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说:“百姓不失业,就有利于他们;农民不失时,就成全了民众;减省刑罚,才能保护民生;减轻赋敛,才能造福民众;少建宫室台榭,才能使民众安乐;官吏清廉,不粗暴骚扰,才能使民众欢喜。民众失业,就会伤害他们;农作失时,就会败坏民事;没有罪受罚,就是对民众的妄加杀戮;加重赋敛,就是对百姓抢夺民财;多建宫室台榭而疲劳民力,就是强迫民众受苦;官吏贪污,苛暴扰民,就会惹民众发怒。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要想驾驭起民众来,就得像父母爱护孩子那样,就像哥哥爱护弟弟那样。看到他们身处饥寒,就会替他们担忧;看到他们劳苦,就会替他们悲伤;向他们施行赏罚,就好像加到自己身上一样;向他们征收赋税,就好像拿走自己东西一样:这就是爱民之道。”
大礼
文王问太公曰:“君臣之礼如何?”
太公曰:“为上唯临,为下唯沉;临而无远,沉而无隐。为上唯周,为下唯定;周则天也,定则地也。或天或地,大礼乃成。”
文王曰:“主位如何?”
太公曰:“安徐而静,柔节先定,善与而不争。虚心平志,待物以正。”
文王曰:“主听如何?”
太公曰:“勿妄而许,勿逆而担①;许之则失守②,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不可极③也;深渊度④之,不可测也。⑤神明之德,正静其极。”
文王曰:“主明如何?”
太公曰:“目贵明,⑥耳贵聪⑦,心贵智⑧。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⑨并进,则明不蔽矣。”
【注释】
①担:平时写成讹误,这里当作“拒”,俗写讹误。
②守:就是指原有的优势,自身的主张。
③极:顶点,这里用作动词。
④度:测量的意思。
⑤句中“高山”、“深渊”是比喻君主行身处事的样子。
⑥明:这里指看得清。
⑦聪:这里指听得清。
⑧智:即思考周详,判断明快。
⑨辐凑:也作“辐辏”,形容人们聚在一起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
【译文】
文王询问太公说:“君臣之间的礼法应该怎样?”
太公说:“作为君主,就该居高临下;作为臣子,就得俯首听命。君主虽然居高临下,却不能疏远臣子;臣子虽然俯首听命,却不能隐藏不露。作为一国之君的君主,应该兼容并蓄;作为臣子,应该恒定如一。兼容并蓄,也就好比高天一样;恒定如一,也就如同大地一样。有的像天,有的像地,基本礼法就形成了。”
文王说:“君主应该如何处于君位?”
太公说:“安详、宽缓而虚静,要把柔和的品质先确定下来善于听取意见而不与人争锋。要虚心静气,用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人和物。”
文王说:“君主如何怎样听取意见?”
太公说:“不能轻意应允,不能强硬拒绝。轻意应允臣下,就要失去操守;强硬拒绝进言,就会闭塞不通。君主要好比高山一样,仰而望之,无法看到顶峰;君主要好比深渊一样,临而度之,无法探出究底。神圣、英明的品德,公正、宁静就是那最高的精神境界。”
文王说:“君主应该如何观察事物?”
太公说:“眼睛要看得清,耳朵要听得清,心要思考周详。借用天下民众的眼晴来为自己观察,就会无所不见;借用天下民众的耳朵来为自己倾听,就会无所不闻;借用天下人的心智来为自己思考,就会无所不知。就如比车辐一齐聚于车毂,万民一同恭迎君主,那么君主观察起事物来,就不会受到蒙蔽了。”
明传
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①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子周之社稷②将以属汝③。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
太公曰:“王何所问?”
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注释】
①太子发:周文王的太子姬发,即周武王。
②社稷(jì季):“社”指土地之神,“稷”指谷神;社稷代称一个国家的王朝江山。
③属(zhú嘱)汝:托付给你。你,指姜太公。
【译文】
文王生病在床,命召太公吕望来见,太子姬发守在文王旁边。文王说:“唉!上天就要抛弃我这病老之人了,周家江山将要托付给你。现在,我想师法有关古代贤哲治国安民的至道之言,并把它好好传授给子孙后代。”
太公说:“王有什么话要问呢?”
文王说:“要先圣治国安民之道,为何时而废止、时而兴起呢?你能够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说:“面对善事却要怠情,时机成熟却要生疑,明知不对却要坚持:这三种做法,就是导致先圣治国安民之道废止的根源。自我修养要柔和而安静,待人接物要谦恭而谨慎,处事强劲中有软弱、软弱中要有强劲,性行忍让中要有刚毅、刚毅中要有忍让。这四种风范,就是失圣治国安民之道兴起的根源。所以,义理胜过私欲就得昌盛,私欲胜过义理就要危亡;敬谨胜过怠情就会安吉,息情胜过敬谨就要灭绝。”
六守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与①也。人君有六守②、三宝③。”
文王曰:“六守何也?”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④,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⑤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
文王曰:“敢问三宝?”
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⑥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其乡,则器足;商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⑦无大于国⑧。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注释】
①与:通“举”,这里指选用人材和采取措施。
②六守:六种操守,就是六种用人的标准。
③三宝:即三大法宝,这里指三大经济措施。
④转:转变,动摇。也指“专”,专断,亦通。
⑤无:通:“勿”或“毋”,不要的意思。
⑥大:使动用法,使之大。这里指使农民、工匠、商贾各自相对集中。
⑦都:比较大的城邑。
⑧国:指一个国家的都城。
【译文】
文王询问太公说:“一位统治国家、主宰民众的君主,他们为什么会丧失国家和民众,原因在哪里?”
太公说:“这是因为他们行用的方略太不谨慎。君主要有‘六守’之人、‘三宝’之法。”
文王说:“六守指什么呢?”
