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本
一
……“……非罢(罴),非虎非狼,得王候公,天……”……“……为禹卜……田于渭之阳。吕尚①坐……渔。文王劳而问……”子乐渔乎?”吕尚曰:“吾……细人乐得其事。今吾虞……”……何胃(谓)虞……似?”吕尚曰:“夫渔,有三权:等以权……以禁官。夫渔求得,其清(情)深……也。根深……请(情)也。君子……亲,亲生而事生之,请(情)也。……事之极也。吾言不讳……”……“……明,小鱼食之;缗周(调)……鱼食之;缗重饵,大鱼食之。鱼……牵于缗,人食其禄而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也;以禄取人,人可渴(竭);以家……远。圣人蜀(独)知蜀(独)闻蜀(独)见。乐才(哉)圣人。大(太)上归其次树敛②。”文王曰:“(树)敛何如而天下归之?”吕尚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国非一人国也③……仁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归之。凡民者,乐生而亚(恶)死,亚(恶)危而归利。能生利……”文王再拜曰:“敢毋受天之诏命乎?”……④
通行本
《文韬·文师》
——“——非龙非,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为禹占——”——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邪?”太公曰:“——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何谓其有似也?”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文王曰:“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
【注释】
①吕尚:竹书本该篇均作吕尚。因为此时吕尚还未曾受聘为师,不应称太公。
②该句竹书本当有脱文,“太上……其次,……”为序,“归”后脱一二字。
③该句通行本没有。
④竹书散简有:“……下。大人之树……”“……以人树也。树才(财)以……”“……树国以取天下……”当归入此篇。可参看通行本:“以家取国,国可拨;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
二
文王问大(太)公望曰:“君国王民者,其所以失之何?”大(太)公望曰:“不慎所予也。君有三器六守,臣有①……”……“……忠,四曰信,五……”……“……奈何?”大(太)公望曰:“富之,观其毋犯也。贵……观其毋专②也。使之,观其毋隐。……之,观其毋……事之,观……不专者,忠。使之不隐者,信。危之不……者,谋。富勿使贵,贵勿使富。忠者毋远君,信者毋远……远事。居慎③……器作(借)人,作(借)人则君将失其威。”……“……三葆(宝)。戎(农)一其乡则……工一其乡……三葆(宝)有处,民乃……毋富于君,都毋大……是胃(谓)九交④。六守安君能长,三葆(宝)定则君(君)无央(殃),九交亲则君大安。”——《尚正》⑤
《文韬·六守》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慎择六守者何?”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元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注释】
①“臣有”句,通行本没有。竹书本散简有:“罢天之度,臣有三劝……”“……信,三劝乃亲。六怀皆得,何人不服?三劝不亲,游戎在身。六怀无常,游戎……”“……亲,六怀有常,天下皆安和乃立王。故……”均言及“三劝”“六怀”,疑为“臣有三劝六怀”句的引申解释。
②“专”,天明本《治要》校语:“‘转’作‘专’。”
③“富勿使贵”至“君慎”一段文字为通行本没有。敦煌写本《六韬》残卷(伯希和3454号)有:“富者勿使贵,贵者勿使富(也)。信者勿使远士,义者勿使远○,忠者勿使远君,信者勿使远官,勇者勿使远武,谋者勿使远事。人君慎择此六者,以为君用。”
④“九交”一句,通行本没有。
⑤“尚正”当作竹书本该篇题目。
三
文王问大(太)公望曰:“守土奈何?”大(太)公(曰):“……而人食之①。日中必卫……人将来……不终其世。”……“……敬其众则和……是胃(谓)仁之纪。方冬甚寒,不能凌冻;方夏甚暑,不能最(聚)功。贤民群居,国有大凶。数②……夺之威。息其明,因顺其常。(顺)则……德,逆则之……国家和服。”——《守土》
《文韬·守士》
文王问太公曰:“守上奈何?”太公曰:“——日中必彗——贼人将来。——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其正也。”——“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
【注释】
①“而人食之”,通行本没有。
②“方冬”至“数”,通行本没有。敦煌写本有:“方冬甚寒,不能凌冻;方夏甚暑,不能聚攻(功)。贤人群居,国人有凶。设而备之,必阖(合)汝怀。”
四
文王问大(太)公望曰:“守国奈何?”大(太)公望曰:“资(斋)……君天地之经,四时之所生,仁圣之道,民机……”……面再拜曰①:“……地经,四时之所生,仁圣之道,民机之请(情)。”大(太)公望曰:“夫天生四时,地(生)万才(材),天下有民……(万物生);夏道长……(秋)道实,万物盈;冬大藏……则复起,反其所终始,莫②……为天地……和之,至道然。故仁圣之在天……矣。故因其恒常,亦之其所明……动而为机,机动而得失争矣。应和曰:“发之阴,会之阳……”
