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级财务会计
48606000000074

第74章 利润(4)

对于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而未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13.3.6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组成。

1.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当期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根据上述公式得知,企业在确定当期所得税时,关键是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一般情况下,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是在当期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对税收与会计之间的差异按照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纳税调整,通过对会计利润的纳税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再根据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

2.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其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计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一是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项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二是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3.所得税费用

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以后,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即为两者之和,即: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为了核算和监督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企业应设置“所得税费用”科目。它属于损益类科目。借方登记企业确认的所得税费用;贷方登记企业于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所得税费用;期末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本科目可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现举例说明所得税的核算方法。

例13-17 A公司2007年度会计利润为485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该企业当年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包括以下事项:

(1)收到国债利息收入5万元;

(2)营业外支出中有10万元的税款滞纳罚金;

(3)按税法核定全年计税工资260万元,A公司全年实发工资280万元;

(4)提取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

(5)当年1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是200万元,使用年限为5年,净残值为零。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应计提折旧额为40万元,而税法上要求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应计提折旧额为80万元。

例13-18 承例13-17,假定A公司2008年应交所得税为182万元,并对上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其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1)当年应交所得税=182(万元)

(2)计算递延所得税:

2008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28×25%)7(万元)

2008年初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0(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3(万元)

2008年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80×25%)20(万元)

2008年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12.5(万元)

递延所得税=-3-12.5=-15.5(万元)

(3)计算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182-15.5=166.5(万元)

2008年12月31日,A公司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1665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25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3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820000

13.4 利润分配的核算

13.4.1 利润分配的内容

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按国家规定的顺序分配,以保证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和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企业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为可供分配的利润。企业每年实现的净利润,首先应弥补以前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然后应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本年实现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盈余公积金。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制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应按净利润的10%提取;其他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提取比例,但至少应按10%提取。企业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额已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公司制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后,经过股东大会决议,可以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其他企业也可以根据需要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的提取比例由企业视情况而定。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后,可以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向股东或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还可以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等。

应注意的是,企业如果发生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实现的利润弥补,也可以用以前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未弥补完,不能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前,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13.4.2 利润分配的核算方法

为了核算和监督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亏损)后的积存余额,企业应设置“利润分配”科目。它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贷方登记企业全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弥补的亏损额;借方登记企业利润分配金额或全年发生的亏损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历年滚存的未分配利润;如为借方余额,则反映未弥补的亏损额。本科目应当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作股本的股利”、“盈余公积补亏”和“未分配利润”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其中,“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余额。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同时,将“利润分配”科目下的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也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年度终了后,除“利润分配”科目中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利润分配”科目中的其他明细科目均无余额。年度终了,“利润分配”科目中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历年积存的尚未分配的利润;如为借方余额,则反映企业累积的尚未弥补的亏损。

现举例说明利润分配的核算方法。

例13-19 乙公司2008年实现净利润600000元,按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经股东大会批准,提取任意盈余公积48000元。其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600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60000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48000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48000

例13-20 乙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决定将2008年实现净利润600000元的40%分配给投资者,该公司国家投资60%,W公司投资40%。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240000

贷:应付股利——国家144000

——W公司96000

当乙公司向投资者支付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应借记“应付股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根据上述资料,其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1)年末结转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6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0000

(2)年末结转“利润分配”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余额时,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4800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60000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48000

——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240000

乙公司2008年末的未分配利润为352000[100000+(600000-348000)]元。

本章小结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企业实现的利润,应按国家税法的规定计算交纳所得税。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分配。本章主要阐述了利润的概念和组成内容,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内容及核算方法,利润形成的核算方法,所得税费用的确认、计量及核算方法,以及利润分配的内容与核算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内容及核算方法,所得税费用的确认、计量及核算方法,利润分配的内容与核算方法。

本章的难点是所得税费用的确认、计量及核算方法。

中英文关键词语

1.利润profits

2.本年利润current year profits

3.营业外收入non-operating income

4.营业外支出non-operating expenses

5.投资收益investment income

6.所得税income taxes

7.所得税费用income tax expenses

8.净利润net profits

思考题

1.什么是利润?利润的构成内容有哪些?

2.什么是营业外收入?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进行核算?

3.什么是营业外支出?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进行核算?

4.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5.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采用此法核算所得税的步骤有哪些?

6.什么是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怎样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7.什么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8.怎样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

9.企业应如何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怎样进行账务处理?

10.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如何进行分配?怎样进行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