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振兴特色制造产业促进西部科学发展
48622200000075

第75章 机械装备材料与工艺研究(12)

在Cr—Mo抗氢钢厚板多层埋弧焊缝中,曾出现距离焊缝表面下10~20mm处有长度为4~10毫米的微裂纹,当裂纹向上或向下扩展后,就会贯穿整个厚度。裂纹垂直于焊缝轴线,发生在最后一层焊缝的影响区即次层焊道上。这种裂纹一旦产生,整条焊缝可能就有多处。这种厚板多层焊的横向裂纹与氢浓度随焊缝层数的增加而增大,在表面下约10mm处,焊缝中氢的浓度为最大。钢板越厚,这个值就越大,同时焊缝中的残余应力在距表面10~20mm的位置也有最大值。由于该处扩散氢的浓度最高,且残余应力也最大,因此就为冷裂纹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当氢聚集于焊缝非金属夹杂物或空穴密度高的柱状晶的晶间时,开始形成晶间破断,并在残余应力作用下扩展。

要克服多层埋弧焊的横向裂纹,首先必须要降低焊缝中的氢的浓度,使氢含量小于产生裂纹的临界氢含量。具体到焊接工艺上,就要严格控制氢的来源。焊丝要清除油污,焊剂要严格烘干,一般应在350℃~400℃保温两个小时去除水汽,随着焊缝厚度的增加,预热温度与层间温度相应提高,同时焊后要及时进行中间退火处理,以消除应力和氢。

5.2埋弧焊道的中心热裂纹

Cr—Mo抗氢钢的埋弧自动焊,沿焊道中心的易出现纵向断续裂纹,这种裂纹多发生在下凹的焊道中,呈开放型。在对接坡口内焊接第一道焊道时,特别容易产生。通过金相检查,裂纹处于焊缝中心柱状晶的对生面上,长10~15mm,深2~5mm,焊接过程中,在较高的温度下取掉覆盖的渣壳,可立即看到裂纹,而且有的熔渣还留在裂纹中。由于裂纹呈开放型。解剖裂纹断口呈氧化颜色。根据这些特征,说明裂纹是在高温下形成的。焊道中心热裂纹的形成原因,可以解释为在结晶过程中,随着温度的下降,焊缝柱状晶产生,同时焊接应力也逐渐增大。一些低熔共晶成分被柱状晶推向焊缝中心,并在晶界上形成强度低的液体层,在焊接应力作用下,导致了开裂。因此低熔共晶的存在,是裂纹产生的主要因素。

Cr—Mo抗氢钢的埋弧自动焊,由于使用了不正确的焊接规范,同样会在焊缝中引起热裂纹。当形成窄而深的梨型焊道时,低熔共晶会聚集于焊道中心,从而导致焊道中心裂纹。

对这种裂纹的消除,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5.2.1尽量减少焊接材料的含S量

焊丝中的S控制在0.025%以下,焊剂的含S量也应严格控制,一般小于0.05%。此外,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要尽量降低焊丝的含C量。

5.2.2增加焊剂的碱度,改善焊缝的高温力学性能

焊剂直接参加焊缝的冶金反应,对焊缝的化学成分与结晶过程有一定影响。碱性焊剂可以降低夹杂物的数量,而且可细化晶粒,提高高温力学性能,因此对焊缝金属的抗热裂纹是有利的。

5.2.3选用合适的焊接规范,来改善焊缝的结晶状况

焊接规范影响焊缝成形系数,影响焊缝的结晶形式和低熔共晶的聚集特征。当焊缝成型系数小时,焊缝窄而深,特别是在深坡口中,焊道有时呈下凹形,焊道截面近似梨形,这种焊道的成形系数如小于1.2~1.3时,就会出现中心热裂纹。此外,焊缝的坡口形式和焊道的排列也会影响焊缝金属成分和成型特征。当坡口的间隙较大时,第一道焊缝往往形成窄而深的截面有利于热裂纹产生。在深坡口中焊接,当咬边量大,母材熔化多,也容易出现裂纹。

6 Cr-Mo抗氢钢焊接接头性能的控制

焊接材料确定后,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主要决定于焊接热输入和焊后热处理。因此控制焊接输入热,制定合理的焊后热处理规范是十分重要的。

