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小城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48617800000019

第19章 制造业信息化的任务和措施(1)

6.1对策和建议

从总体来看,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程度还较低,还处在由个别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向系统整合应用的转化过程中。因此,加强政府的政策指导和宏观引导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6.1.1发挥政府的指导协调功能,做到尽“职”而不能越“职”

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利用政府的指导协调功能,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如何、导向如何,对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营造环境,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标准、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组织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并通过宣传和发动,提高全社会参与这项工作的意识,为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提供必要的“温度”、“水分”和“土壤”。

“温度”:政府通过制定相关发展计划,颁布相关制造业信息化标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化工程的宣传及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温度”。

“水分”:落实相关配套政策,集成多项资源,尤其是保证引导资金到位,通过地方和企业的多元投入和市场参与,为市、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提供资金保障。政府将重点扶持技术服务体系和应用示范体系的建设,保持信息工程充沛的“水分”。

“土壤”:市、区政府牵头,联合各方力量成立制造业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小组、促进中心等,以有利于制造业社会化和专业化生产协作“土壤”的形成。

6.1.2确立长远的发展战略,制订制造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信息化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制造业企业决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应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使得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企业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止步不前。制造业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长远的发展战略,并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来研究和审视信息化系统的原理和作用、推广应用信息化系统的目的和意义,进而科学地做出是否应用信息化系统的决策。

依据宜昌市制造业现状和特色,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推进企业生产制造信息化、资源管理信息化、市场营销信息化、大型企业综合信息化的改造和传统产品信息化的改造等为主要内容,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进行制造业信息化战略研究,确立全市制造业信息化总体发展战略,制订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实施计划及年度实施计划,以指导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

6.1.3加快企业制造过程信息化的步伐

从各企业实际出发,积极推行制造过程的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推广应用现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集散式控制(OCS)技术、数控技术、C4P技术、网络制造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提高制造过程信息化水平。在全市建立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示范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以及应用支撑体系。通过狠抓制造业信息化各项支撑体系建设,保障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深入实施;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宜昌进入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先进城市之列。

6.1.4推动企业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规划管理(ERP)、客户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决策支持、电子商务等,对财务、人力、物资、销售等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建立企业研发、生产制造、供应等网络支持系统,实现管理的集成化和信息化;建立起适合企业信息化运行的管理模式,制订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管理规范的组织和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在“十一五”期间,通过示范引导和政策扶持,使全市3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中,85%的企业使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50%的企业使用电子商务的基本技术。

6.1.5强化传统产品的信息化改造

针对宜昌市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在传统产品中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各种嵌入式软件技术,推进传统产品信息化改造,特别是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要逐步朝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要通过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宜昌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1.6 突出重点

在“十一五”期间,围绕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抓好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要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上起到表率作用。市科技局将选择25家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企业,在技术、装备、人才、信息和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使其成为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示范企业,以点带面,推进整体。对示范企业,一是在信息化政策上加大对示范企业的指导,发挥政策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促进作用;二是以整体集成和优势项目申报各级信息化专项,争取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三是争取各级财政加大扶持力度,分类分层次支持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近两年,市科技局将选择10家企业开展ERP运用示范,并将在科技资金上给予支持,通过分类指导和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四是在科技信息交流、科技成果评定、科技人才引进培训等方面重点支持信息化示范企业。

6.1.7 注重创新

鉴于宜昌市在CAD、CAM和DCS等技术方面的基础,各级科技部门要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在宜昌的“中省”军工单位的技术、人才、信息和装备优势,积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搞好信息化实施中的项目攻关。同时,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研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引进国外制造业信息化先进技术、人才和设备的力度。

6.1.8 健全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和监理机制

信息化项目是一个系统复杂、实施难度大、应用周期长和投资规模大的企业管理系统再造工程。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必须从系统工程和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健全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成立项目实施专项机构,其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企业仲裁能力,可以对部门间的交叉业务进行必要的仲裁,以确保信息化项目的成功实施;制造业企业实施信息化应建立和健全监理机制,并把信息工程的质量分成几个等级,每个等级有相应的标准。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出一个信息化工程进行得是否成功,且能准确地弄清到底是信息化技术供应商的责任,还是企业自身的责任,这样对信息化技术供应商、企业都是一个促进,当然对提高信息化实施的成功率也很有好处。

6.1.9 加强互相交流

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参与其中,同时,企业在发展,信息化应用的内涵和方向也在变化,保持与信息化产品技术服务供应商的互相交流,包括与熟悉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的技术专家的互相交流应贯穿信息化实施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及时地调整策略和部署,提高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

6.1.10做好基础数据工作

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企业数据的全局共享,它必须运行在准确、完整的数据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应用的作用。所以,在实施信息化项目时,要在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包括基本产品数据、客户数据和供应商数据等,也包括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政令是否畅通并切实可行、数据是否可靠以及文件档案是否齐全等。

6.2主要任务和措施

6.2.1营造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

(1)建立政府领导下的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强有力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组织领导体系及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顺利实施的联动协调机制。

(2)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每年设立制造业重大专项资金,在市级各相关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部门积极参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多方位资金投入体系,形成推进制造业信息工程的投融资机制。

(3)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制度。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氛围。

(4)要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宣传力度,定期制作反映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简报,创办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网站并与省制造业信息化网站集成,形成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宣传体系,大力宣传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共同营造制造业信息化良好的发展环境。

6.2.2加强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研究工作

重点抓好水电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新型建材、载电体等优势产业和纺织、食品、机械等传统产业以及企业管理的信息技术应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造、提升宜昌市传统产业,促进宜昌市经济发展。

(1)在机电、纺织等制造业方面,要重点做好CAD、PDM,有条件的还可建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以提高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能力,同时还要重点做好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改造传统产品,使之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设计制造过程的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传统产品的提升、增值。

(2)在化工制造业方面,要集中力量开发应用能满足现有沸腾炉、链条炉改造需要的信息控制技术,实现锅炉远程微机控制;对化工生产过程,要实施计算机监测、监控,实现闭环控制,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对重大化工项目,要建立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逐步建成开放式的智能控制系统,形成示范作用,并向全行业推广应用。

(3)在新型建材行业方面,要逐步推行计算机控制,以提高建材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能耗,提高生产作业中的安全性。

(4)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尽可能地建立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关系管理(SCM),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促进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以生产规模和成本为竞争点的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优化供应链为竞争点的模式转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管理创新;要积极做好企业资源计划(ERP),通过信息集成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5)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促进营销方式的转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网上营销、企业对企业等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构筑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系统。

6.2.3创建领导管理体系,健全组织保障体系,打造政策扶持平台

宜昌市是湖北省重要制造业基地,面临着产品结构、装备结构的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整体提高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紧迫任务。

各部门、各企业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制造业信息化。政府职能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信息化工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制造业信息化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为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企业,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增强“制造业信息化是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加速产品研发和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企业间联合和协作、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重要手段”的意识,提高他们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积极性,并使之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保障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有效实施。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科技部门和高新技术企业都要建立信息化工作领导管理体系,整合资源,相互配合。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措施,纳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促进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市级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县区,要成立制造业信息化组织机构,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把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各级各部门之间要通力协作,构造一个高效的组织保障体系,按照制造业信息化的内在规律,对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扶持,促进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各企业的主要领导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对信息化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把开展信息化工作同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紧密相结合,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稳步推进,重点突破,千方百计加快企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尽快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全面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