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兵书宝典
48602500000030

第30章 六韬兵法(8)

“勇而轻死者,可暴③也;急而心速者,可久④也;贪而好利者,可遗⑤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者,可袭也;刚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⑥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五材:指五种资质。

②十过:指十种过失。

③暴:激怒,恼怒。

④久:这里指被拖垮。

⑤遗:指受到贿赂。

⑥期:限期,期限。

【译文】

武王询问太公说:“怎样才能掌握好品评将帅的方法呢?”

太公说:“品评将帅,关键看他是否有五种资质,是否有十种过失。”

武王说:“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太公说:“所谓五种资质,就是一旦勇敢、明智、仁慈、诚信、忠贞。一旦有了勇敢的资质,就不可冒犯;有了明智的资质,就不可扰乱;有了仁慈的资质,就能够爱护大众;一旦有了诚信的资质,就不会哄骗部下;一旦有了忠贞的资质,就不会背叛君主。

“所谓十种过失,一是勇敢而轻于舍身,二是暴躁而急于求成,三是贪婪而好占便宜,四是仁慈而难下狠心,五是机智而胆小怕事,六是诚实而轻信他人,七是廉洁而不知施惠,八是聪明而心性迟缓,九是坚韧而刚愎自用,十是懦弱而依赖他人。

“勇敢而轻于舍身的人,最容易被激怒;暴躁而急于求成的人,最容易被拖垮;贪婪而好占便宜的人,最容易被收买;仁慈而难下狠心的人,最容易被困扰;机智而胆小怕事的人,最容易被窘迫;诚实而轻信他人的人,最容易被蒙蔽;廉洁而不知施惠的人,最容易被侮辱;聪明而心性迟缓的人,最容易被袭击;坚韧而刚愎自用之人,最容易被利用;懦弱而依赖他人的人,最容易被欺骗。

“因此,出师征战,是国家的大事,是生死存亡的命脉所系,而其要害都在于将帅。将帅是国家的支柱,是先王认为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要任命将帅,就不能不慎重考察。因此,一旦打起仗来,既不可能让双方都大获全胜,也不可能让双方都遭到惨败。只要军队超越国境进行活动,不出十天的期限,如果不消灭敌国,自己就必然兵死将亡。”

武王说:“讲得太好了!”

选将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

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①相应者十五: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②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③而无诚者,有好谋而不决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④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⑤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⑥而反易人者,有嗃嗃⑦而反静悫⑧者,有势虚形劣而外出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知之有八征⑨: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谋⑩,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注释】

①中情:指内心,本性。

②慢:怠惰,轻忽,疏忽。

③湛(zhàn占)湛:指凝重的样子。

④悾(kōng空)悾:这里指诚恳、诚挚的样子。

⑤恍恍惚惚:这里指暖昧的样子。

⑥肃肃:这里指固执的样子。

⑦嗃(hè鹤)嗃:这里指气势汹汹的样子。

⑧悫(què确);忠厚,实诚,忠诚,老实。

⑨征:证明,证明的方法。

⑩间谋:密谋的意思。或说,“谋”当作“谍”,形近而讹。

【译文】

武王询问太公说:“君王兴兵征战,都希望选拔出英雄豪杰来担负大任。如何才能了解自己部下才智的高低呢?”

太公说:“自己手下的人,他们的外貌与他们的本性往往不一致,大概存在如下十五种情形:有的人表面上严谨,实际上没有德才;有的人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却为盗行窃;有的人表面上貌似恭敬,实际上内心怠惰;有的人表面上廉洁谨慎,实际上没有诚意;有的人表面上兢兢业业,实际上没有真情可言;有的人表面上忠厚老实,实际上一点不诚恳;有的人表面上足智多谋,实际上犹豫不决;有的人表面上貌似果敢,实际上优柔寡断;有的人表面上正直虔诚,实际上不可信任;有的人表面上态度暧昧,实际上反而忠实可靠;有的人表面上言辞偏激,实际上行有功效;有的人表面上十分勇敢,实际上非常怯懦;有的人表面上严肃执拗,实际上平易近人;有的人表面上气势汹汹,实际上反而冷静厚道;有的人表面上风度不佳、其貌不扬,实际上办事无所不至、无所不成。天下普遍鄙视之人,常常是圣人十分重视的人,一般人看不出这一点,没有超凡的洞察力也不能看清其中的奥妙。上述种种即是有关自己手下人的外表与内情不相一致的大致情形。”

武王说:“怎么才能了解一个人的真情实况呢?”

太公说:“要了解一个人的真情实况,可以根据八种核查办法:第一,当面对话,给他提出问题,观察他是否善辩;第二,严辞诘责,追根问底,用以观察他是否机智;第三,单独接触他,共谋大事,用以观察他是否忠诚可靠;第四,开门见山,公开问话,用以观察他是否有美德;第五,把财物交给他支配,用以观察他是否廉洁;第六,拿女色试探他,用以观察他是否正直不阿;第七,把危难告知他,用以观察他是否勇猛;第八,拿美酒灌醉他,用以观察他是否失态。上述八种核查办法全都用过后,那么有德有才的人和无德无才的人就可以鉴别了。”

立将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①之曰:‘社稷安危,一②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③,钻灵龟④,卜吉日,以授斧钺⑤。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⑥。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⑦;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

“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⑧青云,疾若驰骛⑨;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说⑩,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诏(zhào兆):告,专指上告下。

②一:这里是完全的意思。

③太庙:指帝王的祖庙。

④灵龟:古代用以占卜的一种带有灵气的龟。

⑤斧钺(yuè月):都是古代军法中用以杀人的刑具,同时作为军法大权的标志。

⑥这一段话是君主对将军的训词。

⑦御:驾驭,控制的意思。

⑧厉:凌厉,上冲的意思。

⑨驰骛(wù务):指奔驰的野马。

⑩说(yuè悦):通“悦”,欢喜,欢愉,兴奋。

咎(jiù救)殃:这里指灾祸。

时节:时宜的节气、节令。

【译文】

武王询问太公说:“任命将领的一般做法应该怎样?”