《文韬·守国》
文王问太公曰:“守国奈何?”太公曰:“斋,将语君天地之经,四时所生,仁圣之道,民机之情。”王即斋七日,北面再拜而问之。太公曰:“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故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寻。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圣人配之,以为天地经纪。故天下治,仁圣藏;天下乱,仁圣昌:至道其然也。圣人之在天地间也,其宝固大矣。因其常而视之,则民安。夫民动而为机,机动而得失争矣。故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
【注释】
①竹书本有文王问的内容,敦煌写本也有,但通行本作了删节。
②敦煌写本作“反其所终始,莫知其所在”,与竹书本合得到。
五
文王才(在)酆,召大(太)公望曰:“於乎(呜呼)!谋念哉!啻①王猛极秋罪不拨我舍。女(汝)尝助予务谋,今我何如?”对曰:“王其修身,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央(殃),不可先昌(倡);人道无哉(灾),不可先谋。必见其央(殃),有(又)见其哉(灾),乃可以谋;必见其外,有(又)见其内,乃知其遂;必见(其)阳,有(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人,有(又)见其亲,乃知其请(情)。行其道,可至也;从其……可成也。争强者,争胜者也,全胜可得。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美才(哉)!与民人同德,(同)利相死,同请(情)相成,同亚(恶)相助,同好相趋。毋(无)冲龙(隆)而功(攻),毋(无)渠詹而守②。大知(智)不知(智)……天下启之;(害人者,)天下闭……天下,天下之天下。天下如遂(逐)野鹿……之。毋取民者取民,毋取国者取国,毋取天下者取天下。取民者,民利之;取(国)者,(国)利之;取天下者,天下利之。道在不可见……可闻,胜在不可知。微才(哉)!执(鸷)鸟将执,庳(卑)(飞)翕翼;虎狼将,耳固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维文维德,孰为之戒?弗观,亚(恶)知其极③?今皮(彼)殷商,众口相惑,恬(淡)随意,好道无极,是胃文,亡国之声也。吾观其野,草茅胜谷;吾观其众人,群曲笑直;吾观其君子,众贱枉直。败法乱刑,上不知觉。亡国之则也。大(夫)上好化(货),群臣好得④……明发,万物皆发;仁发,万物皆利;兵发,万物皆服。圣人之德○乎蜀(独)闻蜀(独)见,乐才(哉)圣人!”
《武韬·发启》
文王在酆,召太公曰:“呜呼!商王虐极,罪杀不辜。公尚助予忧民,如何?”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也。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微哉,微哉!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今彼殷商,众口相惑,纷纷渺渺,好色无极:此亡国之征也。吾观其野,草营胜谷;吾观其众,邪曲胜直;吾观其吏,暴虐残贼。败法乱刑,上下不觉。此亡国之时也。大明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大哉,圣人之德!独闻独见,乐哉!”
【注释】
①啻:通“帝”。又说是“商”字形讹,但下文有“商”字,并不讹。
②毋冲龙(隆)而功(攻),毋(无)渠詹而守:冲隆是攻城的器械,渠詹是城上防止矢石的设备。《淮南子·汜论训》:“隆冲以攻,渠以守。”《尉子·武议):“古人曰:‘无蒙冲而攻,无渠答而守。’”可参看。
③“维文维德,孰为之戒?弗观,亚(恶)知其极?”《群书治要》有:“唯文唯德,谁为之惑?弗观弗视,安知其极?”可参看。
④该句在《群书治要》作:“夫上好货,群臣好得,而贤者逃伏,其乱至矣。”
六
……“……(呜)乎(呼)!何爱何穑(啬),万物皆得;何穑(啬)何爱,万(物)皆费(沛)。正(政)之所施……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何穷之有?……之游之,展转而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暨(既)已藏之,不可不行也。暨(既)已行之……地不自明,故能……弗复明,故名声章(彰)。古者聚人为家,聚家为国,聚国为天下。分而封贤,以为万,名曰大①。别其正(政),正(政)教稍变,法俗不同,群曲曲化,变于刑(形)容。……不通,各乐其所,民忧下止②,名之曰大定。於乎(呜呼)!圣人务静之,愚人务正之。愚弗能正,故与民争生。上劳刑繁,民忧尚流。上下不……世不休。(名之)曰大失。天下之人如流水,章(障)之则止,启之则行,动之则浊,静之则……”……“……之奈何?”大(太)公望曰:“天有恒刑(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同生,而天下静矣。大(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无以予之而自富,是胃(谓)顺生④。以此角圣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