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五千年宰相之谜全集
48597300000062

第62章 宋(7)

李纲(1083-1140年),字伯纪,谥定公,别号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梁溪病叟,邵武庆亲里(今李家坊上寺)人。宋代着名的抗金民族英雄。南宋高宗赵构即位后,起用李纲,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封开国侯,后又进封开国公。这时,李纲总结靖康间政治腐败、军事失利的教训,提出强兵御侮、发动民众等抗金建国十大主张。可是,李纲的主张遭到了投降派的反对,投降派张浚伪造了李纲十大罪状。高宗更以李纲“狂诞刚愎,计谋无效”之罪,罢了李纲的相职。李纲仅做了70余天的宰相。他一生历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身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先后六次被朝廷贬斥,从京城被贬到湖南、湖北、江西、福建、云南,最后到当时的荒凉之地海南。他为官体恤百姓疾苦,敢于为民请愿,即使贬职也在所不惜。

李纲的表章奏札和政治军事论着有《中兴至言》、《遇论》等,议论剀切,朱熹称为“正大明白,而纤微曲折,究极事情,而变化开阖、卓荦奇伟”(《梁溪先生文集序》)。他喜为诗,多记述行踪游迹之作,其中《五哀诗》缅怀屈原、贾谊、杜甫的“忠义”风烈,寄寓爱国情怀;《建炎行》追叙为相期间“出处去就大概”;《病牛》中“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等句,表达了宏大的抱负。他也能词,词风豪放,咏史之作如《水龙吟》“光武战昆阳”、《喜迁莺》“晋师胜淝上”等,有讽喻意义。

着有《梁溪集》180卷,附录6卷,有清刊本。另有《靖康传信录》3卷,《建炎进退志》4卷,《建炎时政记》3卷,均收入《李忠定公别集》,有邵武《徐氏丛书》初刻本。

为民请愿,痴心不改

宣和元年(1119年),李纲同知贡举。六月京师发大水,百姓流离失所,惨不忍睹。大小官僚置若罔闻,独李纲上《论水灾事乞对奏杖》为民请愿。他的一片忠言,却被认为多事,降官一级。关心百姓疾苦的李纲,不顾个人荣辱得失,降官后再上《论水灾便宜六事奏杖》,冒死陈述灾情,并提出“治其深,折其势,固河防,恤民隐,省烦事,广储蓄”等六项治防水患、赈救灾民的积极建议。徽宗十分恼怒,竟以“所论不当”,又将他贬至福建沙县(今福建沙县)监税。贬谪途中,他仍关心着百姓的苦难:“鬓毛萧沉雨余冠,蒙犯风霜却岁寒。但使孤君能感激,岂辞远谪备艰难。”(《上饶道中杂咏三首》之一)这种感情,确实难能可贵。

李纲做生日

南宋时,李纲在朝廷当宰相,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平日里,他一杯清茶待客,从不收人礼物,每年做生日也不例外,这已成为相爷的家风了。有的人不知他的脾气,带礼品上门,少不了被他教训一通,把礼品退回,落个没趣。

唯独有一次,他在福建邵武县老家过生日时,破例收下贺客送来的许多厚礼,一时使人费解,不免引起议论。

那年李纲被罢官,回到邵武县四都老家去,俭朴过日,倒也安闲。一天,他领着妻子儿女去探望多年不见的老岳父,路过禾坪。这是一条黄土路,坑坑洼洼,本来就难走,加上刚下过雨,路面泥泞溜滑。李纲好像是走在烂泥田里,才踩上几脚,黄泥水便溅满一身,斑斑点点,白长衫变成了花长衫。

这时,有一位白胡子老人从女儿家里做客回来,路过这里,不小心跌了一跤,把半篮子白花花的米粒全倒进了泥水里。李纲走过去,伸手去扶他,他却坐在泥浆里不动。老人连声咒骂:“官老爷呀,官老爷!你把老百姓的钱都拿到哪里去了?怎么不修一修这冤家路啊!”

这时人们还认不出李纲来,有的说:“要是李相爷能知道乡里有这么一条害人路,一定会派人来修一修的。”那位老人接着说:“李相爷是个清官,不错;可他住在京城里,高高在上,怎么知道乡亲的苦处哟!”李纲心里一怔,便对老人说:“李纲要知道这条路难走,迟早会来修路的。”说着,他双手扶起老人,搀着他一步一步继续往前走。

这天晚上,李纲辗转反侧,一直睡不着觉,老是想着那条滑溜溜的泥泞路和那个跌在泥水中的老汉。妻子猜出他的心思,就说:“地方官明明知道这里路难行,苦了百姓,可他们谁都不管;你现在没当官,何苦操这个心呢?”

