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着名的德国诗人歌德曾赞美道:“它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绝妙的创造,从而使每一个精明的商人在他的经济事业中都必须应用它。”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的数学专着《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又译为《数学大全》)一书在威尼斯出版发行。他在书中题为“计算与记录要论”的簿记部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借贷复式记账法,并结合数学原理从理论上给予了必要的阐述。这样,借贷复式记账法的优点及其使用方法才能很快地为世人所认识,从而使它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帕乔利的这部着作,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和论述借贷复式记账法的文献,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这一名着先后被译成英文、法文、荷兰文、西班牙文、德文等多种文字,使得借贷复式记账法这一科学的记账方法能够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同时,也使借贷复式记账法得到了各国会计学者从理论和技术上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帕乔利的这部着作,不仅是人类数学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而且开创了人类会计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因而帕乔利也被人们尊称为“近代会计之父”。会计史学家认为,自从帕乔利的这一名着问世,整个会计界才从会计实务的研究中摆脱出来,向着会计理论的研究方面发展,会计方能称为一门学科。
18世纪中叶开始,英国等西方国家相继爆发了工业革命,A7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求对批量生产的产品进行成本计算,而机器的使用又产生了折旧的概念,突出了划分资本和收益的重要性,成本会计得以形成和发展。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的重大变革,出现了适应资本主义大企业需要的经营形式——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企业主希望有外部的会计师来检查其所雇佣的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特别是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于是,英国出现了第一批以查账为职业的独立会计师(即注册会计师),并由此形成了两种会计职业:为基层企业单位服务的会计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会计(即注册会计师所从事的工作)。1854年,英国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正式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标志着注册会计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从此,会计服务的对象扩大了,会计的内容发展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从英国转移到美国,会计发展的中心也转移到美国。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会计方法和理论,例如,美国式资产负债表的形成,收入实现、费用配比的思想逐渐形成,等等。但是,最有意义的、对会计发展影响最大的,当数“公认会计原则”的形成。它的形成,标志着会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可以说,从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的100年间,会计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方法和技术方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从而导致外部与企业利益的相关者特别关注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同时,由于生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要求企业必须有灵活反应和高度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导致企业管理当局日益重视会计信息的反馈作用,从而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日益向基层单位、管理部门和生产技术领域渗透,并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紧密结合。基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会计信息的不同要求,西方的传统会计逐步分化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并基本上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及相应的方法和程序。这样,会计就从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向着事前预测、参与决策和事中控制的方向转化。会计所发生的这些变化,也对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落后的会计数据处理技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引起了“会计工艺”的深刻变化,会计逐步由原来的“手写簿记系统”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会计信息传递速度的提高和使用范围的扩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为会计电算化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又促使人们不断地探索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传统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以及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是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近代会计发展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现代会计的发展,又产生了物价变动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国际会计、绿色会计、网络会计等许多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冷战时代”结束后,随着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的广泛开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已经超越了国家界限,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现代会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综上所述,会计是由于人类管理生产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生产的发展对会计所提出的要求是会计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生产的日益发展和经济管理的日趋复杂,会计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充满希望与活力的21世纪,这将是一个人类科技大飞跃、经济大发展、思想大解放、社会大进步的时代,可以预见,会计这门古老的学科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1.1.2 会计的含义
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会计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要与会计打交道。那么,什么是会计呢?可以说,直观意义上的会计就是记账、算账。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工作的载体以及算盘、计算器、计算机等核算工具。会计人员利用这些核算工具完成一系列的会计工作程序,通过记账、算账,最后编制出财务报表。然而,这只是一部分会计工作的一种表现,并不是会计工作的全部内容。记账、算账虽然是会计的基础,而且是会计的一项核心工作,但是,现代会计的含义绝不仅仅是记账、算账而已,它比记账、算账的意义要丰富得多。况且现代的记账、算账与几千年前的记账、算账相比,其内容、方法和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就记账、算账来归纳会计的含义显然是不全面的。要归纳会计的含义,必须考虑会计工作的全部内容以及会计的本质、职能、目标和特点等。
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认识。由于人们对会计的本质有不同的认识,所以,关于会计的含义,中外会计界尚未达成共识。在我国,关于会计的含义最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观点,一是“管理活动论”,二是“信息系统论”。
1.管理活动论
“管理活动论”的代表人物是被尊为“会计泰斗”的我国当代会计界一代宗师杨纪琬教授和我国当代着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他们针对我国传统的“工具论、方法论”及其所导致的会计工作只是记账、算账、报账的被动局面,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观点。
“管理活动论”者认为:会计是指“对各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与分析,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具有反映和控制职能的经济管理活动”。即这种观点认为,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有独特的技术和方法,但也具有控制、监督等社会性职能,单纯地把会计限定在技术、方法、工具范围之内是片面的。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会计本身就是人类为了适应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和社会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只要进行生产或经济活动,就需要会计管理。会计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2.信息系统论
“信息系统论”这一观点并非我国会计学者自己的创造,而是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并加以发展的,其代表人物是我国当代着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余绪缨教授和裘宗舜教授等。它是西方信息论和系统论与我国会计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信息系统论”者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在企业(单位)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即这种观点认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用来处理企业经营资金运动(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然后把它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会计作为一个系统,通过信息的提供就可执行反映的职能,而通过信息的利用又可执行控制(包括监督)的职能。
这两种观点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都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反响和深远的影响。“管理活动论”既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地位,又促进了会计职能的发展;“信息系统论”则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不仅使会计人员认识到信息是现代社会一项越来越重要的资源,而且使人们认识到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对于经济决策极为必要,同时还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会计经验,直接促进我国的会计改革。
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管理活动论”与“信息系统论”这两种观点正日趋接近。
“管理活动论”也承认信息和系统的存在,只是强调这个系统的主要职能应是控制和监督,而不是反映(即提供信息);“信息系统论”同样承认会计系统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只是强调其主要职能是提供信息,为决策咨询服务,起决策(即管理)的支持作用。可见,上述两种观点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只是双方观察问题的角度和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因此,也可以把会计理解为既是一种管理活动,也是一个信息系统。完整的会计含义应从会计本质、职能、目标和特点四个方面来理解。
为此,我们将会计的含义表述如下: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会计主体(即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上面所述提高经济效益,是说明会计的最终目标;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说明会计的本质;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是说明会计的基本职能;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是说明会计的基本目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说明会计的主要特点。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是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侧重于过去的信息;管理会计主要是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侧重于未来的信息。但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产生了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如要求企业提供未来信息、非货币信息、分部信息以及揭示经营过程的详细信息等,从而促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出现了重新融合的趋势。
此外,会计按其服务主体的运营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营利组织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按其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通用业务会计和特殊业务会计;按其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同,可以分为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
1.1.3 会计的基本职能
职能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它具有客观性、相对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的特点。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管理经济过程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即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干什么。会计的职能是一种管理职能,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职能的内涵和外延是不断变化的。会计的职能可以有很多,但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我国的《会计法》对此也作了明确规定,即: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