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兵书宝典
48602500000066

第66章 李靖兵法(9)

商、羽、徵、角:是中国古代音乐五声(又称五音)中的四声(另一声为宫)。古人用四声代表四方,并象征四兽。商为西方之音,属金,代表虎;羽为北方之音,属水,代表龟蛇;徵为南方之音,属火,代表鸟;角为东方之音,属木,代表龙。古代兵家也有以商、羽、徵、角表示西、北、南、东四个方位的军阵。

光武(公元前6-57年):即汉光武帝,即刘秀,字文淑,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57年在位。王莽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刘秀加入绿林起义军。公元23年,绿林军迫近宛城(今河南南阳),王莽派王寻、王邑等率军四十二万(号称百万)反扑,包围昆阳(今河南叶县北)。起义军主风所部九千人奋战坚守,刘秀等突围求援。各地起义军增援昆阳时,刘秀率精兵三千突袭王寻、王邑军中坚,杀死王寻。各军奋勇作战,城内守军也乘势出击,内外夹攻,歼灭了王莽主力。随后,刘秀又镇压了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于公元25年称帝,统一全国。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年):字巨君,曾经任西汉大司马。西汉末年,王莽利用裙带夫系和阴谋手段,毒死汉平帝,自称假皇帝;随后又立孺子婴为帝,自称摄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称帝,改国号为新。因苛法繁赋,激起农民起义,后被杀。

陈胜(公元前?一前208年):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公元前209年被征调戍边,同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发动同行成卒九百人起义,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农民政权,陈胜被推为王,后被部卒庄贾杀害。

吴广(公元前?一前208年):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权,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共同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被推为张楚农民政权假王(副王),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的命令所杀害。

王寻:是王莽政权的大司马,封章新公。

王邑:是王莽政权的大司空,封隆新公。

语出自《孙子·行军篇》。原文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语出于《尚书·征篇》。《尚书》亦称《书经》,简称《书》。

刊:就是删改,修订。

萧铣(公元583-621年):为后梁宣帝曾孙,隋末任罗县(今湖南湘阴东北)令,公元617年自称梁王,次年称帝,迁都江陵(今湖北江陵),拥兵四十万众,割据长江中游等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乘长江水涨,萧铣无备,突然率军东下,直逼江陵,萧铣兵败降唐,被杀于长安。

籍:就是籍没,即登记并没收全部财产。

蒯通:就是蒯彻,汉初范阳(今河北定兴北固城镇)人,秦、汉时着名策士,善辞令,有智谋,曾游说范阳令徐公投降,使陈胜起义军垂手而得三十余城,其后,刘邦,项羽争雄,相持不下,蒯通认识到此时韩信可获“鹤蚌之利”,夺取天下,乃两度劝说韩信背叛刘邦,自立为王,韩信不从其计。刘邦得韩信之助,消灭项羽,夺取了天下,吕后与萧何合谋,诱韩信入宫杀害。韩信入斩之前言:“吾悔不用蒯彻之计”,刘邦听说后,即捕蒯通并欲烹杀之。蒯通辩解道,为韩信设计,只因为韩信是其主人,那时“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刘邦认为其言有理,即行释放。

语出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为齐臣晏婴向齐王推荐穰苴时对他的称道之辞。

赤眉:是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王莽代汉以后,苛徭繁赋,激起民怨,琅琊(今山东诸城)人樊崇在莒县(今山东莒县)起义,将眉毛徐为赤色以别于王莽军,故号称赤眉军。地皇三年(公元22年)曾大破王莽军。汉更始政权建立后,赤眉军兵分两路进攻更始政权,并立刘盆子为帝,国号建世,随后攻入长安,更始帝刘玄投降。后因饥荒退出长安,至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宜阳(今河南宜阳西)一带遭刘秀军包围阻击,樊崇投降,起义失败。据史料记载,汉光武帝刘秀为萧王时是与另一支农民起义军铜马军作战,而不是与赤眉军作战,原文赤眉可能是铜马之误。

案行:就是巡视检阅。

萧王:在汉光武刘秀称帝前,曾经被更始帝刘玄封为萧王。

扬于:是晋悼公之弟。悼公四年(公元前569年),会诸侯于鸡丘(今河北永年县西南),时魏绛任中军司马,由于扬干乱了行列,按军法当斩,因是悼公之弟,魏绛即斩其御手代罪。悼公虽曾一时大怒,但终未责怪魏绛,井对其食礼优待有加。

