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民间疗法
48624200000075

第75章 第2掌骨侧穴位全息疗法

第2掌骨侧穴位全息疗法是山东大学教授张颖清于1973年发明的。该疗法是穴位全息律在第2掌骨侧的具体运用,即在人体第2掌骨侧穴位群进行针灸推拿,从而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该疗法具有取穴少、手法简单、安全可靠、见效快、疗效确切、易于普及等特点。

第一节操作方法

一、穴位分布

第2掌骨侧穴位群位于第2掌骨掌背桡侧缘凹陷中,左右手各有12穴。头穴位于第2掌骨侧的远心端,足穴位于第2掌骨侧的近心端,头穴与足穴连线中点为胃穴,胃穴与头穴端算起的两个分点依次是颈穴和上肢穴,肺心穴与胃穴连线中点是肝穴,胃穴与足穴连线6等分,从胃穴端算起,5个分点依次为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近年来,随着对第2掌骨侧穴位全息疗法研究的深入,穴位群的数目亦由原来的12个穴位发展为25个穴位,暂定名为新穴。其分布规律如下。

前头:位于第2掌骨小头桡侧缘。

后头:位于第2掌骨小头尺侧缘。

偏头:位于前头与后头之间。

足:位于第2掌骨底部之桡侧缘。

肘:位于前头与足点连线的1/2处。

口:位于前头与肘点连线的中1/3处。

眼:位于前头与口点连线的1/3处。

鼻:位于眼点与口点之间。

手:位于肘点与足点连线之上1/3处。

膝:位于肘点与足点连线之下1/3处。

大肠:位于腰点与膝点同水平之间。

肺:位于偏头与大肠连线之1/2处。

胃:位于肺点与大肠连线之1/2处。

胆:位于肺点与胃点连线之1/2处。

小肠:位于胃点与大肠连线之1/2处。

臀:位于第2掌骨底部尺侧缘。

耳:位于眼同水平之尺侧。

肝:位于耳点与臀点连线之约1/2处,在脾点直上,心点直下,平胆点。

肩:位于耳点与肝点连线之1/2处。

心:位于肩点与肝点连线之间。

颈:位于耳点与肩点连线之约下1/3处。

脾:位于心点与臀点连线之约1/2处,平胃点。

肾:位于脾点与臀点连线之约上1/3处。

膀胱:位于脾点与臀点连线之下1/3处。

腰:位于肾点与膀胱连线之间,在肾点直下约平大肠处。

二、取穴方法

病人正坐,双手自然如握鸭蛋状,拇指与示指相离约3cm。术者正坐于病人正前方。若取右手穴,术者左手将病人右手从下抬住,用右手拇指紧靠第2掌骨掌背桡侧缘,用力均匀地来回按压数次,即可在按压线上见一浅沟,12穴即分布在此沟内。随后按12穴分布规律,在此浅沟内,右手大拇指略带旋转按压,检查右手第2掌骨侧,仔细寻找反应敏感的穴位。若取左手穴,术者左手交换如前操作。新穴的取穴需结合第2掌骨掌背尺侧缘。

三、取穴原则

1.“以痛为腧”为主取穴原则上取反应最敏感的穴位。

2.结合该穴主治与其同名部位与脏器取穴如头面部位的疾病可考虑取头穴,胃腑病变可考虑取胃穴。

3.结合中医理论取穴如“肺主气、司呼吸”,则呼吸方面之疾病可选用肺心穴治疗。

四、具体操作

(一)按揉法

病人手部肌肉放松,虎口朝上,手指似握物状,示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cm。

术者一手托住病人的手,另一手用拇指按压穴位,使其产生酸、麻、重、胀等感觉。

按时略带揉的动作,每分钟约150次,每次按揉3分钟。

(二)针刺法

找准病人穴位后,用75%乙醇溶液消毒后进针。针要沿着压痛点最敏感处的第2掌骨边缘垂直刺入,一般选用26号1寸针,针刺深度1.5~2cm。针入后轻轻捻转,立即产生局部较强的胀、麻、酸、重,并向发病部位传导,2~5分钟后病人即感发病部位发热微汗,有舒服的感觉。留针30分钟。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

2个疗程之间休息2~3日。

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按揉各穴区可治疗其相应部位或脏腑器官的病症。一般选取与病变部位同侧手上的穴区。

1.头穴主治头、眼、耳、鼻、口、牙等部病症。

2.颈穴主治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等部病症。

3.上肢穴主治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等部病症。

4.肺心穴主治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食管下段、背部病症。

5.肝穴主治肝胆病症。

6.胃穴主治胃、脾、胰等病症。

7.十二指肠穴主治十二指肠、结肠病症。

8.肾穴主治肾、大肠、小肠等病症。

9.腰穴主治腰、脐周、大肠、小肠部病症。

10.下腹穴主治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部病症。

11.腿穴主治腿、膝部病症。

12.足穴主治足、踝部病症。

二、禁忌证

对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采用本疗法。

第三节临床应用

第2掌侧穴位全息疗法对于功能性疼痛性疾病的诊治疗效确切,特别是对腰扭伤、踝部扭伤等运动性创伤及空腔脏器痉挛性疼痛、偏头痛、牙痛效果尤为满意。此外,对于慢性胃炎、溃疡病、扁桃体炎、心绞痛等疾病也有一定效果。具体应用如下。

