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要点】
本章着重介绍部分使用价值较高的原料,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并熟悉这些烹饪原料的外观形态及使用规律;掌握原料的烹饪运用特点,合理将其运用于烹调之中。
高档烹饪原料是指一些营养价值高、经济价值高、在自然界产量较少的原料,所谓物以稀为贵,就是这个道理。有些原料按传统的生产方式应属名贵原料,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的进步,由自然生产转变为人工生产,产量大幅度提高,原料随之也就显得很普通了,如菌类中的竹荪,就是较为典型的例子。因此,对高档原料的划分,很难找出准确的界限,对书中所列品种也是以原料的产量、经济价值、食用价值、营养成分等来划分的。这类原料在使用中应注意:
一、严格地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
很多较为名贵的烹饪原料都是自然界濒临灭绝的野生生物,因人工过度采集,严重危害自然生态平衡。因此,国家制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或明确规定了有些原料不允许作为烹饪原料,如发菜、娃娃鱼等,但有些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违反国家的法规,仍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保护动植物原料。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法规政策,全国名厨联谊会发出倡议拒烹野生动物,因此作为一名厨师应严格遵守,为保护人类共有的自然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熟悉原料的性质、特点
对这类原料因使用不是很广泛,在使用之前必须对原料性质、特点准确掌握,才能采用相应的初步加工,适宜的烹调方法,烹制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三、搞好原料的初加工
由于这类原料异味重、杂质较多,因此原料的初步加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鱼翅涨发前的去沙,燕窝在涨发前的夹燕毛,都是极其重要的工序,直接影响着菜肴的质量。
四、烹调中突出原料的本味
高档烹饪原料因其风味独特,个性鲜明,而为食者所推崇。因此,在烹调中从调味品的使用、味型的确定、烹调方法的选择都是以突出原料的本味、突出原料的特点而定。
21.1水产品类原料
水产品可分为鱼类、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棘皮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藻类植物等。其分布广、品种多、产量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的适宜鲜食,有的适宜干制,是烹饪的重要原料。本章将着重介绍鱼类、虾、蟹、贝类等以鲜食为主的动物性水产原料。
21.1.1鱼类
一、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又称三文鱼,为名贵的冷水性肉食性鱼类,分布在太平洋北部海域,每年9~11月成群洄游到河流繁殖。大马哈鱼体型较大,体长一般60~100厘米,重3~6公斤。外型凶狠,口大而斜,上下颌不吻合,牙尖锐,体呈纺锤形,背鳍两个,第二背鳍小,全身鳞片较大。
大马哈鱼含脂量高,肉呈淡红色,肉质细嫩紧实,腥味轻,可用做生鱼片(刺身),入口细嫩。还可以烹制清蒸大马哈鱼、糖醋大马哈鱼、豆瓣原汁大马哈鱼等菜肴。鱼头脂肪含量高,味鲜,可清蒸或清炖。大马哈鱼除鲜食外,也可以腌制、烟熏,经食盐腌制的大马哈鱼肉红润出油,别有风味。
将大马哈鱼的鱼子浸泡于淡盐水中发酵,即得到红鱼子,是名贵的西餐原料。其含脂量高,具有独特的腥咸味,可抹在面包上或镶嵌在其他食品上食用。
二、鲥鱼
鲥鱼又称时鱼、三来。体侧扁,长圆形,长30~70厘米,头大,吻尖,口大,端位无齿,上颌中间有一缺口,下颌中间有一突起,鳞大而薄,腹部有棱,边缘呈锯齿状,体背和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我国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均产。
鲥鱼初入江时,丰腴肥美,富含脂肪,生殖后体瘦味美,而且鲥鱼出水即死,故以鲜活的最为珍贵。
三、鳗鱼
鳗鱼又称青鳗,学名鳗鲡。鳗鱼体细长,身体前部圆筒形,尾部稍侧扁。背鳍、臀鳍延长而与尾鳍相连,无腹鳍,胸鳍小,鳞片甚小,埋于皮下,体表光滑,粘液腺发达,体背部灰褐色,腹部白色。
鳗鱼肉色洁白、质嫩、皮肥厚,是上等食用鱼。新鲜鱼最宜清蒸、清炖,也可烧、炖、焖、熘,如红烧鳗鱼、清蒸蟠龙鳗、鲜熘鳗丝等。由于味腥,鳗鱼只适合热食,不宜制作冷菜。可用草木灰或焯水的方法去除粘液,去掉腥味。
四、银鱼
银鱼又叫面条鱼。银鱼体形细小,体长为身高的11倍左右,一般为6~12厘米,身体透明,体呈圆柱形,后部稍侧扁,头扁平,吻尖或短钝,全身光滑无鳞,我国种类较多,常见的银鱼有太湖短吻银鱼、大银鱼等。银鱼可鲜食,也可制成银鱼干,色玉白味香鲜,可供炒、炸制菜,如银鱼蛋汤、干炸银鱼、香酥银鱼等。
五、石斑鱼
石斑鱼的品种很多,共同的特征为: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牙细小,有的扩大成犬牙,背鳍和臀鳍刺发达,体被小鳞,体色变异较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有条斑纹或斑点。
石斑鱼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方种类颇多。其特点是肉质细嫩、鲜美,为上等食用鱼类,常见的菜肴有:清蒸石斑鱼、白汁石斑鱼等。
21.1.2虾蟹类
一、龙虾
龙虾是虾类中最粗大的爬行虾类。我国龙虾品种有中国龙虾、锦绣龙虾、密毛龙虾、波纹龙虾等,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海和东海区的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以中国龙虾和锦绣龙虾较常见。
龙虾体形大,一般体长30厘米,体重0.5~1公斤以上。最大的锦绣龙虾可达5公斤。头胸部粗大略呈圆筒形,头胸甲坚硬多棘刺,色彩鲜艳,呈橄榄色或红色,并密布白色小点。两对触角发达,尤其是第二对,头胸部的五对步足发达,无螯足,腹部短小、稍扁,腹部游泳足退化,故只能在海底或岸边爬行。
龙虾体大肉多,烹调多整只蒸煮之后剥壳取肉蘸食,也可将虾头壳拔出,切断虾尾,取出完整虾肉清蒸或炸、烤、炒,肉嫩味香。名菜如蒜茸蒸龙虾、清蒸龙虾。
二、三疣梭子蟹
三疣梭子蟹又称子蟹、枪蟹。头胸甲长约8厘米,宽约15厘米,呈梭状,背部有三个疣状突起,前缘有9齿,蟹足发达,长节呈棱柱形,内缘具钝齿,第四对步足呈桨状,适于游泳。三疣梭子蟹雄体蓝绿色,雌体深紫色,我国沿海均产,以黄海北部较多。三疣梭子蟹肉质肥厚腴美,可整只蒸、煮剥食,也可以剥肉入烹。剥出的蟹肉蟹黄可制作各种菜肴,如芙蓉蟹斗、鲜草菇扒蟹肉、三鲜馄饨等。
21.1.3贝类
一、鲍鱼
鲍鱼俗称耳石。鲍鱼具坚硬的耳形外壳,内有扁平状的肥大腹足,滋味鲜美,质地脆嫩,是烹饪筵席大菜的重要原料,八珍之一。
鲍鱼贝壳较长,螺旋形共三层,最下层的螺层最大,为体螺层,内脏团及外套膜、足均位于此,几乎占整个螺体的全部。壳左侧边缘有一行开口的呼吸和排泄孔,约5~9个,形成螺旋螺肋,故称九孔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