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五千年宰相之谜全集
48597300000061

第61章 宋(6)

蔡京——“六贼之首”、大宋江山的蠹虫

蔡京(1047-1126年),字元长,北宋兴化军(治所在福建莆田),仙游县(今福建少上仙游县)人,1070年(熙宁三年)中进士,处处投机钻营,虽多次被罢免,但还是窃得国家相权17载之久,与徽宗狼狈为奸,如一只大蠹虫从内部腐蚀大宋江山,以他为首的群奸怂恿宋徽宗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致使国库空虚、民生凋敝,从而使金兵南侵屡屡得手,导致北宋灭亡。钦宋继位,将他放逐岭南,行至彰州病死。

见风使舵,几度沉浮

蔡京步入仕途时,正是王安石变法派与司马光的保守派激烈斗争之时,神宗当朝,积极支持变法派,变法形成了一股强大势力。蔡京便投机变法,把加入变法派看成是进身之阶,先攀附弟弟的岳父王安石,王安石罢相后,又巴结蔡确,因此官运亨通,升至中书舍人(宋的中书舍人主管中书六房,吏、户、礼、兵、刑、工,承办各项文书,起草有关诏书,是升宰相的前奏)。后来知开封府。

好景不长,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病故,哲宗继位。哲宗仅10岁,由太皇太后高氏听政,高氏反对变法,重用保守派人物司马光为门下侍郎,主持国政,废除新法,罢黜变法派官员,投身变法的蔡京此时摇身一变,投靠了司马光,成了元佑党人。

王安石新法,将差役改为雇役,触犯了官僚大地主的特权,所以司马光主政后,第一个要废除雇役法,恢复差役法,并以五天限期。深明“差役法”之弊的官员,都以期限为短,难以完成为借口,进行抵制,善于投机的蔡京却认为这是自己向上爬的好机会,格外卖力地推行差役法,采取强硬措施,在五天之内,将开封所辖各县的雇役全部改为差役,为此,蔡京深受司马光的赏识。

蔡京得意洋洋认为会被重用,御史台和谏院的言官们看穿了蔡京的卑劣品质和投机行为,群起弹劾他,蔡京被贬。深精屈伸之术的蔡京,不断地向保守派表示着自己的忠诚,终于得以提升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

1093年,高氏死了,哲宗亲政(改元绍圣),准备继承父亲神宗的事业,推行新法,被贬的变法派人物纷纷起用,任用变法派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即宰相。在保守派怀抱里还没有热乎的蔡京见风向又变,立即把自己说成是受保守派迫害的新派人物,到处诉说钻营,终于取得了章惇的谅解,绍圣初年(1094年)将他调入朝廷代理户部尚书。章惇要废除差役法,恢复王安石的募役法,担心受到阻力,准备设置讲议的部门,正在犹豫之际,蔡京不失时机地献策:“像熙宁年间那样施行就可以,何必再设讲议部门呢?”蔡京之言,使章惇下定了决心,废差役而行雇役,无疑蔡京又得到了章惇的赏识。十年前帮助司马光废除雇役的是他,十年后,帮助章惇恢复雇役的也是他,充分暴露他反复变诈、无耻投机、没有信念、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嘴脸。

不要原则、信念、廉耻、人格的蔡京,果然青云直上,绍圣三年(1096年)升迁为翰林大学士承旨,官阶为三品,掌皇帝制诰、诏令的撰述,成为朝廷中显赫人物。这个奸佞的小人,终于有了报私仇、陷害政敌的机会。

蔡京虽然老谋深算,但也没算到正直青春的哲宗突然驾崩,政局又要发生变化了,正惶恐间,新皇帝徽宗已降旨,还把他贬出京城,命知太原。万般无奈,善于奉迎的蔡京又抓住了向太后这棵救命稻草,在京中继续修史,后向太后还政徽宗,御史们都厌恶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于是徽宗将其罢职,命在杭州闲居。

贼心不死的蔡京,闲居之时,无时无刻不在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机会终于来了。徽宗是一个极善书画的皇帝,跟黄庭坚学过书法,自成一体,称“瘦金体”,又跟大画家崔白的高徒吴瑜学习绘画,技艺精湛。当时善于迎合徽宗品味的宦官童贯,奉徽宗旨意到江南访求书画奇巧,听说童贯的到来,蔡京喜出望外,不分昼夜地陪童贯游玩,并以珍宝相赠。蔡京极善书画,童贯把蔡京所画的画屏、肩带之类,不断送到宫中,徽宗见后,连连称妙,童贯又常在徽宗面前为蔡京美言,于是才18岁的徽宗对蔡京产生了好感。终于在崇宁二年(1103年)正月,蔡京晋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是为左相。

