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鳌园
位于厦门集美东南海边的一个小岛,形似一只大鳌,故名。1950年,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时,将这一岛屿扩填成园,于1961年完工,历时十年,占地近9000平方米。
鳌园可分为三部分: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的陵墓。门廊两侧均为立体组画人物青石浮雕,人物千姿百态,形象生动。集美解放纪念碑竖立在园中央,通体以花岗岩建成,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金色大字。碑高28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奋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基座两层,台阶下层八级、上层三级,象征着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陈嘉庚先生的陵墓建在纪念碑的南侧,整个陵园由青石雕砌而成。墓围的屏壁上,有陈先生的传记和浮雕。整座墓地由1000多幅石画、石刻浮雕组成,为全国绝无仅有的墓地博物馆。
(4)胡里山炮台
位于厦门东南端,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竣工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了望厅等。胡里山炮台还配备了当时最优的装备,特别是两尊280毫米口径、射角为360度的克虏伯大炮,威力巨大,成为战略性炮台,是主炮台、指挥台,是厦门要塞的“天南锁钥”。历史上胡里山炮台曾经是厦门人民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古战场。特别是在1937年的抗日保卫战中,击沉日军“箬竹”型13号舰,首开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辉煌战绩。胡里山炮台于1996年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编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09年被评为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泉州
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从唐代至元朝,泉州“刺桐港”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全市风景名胜奇特,文化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开元寺、老君岩、洛阳桥、清净寺等。
(1)开元寺
位于泉州鲤城区西街,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是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现存建筑是中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开元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戒坛、藏经阁、水陆寺、檀越祠、准提禅林、甘露戒坛,东西塔等。东西塔为两个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的石塔,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标志和象征。
(2)清源山
位于泉州北郊,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岩石突兀,最高海拔498米,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荟萃,尤以山上泉眼众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又称“齐云山”。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最负盛名的是宋代利用天然岩石雕成的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占地面积55平方米;坐像额高有纹,双耳下垂,长发飘动,双目远眺,右手凭几,左手依膝,栩栩如生,神态安详闲逸,为道家纯朴归真、道法自然的写照,可谓“老子天下第一”。雕刻精致又不失夸张,堪称为我国石像雕刻艺术之瑰宝。清源山现已开发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分为七大景区:南台夕照、闽海蓬莱、石异峰奇、五虎朝狮、旭日春晓、石莲洞天、风动发石。着名胜景有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龟岩、九日山、灵山圣墓等。
(3)洛阳桥
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从北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时7年之久,耗银1400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桥建在江海交汇处,水阔浪急。
先民采用筏型基础及种蛎固基,为我国乃至世界造桥史上的创举。建桥900余年以来,先后修复17次。1993年3月-1996年10月,国家拨出600多万元专款,实施洛阳桥保护修复工程。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l座石亭、7座石塔。
(4)惠安
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湄洲湾和泉州湾之间,是福建省着名侨乡和台湾省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至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置县,迄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
惠安历史积淀深厚,人文名胜荟萃。惠安女服饰、惠安石雕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4)其他景点景区
(1)武夷山
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秀水潆洄、碧水丹峰、风光绝胜的美景,兼有黄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岱之雄、华岳之险、西湖之美,被誉为“奇秀甲东南”。武夷山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此居住40多年,设帐授徒,着书立说,使这里成为我国东南文化的中心,被誉为“道南理窟”。道家也把这里称为“第十六洞天”。历代文人雅士在此写下的赞美诗文不下2000篇,题镌摩崖石刻有400多处,这些丰富的人文史迹,也为名山增添了风采。而古越人的架壑船棺、汉代的古城墟、宋代的古瓷窑遗址和元代的御茶园等,使武夷山更成为人们访古探奇,寻幽览胜之地。1999年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武夷山包括武夷山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武夷山风景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有36峰、72洞、99岩及108景点。全区分为武夷宫、九曲溪、桃源洞、云窝天游、一线天-虎啸岩、天心岩、水帘洞七大景区。武夷山风景的精华在九曲溪。九曲溪源于三保山,溪水碧清,折复绕山,形成“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胜,武夷山中最着名的一些山峰和高插于悬崖峭壁上的神秘悬棺都列在九曲溪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享有“世界生物之窗”、“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天然植物园”的美称,是“研究亚洲两栖和爬行动物的钥匙”。1987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与生物圈”世界自然保护网成员,1992年又被联合国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2)湄洲岛和妈祖庙
