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中国政策性森林保险发展研究
48601100000038

第38章 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经营模式的构建及具体操作(9)

(5)由政府指定的再保险机构承担森林保险再保险的运作。在制定统一的森林保险分保办法的基础上,由政府指定现有的商业性再保险机构进行森林再保险的具体业务运作,通过签订一揽子再保险合同,使森林保险经营主体与该指定机构之间建立明确的分保关系。采用此种模式,依托于现有的再保险公司的设置、承保技术和经验,不仅大大节约了资源,而且更有利于对全国范围内森林保险的总体经营状况进行管控,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平衡森林保险经营的盈亏,确保市场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地方政府对森林保险扶持的力度。但该模式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该指定的再保险机构商业性和政策性定位不明确,两类业务之间容易混同,况且封闭式的单独运作管理不利于森林再保险承保能力的扩张和偿付能力的增强,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较差。

4.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再保险机制的思路。国外推行森林保险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综合利用行政干预和市场机制建立了多层次的再保险体系,我国森林保险的发展也需要建立再保险体系予以支撑和保障。而我国森林再保险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长此以往将既不利于我国森林保险再保险承保能力的培育,也不利于我国森林再保险基金的积累,继而影响到我国森林巨灾风险的分摊以及森林保险市场的有效供给。当前我国森林保险的再保险机制尚未建立,应加强森林保险数据的积累和系统开发,在商业合作的原则下积极探索建立全国森林再保险的支持体系。可以考虑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将森林保险与森林保险再保险合并立法。当前我国森林保险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关森林保险的立法体系尚未建立,立法的首要目标是制定森林保险单行法规或条例,森林保险的再保险相关规定理应是这一政策性保险制度的一部分。因森林保险的长期发展需要立法予以保障,而法律制度的建立需要不断探索才能逐步实现,因此森林再保险发展初期,应首先在森林保险单行条例中规定一个大概的框架,后随着森林保险的不断发展再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深化。在立法中应对森林保险再保险的性质、运作模式、再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终止及森林再保险的补贴与再保险基金的建立和监管等一系列问题做出明确的界定,为森林再保险的实施提供可操作的规章制度架构。

二是借助于现有的中国再保险公司,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再保险体系。当然经过改制后的中国再保险公司作为商业性保险公司不可能对森林再保险“大包大揽”,而必须严格按照再保险的市场机制运营开展。因此,必须考虑对森林保险再保险业务提供财政支持,对于再保险公司经营森林保险再保险业务的亏损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摊,并根据业务进展情况适当按照保费总额逐渐增加支持比例。我国农业保险的再保险已初步进行了此项尝试,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商业保险公司与中国再保险公司签订再保险协议,建立赔付率超赔分保机制。这种做法也可完全适用于森林保险的再保险,并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

三是由国家出资设立中国森林保险再保险公司或由新成立的农业再保险公司从事森林保险再保险业务的经营。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不论何种森林保险业务,都应当确定当年总自留保费和每一危险单位的自留责任,超过的部分,必须办理再保险。规定中国森林保险再保险公司的运作规范,要求其从森林保险再保险的分入保费中按比例提取专项风险基金,逐年滚存,遭遇巨灾损失年份时动用风险基金进行偿付,并最终由国家财政对中国森林/农业再保险公司的经营亏损兜底。

四是各保险主体也要探寻向国际市场分保的途径。充分利用国际再保险机制,通过与国际再保险业、国际金融业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国际再保险渠道实现森林风险更大范围的分散。

(二)设立森林巨灾风险基金,增强抵御巨灾风险的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且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森林灾害风险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伴生性,尤其是森林巨灾波及范围更广,涉及的投保主体和投保区域更宽,致使森林巨灾损失风险很难实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散,这就与保险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相违背。一旦发生森林巨灾风险,引发连锁理赔反应,短期内会消耗掉保险公司的所有准备金,给保险公司的正常资金运营带来重创,继而会波及整个保险市场的稳定,影响保险业对开办森林保险业务的信心和投入,制约森林保险的持续稳定发展。森林巨灾风险的化解,单靠经营森林保险业务的商业保险公司自身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政府部门基于公共财政的力量予以引导和支持。因此,为维系森林保险的稳定运营,建立健全资本保障和制度体系,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设立由财政支持的各级森林巨灾风险基金,对因遭受森林巨灾损失赔付而经营出现严重亏损的保险公司进行补偿,增强保险业抵抗森林巨灾风险的能力。

1.建立健全森林巨灾风险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与其他保险业务相比,森林灾害的巨灾特性非常显着。首先,森林受巨灾影响的概率大。森林分布虽然在整体范围上具有广阔性和分散性,但在局部范围内却呈现出集中性,这与森林生长需要的土壤、气候、地形等各种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森林一旦发生灾害,很容易就会扩散,大范围的波及更多的区域。在同一风险事故中,许多森林保险的参保主体会遭受损失,损失的程度还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如受森林火灾、病虫害、洪涝、干旱等灾害的袭击,都会给相关区域范围内的林业生产经营带来连锁损失。其次,林业生产抵御灾害的能力差,遭受损失的概率大,且森林生长和分布的空间性,决定了灾害损失风险很难在投保人之间进行分散和转移,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气候条件出现异常变化,森林巨灾损失无法避免。其次,森林巨灾损失的可测性差。由于不同区域的森林种植种类、面积、林龄、地域分布、管护措施等千差万别,不同区域的森林所面临的灾害风险程度也大小不一,有关各类森林灾害损失的历史统计数据也不够完整准确,要想准确地厘定出反映森林灾害损失真实情况的森林保险的费率就变得非常困难。而且由于森林巨灾损失的程度严重、风险大,相应的费率也就高,对广大林农来说也难以负担,因此完全采用保险的方式不能实现森林巨灾风险的分散和转移。

