东盟国家商讨区域合作大计的最主要机制,主席由成员国轮流担任。外长会议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常务委员会主要负责东盟日常事务,讨论东盟外交政策,并落实具体合作项目。秘书处是东盟的行政总部,并负责协调各成员国国家秘书处,向部长会议和常务委员会负责。东盟成员国领导人在峰会上决定有关东盟一体化的关键问题,决定发生紧急事态时东盟应采取的措施,任命东盟秘书长。现任东盟秘书长素林,任期从2008年1月1日开始至2012年12月31日止。东盟专门委员会包括9个由高级官员组成的委员会,即:工业、矿业和能源委员会,贸易和旅游委员会,粮食、农业和林业委员会,内政和银行委员会,交通运输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文化和宣传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社会发展委员会。而自成立以来,东盟举行了7次首脑会议,4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就东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做出决策。2000年第四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决定取消正式非正式之分,每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
二、东盟经济一体化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
(一)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开始瓦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争霸也随之告终,印支半岛实现和平,东盟与印支国家的对立开始缓解,东南亚的政治形势趋于稳定。冷战的结束使东盟作为政治组织的基础发生动摇。一方面,东盟要维持和发展下去,就必须重新构建联合的基础,即把重点放在经济合作上。另一方而,东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由此而引起的纠纷是影响成员间关系和地区稳定的不容忽视的因素,比如,由于东盟内部贫富差距过大而引起的劳动力流动及由此产生的纠纷成为影响东盟团结的一个隐患。而发展经济合作有利于加快穷国的经济发展,减少内部隐患,增强外部抗衡能力。东盟成立以来,各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根据自身的经济特点采取了基本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促使东盟国家的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东盟各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是“东亚奇迹”的一个亮点。新成员国从80年代开始实行市场导向改革,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发展很快。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他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承诺
服务贸易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简称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已于2007年7月起正式生效。
《服务贸易协议》是规范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和处理与服务贸易相关问题的法律文件,规定了双方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开展服务贸易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包括了中国与东盟10国开放服务贸易的第一批具体承诺减让表,各方根据减让表进一步开放相关的服务部门。
关于具体承诺的适用方式,协议规定,我国向东盟10国提交一份统一的减让表,适用于东盟10国,东盟10国分别提交各自的减让表(共10份),适用于我国和东盟其他国家。
我国与东盟商定,上述承诺作为第一批市场准入承诺列入减让表。在协议生效一年内,双方就第二批市场准入承诺进行谈判,在谈判结束后通过签署《议定书》的方式将第二批减让表纳入协议。同时,根据审议条款,未来双方可就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问题进行磋商,以实现服务贸易逐步自由化的目标。
第二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的由来
东盟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长期以来,中国和东盟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在国际事务中一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随着经济实力和影响的不断加强,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率先发起东亚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1994年7月成立东盟地区论坛,1999年9月成立东亚-拉美合作论坛。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当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的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1996年3月,随着政治交往的不断加深,中国明确提出希望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国,这个倡议得到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东盟外长一致同意中国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中国首次出席了当月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1997年12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出席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1999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会议正式提出。当时,东盟刚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对金融危机的危害及经济脆弱性有切肤之痛,急需通过地区经济整合来抵御外来风险。而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不仅减弱了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在国际上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东盟国家普遍希望中国在地区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与东盟加强经济合作的想法呼之欲出。考虑到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02年启动,为扩大双方的经贸交往,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会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
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的认可后,于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
2001年11月以后,加快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筹备工作,2002年5月在中国举行第三次中国东盟经济高官会和第一次中国东盟谈判委员会会议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工作组磋商正式启动。
2002年11月,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对话合作,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的目标。《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基础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建自贸区的良好社会基础
首先,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息息相关,相互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相似的历史遭遇;其次,中国与东盟国家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再次,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对经济发展有着对稳定和增长的共同愿望;最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改善和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友好关系,相互间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不断有新的发展,尤其是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相互间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此,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及时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积极发展和密切相互间的经贸合作,建立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