位于莆田市区东南,因处海陆之际,形如眉宇,故称湄洲。湄洲岛,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面积约16平方公里,东南临台湾海峡,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全岛林木蓊郁,港湾众多,岸线曲折,沙滩连绵,风景秀丽,素有“南国蓬莱”之美称。
湄洲岛上妈祖庙闻名海内外。妈祖原名林默(公元960-987年),因生前出海救助过不少渔民和商船,死后遂被尊为海神。历代朝廷还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号。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这里的妈祖庙尊称为“天后宫湄洲祖庙”。此庙创建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初仅数椽,后经历代扩建,日臻雄伟。明代着名航海家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奉旨来到湄洲岛主持御祭,扩建庙宇。清康熙统一台湾,将军施琅又奉旨大加扩建。目前,妈祖庙已修葺一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成为全世界华籍海员顶礼膜拜和海内外同胞神往的圣地。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生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忌日,庙宇内外,人山人海,香火鼎盛,被誉为“东方麦加”。
(3)福建土楼
位于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宋元时期已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土楼主要分五凤楼、方楼、圆楼三种。
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县一带,历史最悠久,是一种中原四合院式民居在福建特定环境下衍变的产物。五凤楼是一种“三堂两横式”的组合楼房,构造特点是在中轴线上,前、中、后堂与轴线两翼横楼连成一体,前低后高。楼顶歇山从后到前,呈5个层次,层层迭落。屋角飞檐,形如鸟翅,所以称五凤楼。整楼构造体现了强烈的主次等级观念。在永定比较突出的有裕隆楼、福裕楼等10多座。
方楼是从五凤楼中演变出来的一种,加强了防卫性,建筑构造趋于简单,因而成了客家人广泛采用的住宅。现存方楼数量最多,仅永定一县就有方楼4000余座。遗经楼和永隆昌就是以高大着称的方楼。
福建土楼中最为奇特壮观的要数圆楼。居高俯视,它依山傍水,环环相连,如神工造就一般,令人叹为观止。外国友人将其形象地喻为“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天上降下的飞碟。”与高楼相比,圆楼对风的阻力要小得多,抗震能力要强得多,可获得最好的通风和采光,任何一个房间都是圆周上的普通一点,严格的平等有利于家庭内部的分配和均衡。代表性建筑有承启楼、环极楼、振成楼、振福楼等。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着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2008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古田会议会址
位于龙岩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原系廖氏宗祠,建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红四军进驻古田后改名为“曙光小学”。祠堂由前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826平方米。
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目前,会址大厅已恢复当年开会的原貌。马克思、列宁画像和代表席位、大会会标、主席台以及墙上的党旗都按原样放着。会址左边有荷花池,右边有红军检阅台,后面竖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红色大字,背后是茂密的树林。会址对面,有20世纪60年代新建的古田会议陈列馆,是福建省收藏革命文物最丰富、规模较大的纪念馆。
2.民俗风物
1)民俗风情
福建省多山,素有“东南山国”之称。由于山的阻隔及不同区域历史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差异,形成了福建省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景观。
福建惠安沿海一带的妇女,素以吃苦、耐劳、俭朴持家名闻遐迩,更以其奇异的服饰蜚声海内外。惠安女披花头巾、戴金色竹笠,上穿胡蓝色斜襟短衫短仅及肚,下着宽大黑裤,令人风趣地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惠安女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精华的一部分,是现代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并具有较高的实用艺术价值和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福建省是着名的畲乡,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畲族妇女勤劳朴实,其装束打扮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喜在衣领、右襟、袖口和围裙上,刺绣花鸟及艳丽的花纹;腰束彩色条带;头发盘梳成螺式或截筒高帽式,发间束红绒线,配以银质头饰。这种独特的装束,称为“凤凰装”。畲族有“哭嫁”婚俗。畲族有自己的氏族节日。农历三月三煮“乌稔饭”祭祀祖先,除对歌、盘歌以外,还表演传统的“加官舞”、“八仙舞”、“龙头舞”等,热闹非凡。除此之外,四月初八做麦精饭,十月祭多贝大王,都是隆重热烈的节日。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与音乐的传承主要靠“山哈”,“山哈歌言”被畲家人视为传家之宝。
2)地方戏曲
福建省是戏剧大省,是南戏发源地之一,有着1000多年戏剧历史,剧种多达32种,现存的地方剧种仍有20多种。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和歌仔戏,被称为福建省“五大剧种”。此外,木偶戏也颇负盛名,以漳州“布袋木偶戏”和泉州“提线木偶戏”为最。
3)风味饮食
福建省饮食独具特色。以福州菜和闽南菜为代表的闽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以擅制山珍海味着称,尤以巧烹海鲜佳肴见长。其选料精细,用料和调味均以地方材料为主;操作严谨,注重刀工、火候;擅长炒、熘、煨、炖、蒸、爆诸法;在色、香、味、形、器以及选料、用料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多汤、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精细典雅等特色。其中代表名菜有“佛跳墙”、“鸡汤汆海蚌”、“烧片糟鸭”、“太极明虾”、“小糟鸡丁”、“白炒鲜竹蛏”、“生炒黄螺片”、“炒西施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