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48580200000045

第45章 中国——东盟绿色物流发展战略与实施(4)

二、增强企业能动性,加强绿色物流管理

(一)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观念

物流绿色化归根结底就是企业营运的绿色化。绿色物流对各国物流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物流企业应充分认识绿色物流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把积极发展绿色物流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联系在一起,实施绿色化战略,通过物流的绿色化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绿色物流技术的支撑,要靠绿色物流技术来实现。由于我国和东盟各国物流技术普遍与绿色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发展绿色物流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技术瓶颈。因此运用高科技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物流技术,全面开展物流企业的科学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增强环保能力,是发展绿色物流的技术前提。首先,要加快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物流行业、企业集团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提升企业物流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水平。其次,要从机制、政策上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解决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不足问题,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推广运用的主体。只有切实提高企业科技开发、创新和运用的能力,才能为绿色物流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再次,要增强绿色物流技术的引进吸收和自主开发能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后,要加强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育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绿色物流技术的发展提供人才动力。

(三)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强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不仅涉及政府的宏观政策的调控和规制,而且还涉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社会责任。因此物流企业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定其经营管理战略,对于推进绿色物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积极推行绿色采购

绿色采购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商决策,在采购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通过降低材料使用成本、末端处理成本、保护资源和提高企业声誉等方式提高企业绩效。企业内部应加大采购部门与产品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决定采用何种材料和零部件以及选择什么样的绿色供应商,与供应商采取何种合作方式,通过减少采购难以处理或对生态系统有害的材料,提高材料的再循环和再使用,减少不必要的包装和更多使用可降解或可回收的包装等措施,控制材料和零部件的购买成本,降低末端环境治理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企业内部环境状况,最终提高企业绩效。

2.重视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的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最终产品。它是出于环保考虑的无污染的流通加工方式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总和。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大有作为的领域。企业应重视绿色流通加工,可以采取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和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废料两个方面的措施,通过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3.加强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又可以称为无公害包装和环境之友包装,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它的理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保护环境,另一个就是节约资源。

从技术角度而言,绿色包装是指以天然植物和有关矿物质为原料研制成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有利于回收利用,易于降解、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环保型包装,也就是说,其包装产品从原料选择、产品的制造到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应从绿色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和大力发展绿色包装产业三方面入手实现绿色包装,

4.实行绿色仓储与保管

绿色仓储与保管是在仓储环节为减低储存货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及人员的辐射侵蚀,同时避免储存物品在存储过程中的损耗而采取的科学合理的仓储保管策略体系。仓库布局要总体规划,布局要合理,依据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要求,做到仓储绿色化。在物流仓储与保管过程中要运用最先进的保质保鲜技术,保障存货的数量和质量,在无货损的同时消除污染,尤其要注意对有毒化学品,放射性商品,易燃、易爆商品的泄漏和污染的防治。一般在储存环节,应加强科学养护,采取现代化的储存保养技术,加强日常的检查与防护措施,使仓库设备尽可能少受侵蚀。

5.选择绿色运输策略

物流活动中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一个环节就是运输,物流企业应积极选择绿色运输。绿色运输是指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具体方式包括:

(1)实行共同配送。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如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提倡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等。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改变运输方式,采取联合一贯制运输,优化组合各运输工具,实行单元货物配载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选择“绿色”运输工具。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海上运输,使用“绿色”运输工具,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废气排放量。

6.加强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

物流不仅是商品空间的可转移,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是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的依据。面对大量的绿色商机,企业应从市场需求出发,搜集相关的绿色信息,并结合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绿色信息的搜集包括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等。绿色物流要求搜集、整理储存的都是各种绿色信息,并及时运用到物流中,以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7.积极参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

ISO14000侧重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要求产品在设计、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乃至废弃后的回收、再生等方面都符合环境标准。我国自1998年加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制度后,只有少数企业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而物流经营者大多数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面对全世界的绿色革命浪潮和基于环境标准竞争而形成的绿色壁垒,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物流经营者应创造条件积极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塑造绿色物流形象,从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8.积极发展废弃物物流

物流企业在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废弃物,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系统,对其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绿色回收处理,减少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企业应从环境角度采取有效措施对无用的废弃物做好绿色处理,定点堆放清除,缩小污染源范围;对可回收的废弃物要积极利用;建立一个包括消费者、中间厂商、企业和废弃物回收商在内的废弃物物流循环系统,共同承担废弃物绿色管理和回收的义务,提高处理废弃物的效率。

三、发挥消费者组织的作用,推进物流绿色化

作为消费者,要积极倡导绿色需求和绿色消费,通过绿色消费行为方式迫使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促进政府强化绿色物流管理。但绿色消费的实现需要消费者具有较强的生态、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目前,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还比较低下,主要表现为:首先消费者缺乏绿色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知识,就是购买了绿色产品,也往往采用非绿色消费的方式消费。其次,畸形消费、灰色消费等不健康消费方式时有表现。再次,相当一部分人缺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绿色消费行动。最后,人口比重高达70%的广大农村居民有强烈悖逆绿色消费的封建迷信行为,绿色消费观念更为落后。再加上消费者个体比较分散,如果不联合起来,力量就十分薄弱。鉴于一般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的认识还不够的现实,必须依靠消费者的联合代表——消费者协会或建立类似的机构来代表消费者参与当前的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促进政府和企业强化绿色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