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振兴特色制造产业促进西部科学发展
48622200000039

第39章 农业机械发展与研究(8)

4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发展机遇、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措施

4.1资源优势

庆阳市总土地面积2.7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59.85万亩,其中山地376.05万亩,占57%,原地和川地283.8万亩,占43%,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境内平原广袤、川道宽阔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以种植冬小麦、玉米、糜谷、马铃薯、油菜、小杂粮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素有“陇东粮仓”之美称,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理想之地。

4.2抓住国家实施农机补贴的大好机遇,加大农机投入

由于庆阳市属于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直接导致农业机械投入不足。到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1879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134元低了255元,购买大中型农机具有一定的困难,农机具的更新换代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今后应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四个一号文件精神,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鼓励下,市、县(区)各级农机部门应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地方各级政府也应积极筹集配套资金,并将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长期性、连续性、稳定性。

4.3合理配置农机资源,逐步缩小南北差异

农机具购置补贴极大地减轻和缓解了农田作业的压力,但庆阳农机化发展的历史欠账太多,农业机械投入不足,装备水平低,结构也不合理,资源配置极不平衡,产能有限,服务范围狭小,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我市中南部的西峰、宁县、镇原、合水、正宁等五个县(区),总耕地面积26.39万h㎡,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60%,拥有拖拉机3194台,占88.45%,北部的庆城、环县、华池等三个县的耕地面积257.2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0.0%,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462台,仅占11.55%。西峰区的耕地面积只有57.8万亩,仅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8%,大中型拥有量却达到1253台,占全市大中型拖拉机的34.7%,南北发展极不平衡,影响制约着全市农机化的进程。据调查,全市可机耕地面积在450万亩以上,占农田总面积的70%左右,但目前机械作业面积仍在300万亩左右徘徊,仅占总耕面积的48.5%,机械化作业仍有很大的潜力。

4.4合理调整布局,进一步拓宽补贴投放农机具的范围

根据《2006~2008年甘肃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的指导精神,正确把握和合理选型,防止农民购置机具的盲目性。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进一步拓宽补贴投放农机具的范围,补贴投放的机具应广泛涉及粮食生产,种子加工、油料作物、经济作物、饲草饲料、特色农产品加工生产、贮藏保鲜、农田基本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果园生产、设施农业等广义大农业的各个领域;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机械,确定不同的补贴比例,重点倾斜,既保持农机装备总量水平的不断增长,又要进一步改善农机装备结构。 一是要根据各地的自然和地域条件、经济条件和优势农产品的发展趋势,兼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市场化运作,正确选择投放农民“买得起、用得上、有效益”的新型农机具;二是合理规划,有序补贴投放农机具,根据财政补贴资金大小,确定农机具的发展规划,合理调整补贴方向和重点,对基础条件较好、购置经营农机热情较高、组织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机专业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应作为重点补贴投放对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补贴投放,扩大他们的经营规模,增强他们的服务功能。

我市虽然田园广袤,耕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条块分割、田块面积大则三五亩、小则三五分,经营分散、种植种类繁多,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大型拖拉机难以发挥其技术优势。进而影响到经营效益。目前,小型拖拉机可配套耕、整地、播、植保、镇压保墒、收、脱粒打碾、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十多种机械,购买成本在一万元左右,一至两年就可收回成本;中型拖拉机可配套耕、整地、镇压保墒、播、脱粒打碾、运输等五、六种机械,购买成本在两、三万元左右,需要二至三年收回成本;而大型轮式拖拉机仅能配套深耕、深松、整地、运输等三、四种机械,购买成本在六至七万元左右,作业范围非常狭小,需要四至五年才能收回成本。所以,超过73.5kw(100马力)以上的超大型轮式拖拉机,目前在我市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如果减少补贴投放一台超大型拖拉机,就可以增加补贴投放几台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作业范围更大,受惠的农民群众就会更多。

4.5重视农机人才的培养,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

农机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战略的支撑。目前,全市农机部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72人,占职工总人数的30.6%,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8名、中级职称48名,仅占职工总人数的9.9%。从整体结构上来看,虽然农机从业人数较多,但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7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分布在市直农机部门,绝大部分县(区)乡镇农机管理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功能十分薄弱,人才结构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专业知识老化,所学非所用,人才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并且已经凸现了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要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奖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可以实施跨学科、跨部门的人才资源合理搭配、有序交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工作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现有农机使用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机人员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其直接经济收益的关键环节。有些农机户由于技术不到位,出现机具操作故障频繁、经营入不敷出甚至亏本的现象。因此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机户的管理培训工作,提高农机户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服务水平,为我市的农机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5结论

