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民俗旅游
48586900000004

第4章 中国民族概况(3)

此外,各少数民族在历史还出现了许多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蒙古族的成吉思汗,满族的爱新觉罗玄烨,藏族的松赞干布等都是中华民族历史长卷中的风云人物,他们对我国甚至世界历史、政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上述看,祖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祖国灿烂的文化同样是各族共同创造的,并且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各民族一直在互相学习、互相影响。

【思考题】

1.谈谈你对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的感想。

2.简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文化。

第三节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简况

一、语言文字基本知识

语言和思维有着辩证的关系,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通过思维反映社会存在。语言是人类在集体劳动过程中由交往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凡有人类的地方就有人类的语言。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构成,语音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为语言的结构规律,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符号,是人类交际的辅助工具。语言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音。

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过程极其缓慢,这种缓慢性取决于语言自身的稳固性,语言的稳固性是由它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的稳固性造成的。民族语言的发展变化,一般是通过融合或分化的途径缓慢地进行的。语言融合是指两种民族语言在互相影响下,其中某一种语言成为胜利者,保留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并且按自己发展的内在规律继续发展,另一种语言则逐渐失去自己的本质而逐渐衰亡。因此,不能把语言的融合理解为产生出与原来两种语言有质的区别的新的第三种语言。语言分化是指一种民族语言逐渐形成为几种差别较大的方言,同一方言发展为几种土语也属于语言分化的现象,语言学家往往视亲属语言的产生为语言分化的结果。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历史远比语言短,据科学资料推断语言产生已有300万年,而文字的出现只有几千年,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及其应用于记录文献则是人类过渡到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文字的出现对人类的交际和语言都发生了积极的影响。没有文字时,语言脱口即逝,使相处异地的人们的思想交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字出现以后就克服了这个困难。没有文字时,口语是语言的唯一存在形式,有了文字以后,语言便增添了书面存在的形式,并使之更加丰富更加精密。文字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表意文字”“表形文字”和“表音文字”3种表现形式,这3种形式在我国各民族的文字里能找到生动的事例。

二、中国民族的语言分类

先认识几个概念:语系、语族和语支。

(一)语系、语族、语支

语系,指具有共同历史渊源的各种民族语言的总称。这些同属一个语系的亲属语言,都具有体现在声调、音节、词的构造和语法方面的共同特征。语系是民族语言的最大分类。

语族,指同一语系中亲属关系更为密切的几种民族语言的共同称谓。

语支,指语族下具有一定亲属关系的若干民族语言的系属。

(二)我国民族语言种类

我国民族语言种类繁多,约有60多种,学术界把56个民族的语言划分为5大语系,10个语族,18个语支,即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印欧语系、南岛语系(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突厥语族、蒙古语族、通古斯-满语族、孟高棉语族、伊朗语族、斯拉夫语族、印度尼西亚语族;藏语支、门语支、彝语支、羌语支、景颇语支、壮傣语支、侗水语支、苗语支、瑶语支、西匈语支、东匈语支、通古斯语支、通古斯北语支、通古斯南语支、通古斯-满语支、佤崩语支、伊朗语东支、斯拉夫语支。

属于汉藏语系的民族,除汉族外,有藏、普米、怒、独龙、门巴、彝、白、哈尼、傈僳、拉祜、纳西、阿昌土家羌、景颇、仡佬、毛南、水、基诺、珞巴、壮、布依、傣、侗、仫佬、黎苗、瑶、畲、回等30个民族。

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民族共18个,即:蒙古、达斡尔、东乡、土、保安、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裕固、鄂温克、鄂伦春、满、锡伯、赫哲、朝鲜。

属于南亚语系的民族有佤、布朗和德昂3个民族。

属印欧语系的民族有塔吉克、俄罗斯2个民族。

属南岛语系的有高山族。

居住在广西南部的京族,其语言系属尚未确定。

(三)各语系及其所属语族的语言特点

1.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包含藏缅语族、壮侗语族和苗瑶语族。

(1)除个别语言或方言外,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

(2)单音节词根占绝大多数,并且大都可以自由运用;

(3)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4)大多数语言有相当多的表达事物类别的量词。

汉藏语系的语言有的保存着悠久的、丰富的书面文献,例:汉语有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藏语有8世纪的碑文,傣语有13世纪的碑文等。

藏缅语族其特点是句子成分的基本次序为主语-宾语-谓语;有较多的助词表示语法关系;代词、名词修饰名词时,在名词之前;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在名词之后;数词、量词和名词组合时,一般是名词在前,数词居中,量词在后。

