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等信息化生产力的三个核心要素中,技术的进步、组织管理的变革和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必须相互匹配、协同发展,生产力才能达到新的水平,也就是说,在一个组织内,先进技术的应用必须有相应的组织变革和人的发展相匹配,否则,先进技术就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技术进步的幅度愈大,组织变革就应该更加深刻,对人力资源的素质的要求也就愈高,这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推进信息化的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但对于广大应用部门来说,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因素由于滞后于技术的发展而成为信息化的主要障碍之源。
1.5.2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代理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①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②负责制定政策,实施项目和计划,以点带面,重点扶持,树立样板,推动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发展。
③负责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
④负责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保证各个基本要素实现多赢。
(2)制造业企业是信息化的最终客户,是主体,其他要素都是为这个客户服务的。
每个制造业企业,都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管理体制,来选择个性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要实施好信息化工程,企业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①企业领导必须对信息化建立基本的认识,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是一个工具,是一种手段,需要为我所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②信息化是首长工程,企业领导必须把它当作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必须真抓实干。
③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把信息化作为一个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大项目来进行科学的管理。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对信息化工程这个大项目的实施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阶段的目标、项目的人员组织、成本、考核标准进行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监控,必须对每一个阶段的实施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信息化工程这一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项目的成功实施,必须满足项目成功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实施周期、实施成本和实施效果。
④任何一个试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革新,一开始总是会降低效率、提高成本。企业这个大系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把革新的成果融入企业,信息化工程也不例外。因此,对信息化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制造业企业应有客观、理智的认识,企业领导要敢于冒有准备的风险。
⑤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是企业能够在咨询服务商或者软件公司的帮助下,弄清自己的需求。信息化软件实际上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理念的一种载体,如果软件本身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与制造业企业相冲突,信息化工程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企业需要有既懂管理,又能够清晰地描述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信息化需求,并能够与咨询公司或软件企业进行交流和配合的管理人才队伍。
⑥软件既然是一种工具,就必须有能够熟练使用这种工具的人,因此,企业需要培训一批掌握软件应用的人才队伍。
⑦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应用平台日趋复杂,因此,企业需要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网络和数据库的维护人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这类工作外包给专业的软件服务和集成商。
⑧信息化建设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资金,因此,企业要充分考虑资金的获取渠道与方式,做好预算与成本控制,避免信息化工程因为资金问题而中途夭折。
(3)咨询服务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枢纽,其职责是:
①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需求的诊断和分析,制定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②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方案的选型、实施与监理。
③帮助企业进行多层次信息化人才的培训。
④不断跟踪和研究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变化趋势,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制造业企业推荐最合适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4)制造业软件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工具制造商,其职责是:
①提供能够满足制造业企业功能需求,能够在企业的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安全、可靠地运行,并能实现与其他应用软件集成的软件产品。
②软件产品应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兼容性、开放性、易学易用性等特性。
③为制造业提供软件产品的安装、培训与服务。其中,服务包含软件实施、软件升级、客户化开发、解决应用中的问题等。
(5)软件服务和集成商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桥梁,其职责是:
①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的客户化开发、培训和系统升级。
②帮助企业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
③帮助企业维护整个信息系统,并解决信息备份、信息安全问题。
(6)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组成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的、与具体应用无关的平台。该平台必须保证整个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兼容性。
(7)渠道与代理商负责帮助产品供应商进行产品的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大多数硬件与网络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以分销和渠道销售为主;而制造业应用软件公司则主要采用直销,自主从事产品的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
1.5.3制造业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和面临的风险
(1)决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
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决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因素,而其中,政府主管部门、咨询服务体系和制造业软件企业,是最重要的因素。
第一,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整个价值链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如何、导向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第二,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咨询服务企业的参与,参与的程度与方式如何,也是导致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三,制造业应用软件的选型、实施、客户化开发与信息集成,也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第四,信息安全问题,在整个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关键在于企业领导层转变观念,认识到理念比资产更加重要,人才比设备更加值钱。首先,信息不是虚的,企业运作的效益好坏在于管理,管理依靠信息。信息流指挥物流,控制资金流。其次,信息化需要人才和知识。信息化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建立计算机网络是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并不等于信息化的全部。信息化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才能避免昙花一现。
制造业的结构性调整和重组是制造业信息化面临的又一挑战,把“大而全”的企业解体,重新组合成有竞争力的集团,把金字塔的组织管理模式转变为网络化的扁平组织、建立网络制造联盟将是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将来制造业将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产品配置”企业,它与客户一起构思产品,实现大量定制,提供完善的服务;另一种是“功能部件”企业,它以专业化的优势和精益求精的技术成为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推广分散网络化制造的基础。
(2)制造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第一,一些企业战略不够清晰,基础管理水平不高,ISO9000还是走形式,很多企业还存在编码不统一的问题。
第二,IT应用将对企业带来挑战,在实施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将逐渐扁平化,企业领导的管理幅度加大,对信息的掌控更及时,在变革过程中,一些人会出于自身的利益来反对信息化。
第三,一些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预期不正确,有些企业领导过于乐观,对问题估计不足。也有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过分悲观。信息化本身、ERP本身从原理上讲肯定是科学的,出现的问题有企业、厂商以及其他因素,但并不是ERP本身的技术问题。对ERP的实施过分乐观和过分悲观都是不对的。
第四,制造业企业的IT规划和IT选型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企业没有整体的信息化规划。不少企业在申报示范企业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信息化规划,遗憾的是,这些规划的商业理念只是一个计划,甚至很多规划只是厂商的翻版,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践,这样的规划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在软件选型过程中,有些企业请招标公司招标,把ERP当作设备来招标,这样的后果很可能是选了价格最便宜,但在很多方面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产品。还有一些企业在做ERP软件招标书时,把可以找到的软件广告找来整合一下,搞一个招标书,结果还是没有反映企业真正的需求,招标的结果就是可想而知的。
第五,在项目实施管理方面的问题,很多制造企业还没有建立信息化组织机构,没有明确的责任和授权,造成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很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认为信息化是IT部门的事,管理部门参与不够,这些都造成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有些制造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不遵守项目计划,企业人员变动很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