50多年来,我市农业机械由少量引进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到全方位示范推广,农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阔,作业面积越来越大,经营效益也越来越高,同期的粮食产量也显著增长。

统计显示,我市拖拉机的拥有量从1955年的4台,发展到2006年的16067台;农机作业量(机耕、机播、机收三项作业)从1955年的0.74万亩,增加到2006年的816.91万亩,增长了1103倍;粮食总产量从1955年的28.66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95.01万吨.增长了3.32倍;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从1955年的45千克,增加到2006年的161.6千克,增长了3.6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粮食种植面积的年际问变化、大面积推广良种、化肥,另外还有气象条件和自然灾害,不可否认对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拥有量大幅增长、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农机作业面积的逐年扩大,则是影响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最关键因素。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庆阳市粮食增产增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柱和脊梁。发展农业机械化,对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无疑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市农业机械化已经由最初的单一农田耕作扩展到农、林、牧、副、渔业、养殖业、瓜果蔬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各个领域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作业环节之中。实践证明,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促进庆阳市粮食增产增收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对确保庆阳市粮食稳产高产和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今后,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庆阳市的农机化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加速发展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实施农机补贴的经济杠杆和价格优势,加快更新农业机械装备,不断优化调整农业机械的结构和布局,实现农业机械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步缩小南北差异,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业机械装备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促进全市农业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以来《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连续四个一号文件

[2]庆阳市统计局.庆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2006年

[3]庆阳市农机局.农业机械统计年报,2000~2007年

[4]庆阳市农机局.发挥农机科技优势挖掘旱地生产潜力.2006年全市农机工作总结

[5]甘肃省农机局.全省保护性耕作及机械化旱作农业现场观摩会议材料汇编,2005年9月.西峰

[6]中共庆阳市委宣传部《庆阳市提速发展的五年——庆阳市“十五”发展成就纪实》,2005年12月

[7]甘肃省农机局.甘肃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细则.2005年5月

[8]庆阳地区农机局.甘肃省庆阳地区农业机械区划.专集,1985年10月

[9]刘万里.庆阳市实施农机补贴政策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学术专集·第22卷。101—106

[10]庆阳市统计局.庆阳市建市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007

作者简介:

刘万里,男,1954年10月出生。1975年8月毕业于甘肃省农机学校,曾在四川工学院进修一年,2007年12月毕业于甘肃省委党校,现在庆阳市农机推广站工作,任庆阳市一、二届政协委员。共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励六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五项,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6篇、政论和新闻报道29篇,连续两年获“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2007年获得“全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农机信息宣传先进个人”、庆阳市“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

振兴机械制造业的梯级选择——兼论农机制造业整合发展

马维纲

(平凉市崆峒区科技局 平凉 74400)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机械化的母机。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反映到机械制造业各有不同。要赶超先进地区,必须振兴我省特色机械制造业,使手工工艺机械化,生产规模工业化。机械制造呈梯级分布,现金字塔态势,区县以民用机械,更多得是农机制造业。适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迫切要求,增产增收的基础支撑。地市级是制造业的潮头,示范培训基地,攻关解难的堡垒,省级企业是一省专业制造的标志旗帜,进行技术研究,引领技术先进。

引导扶持培训提高农机企业的总体水平,不仅是振兴经济的需要,更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推进企业的晋等升级,形成“比学赶帮”的局面,整体提高农机制造业水平;对业主技术人员、从业人员集中时间,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统一同类产品图纸、修订、完善审定后全市推行;要求高、难度大、不易保证质量的零部件,专业生产定点供应;联合组成调查组,对标准的执行,材料规范、产品质量以及农机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及配件,进行执法检查;农机产品实行限价销售。

关键词:振兴机械制造业 农机制造业 整合 发展

机械制造业是机械化的母机。机械化的实现程度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进程,制约着自动化的实现。当然机械制造业也代表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研发能力与制造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支撑与发展的后劲,振兴机械制造业是推进机械制造技术进步,实现机械制造突破性跨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优越的、必需的、先进的后劲支持和机械化理想选择。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文化水平有很大差距,工业基础的雄厚与薄弱,反映到机械制造业上不尽相同而各县特色,不但显示出地域特色,更反映出人文内涵,或者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彰显,与审美的独到和匠心的独运,与地道的独特而形成独具一绝的璀璨手艺,如保安腰刀。其优美的造型,精彩的饰物,顺手的握把,锐利的刀锋,无不显示出精品的气质,高贵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