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兵书宝典
48602500000028

第28章 六韬兵法(6)

大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③,惠民以观天道④。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⑤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也。

“全胜不斗,太兵无创⑥,与鬼神通,微哉,微哉!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⑦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⑧而攻,无沟堑而守。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⑨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

“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鸷鸟⑩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今彼殷商,众口相惑;纷纷渺渺,好色无极:此亡国之征也。吾观其野,草菅胜谷;吾观其众,邪曲胜直;吾观其吏,暴虐残贼,败法乱刑,上下不觉:此亡国之时也。大明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大哉,圣人之德!独闻独见,乐哉!”

【注释】

①酆(fēng丰):这里指文王时周朝的都城,地处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河以西,字也可以写作“丰”。

②不辜:指无辜,无罪之人。

③下贤:这里指屈身礼贤,礼贤下士。

④天道:指自然运行的状况和规律。

⑤人道: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规律。

⑥创(chuāng疮):这里指给予打击,造成创伤的意思。整句讲的是不战而胜的道理。

⑦恶(wù误):指憎恨。与“好”(hà浩)相对。

⑧冲机:古代的一种攻城战具。

⑨启:开,指协助。

⑩鸷(zhì治):凶狠猛烈的意思。

弭(mǐ米)耳:垂耳,指服帖的样子。

纷纷渺渺:纷纭杂沓,形容(众人)聚集在一起,一哄而上。

草菅(jiān兼):这里指各种野草。

【译文】

文王在丰京召见太公,说:“唉!商王纣的暴虐达到了极点,居然公然残害无辜之人。您一定要好好辅佐我,告诉我怎样解除民众的灾难。”

太公说:“大王您应该修养自己的美德而礼贤下士,施惠于民而观察天道。如果天道没有露出祸殃,就不要先行反抗;如果人道没有出灾难,就不要图谋叛变。必须看到天既有殃,百姓又有难,才能图谋造反;必须看到其人的表现,同时认清其人的本质,才能了解其人的内心;必须看到其人的外表,同时认清其人的内心,才能了解其人的真实情况;必须看到其人疏远什么,同时认清其人亲近什么,才能了解其人的本来面目。遵其道而行,就能够到达自己的目的地;由其门而入,就一定能进入新境界;用合理的方法建立社会规范,这种社会规范就会建立起来;在适当的时机争夺优势地位,借此优势地位就能够战胜劲敌。

“大获全胜,不需要与敌人发生血战;大兵所向,不需要给敌人造成重创。因为他们的行动已经达到出神入化,他们的谋略是那样微妙,是那样高超!与人同病,同病相救;与人同情,同情相成;与人同仇,同仇相助;与人同乐,同乐相赴。正因为这个道理,他们不需要动用坚甲利兵就可以大获全胜,不需要借助云梯弩机就会实施强攻。

“大智不显露出他的智,大谋不露出他的谋,大勇不显露出他的勇,大利不露出他的利。为天下谋利益的人,天下人就会拥戴他;对天下有危害的人,天下人会都反对他。天下,并非哪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夺取天下,就好比追逐野兽,天下人都有分享肉食的愿望;又好像同舟共济,渡河成功的话,大家都受其益,渡河失败的话,大家会都受其害。假使真能与大家休戚与共,同心协力,那么大家会来帮助他,而没有谁会阻碍他。

“对于民众没有索取的人,他最终会赢得民众;对于国家没有索取的人,他最终将会赢得国家;对于天下没有所索取的人,他最终将会赢得天下。对于民众没有索取的人,民众将会使他获益;对于国家没有索取的人,国家将会使他得到利益;对于天下没有索取的人,天下将会使他获益。所以天道运行,贵在无声无息;人事作为,贵在无声无响;大获全胜,贵在神不知鬼不觉:多么微妙啊!多么微妙啊!鸷鸟将要出击,必将低飞敛翼;猛兽将要格斗,必将俯首帖耳;圣人将要行动,必将故露愚色。

“看如今的殷商王朝,内讧群起,尔虞我诈;一哄而上,贪色好淫,极端放肆:这便是亡国的兆头。我观察过他们的田野,野草丛生,淹没了庄稼;我观察过他们的民风,邪僻怪诞,压过了正直;我观察过他们的官吏,暴虐残贼,败坏法度,滥用刑罚,而上上下下却没有觉悟:这已经达到了亡国的时候。神圣的光明只要出现,天下万物就会同沐其泽;神圣的正义一旦出现,天下万物将会共享其利;神圣的军队一旦出现,天下万物将会同声拥戴。神圣啊,神圣君主的大恩美德!只有他有明目之明,只有他有独闻之聪,他该是多么快乐啊!”

文启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太公曰:“何忧何啬①,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②。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终而复始。优之游之,展转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复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

“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万国,命之曰大纪。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化直③,变于形容;万国不通,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定。呜呼!圣人务静之,贤人务正之,愚人不能正,故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动之则浊,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文王曰:“静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因④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协⑤予怀⑥,夙夜念之不忘,以用为常。”

【注释】

①啬(sè色):原意指吝啬,这里指节制,阻止的意思。

②遒(qiú囚):强劲有力,刚强不阿。

③群曲化直:即群曲化于直,群曲为直所化。

④因:这是指顺从,依赖。

⑤协:即合,与……相符。

⑥怀:这里指心思。

【译文】

文王询问太公说:“圣人应该具有怎样的操守?”