庄贾:是齐景公的宠臣。齐景公将同燕国和晋国作战,以司马穰苴为将,庄贾为监军。司马穰苴与庄贾约定于次日中午到达军中,穰苴准时到达,而庄贾因亲友饯行,误至过午方到达军中,穰苴依军法将庄贾斩首。

擢(zhuó浊):就是提拔。

昔唐俭使突厥:唐俭,字茂系,唐时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辅佐太宗平定天下,为天策府长史,检校黄门侍郎,封莒国公。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任鸿胪卿,被太宗派遣出使突厥,抚慰颉利可汗归降。李靖乘机袭击突厥,唐俭幸能脱身归还。

[100]死间:指在敌国担任间谍,泄露虚假机密于敌方,以扰乱敌方,因其一旦被敌觉察,即随时会被敌方处死,故称死间。

[101]用间:《孙子》共有十三篇,用间即为最末一篇篇名。该将主要阐述使用间谍的方法,并将用间分为: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102]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汉书》云:“儿生(wěi尾),束发修学,偕列名臣,从政辅治。”意谓:男子束发成年后,即进修学问,步入仕途,从政李君王。

[103]语出于《孙子·用间篇》。

[104]纤人:指的是人格卑下的小人。

[105]周公大义灭亲:周公,是西周初着名政治家,周武王之弟,姬姓,名旦,亦称叔旦。因其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东北),故称周公。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他的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不服,和商纣王之子武庚一起叛乱。周公平定叛乱之后,杀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巩固了西周政权。

[106]灼:明了、审识。

[107]兵贵为主,不贵为客:主、客,中国古代兵法一对军事术语,有几种含义:在本国作战为主,出国作战为客;内线作战为主,外线作战为客;处于主动地位为主,处于被动地位为客;先到战场为主,后到战场为客。

[108]语出《孙子·作战篇》。

[109]语出《孙子·作战篇》。

[110]语出《孙子·作战》。

[111]语出《孙子·虚实篇》。

[112]昔越伐吴: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94年)三月,越王勾践出兵伐吴,吴王夫差于笠泽(今江苏松江)面水布阵以抵御越军。越军以左右两军虚张声势,鼓噪而进,吴军即分兵防御。越军则以中军偷渡而进,突袭吴军主帅所在的中军,吴军大乱,遂败之。

[113]石勒与姬澹战:石勒,字世龙,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姬澹,字世稚,代(今河北蔚县)人,晋侍中太尉刘琨的部将。晋掘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秋,石勒率军围乐乎郡(今山西昔阳县西南),太守韩据向刘琨求救,琨命部将姬澹率步骑二万前往救援,刘琨则屯于广牧(今山西昔阳县)为之声援。石勒军占据险要,布置疑兵于山上,并埋设伏兵,然后出轻骑与澹战,石勒军佯装败退,姬澹纵兵追击,陷入石勒军伏兵之中,澹军遭前后夹击遂大败。

[114]铁蒺藜:亦称渠答,古代战场上用于阻止敌方步骑通行的一种障碍物,以铁片联缀而成,状似蒺藜,故名铁蒺藜。按《六韬·虎韬·军用第三十一》称:必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长六尺以上。”

[115]行马:古代一种防御车骑通行的障碍物。以木制的箭与箭刃结合起来装置在车上,称为行马。把数个行马联结起来,亦可阻止步兵通行。

【译文】

唐太宗说:“我看各家兵书,相比之下,都没有超过孙武的兵书,孙武的兵法十三篇,都没有超出虚实的范围。用兵作战,如果真正懂得敌我虚实的形势,就能无往而不胜。可是现在的一些将领,只能空谈‘避实击虚’,等到面对敌军进行战斗的时候,大都失去冷静,就很少有人能看清战场的虚实情势了。我猜想这是由于他们不善于调动敌军,反而被敌军所调动的原故。你觉得我这个看法如何?你可以全面地为这些将领们讲解一下虚实的要领。”

李靖说:“先教会他们奇正相互变化的方法,然后再向他们讲解识别虚实的各种情形,这样他们就容易掌握要领了。否则,这些将领们大都不懂得把奇兵变为正兵,把正兵变为奇兵,那又怎么能识别敌军到底是实是是虚呢?”