太公说:“凡是国家遭受危难之时,君主一定得避离正殿,然后召见猛将,郑重地告诉说:‘国家安危,全在将军。现在某国背叛我们,希望将军率师征伐。’在大将接受命令后,君主再命令太史官进行占卜。占卜前先行斋戒三天,再前往太庙,钻凿灵龟,择定良日,以便颁授斧钺。君主进入庙门后,面西站立;大将进入庙门后,面北站立。君主一定要亲手持军钺钺头,把钺柄交给大将,并说:‘从今以后,将军的权威将至高无上,一切军务概由将军处置。’然后君主再手持军斧斧柄,把斧刃交给大将,并说:“自今以后,将军的权限包揽无遗,一切军务都由将军亲自处置。’

“授毕斧钺,君主训诫说:‘将军出征,遇到弱敌就进攻,遇到劲敌就要停止。不要以为三军人多势众就轻举妄动,不要以为受命关系重大就必须拼命,不要因为身居高位而轻视众人,不要因为固执己见就违背众意,不要认为花言巧语就一定正确。如果士卒还没有就坐,自己就不要先坐;如果士卒还没有吃饭,自己就不要先吃;一定要与大家同甘共苦。假使能做到这些,所有的士卒一定会为将军拼死效力。’

“大将既已接受任命,就要施礼答拜君主,说:‘据臣所知,国家不可以让别人从外治理,军队不可以让君主从中牵制;三心二意不能侍奉君主,疑神疑鬼不能对付敌人。为臣现在既已受命,手中操有生杀大权,不敢不誓死战斗。恳求君王再向我明确下达命令。君主若不答应,我还是不敢率军出征迎敌。’

“君主答应大将之后,大将就告辞君主,率师出征。从此以后,军队中的一切事务,不再听从君主的命令,而是完全服从大将的指挥。临阵与敌决死战斗,不再会有重重顾忌。如此一来,就能够运筹帷幄,所向披靡,上天无奈我何,大地无奈我何,前边没有敌人敢于抵抗,后面没有君主从中遥控。于是聪明的人为大将出谋划策,勇敢的人为大将阵前效劳;军队气冲霄汉,行动快如奔马;兵不血刃,敌已驯服。这样,战场上就会大获全胜,朝廷上功勋卓着,官员得以晋级,士卒得到奖赏,百姓更是欢欣鼓舞,将军无灾无祸。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得以长治久安。”

武王说:“说得多好啊!”

将威

武王问太公曰:“将何以为威?何以为明?何以为禁止而令行①?

太公曰:“将以诛大②为威,以赏小③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④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及当路⑤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⑥、马洗⑦、厩养⑧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注释】

①禁止而令行:这里指有禁必止,有令必行。成语有“令行禁止”,义同。

②大:指大人物。

③小:指小人物。

④说(yuè悦):通“悦”,高兴,欢喜的意思。

⑤当路:这里指当道、当权。

⑥牛竖:放牛的少年,这里指牧牛童。

⑦马洗:指洗马人。

⑧厩养:这里指养畜者。

【译文】

武王询问太公说:“大将如何做才能树立自己的威势呢?怎么做才能体现自己的贤明?怎么做才能做到有禁必止、有令必行?”

太公说:“大将用诛除大人物来树立自己的威势,用奖赏有功的小人物来体现自己的贤明,用处罚严明来达到有禁必止、有令必行。所以,如果杀一人而使三军震惊的话,就杀他;如果赏一人而使万人高兴的话,就奖赏他。杀人,贵在杀大人物;赏人,贵在赏小人物。如能诛杀官高位显的当权大臣,证明刑罚已达到社会的最上层;如能赏及牧童、马夫、饲养之类的人员,证明赏赐已经达到社会的最下层。刑罚达到社会的最上层,赏赐达到社会的最下层,就是大将威势风行的根由所在。”

励军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①而怒,闻鼓声②而喜。为之奈何?”

太公曰:“将有三胜。’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③,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日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④,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注释】

①金声:钲(zhēng争)、铙(náo挠)等铜制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古代行军作战以此为收兵的信号。

②鼓声:古代行军作战以此为进击的信号。

③裘:指毛皮衣。

④定次:这里指驻扎下来。

【译文】

武王询问太公说:“我希望全军将士,在攻城的时候争先恐后地攀登,在野战的时候争先恐后地冲锋,听到鸣金收兵就生气,听到战鼓催进就高兴。如何做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太公说:“将领有三大鼓舞士气、克敌制胜的法宝。”

武王说:“请问具体的三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