太公说:“不要过于忧惧,不要过于节制,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运行规律;不要过于节制,不要过于忧惧,万事万物都有着自身的强劲动力。政令一旦推行下去,会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时间运行起来,将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有所迁移。圣人应该具有顺乎自然的操守,一任万事万物顺其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从而进入一个永恒境界,无穷无尽,周而复始。要想进入这种优游自在、挥洒自如的理想境界,必须反反复复地多方探求;经过探求而得到之后,就不能不珍藏于心;既已珍藏于心,就不能不付诸行动;既已付诸行动,就不能再炫耀自己。天地并不炫耀自己,所以才能够生生不息;圣人并不炫耀自我,因而能够声名显赫。

“古代的圣人,把人们聚在一起而组成家,把家聚集起来而组成邦国,把邦国聚集起来而组成天下;有了天下,再分封贤人,让他们成为万国诸侯:这就是治世的大纲。各国诸侯要实施自己的政教,顺应自己的民俗,使正直压倒邪恶,使恶人改变恶貌;诸侯各国不能相互串通,而应安居乐业,人人尊自己的国君,个个爱自己的国家:这便是太平的盛况。唉!圣人致力于使天下保持平静,贤人致力于使各国归于公正,只有愚昧的君主不会保持公正,所以才与人争锋。君主忙忙碌碌,刑罚就会繁重;刑罚繁重,民众必然忧惧;民众忧惧,就会大批流亡。这样一来,上下不得安生,世世代代不能安定,国家就出现了被称之为腐败透顶的政治局面。

“普天下的人的动向,就如同流水一样:你阻挡它,它就停止:你如果引导它,它就前行;你如果乱加搅动,它就混浊;你不加搅动,它就清静。啊,多么奇妙!圣人只要看到事物的发端,就会预见事物的结局。”

文王说:“那如何做才能使天下保持平静呢?”

太公说:“天地自然都有着恒常的运动规律,人民大众都有着恒常的生存方式;如果君主能够与天下人共生共存、相安相得,那么天下就自自然然地风平浪静了。最好的办法就是顺乎民心,其次的办法是教而化之。因为民众接受教化才服从政令,因此说天地自然能在无所作为中取得成就,人民大众能在无所作为中变得非常富有:这便是圣人的德泽。”

文王说:“您的主张完全符合我的想法,我一定朝夕思念,永志不忘,把它奉为治理天下的不变的法宝。”

文伐

文王问太公曰:“文伐①之法奈何?”

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②:

“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③必危。

“三曰,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

“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

“五曰,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④其使,勿听其事。亟⑤为置代,遗⑥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⑦能严之,国乃可谋。

“六曰,收⑧其内,间⑨其外。才臣外相,敌国内侵,国鲜⑩不亡。

“七曰,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

“八曰,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大败。

“九日,尊之以名,无难其身。示以大势,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应事,如与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时及将至,若天丧之。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

“十二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

“十二节备,乃成武事。所谓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见,乃伐之。”

【注释】

①文伐:这里指采用外交等非战争的手段瓦解敌人。

②节:环节,指关键措施。

③社稷(jì季):土神和谷神的意思。因为古代君主普遍重祭土神和谷神,后来就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④稽(jī机)留:长期滞留。

⑤亟(jí急):急迫地,很着急。

⑥遗(wèi卫):原意指赠与,这里指托付办理。

⑦苟:假使,凭借。

⑧收:收买。

⑨间(jiàn贱):离间的意思。

⑩鲜(xiǎn显):少,不多。

锢(gù固):束缚,监禁,控制。

微饰:暗中文饰,指对一个人的悄悄吹捧。

输:奉送,这里指行贿。

“上察”一句可能有错讹。

征:征兆,迹象,预兆。

见(xiàn现):同“现”,显露,微露。

【译文】

文王询问太公说:“怎么运用文伐的方法来挫败敌人呢?”

太公说:“文伐方法的运用,一共有十二种关系重大的措施:

“第一,要顺从敌国君主的喜好,用以满足他的心愿。一旦他将来滋长起傲慢情绪,必然会干出各种奸邪的事情。假如能够恰当地顺从他,就会彻底地消灭他。

“第二,故意亲近故国君主宠爱之人,用以分割故国君主的威势。一旦他的臣子对他有了二心,他的朝中不再安定。一旦他的朝廷缺乏忠臣,他的国家就要面临危亡。

“第三,暗中贿赂敌君的身旁亲信,要非常深入地了解敌君的真情实况。敌君的亲信身内情外,敌君的国家将会受到危害。

“第四,故意辅成敌君荒淫好色的情性,让他陷入玩物丧志的困境。用丰厚的珠玉礼品贿赂他,送美丽的歌舞女子供他娱乐。恭维他,奉迎他,在他的面前要装得毕恭毕敬、唯命是从。这样一来,他将麻痹大意而不知争锋,他将邪僻成性而落入陷阱。

“第五,要严待敌国的忠臣,少送礼行贿他们。如果他们奉命前来出使,我方就尽量拖延他的归期,对他的请求不给答复。等事态紧迫到了敌君准备更换使臣的时候,我方再借机改变,立刻为他办妥交涉的事务,并表达虔诚的心意。这样,他不但会对我方有所亲近和信赖,而且还能重新得到他的君主的重用。总之,假如真能严待敌国忠臣,就能为图谋敌国打开缺口。

“第六,要收买敌君国内的奸臣,要离间敌君国外的巨子。敌国的奸臣里通外国,敌国的形势内外交困,敌国的覆灭指日可待。

“第七,要想禁锢敌君之心,必须厚赂敌君要人。要收买敌君的左右亲信,必须暗中给他们送上种种好处。要使敌国轻视生产和战备,粮财为之匮乏,府库为之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