太公说:“一是仁,二是义,三是忠,四是信,五是勇,六是谋,这就叫做六守。”
文王说:“如何做才能谨慎选择六守之人呢?”
太公说:“给他富足生活,用来观察他是否违犯法令;给他尊贵爵位,用来观察他是否骄横跋扈;给他重任担负,用来观察他是否左右摇摆;让他出使四方,用来观察他是否隐瞒实情;让他处于危境,用来观察他是否恐惧退缩;让他处理要务,用来观察他是否困惑窘迫。他生活富足,仍不能够违犯法令的话,就是仁;让他爵位尊贵,而他能够做到不骄横跋扈的话,就是义;让他身负重任,而他能够做到不左右摇摆的话,就是忠;让他出使四方,而他能够做到不隐瞒实情的话,就是信;让他处于危境,而他能够不恐惧畏缩的话,就是勇;让他处理要务,而他能够不困惑窘迫的话,就是谋。君主千万不能把三宝之法借给别人;如果让别人借用的话,君主就会失去威势。”
文王说:“请问三宝怎么讲?”
太公说:“大农、大工、大商就叫是三宝。让农民聚居于一定的地区,粮食就会充足;让工匠聚居于一定的地区,器物就会充足;让商人聚居于一定的地区,货物就会充足。国家要是让农、工、商三大行业各安其处,百姓就不会忧虑。不能扰乱他们的聚居地,不能扰乱他们的亲族群;不能使臣子富过君主,不能使城邑大过国都。六守长兴,君主的大业就能昌盛不衰;三宝完备,国家的安定必定有保证。”
守土
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
太公曰:“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①,御其四旁②。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③,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彗④,操刀必割,执斧必伐⑤,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⑥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⑦。是故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无借人利器⑧;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其正⑨地。”
文王曰:“何谓仁义?”
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⑩
【注释】
①左右:左右近侍,指君主身边的亲信。
②四旁:四方,这里指四方之众。
③掘壑而附丘:挖掘深沟来附益高山,指损不足以补有余,害民而养奸。
④彗:通“慧”(wèi卫),晒的意思。
⑤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指时机如果成熟,就要果断地采取行动;及时诛除篡权奸臣。
⑥涓涓:这里指涓涓细流。下文“荧荧”指小火,“两叶”指小苗,两者都是指处于萌芽状态的恶人恶事。
⑦柯(kē科):树木的枝干,用作斧柄。“斧柯”连用就是指斧头。
⑧利器:锋利的武器,借指军权、政权。《老子》三十六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⑨不终其正:这里指君主寿命短命。
⑩本篇多用有韵的对句,好比格言。
【译文】
文王询问太公说:“应该怎样做才能守护国土君主?”
太公说:“不能疏远自己的亲族,不能怠慢自己的民众;要安抚君主左右近侍,要驾驭天下四方百姓。不要让别人借用国家政柄;要是让别人借用国家政柄,君主就会丧失威权。不能掘壑而附丘,不能舍本而治末。日当中午,必须及时曝晒;拿起刀来,必须及时动手;拿起斧来,必须及时砍伐。日当中午而不去曝晒,就会坐失良机;拿起刀来而不去动手,也是坐失良机;拿起斧来不去砍伐,必会招致贼人。对涓涓细流不采取堵塞,然会汇成滔滔江河;对荧荧小火不去扑救,熊熊烈焰会无法扑灭;对出土幼芽不去摘除,待它长成大就得大动干戈。因此,君主一定务求富有。不富有,就不能推行仁政;不施舍,就不能团结亲族。疏远了亲族,必将会带来危害;失掉大众,必将导致惨败。不要把君权借给别人;要是把君权借资别人,君主会遭到别人所害,难以尽其天年。”
文王说:“什么是仁义呢?”
太公说:“尊重民众,团结亲族。尊重民众,民众会和顺;团结亲族,亲族会喜悦,这此叫做仁义的纲领。万万不能让人削夺你的权威。要借助臣子的才能智慧,要顺应事物的自然常理。对于顺从自己的人,要通过施予恩德的方式委以重用;对于抗自己的人,要通过得到暴力的手段予以根除。如果君主能够毕恭毕敬、毫不犹豫地去这样做,普天之下的人们就会得到和顺、驯服。”
守国
文王问太公曰:“守国奈何?”
太公曰:“斋,将语君天地之经①,四时所生,仁圣之道②,民机③之情。”
王即斋七日,北面④再拜而问之。
太公曰:“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⑤之。故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寻⑥。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圣人配之,以为天地经纪。故天下治,仁圣藏;天下乱,仁圣昌:至道其然也。圣人之在天地间也,其宝固大矣。因其常而视之,则民安。夫民动而为机,机动而得失争矣。故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为之先唱⑦。天下和之,极反其常⑧。莫进而争,莫退而让。守国如此,与天地同光⑨。”
【注释】
①经:这里指运行的规律。
②道:这里指处事的原则。
③机:原意是机关,这里指变动的契机。
④北面:面向北方,表示恭敬。古人以面北为卑,面南为尊。
⑤牧:原意是牧养,养育,这里指治理。
⑥寻:沉匿,隐藏。敦煌写本作“静”,于古韵更接近。
⑦先唱:指引导和提倡。
⑧极反其常:指发展变化到极点,重新返回到初始的正常状态。
⑨同光:即同在,长存。
【译文】
文王询问太公说:“君主应该怎样守护国家?”
太公说:“请您先要斋戒,然后我才能告诉您有关天地造化的运行规律,四时更替的生长盈缩,仁圣之君的处事原则,民风变异的要害所在。”
于是文王斋戒七天,面朝北恭敬致礼,然后才向太公发出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