壮侗语族其特点是,语音方面,部分元音有i,u,m,n,p,t,k等韵尾,元音和韵尾的配列,声母和声调的关系,元音长短和促声声调调值相应关系都大致相同。词汇方面,相当数量的词汇有同源关系,并都数量不等的有汉语借词。语法方面,语句构造的基本形式大体相同,基本顺序为:主语-谓语-宾语,或主语-谓语。以名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除数词或量词外,其他修饰成分一般都放在中心语之后,有一定数量的虚词,虚词的使用和语序一样,在语法中起着相当主要的作用。有相当多的表示数量和区分物类作用的量词。词序和虚词的用法是语法的主要手段。

苗瑶语族其特点为,以词序和词语为主要语法手段;数词、量词与名词组合时的次序和汉语相同;形容词作饰语时在被修饰词之后;句子的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补语在动词之后。

2.阿尔泰语系

阿尔泰语系包含蒙古语族、突厥语族和通古斯-满语族,主要特点:

(1)各语言均有元音和谐现象;

(2)以使用后加成分为词的派生和词形变化的主要手段,粘合多个附加成分以表示多重语法意义;

(3)名词和代词有数、格等语法范畴,动词有态、时、式等语法范畴;

(4)动词在宾语之后,定语在被饰词之前。我国境内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汉语的影响。

这个语系的语言也有较早的文献,突厥语有7~8世纪突厥文的碑文,通古斯-满语族有12世纪女真文的碑文,蒙古语族有13世纪蒙古文的碑文。

蒙古语族包含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保安语和东部裕固语。

主要特点是:语言上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词汇上有很大数量的同源词;语法上有大部分共同的语法范畴及同一来源的语法形式,造句法也大体上一致。各民族语言之间的具体区别在于:东乡语没有长短音对应;蒙古语既有元音舌位的和谐,又有元音唇状的和谐;裕固语有元音舌位和谐;达斡尔语只有部分的元音舌位和谐;东乡语、土族语、保安语元音和谐已不完整或消失。这几个民族语言的现代口语都没有和位格相区别的与格形式。相当多的语言领格和宾格形式不分,多数语言已经不在谓语上接缀人称附加成分。

突厥语族操这个语族语言的民族除奥托曼人的分支居住在欧洲外,几乎完全分布在亚洲。我国境内的突厥语族语言包含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撒拉语、西部裕固语等6种,突厥语族的显着特点是元音部位和谐都比较严整,并不同程度地受汉语的影响,吸收了汉语借词。

通古斯-满语族包含通古斯语、通古斯北语、通古斯南语、通古斯-满语、佤崩语、伊朗语东支、斯拉夫语,特点是有严整程度不同的元音和谐律;辅音的组合通常不超过两个,而且不能出现于词首和词尾;用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依次粘着在词干上的方式构成词的形态变化;句子成分有比较固定的次序:从属成分在它所依附的成分之前,主语一般在谓语之前;由形容词、副动词作谓语的形式构成主从复句里的从句;构成新词的主要方法是在词根上加构词附加成分;在大部分语言里都有利用元音、辅音音位交替构成的在意义上和词形上相对称的对偶词。

3.南亚语系

南亚语系包含“孟高棉”和“们达”语族,在我国境内只有“孟高棉”语族,特点为:句子成分的基本次序为主语-谓语-宾语;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多数的分别,双数和多数用元音交替表示;都有m,n,ng,b,d,g,h辅音韵尾;修饰词一般置于被修饰词之后。不同的只是佤语大部分词由单音节词根构成,附加成分较少;布朗语的h辅音为L辅音所代替。

4.南岛语系

我国仅有高山族使用这一语言,它分布的区域广阔,从我国台湾、夏威夷到新西兰,再从马达加斯加到伊斯特岛,在20世纪前,该语言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主要特点为:具有较多的构词和构形的附加成分,可加在词首、词中和词末,以前加成分为主,后加成分次之,中加成分很少;重叠形式在构词和构形上有重要作用;代词有数、格,动词有体、态、式等语法范畴;句子主要成分的次序是谓语在前,主语在后,如有宾语则居主语之后。

5.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包含伊朗和斯拉夫语族,主要特点有:只有个别语言运用起区别意义作用的声调;各语言均有词的重音;诸语言一般都有比较丰富的词的内部形态变化,但缺少这一类类别词。

三、中国民族的文字概况

我国56个民族,除汉族外,截止到解放前夕的统计,只有21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包括通用汉文的回、满、畲3个民族),大多数民族一直没有与自己语言相适应的文字。具有比较通用文字的民族有藏、蒙古、维吾尔、朝鲜、傣、哈萨克、锡伯、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共11个民族。彝、苗、纳西、景颇、傈僳、拉祜、佤7个民族虽有文字,但并不通行,有的使用范围十分狭窄,完全局限于宗教方面。没有文字的民族,不少还停留在刻木、刻竹、结绳和数玉米粒记事的文字产生前的原始状态,珞巴、独龙、黎、基诺、怒、哈尼、瑶等民族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