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小城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48617800000020

第20章 制造业信息化的任务和措施(2)

6.2.4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打造企业信息化公共技术平台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作中,一方面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以制度创新保障技术创新,通过机制创新,带动管理创新。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制造业的运行模式,盘活资产存量。通过流程再造,彻底摆脱落后的管理模式、观念、方式和手段,将企业的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创新,力争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实现产品创新,保持和发挥产业优势,加快资源优化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素质与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企业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特别是要做好产、学、研工作,通过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科研院所学科比较齐全、人才荟萃、科技信息资源比较丰富、实验条件好、科研成果多的优势,成为企业信息技术的知识源,加快宜昌市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研究、应用的进程,促进信息技术成果的转化。

6.2.5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打造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需要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宜昌市主要依托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整合全国、全省资源,全面推广应用国家“863计划”科研成果。结合宜昌实际,成立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软件企业和“中省”军工在宜企业的作用,为宜昌市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提供技术服务。市科技、经济部门要积极为企业申报国家各类计划,应用“863计划”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促进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实践证明,加强中介机构建设是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工作。加快各级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健全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推广应用服务体系,为推进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搭建服务平台。要由专门的中介组织牵头,以市制造业信息化促进中心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软件企业和“中省”军工在宜企业的人才、技术、装备优势为技术支撑,各类服务中心共同参与,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中介服务体系,培育和扶持一批技术水平高、诚信度好的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机构、培训机构,为企业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的总体方案规划设计、设备选型、软件配套、软件升级、系统集成、二次开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控制和人才培训等问题提供有力的指导、支持和优化服务,以全面推动全市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1)针对宜昌市制造业的实际需求,建立制造业信息化咨询专家库、形成包括信息技术专家、制造技术专家、企业管理专家在内的,覆盖市内外的,多门类、多层次的专家咨询网络。

(2)广泛组织省内外软件开发公司、咨询服务公司和系统集成公司与宜昌市企业合作,与他们建立稳定、密切的联系,为宜昌市企业提供需求诊断、规划制定、方案选型、工程监理、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并开发适合宜昌市企业实际需求的信息化技术和产品。

(3)在宜昌市努力培育1~2家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及技术服务机构,创建独立于IT系统供应商和管理咨询服务商的“第三方”咨询公司。中立的第三方作为制造企业的顾问,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通过第三方的出现弥补制造企业在信息化理解和信息化利用中的不对称地位,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成为制造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一种新的选择。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整合各方资源,为实施信息化工程的企业提供咨询、设计、监理、技术等中介服务。重视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人才战略,加强包括组织管理、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推广应用等各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企业信息化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推广的宣传普及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国际互联网等形式,大力宣传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普及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知识,营造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舆论氛围,为加速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ASP服务是小企业以低成本、零维护快速切入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对于传统软件方式不易解决的问题,如跨地区管理、分支机构众多、扩展应用和升级换代等,ASP可以提供更加方便可靠的解决方案。在“十一五”期间,ASP服务要更紧密地结合小企业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提供ASP模式的协同设计、协同商务和协同办公以及在线软件租用等,遵循易用、实用、简单、有效的原则,改进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措施,增加服务项目,确保服务的安全性。

6.2.6 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创建人才培养体系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关系到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的成败,也是制造业信息化“以人为本”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要通过建立规范化、长期化的培训制度,对企业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的普及培训,使他们能熟练掌握相关的技术和规范,确保信息化正常运作。一是要对传统产业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企业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能力;二是要针对不同行业实施不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水平;三是要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员进行各类专项培训,为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服务。企业也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政策和培训制度,将有关信息技术培训作为职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对推进企业信息化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

(1)以大专院校及企业信息化专家为主体组建一支师资培训队伍,通过政府、服务机构、示范企业合作联办的形式,有计划地对企业领导、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尽快培养一批能基本上满足宜昌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需要的开发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普及型人才。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

(2)大力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理念、既懂企业经营管理、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鼓励企业尽快建立与企业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用人制度,对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起重要作用并取得显着成绩的关键人才,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物质奖励的力度。

(3)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全员培训和项目实施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全员,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素质,加深企业员工对信息化项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确保制造业信息化项目的顺利实施。

6.2.7 创建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

抓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通过示范,推进宜昌市制造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基本单元,企业是投资主体,实施主体,受益主体。制造业信息化最后必须落实到企业,落实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生物医药、化工和机械制造行业为重点,建设25家示范企业。在示范企业中,信息化技术覆盖企业主要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企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重点抓几家示范企业,创造条件,全面铺开,但应注意:

(1)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与管理改革和流程再造有机结合。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为代表的企业管理软件,不仅是一种先进生产力,而且是一种先进文化,它代表了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国外许多优秀企业成功管理经验的结晶。如果我们原来的管理模式不改变,不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实践证明,再好的管理软件也难以奏效。安琪集团、宜化集团、枝江酒业等企业的信息化工程,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他们非常强调管理和流程必须服从系统。

(2)企业的信息化必须“一把手”亲自抓,必须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信息化是一场革命,涉及到权力和利益的调整与再分配,是企业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企业的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坚决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极有可能半途而废。只有企业的“一把手”对这个问题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并且背水一战,坚决推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3)不能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仅仅是手段,是工具,企业信息化工程不等于软件工程。企业信息化必须讲求务实,不能搞花架子。软、硬件的购置都应当既要兼顾长远又要立足现实,以先进适用为原则。没有必要盲目攀比,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统筹安排。

在全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用示范体系的总体框架中,建立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实施一批制造业信息化重点企业,对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荐为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根据制造业典型行业、特色区域和产业群发展的实际需求,分层次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中、小企业积极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单元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推进制造业信息化集成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还要在全省制造业信息化的框架中实施区域网络化制造工程,支持省、市制造业协作体系的建立,依托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宜昌市网络化制造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异地设计制造供应链和动态联盟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发挥区域制造业群体优势,促进产业链的形成。

结合宜昌实际,重点选择三个行业七家企业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在以长江机床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机械制造行业中选择两户企业开展三维CAD、CAPP、CAM、ERP等技术的示范应用,对现有设计、制造、控制进行优化,实现企业管理、设计、制造及过程自动化、信息化,全面推进电子商务。

在以宜化集团为代表的化工建材行业中选择两户企业全面开展CAD、DCS、ERP等技术的试点示范,利用现代技术对产品配方、生产过程自动控制进行调优。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实现企业管理、产品配方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全面实现网络办公。

在以安琪集团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制造行业中选择两户企业进行CAD、CAM、ERP等技术的示范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的网络中心进行优化升级。实现企业管理和生产等过程信息化,自动化,全面推进电子商务。

在食品加工制造业中,各选择一户企业进行OA、ERP等信息化技术的示范应用。实现企业管理、生产过程信息化,自动化,实现网络办公。

在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应用的基础上,重点选择25户领导重视、管理规范、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企业推广应用,加快对宜昌市企业、行业共性和个性技术的研究攻关,为宜昌市全面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打好基础,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