6.1 Cr-Mo抗氢钢在焊接热循环下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由于焊接热循环的作用,Cr—Mo抗氢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组织是比较复杂的,可以分为过热粗晶区、细晶区、局部重结晶区和高温回火区等。其中粗晶区塑韧性低,是最薄弱的部分。焊接接头的组织与焊接热处理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在低输入热焊接时,热影响区变窄,但是冷速太快容易得到淬硬的马氏体组织。在较高的输入热情况下,可得贝氏体组织。如果输入热很大,甚至可得到粗大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对Cr—Mo钢处于高温回火区的部位,由于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还会形成软化区,从而使接头强度降低。为了防止母材热影响区晶粒粗大,降低缺口韧性,限制焊接热输入是很重要的。Cr-Mo钢的软化行为受焊接热输入影响也较明显,因此焊接规范的选择就更为严格。Cr—Mo钢淬硬倾向大,为了防止冷裂,焊接区的冷却速度可以通过预热的办法来降低。因此焊接规范主要考虑减小热影响区,降低软化区,采用较小的焊接线能量。

除焊接热输入量外,控制多层焊的层间温度,亦是影响热影响区组织性能的重要因素。很高的层间温度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都有所降低。因此在控制焊接规范的同时,对层间温度也要加以限制。

6.2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Cr—Mo抗氢钢制容器,自淬倾向大,焊后热影响区组织一般为贝氏体,硬度高、韧性低。为了改善组织和性能,同时消除焊接应力,焊后必须进行热处理。由于Cr-Mo。抗氢钢具有好的高温强度,因此规范都推荐采用比较高的热处理温度。焊接接头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焊后热处理规范。当回火温度较低或保温时间不足时,焊缝及近缝区金属具有较高的强度,而塑性、韧性偏低。反之,提高回火温度时,焊缝及近缝区强度有所下降,而塑、韧性则随之提高。

“回火参数”为一定回火热处理温度和回火热处理保温时间的函数值,用[P]表示。 [P]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P]=T(20+logt)×10(上标-3)

T—回火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单位为开氏度(°K)。

t—回火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单位为小时(h)。

°K=℃+273.15

此外,容器每条环缝焊完后,为了消除应力和氢,还要进行中间退火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平瑾,徐道荣.锅炉压力容器焊接技术及焊工问答[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原荣婷,魏刚.加氢设备用材的发展[J].压力容器,2003,(12)

[3]毛大兴,李平瑾.加氢反应器监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压力容器,2005,(3)

[4]高亚萍.2.25Cr-1Mo-0.25V钢制板焊式加氢反应器的研制[J].压力容器,2006,(12)

[5]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焊接手册(2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l

[6]周振丰,张文钺.焊接冶金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版),1988

作者简介:

张建晓,男,1971年9月20日出生。1996年7月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工程硕士,主要从事压力容器的焊接及焊接设备的研究工作。通讯地址:兰州兰石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炼化公司技术部;邮编:730050;电话:0931—2335737。

变形铝合金方棒材的超声波探伤

岳月 吴凯

(1.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兰州 730000

2.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 兰州 730000)

摘要:本文叙述了用超声波检测变形铝合金型材内部缺陷的方法,对发现的缺陷性质进行了解剖试验。并和射线探伤、渗透探伤、金相试验等结果进行了比较,叙述了各种探伤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变形 铝合金棒材 超声波 探伤

1概述

某科工贸公司给甲方供应一批LY12的铝合金方棒型材,规格有宽110mm、厚80mm和宽110mmm、厚50mm两种,长度在2m~3m左右。甲方在加工过程中发现有开裂现象,要求退货。为了分拣退货中的不合格产品,从材质、形状、缺陷性质、经济性等综合因素考虑采用超声波探伤方法进行分拣比较合理。

2超声波探伤方法的确定

由于退货量约在1.5t左右,数量不是很大及现场条件所限,故采用超声纵波直探头直接接触法探伤是切合实际的。

3超声波探伤标准的选用和对比试块的制备

3.1探伤标准的确定

由于科工贸公司未能提供对这批型材进行检查验收的标准,因此我们参考《变形铝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GB/T6519—2000)标准中的要求对这批型材进行探伤检查,以便拣出有缺陷的型材。

3.2对比试块的制备及探头的选用

GB/T6519—2000标准中要求对变形铝合金产品的锻件、板材、型材最好采用非聚焦型纵波直探头、双晶组合探头进行检查。我们从原材料上截取长220mm、宽110mm、厚80mm的一段制作平底孔对比试块,探头选用2.5MHZ,Ф14的纵波直探头。