一、前头

1.主治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嗜睡、记忆力减退、三叉神经痛等。

2.配伍配肝点、肾点治头晕;配肝点、心点、眼点、后头治视力模糊、嗜睡;配胃点、偏头、肝点治三叉神经痛。

二、后头

1.主治后头痛、高血压、失眠、肩背痛、落枕。

2.配伍配肝点、心点、肾点治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供血不足所致头晕;配心点、脾点、胆点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配颈点、肩点治肩背痛。

三、偏头

1.主治偏头痛、眩晕综合征、耳鸣耳聋。

2.配伍配前头、后头治偏头痛、头痛;配肾点、耳点治耳鸣耳聋;配肝点、胆点、胃点、耳点治眩晕综合征。

四、足

1.主治踝部扭伤、挫伤。

2.配伍配前头、偏头治头痛、头晕;配肾点治足跟痛。

五、肘

1.主治肘关节炎、网球肘、上肢麻木及疼痛。

2.配伍配肩点、手点治上肢麻木及疼痛。

六、口

1.主治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牙周炎、面神经麻痹。

2.配伍配胃点治牙痛;配前头、眼点、耳点治面神经麻痹;配肺点治咽炎、扁桃体炎。

七、眼

1.主治急性结膜炎、睑腺炎、青光眼、假性近视。

2.配伍配肺点、胃点、肝点治急性结膜炎、睑腺炎;配肝点、肾点、脾点治假性近视。

八、鼻

1.主治鼻炎、鼻窦炎、鼻塞等。

2.配伍配肺点、大肠、前头治鼻炎、鼻窦炎。

九、手

1.主治手臂肿痛、类风湿关节炎。

2.配伍配肝点、肺点治类风湿关节炎。

十、膝

1.主治膝关节疼痛、膝关节炎。

2.配伍配肝点、肾点治风湿性关节炎;配臀点、足点治下肢麻木及疼痛。

十一、大肠

1.主治慢性肠炎、便秘、腹泻。

2.配伍配肺点治咳喘;配脾点、胃点治腹泻。

十二、肺

1.主治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急慢性咽炎。

2.配伍配肾点、脾点治咳喘;配鼻点治伤风感冒。

十三、胃

1.主治慢性胃炎、胃痉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呃逆。

2.配伍配肝点、脾点治胃脘痛;配肺点、肝点治呃逆;配口点治牙痛。

十四、胆

1.主治胆囊炎、胆石症。

2.配伍配肝点、胃点、大肠点治胆石症;配偏头治偏头痛。

十五、小肠

1.主治消化不良。

2.配伍配脾点治消化不良;配心点、口点治口疮。

十六、臀

1.主治坐骨神经痛。

2.配伍配膝点、足点治下肢麻木及疼痛。

十七、耳

1.主治耳鸣耳聋、内耳眩晕症。

2.配伍配肾点、偏头治耳鸣耳聋;配肝点、胃点治内耳眩晕症。

十八、肝

1.主治肝区痛、眩晕、胆囊炎、胆石症、高血压。

2.配伍配偏头、耳点治眩晕;配胆点、胃点治胆囊炎、胆石症;配心点、肾点治高血压;配心点、肺点治冠心病;配眼点、肾点、脾点治眼疾。

十九、肩

1.主治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综合征、上肢麻木及疼痛等。

2.配伍配肘点、手点、颈点治上肢麻木及疼痛;配颈点治落枕;配肝点、肺点、颈点治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综合征。

二十、心

1.主治冠心病之心悸、胸闷,高血压、神经官能症、口疮、咽炎、精神失常。

2.配伍配脾点、肾点治神经官能症;配脾点、肾点、口点治口疮;配肝点、肾点治高血压;配肝点治冠心病。

二十一、颈

1.主治颈椎病、落枕。

2.配伍配膀胱治落枕;配肩点治颈椎病。

二十二、脾

1.主治食欲缺乏、腹胀、腹泻、月经过多、水肿、四肢无力。

2.配伍配胃点治食欲缺乏;配肾点、膀胱治水肿;配肾点、肝点治月经过多;配臀点、大肠治脱肛。

二十三、肾

1.主治慢性肾炎、小儿遗尿、失眠多梦、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

2.配伍配脾点、心点、膀胱治慢性肾炎;配膀胱、脾点治小儿遗尿;配肝点、耳点治耳鸣耳聋;配腰点、膝点治腰膝酸软。

二十四、膀胱

1.主治膀胱炎、前列腺炎、小儿遗尿、腰背痛。

2.配伍配肾点、腰点治腰背痛;配臀点、膝点、足点治坐骨神经痛;配肾点、脾点治膀胱炎。

二十五、腰

1.主治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肾结石。

2.配伍配肾点、膀胱治肾结石;配臀点、足点治坐骨神经痛。

第四节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特点

具有方便、简单、准确等特点。

二、注意事项

1.应用本疗法穴位要选准,一般可按穴位部的压痛反应情况而定。

2.手法要柔和,压力宜垂直深透,避免损伤皮肤。

3.针刺后,常有拇、示2指的活动不灵活,且有残余针感。在做主动握拳或伸指活动时,残余针感尤为明显。这种现象多持续到次日才能消失,无需做其他处理,但针前或针后应向病人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