在当前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低费率运行的机制下,森林保险经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提高保险经营主体的经营意愿,政府必须要发挥其公共职能,为保险公司在巨灾风险下能够持续经营森林保险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从森林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省级层面上来看,江西、福建等地已经建立了森林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实现一定赔付范围内的统筹安排。但是,这种制度安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森林巨灾风险基金的规模有限。2009年福建省在5000万元森林保险补贴预算中,安排了2000万元作为巨灾风险准备,建立了超赔风险分散机制。湖南省是森林保险承保公司按保费收入的25%提取灾害风险准备金,江西省只是保费收入有盈余,按相应比例扣除服务费后,剩余部分全部转为生态公益林巨灾风险准备金,逐年滚存。这样的数额和积累现状,对于突发的大范围的巨灾仍然很难完全化解;第二,建立森林巨灾风险基金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要求过高,财政支出能力较弱的省份难以承受,运作模式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第三,现已建立的森林巨灾风险基金只是各省根据本区域范围内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安排,适用于一定范围内森林巨灾风险的分摊,没有实现风险在全国范围内的分散化解。

因此,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外政府和保险公司的经验,我国可以考虑建立中央财政支持的森林巨灾风险基金,对巨灾风险基金实行专业管理、盈余滚存、定向使用。

2.森林巨灾风险基金的筹集。政策性森林保险巨灾风险基金的建立需要设立国家级和省级共两级。省级巨灾风险基金主要弥补保险公司的森林保险业务在省级范围内超赔达到一定比例时的损失;国家级的森林巨灾风险基金主要用于当保险公司的森林保险业务在全国范围超赔达一定比例时的超赔损失,如此才能实现森林保险的巨灾风险在各省区范围和全国范围的分散和化解。

森林巨灾风险基金的筹集具体运作应主要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资金的筹集可通过以下渠道进行:国家级森林巨灾风险基金基本由中央财政拨付资本金,在年度预算中要单列一定比例进行基金的补充;规定经营森林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从年度保费盈余中按比例提取一部分,逐年滚存存入风险基金;从国家用于森林防灾、减灾和救灾的专项支出中抽取一部分,因该部分支出与森林保险的功能相一致;从国家的生态补偿基金及营林基本建设投资中划拨一部分等多种渠道实现资金的整合,共同构建和充实森林巨灾风险基金。此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还可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森林巨灾风险基金债券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巨灾风险基金的储备能力,在全社会范围内筹集资金。

3.森林巨灾风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具体来说,首先要依托专门的巨灾风险基金管理机构对国家级森林巨灾风险基金进行全面运作和管理,并对省级森林巨灾风险基金进行严格监管。其次,对森林巨灾风险基金中以划拨方式所应收的款项及来源,从各商业保险公司的保费盈余中提取的比例,要以法律条文或部门规章的形式进行具体规定。同时,要定期进行信息披露,公布基金的来源、使用、增益情况。并由相关的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进行专门检查监督,保障专款专用,以防资金的流失,保证森林巨灾风险基金作用的发挥。

就具体的使用而言,国家级森林巨灾风险基金的使用主要包括:对遭遇巨灾损失的开办森林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全国超赔损失提供补偿,对省级森林巨灾风险基金提供再保障,用于全国范围内森林巨灾风险的预防支出,为森林巨灾风险研究和预防中心提供科研经费等。

省级森林巨灾风险基金的使用应由各省区根据本省的森林灾害损失情况、历年的森林保险赔付情况,自主决定在何种情况下动用巨灾风险基金。2009年我国进行有中央财政补贴的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的三个省份,江西、福建和湖南都建立了森林巨灾风险基金,并具体规定了使用基金的情形。如江西省规定:当保险赔款超过年收保费的85%时,可申请动用巨灾风险准备金。湖南省规定:当综合赔付率超过60%或出现严重灾情需采取紧急措施时,可申请动用巨灾风险准备金。福建省规定:当年全省森林综合保险赔付率超过90%时,由保险公司与风险补偿金按1∶1比例承担。

这种分层级、分职权、分范围的森林巨灾风险基金的矩阵式架构,一方面可以避免设立全国性的大而全的巨灾风险保障系统,减轻中央政府的负担,提供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又能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主动性,有效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另外,还必须考虑一旦发生全国范围内的森林巨灾风险事故,各级森林巨灾风险基金不足以应对超赔时,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融资方式。具体是由中央财政直接支付,还是从金融机构贷款,或者由财政担保发行债券等。

我国是一个森林灾害频发的国家,林业产业和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分散性差的林业系统风险,而受政府财力的限制单靠有限的用于林业产业的政府预算无法化解也无力承担森林巨灾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必须综合设计采用保险基金、巨灾风险债券、巨灾风险期权和巨灾保险指数等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将森林巨灾风险转向资本市场,形成融投资与风险、利益与分担为一体的保险运作机制,从而推动中国巨灾保险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三)完善政策性森林保险的监管体系

与一般财产保险业务相比,森林保险业务的监管要求要复杂得多。这种复杂性不仅表现在自身业务经营管理上,还表现在所涉及的若干领域的交叉性上。为避免形成森林保险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应加强森林保险业务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