李纲叹了一口气,说:“今天我对老汉说:‘李纲要知道这路难走,迟早会来修路的。’这本来是信口说说,想给老汉安慰安慰。可是话一说出去,如果不算数,这不是欺骗百姓么?”妻子说:“老爷说得也是,不过没钱怎么修路呢?”是呀,李纲罢官归来,只带了几箱旧衣,几笼书籍,无金无银,实在拿不出钱来修路。向百姓摊派吗?他们的生活本来就够苦了,不应该增加他们的负担。李相爷为此事愁了几天,一筹莫展。

再过10天就是李纲的生日了,妻子提醒他,要早点安排安排。提起“生日”二字,李纲心里一亮,突然兴奋地在夫人肩上拍了两下,说:“生日,生日,太好啦!有钱修路了。”妻子不解其意,就问:“老爷,你说,钱在哪里?”李纲顾不上答话,急匆匆走近案头,拿起笔来,一口气写了许多封信,立刻叫家人送给邵武县内他所熟悉的亲友、学生以及当地的官吏、乡绅和富户,邀请他们在他生日那天前来“欢聚”。

往年在京城做生日的时候,李纲也有事先发信的习惯,那是为了避免亲友随带礼品,特地在信中约法三章,亲笔写上端端正正的十二个字:“主人清茶待客,贺客勿带礼品。”这回写信,和往年大不一样,只写“主人清茶待客”六个字。人们看到这封信,不免疑惑起来:是老相爷一时疏忽,忘了写“贺客勿带礼品”吗?他们细细琢磨一番,开始猜出一点奥妙来,心里想:大概是老相爷罢官回乡,家无余资,手头拮据,不得已趁做生日的机会,顺水推舟,收点礼物,好过晚年日子吧。唉,这也是人之常情。于是,宾客们心领神会,备了许多厚礼,在相爷做生日那天,吹吹打打,送上门来。

这天李府像个办喜事的场面,张灯结彩,盛况空前,鼓乐声声,欢闹非凡。老相爷穿着一身整齐的新衣,端坐在中堂的大背椅上。他见到来客献上礼品,乐得手捋银须,点头微笑。只半天光阴,堂上就摆满各色各样的礼品:明珠、玉器、古玩、名画,还有山海奇珍,应有尽有,真个是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客人们向老相爷拜贺之后,把各自的礼单交给老管家,每人喝一杯邵武土产的清茶,然后就告辞回去。李纲送客到门前,只是三言两语:“多谢列位厚爱,为民造福,功德无量。”客人们不知相爷此话何意,但也不便多问。

等客人走了,李纲请夫人亲自协助老管家,点收礼品,好好包装,第二天,叫几个可靠的家人,将所有的礼品运往城里变卖,换回银两,全部作为铺路的专用款目,即日动工。李纲吩咐管家,把送礼人的名字及所送礼品的名称、数量和价值,一一写在纸上,贴在街头,公之于众。十里八乡的百姓们听说相爷巧借生日,筹资铺路,自己不取分文,都很感戴他的美德,纷纷参加施工。没几个月,一条平整整的石板路铺成了,这就是后来的禾坪街。

李纲守东京

金太宗灭了辽朝之后,借口宋朝收留了一名辽朝逃亡的将领,分兵两路进攻北宋。西路由宗翰(又名粘罕)率领,攻打太原;东路由宗望(又名斡离不)率领,攻打燕京。

两路大军约定在东京会师。

前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北宋朝廷。金太宗又派出使者到东京,胁迫北宋割地称臣。满朝文武大臣吓得不知该怎么办,只有太常少卿(掌管礼乐和祭祀的官)李纲坚决主张抵抗金兵。

西路金兵攻下燕京,宋将郭药师投降。金将宗望叫郭药师做向导,领兵南下,直取东京。宋徽宗看到形势危险,又气又急,拉住一个大臣的手说:“唉,没想到金人会这样对待我。”话没说完,一口气塞住喉咙,昏厥过去,倒在床上。大臣们手忙脚乱地把他扶起,把太医请来灌药急救,总算把他救醒过来。他向左右侍从要了纸笔,写下了“传位东宫”的诏书,宣布退位。不久,他带着二万亲兵逃出东京,到亳州(今安徽亳县)避难去了。

太子赵桓即位,就是宋钦宗。宋钦宗把李纲提升为兵部侍郎,并且下诏亲自讨伐金兵。其实,宋钦宗并不比他父亲强多少,他做了一番表面文章,心里却七上八下没主意呢。

宋军在前线接连打败仗,东京吃紧起来,宰相白时中、李邦彦两人劝宋钦宗逃跑,宋钦宗也动摇了。

李纲得知这个消息,立刻求见宋钦宗,说:“太上皇(指宋徽宗)传位给皇上,正是希望陛下能留守京城,陛下怎么能走呢?”