把持朝政,骄奢淫逸

一心谋求进身的蔡京,不是为了竭诚忠君,而是为自家的荣华富贵,因此,为相后,他千方百计地巩固权位,以权谋私,以权谋利。

蔡京为相后,首先是强化自己的权力,他借用王安石设置的“三司条例司”之事,设置“讲议司”,由自己担任提举,总揽其权,以自己的朋党作僚属,据《宗史·官职一》记载:“取政事之大者,如宗室、冗官、国用、商旅、盐泽、赋调、尹牧,每一事以三人主之,凡所设置,皆由是出。”说明“讲议司”是一个凌驾于朝廷各职能部门之上的权力机构。讲议司的设立,说明蔡京已全面地把持了朝政。

为了进一步专权,蔡京在诏令上大动手脚,按宋制,凡皇帝诏令,都必须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充分讨论后,再由学士润色成文。而蔡京怕“言者议之,故作御笔密进,而乞徽宗亲书以降,谓之御笔手诏,违者以违制坐之,事无巨细,皆托而行。”这样,皇帝变成了蔡京的传声筒,被他钳制。

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蔡京采用铲除异己,大肆笼络奸党,培植亲信,重用亲族的办法。因此,他的党羽、心腹,布列朝廷上下,皇宫内外,盘根错节。

蔡京精通历史,懂得君正则臣忠,君明则臣廉。为了不让皇帝认清他的本质,他想尽各种办法引导徽宗尽情挥霍享乐。徽宗初继帝位时,任人无党,不偏听,大小事物都听取各方面意见,三思而定,想继承父兄之志,变法图强,无奈自幼宫中长大的小皇帝涉世不深,在蔡京引诱下,不久变成了纵欲无度、崇尚游玩的轻佻天子。

徽宗以前的大宋皇帝都比较简朴,因此,徽宗继位后也不敢过于奢侈,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朝廷举行宴会,徽宗让人拿出许多美玉雕成的酒具,问大臣:“今天我想用这些器皿排宴,你们看可以吗?”蔡京连忙说道:“当然可以,我从前出使辽国,他们都是用玉器排宴,辽人还夸口说,南朝用不起这种玉器呢!想我天朝大邦,用这点玉器,何足道哉!”徽宗大喜地说:“这些东西我早准备好了,只是怕天下人说我奢侈,才一直不敢拿出来。”蔡京讨好地说:“陛下圣德恭俭,可谓是超过尧舜了。其实,事情只要合乎情理,臣民们是不会议论的。《易经》说:凡太平盛世,必然要丰、享、豫、大。说的就是要在盛世尽情享乐,不然就不称其为盛世君臣了。君王的费用,不应受限制。”蔡京把挥霍享乐,说成是合圣人之道的,从此徽宗开始了他的奢靡生活。

徽宗特别喜欢南方的奇花异石,蔡京就集中东南地区的数千能工巧匠制造角牙、犀角、玉石、金银、竹藤及雕刻、刺绣等工艺品,供应朝廷一切物料皆从民间索取。崇宁四年(1105年),在苏州设应奉局,专门搜集奇花异石,用船运到东京,史称“花石纲”。连年“花石纲”的征运,使富庶的江南遭到了浩劫一般,百姓生活困苦,有的家破人亡,卖儿鬻女。徽宗不仅喜爱奇花异石,对音乐也格外喜欢,特别是流行音乐。蔡京为了迎合徽宗,就设置了一个庞大的音乐机构——大晟府,以供徽宗享乐。并且经常向徽宗鼓吹“陛下当享天下之奉”。在蔡京引导下,宫中生活糜烂不堪,徽宗在宫中与蔡攸(蔡京之子)、朱勔等人短衫窄裤,涂青抹红,演戏作乐,甚至演秘戏,说出许多污秽浪言。还在宫中列为市肆,让宫女扮演茶女酒娘,自己扮成乞丐行于中间取乐,常常是通宵达旦。宫中玩腻了,徽宗竟走出宫门,夜宿娼门,与当时京师名妓李师师颠鸾倒凤,堂堂天子竟荒淫无耻到这个地步,皇宫的生活更是糜烂不堪,乌烟瘴气。

蔡京向百姓巧取豪夺,钱粮很快堆满了皇族的府属,造成了一种太平盛世的假象,并向皇帝奏说:“现在所积帛币已经达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徽宗非常高兴,同意大兴营作,并发布诏,刻石尚书省“所兴营作,群臣不得反对”。有了皇帝的诏书,蔡京有恃无恐地大兴工役,并且要营造华丽壮观超出前人,使后世惊诧的宫殿。

崇宁二年(1103年)修订创景灵宫及元符等十一殿,工程非常浩大。政和二年(1112年)建了延福宫,这是一项大规模扩建皇宫的综合工程。1114年建成,宫内殿阁亭台相望,凿池为海,微波粼粼,珍禽奇兽,嘉花名木,怪石岩壑,幽胜宛若天成,不类尘境,徽宗起名为“延福五位”,作为宴集游赏的地方。后来又跨城外浚濠建二桥,桥下行船,桥上行车马,名为“延福六位”。1113年4月,营建保和殿、玉清和阳宫;1115年6月,建成三山河桥;8月建明堂;1117年12月,又开始了一项浩大工程——万岁山修建,整个工程历时五年时间才完工。如此大兴土木,役夫数十万,耗尽历代积累的财富,没办法巧立各种名目搜刮百姓,弄得民不聊生。

