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级财务会计
48606000000002

第2章 总论(1)

1.会计概述

2.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会计计量

本章导读

1.1 会计概述

1.1.1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管理学科。说它是古老的,是指会计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文明时代之前;说它是年轻的,是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会计理论和实践也必将与时俱进,日益丰富和完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途。

1.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我国在远古时期曾出现过“绘图记事”、“刻记记事”和“结绳记事”等最简单的原始会计行为,并被认为是会计的起源。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始社会解体,进入奴隶社会。西周王朝(大约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770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已经出现了“会计”一词,其基本含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合核算,通过日积、月累到岁终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同时,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当会计成为国家行为的时候,“官厅会计”和“官厅会计部门”便产生了。并且在会计部门中,会计与出纳也有了初步的分工。

同时,西周王朝还规定了“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的会计检查制度。这里的“参互”、“月要”、“岁会”,相当于今天的日报、月报、年报,初步具备了当今财务报表的作用。

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计的技术方法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秦汉时期广泛采用了以“入”、“出”作为记账符号、以“入-出=余”(或“收-付=余”)作为基本结算公式的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法,用比较固定划一的会计记录格式,取代了文字叙述式的、烦琐不一的会计记录方法。从西汉开始,人们将部分属于统计范畴的核算内容逐步从会计核算内容中分离出去,把会计记录与统计记录划分开来,把记录会计事项的简册称为“簿”、“簿书”或“计簿”,而把记录统计事项的简册称为“籍”。从此,我国的会计账簿有了比较明确的命名。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空前繁荣,这必然推动会计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当时,一个突出的成就是创立并完善了一种科学的会计结算方法——“四柱结算法”。它是在会计账册和报表中并列四大要素——“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并根据这四大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和考核一定时期财产物资和财务收支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结算方法。“四柱结算法”的基本公式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种结算方法,既可以检查日常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又可以分类汇总日常会计记录,使之起到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作用。

可以说,“四柱结算法”集中归结了中式会计的基本原理,是中式会计方法的精髓,是我国会计发展的里程碑,它从唐朝至今一直都是我国会计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末清初,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我国民间商界在“四柱结算法”的基础上创立了可以计算盈亏的“龙门账”。它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相当于收入)、“缴”(相当于支出)、“存”(相当于资产)、“该”(相当于资本和负债)四大类,采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双轨计算盈亏,并于年终结账时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它们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两表各自计算得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龙门账”的问世,是我国固有的独具特色的复式记账法的起源,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部门会计——商业会计的产生。18世纪中叶(即清朝的乾隆至嘉庆年间),在“龙门账”的基础上我国又产生了一种比较成熟的复式记账法——“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它要求所有账项(包括现金收付和转账事项)都要在账簿上记录两笔,同时登记“来账”(收方)和“去账”(付方),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故称为“四脚账”。其账簿采用垂直格式,分上、下两格书写,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记数额必须相等,称为“天地合”。“四脚账”的产生,把中式会计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尽管我国会计产生较早,也有过辉煌的历史,并在世界古代会计发展史上一度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到了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加上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轻视会计的思想长期存在,我国的会计发展水平渐渐落后于西方。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根据不平等条约在其控制的我国海关、铁路、邮政等部门和强行在我国开办的工厂、商行、银行等企业采用西式会计,由此开始了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式会计”和“西式会计”并存的时期。1905年,随着我国学者蔡锡勇所着《连环账谱》的出版发行,西方的复式借贷记账法正式传入我国。随后,以着名会计学家谢霖先生(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徐永祚先生(改良中式会计运动的发起人)和潘序伦先生(现代中国会计事业的奠基人和立信会计事业的创始人)等为代表的我国会计界的先驱者,通过着书立说和创办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学校,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会计方法,使西式会计在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中得到推广运用。从西方引进复式借贷记账法,对于推行现代会计,建立我国的会计理论,改进我国的会计方法,促进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这被称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了与此相适应的苏联会计模式(包括会计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制度)。苏联会计模式的引入,是对旧中国的会计理论、制度、方法的重大变革,因此,这被称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会计工作,建国初期,财政部设立了会计制度司(1982年更名为会计事务管理司),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1950年,财政部着手统一全国企业的会计制度。在此后的四十多年里,为适应我国计划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部会同中央其他主管部门陆续制定了数十种分所有制性质、分部门、分行业的会计制度。然而在1958年起的“大跃进”时期和1966年开始的“十年动乱”时期,我国的会计工作又遭到了空前严重的破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财政部于1980年12月发布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中断了近30年之久的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始复苏。1985年,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会计法》(1993年和1999年又先后两次进行了修订),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法制化的开端。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需要,我国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财政部于1992年11月发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随后又陆续发布了13个大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两则两制”),并从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企业中实施。“两则两制”的发布实施,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四十多年的传统会计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一次模式性的变革,标志着我国的会计模式已与原苏联会计模式完全脱钩,初步实现了从过去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服务的“报账型”会计模式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的“经营管理型”会计模式的转换,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初步协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因此,这次改革被称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企业会计的基本准则,随着该基本准则的发布实施,我国又拉开了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序幕。1997年5月,财政部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至2005年底已发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两则两制”及其补充规定的不适应性逐渐显现出来,于是,财政部又于2000年12月29日发布了打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的真正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是我国深化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统一会计核算标准的重大举措,它既保持了会计的中国特色,又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标志着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已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核算要求的方向和会计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该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是会计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期后,中外会计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已先后加入了亚太会计师联合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多个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会计团体,并逐步对外开放会计市场,会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会计理论研究日益活跃,我国的会计事业已进入了全方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2.外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在国外,会计也有很长的历史。根据现有的史料,世界上一些着名的文明古国,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都有类似于会计的记录或会计官制与会计活动的记载。例如,古巴比伦的“黏土记录板”、古埃及的“纸草文书”和古印度的“贝多罗叶记录”等,都是世界会计史上最早的会计文献之一。公元前630年,古希腊就发明了铸币,并运用到会计记录中,产生了“货币计量”的思想萌芽,推动了会计记录的专业化。公元前5世纪,在古希腊的经济文化中心——雅典,还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财务公开思想。

奴隶制时代的古罗马,在官厅会计中备忘录、日记账和总账的设置已比较完备,等等。

公元13世纪到15世纪,处于封建时代的意大利,其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较为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成为推动会计发展的重要因素,出现了较为科学的借贷复式记账法。1211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银行已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称为“佛罗伦萨式簿记”,以后又陆续出现了“热那亚式簿记”和“威尼斯式簿记”,人们将其并称为意大利“三式”簿记。其中,“威尼斯式簿记”把借贷复式记账法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是意大利借贷复式记账法的主干。意大利“三式”簿记的出现,是人类会计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它宣告了长达几千年的单式记账法的结束和一个比较科学、完整、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复式记账法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