宋钦宗还没开口,宰相白时中先搭了腔,说:“敌军声势浩大,哪能守得住?”

李纲驳斥说:“天下的城池,没有比京城更坚固的。再说,京城是国家的中心,文武百官集中在这里,只要皇上督率抗战,哪有守不住的道理?”

旁边有个宦官也嘟嘟囔囔说东京的城池不牢固,抵挡不住金兵进攻。宋钦宗叫李纲视察城池。李纲去了一会,回来说:“我视察过了,城楼又高又坚固,护城河虽然浅狭一些,只要安下精兵强弩,不愁守不住。”接着,他还提出许多防守措施,要钦宗团结军民,共同坚守,等各地援军到来,就组织反攻。

宋钦宗还有点犹豫,说:“那么,谁能担当守城的重任呢?”

李纲把目光向大臣们扫视了一下,说:“国家平时用高官厚禄供养官员,就是为了危急的时候要大家出力。白时中、李邦彦身为宰相,应当担当起守城的责任。”

白时中、李邦彦在旁边听了,急得直翻白眼。白时中气急败坏地嚷道:“李纲你说得好听!你能打仗吗?”

李纲神色从容地说:“如果陛下不嫌我没有能耐,派臣带兵守城,臣甘愿用生命报答国家!”

宋钦宗看李纲态度坚决,就派他负责全线防守。

白时中等和一批宦官并不死心,等李纲一走,又偷偷劝钦宗逃跑。第二天一早,李纲上朝的时候,只见禁军列队在皇宫两边,车马仪仗都已经准备停当,只等钦宗上车出发。

李纲大为恼火,厉声对禁军将士说:“你们到底愿意守卫京城,还是想逃跑?”

将士们齐声回答说:“愿意保卫京城!”

李纲和禁军将领一起进宫,对宋钦宗说:“禁军将士的家属都在东京,不愿离开。如果强迫他们走,万一半路上逃散,敌人追来,谁来保护皇上?”宋钦宗一听逃跑也有风险,才不得不留下来。

李纲立刻出宫向大家宣布:“皇上已经决定留守京城,以后谁再提逃跑,一律处斩。”

兵士们听了,激动地欢呼起来。

李纲稳住了宋钦宗,就积极准备防守,在京城四面都布置好强大兵力,配备好各种防守的武器;还派出一支精兵到城外保护粮仓,防止敌人偷袭。

过了三天,宗望率领的金兵已经到了东京城下。他们用几十条火船,从上游顺流而下,准备火攻宣泽门。李纲招募敢死队兵士2000人,在城下列队防守。金军火船一到,兵士们就用挠钩钩住敌船,使它没法接近城墙。李纲又派兵士从城上用大石块向火船投掷,石块像冰雹一样泻了下来,把火船打沉了,金兵纷纷落水。

宗望眼看东京城防坚固,一下子攻不下来,就派人通知北宋,答应讲和。宋钦宗和李邦彦一伙人早想求和,立刻派出使者到金营谈判议和条件。

宗望一面向北宋提出苛刻条件,一面加紧攻城。李纲亲自登上城楼,指挥作战。金兵用云梯攻城,李纲就命令弓箭手射箭,金兵纷纷应弦倒下。李纲又派几百名勇士沿着绳索吊到城下,烧毁了金军的云梯,杀死几十名金将。金兵被杀死的、落水淹死的不计其数。

正当李纲指挥将士拼死抵抗的时候,宋钦宗的使者带来了金营的议和条件。

秦桧——遗臭万年的奸相

秦桧,生于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字会之,江宁(今南京)人,南宋劣迹昭着的投降派代表。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补密州(今山东诸城)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与宋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卖身投靠金太宗之弟挞懒。女真贵族将他放纵南归后,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19年,为宋高宗赵构所宠信。他杀害抗金名将岳飞,贬逐忠臣良将,力主和议,坚持投降,实行向金称臣纳币政策,成为南宋高宗一朝的有名奸相。

被纵南归,得宠高宗

秦桧出生在一个中小地主的家庭。他父亲当过静江府古县(今广西永福县境)令,这在宋朝统治阶级中只算得上一个小官。秦桧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疾速地飞黄腾达,因此做过乡村教书先生。他对这个职业并不满意,甚至牢骚满腹,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他要求不高,只要有几百亩好田,不再当“童子师”、“孩子王”,也就可以了。但自从中进士后,他就扶摇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