4探伤面和耦合剂的选取

探伤面选型材的厚度面为主探伤面,宽度方向的面为辅助探伤面。耦合剂用机油。

5探伤灵敏度的确定

根据该批材料的用途以Ф2平底孔为探伤灵敏度是合适的。以对比试块上不同深度Ф2平底孔绘制距离-波幅曲线。

5.1对80mm厚和50mm厚的棒材探伤灵敏度选择

80mm厚的棒材以距探伤面深度为75mm的Ф2平底孔的反射波达到仪器荧光屏垂直高度80%作为探伤灵敏度,50mm厚的棒材以距探伤面深度50mm的Ф2平底孔反射波高达到仪器荧光屏80%作为其探伤灵敏度。扫查灵敏度再提高6dB。

5.2从宽度方向上探伤时灵敏度的选择

由于两种型材的宽度是一样的,均为110mm。因此以距探伤面深度为75mm的Ф2平底孔反射波高为80%时,仪器再提高10dB作为其扫查灵敏度。

6探头扫查方式

探头沿检测面全面扫查,发现缺陷后探头在缺陷附近前后左右移动,用6dB法确定缺陷的面积大小和当量。

7探伤结果

7.1缺陷反射波的特征

经过对两种规格型材的探伤,110~80mm的铝型材的质量要比110~50mm的铝型材质量差,合格率低。两种规格材料的缺陷具有相同的反射特征,即缺陷波和底波同时存在。缺陷波的动态波形包络平缓,起伏变化不大。静态波形陡峭尖锐,波根较宽。有时在底波前不同深度也有多个缺陷波存在。缺陷的位置大都在工件的中心,沿工件长度方向的长度较长,缺陷的宽度有宽有窄,有的缺陷宽度达到70~80mm左右。在110~50mm的型材中有一根存在较严重缺陷,仪器荧光屏上底波消失,只有缺陷反射波,且缺陷的反射波达到荧光屏满幅度。经测量缺陷距探测面的距离为19~20mm,位于型材的中心偏上部位,宽度约为20mm,长度约为250mm左右。其余部位的缺陷大都是缺陷波和底波同时存在。

7.2对缺陷性质的判断

根据缺陷波的动态波形和静态波形的特征,且探头在宽度方向上探伤时也有缺陷反射波出现,但探头稍一移动,缺陷波就会消失。结合变形铝合金型材多为热挤压成型的加工工艺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缺陷性质大多为夹层或夹杂,夹层平行于主探伤面。这些缺陷的产生,是由于原铸锭内存在着夹杂物或较大的气泡,经热挤压后而形成的。

7.3解剖实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超声波探伤结果和积累铝型材超声波探伤的经验,我们割取了110-50mm型材上底波消失,缺陷严重的一段(长度为40mm),进行解剖实验。分别进行了X射线透照拍片、渗透着色探伤和金相照相试验。

7.3.1 X射线透照拍片情况

X射线透照选用丹东XXG-2505射线机,X射线胶片选用天津-V型,从三个方向进行透照,即宽度方向、厚度方向和长度方向。透照焦距选600mm。依据透照的铝材厚度、铝和钢的透照系数进行换算,找出最佳的透照电压。

拍片结果发现,在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上透照的底片上,均未发现有缺陷影像。只有在长度方向上透照的底片上发现有一条长约18mm极像裂纹的缺陷(从长度方向上截取的试样长度为40mm)。对其他底波和缺陷波同时存在的缺陷部位进行透照后,底片上均未发现任何缺陷的影像。

7.3.2渗透着色检测情况

当截取试样后,将其沿长度方向纵向锯开,试样的两个横向截面和纵向截面用砂布打磨光亮进行着色探伤。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预清洗、渗透、清洗、干燥、显像、观察的操作步骤进行检测,经过多次的实验也未能发现有缺陷的显示。后用金相砂纸细磨,经10%的盐酸水溶液进行酸浸,然后再进行渗透检测,且渗透时间长达3个小时左右,才发现有缺陷的显示。从宏观看缺陷的形态就是裂纹显示。

7.3.3金相试验结果

在多次渗透检测没有检查出缺陷的情况下,我们对试样进行了细磨,经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100倍观察。发现渗透检测所观察到的裂纹缺陷实际上并不是裂纹,而是很明显的夹层。

8几种探伤方法灵敏度的比较

8.1射线探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