徽宗是一个聪颖之人,蔡京怕皇帝哪一天识破自己的奸计,就用迷信仙道蛊惑徽宗,把道士王老志推荐给皇帝,妄言能知人休咎。1113年徽宗举行祭天大礼,徽宗坐在玉辂上,手执玉圭,百官随其后,忽然,徽宗指着东方的天空说:“有许多楼台殿阁。”跟在后面的蔡京之子蔡攸立即附和道:“还有道家仙童呢!”于是徽宗传旨,“天神降临,群臣拜谒”。道士林灵素在蔡京的授意下,对徽宗说:“陛下是长生大地君降世,而宰相蔡京是左元仙伯转世。”在道士和蔡京的蛊惑下,徽宗下令,在全国各地修道观,给道士封官,食俸禄,全国拿俸禄的道士多达六七万人,道士们欺世惑众,欺压百姓,成了大宋江山的吸血鬼,已经十分黑暗的北宋统治,在道士们的参与下更加黑暗了。

蔡京在引诱天子享乐的同时,也借机中饱私囊,大肆搜刮,他每年过生日,要全国上下、大小官僚向他送礼,特别是地方官送的礼非常多,要用船来运,称“生辰纲”,都是民脂、民膏,他搜刮来的金银珠宝堆积如山,占有土地五十万亩。他的日常生活十分腐朽,史书记载,他喜鹑羹,每食一碗,要杀数百只鹌鹑,他不仅生活奢侈,而且尤为好色,家中蓄养美姬、小妾成群,供他享受,但他年老力衰,因此,家中常传出丑闻。《谈薮》中记载:京城中有一个晚上酒醉的士人,误入一家花园,他见道旁有一小亭,就过去歇息,却惊跑了亭下洞中的一个伟壮男子。不一会儿,来了十多个妇人,提灯走进,士人吓得藏入洞中,一个妇女惊诧地说:“不是那一个。”又一妇女过来说:“使得,使得,也还使得!”于是一群妇女将士人拥入曲室,群饮交欢,真达五更方罢。士人疲惫至极,不能行走,妇人们就用筐抬着,把他扔出花园。第二天,士人才知道他遭到蹂躏的地方是蔡家的花园。

徽宗和太师蔡京的肆意挥霍、淫乐,大大小小的官员也争相效尤。奢靡成为当时的风尚,刮尽了生民之财。好端端的北宋江山,危机四伏,因此北宋的江山是断送在“享乐天子”徽宗和“国家蠹虫”蔡京手里。百姓无法忍受沉重差役,纷纷起义,方腊、宋江起义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

命丧潭州,死不悔改

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兵大举南侵,徽宗在金兵逼近开封时,急忙把帝位让给钦宗,带着蔡京等一帮宠臣南逃。开封的太学生陈东等人联名上书给钦宗,要求严惩以蔡京为首的“六贼”。钦宗迫于情势,下令把蔡京流放到海南岛。蔡京在流放途中死于潭州(今长沙)。

蔡京到了潭州,住在城南的东明寺内,回想起往日的威势豪华,又看着眼下的凄凉无助,不由感慨万千,写了一生中最后一首词。词云:

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恋此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几天后,蔡京便一命归西。据说,蔡京死后没有棺木,埋进专门收葬贫病无家可归者的漏泽园中。这首《西江月》就是他在潭州所作的绝命词。

蔡京临死那一年刚好80岁,“八十一年住世”,指的是虚岁。“四千里外”,泛指家乡之遥。“无家”,有家归不得的意思。“瑶池”,神话中西王母住的地方,后来泛指仙界。“瑶池阙下”借代帝都。上阕写暮年遭遇流放,只有在梦中才能回到朝廷,这就很自然地引起下阕头两句对昔日荣华的追忆。“彤庭”,汉皇宫以朱漆饰中庭,后来泛指皇宫。“玉殿”、“彤庭”对举,皆指皇宫。“宣麻”,唐宋时任免将相,用黄、白麻纸写诏书,在朝廷上宣告,叫做宣麻。“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写自己深得皇帝宠幸,多次拜相,荣耀至极。最后两句写自己由于贪恋荣华富贵,没能及时退步抽身,才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这首小令只有八句,思想内容却很丰富,既有对现实的艰难处境的展示,也有对往昔的怀恋乃至炫耀,还反省了自己落败的原因。然而,这种反省是肤浅的。文如其人,他至死也不会承认,是由于祸国殃民,才有如此下场。

李纲——民族英雄,不过百日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