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民间疗法
48624200000074

第74章 精神调摄疗法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剂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第一节操作方法

一、调神养生法

(一)清静养神

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清静养神的目的。

1.少私寡欲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减少私心、欲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2.养心敛思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排除杂念,专心致志,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利于健康长寿。

(二)立志养德

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风貌的修养和精神调摄,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1.坚定信念首先要立志,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念,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

2.道德修养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有规律的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

(三)开朗乐观

从大处着眼,从具体事情入手,通过自己美好的行为,塑造开朗的性格。《论语》中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舒畅情志,防衰抗老的最好的精神营养。

(四)保持心理平衡

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心理健康。因此,要注重培养竞争的意识和心理素质。所谓竞争意识,就是要有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表现出对知识的索取,对技艺的追求和对志趣的倾心,视野开阔,生活充实。

二、调摄情绪法

(一)节制法

所谓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怒不仅伤肝脏,怒气还伤心、伤胃、伤脑等,导致各种疾病。制怒之法,首先是以理制怒,其次可用提醒法制怒,再次是怒后反省,每次发怒之后,吸取教训,并计算一下未发怒的日子,减少发怒次数,逐渐养成遇事不怒的习惯。

(二)疏泄法

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称之为疏泄法。

(三)转移法

1.升华超脱所谓升华,就是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并把理智和情感化作行为的动力,投身于事业中去,以工作和事业上的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寄托自己的情思;超脱,即超然,思想上把事情看得淡一些,行动上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

2.移情易性移情,即排遣情思,改变内心情绪的指向性;易性,即改易心志,通过排除内心杂念和抑郁,改变其不良情绪和习惯。

3.运动移情运动不仅可以增强生命的活力,而且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

三、五脏情志制约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是认识了精神因素与形体内脏、情志之间,及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根据“以偏救偏”的原理,创立的“以情胜情”的独特方法。正如明代吴崑《医方考》所言:“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顺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朱丹溪宗《内经》之旨指出:“怒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伤,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伤,以喜胜之,以怒解之;恐伤,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此法惟贤者能之。”同期医家张子和更加具体地指出:“以悲制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以善治悲,以谑浪戏狎之言娱之;以恐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以怒制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以思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后世不少医家对情志的调摄有时比药石祛疾还要重视,而且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情志疗法。例如,或逗之以笑,或激之以怒,或惹之以哭,或引之以恐等,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畅遂情志。总之,情志既可致病,又可治病的理论,在心理保健上是有特殊意义的。

在运用“以情胜情”方法时,要注意情志刺激的总强度,超过或压倒致病的情志因素,或是采用突然地强大刺激,或是采用持续不断的强化刺激,总之后者要适当超过前者,否则就难以达到目的。

第二节临床应用

本疗法不仅能缓解各种境遇性因素引起的应激情绪,还可治疗忧郁症,神经官能症、癔症等精神性、功能性疾病。如果运用得当,还能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对某些器质性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第三节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特点

本疗法具有心理、生理调摄的双重效应。

二、注意事项

本疗法通过调整逆乱气机,使其恢复平衡,从而达到精神内守,疾病痊愈的目的,但需要病人长期坚持应用方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