唐太宗问:“孙武说:‘策划一下计谋,便可知道用兵作战的利弊得失;挑动一下适度军,便可知道战场的敌我态势;侦察一下战场情况,便可知道地形的有利与不利之处;试探性地攻击一下敌军,便可知道敌军部署上的虚实强弱。’这是不是说用奇用正在于我,而是虚是实却在于敌呢?”

李靖答:“变化奇正,是为了察明和对付敌军虚实的。对于敌阵兵力部署坚实之处,我就用正兵攻击它;而对于敌阵兵力部署虚弱之处,我就以奇兵攻击它。假若将领不懂得奇正变化,那么即使知道了敌军的虚实所在,又怎么能调动敌军就我范围呢?我将遵照皇上的旨意,首先教会将领们运用奇正变化之术,然后他们自然就会懂得识别虚实的道理了。”

唐太宗说:“把奇兵变作正兵使用,敌军仍用对付奇兵的办法对付我时,我就用正兵去打击它;把正兵变作奇兵使用,敌军仍用对付正兵的办法对付我时,我就用奇兵去打击它。这样就能使敌军经常处于不利的态势,使我方处于有利的态势。你应把这个方法传授给将领们,使他们容易理解。”

李靖说:“说来说去,不外乎《孙子》说的‘调动敌军而不被敌军所调动’罢了。我一定用这条法则去教育各位将领。”

唐太宗问:“我设置瑶池都督,将其隶属于安西都护府管辖。你看对于这些番汉之兵杂处的地方应该怎样治理呢?”

李靖答:“上天造了人,原本没有番汉的区别。然而,番人因为地处偏远荒漠,必须以狩猎为生,因此也就经常得以练习战斗技能。如果我们用恩惠和信义安抚他们,以衣食周济他们,那么,他们就会像汉人一样服从统治。皇上设置的这个都护府管辖区内,我请求撤出汉人成卒,移防内地,以减省粮秣的补给运输,这就是兵家所说的‘治力’的方法呀!只要派遣熟悉番人地区情况的汉族官吏,让他们分别防守边防城堡,这样就足以长久无患。即使遇到边境有事,也可派遣汉兵出塞应援。”

唐太宗问道:“《孙子》所说的‘治力’是怎么回事?”

李靖答:“‘以接近战地的军队抵御远道而来的敌军,以精力充沛的军队攻击疲劳懈怠的敌军,以补给充裕的军队攻击饥饿冻馁的敌军’,这是《孙子》所说的大概含义。善于用兵的将领,可以从这三种含义中引申为六种办法:凭借设谋用计的军队诱使敌军冒然进犯,用冷静谨慎的军队攻击焦虑急躁的敌军,用持重稳妥的军队攻击轻率妄动的敌军,用严整周密的军队攻击懈怠涣散的敌军,以统一节制的军队攻击纷杂混乱的敌军,以稳固防守抵御仓促进攻的敌军。否则,战斗力就不能保持。如果不懂得《孙子》所说的保持战斗力的‘治力’之术,怎么能用兵打仗呢?”

唐太宗说:“现在学习《孙子》的人,只知背诵条文,很少能理解其精神内涵而有所创造发挥的。这些保持战斗力的方法,你应当普遍地告诉各位将领。”

唐太宗问:“有实战经验的旧将老卒剩下的不多了,现有的各部都是新近组建,缺乏实战的锻炼,现在该用什么方法训练他们才是最为关键的呢?”

李靖答:“我以往训练军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先以五名士卒编为一伍进行伍法的训练,伍法学成之后,交由军校训练,这是一个阶段;军校训练的方法,是一伍学成以后再将十伍编为一队进行训练,将百伍编为十队进行训练,这是第二阶段;然后,再交由副将训练,副将乃总合各军校的队伍进行阵法的训练,这是第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训练完成以后,再由大将军通过阵法训练来验收各种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在这个过程中观看他们的汇报成绩,区别奇兵正兵的划分和使用方法,教诫全体将士,并对违犯军纪的将士予以处罚。然后,皇上登高检阅,那么整个军阵无论怎样指挥调度都可以做到令行禁止、整齐划一。”

唐太宗问:“伍法的训练有好几家,你认为哪一家最为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