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进青铜峡:塞北江南的发源地
48637100000036

第36章 蓬勃发展的文化、旅游、广播、电视业(2)

近年来,在8镇两场建立了9个农民文化书屋,并免费配备价值32万元的电脑、影像设备、报刊图书和体育器材等文体器材,开展图书宣传周和预约送书等图书流通服务活动,发放科技致富资料4000多册,刻录光盘2200多张,设立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示范点17个。开设数字阅览室,全年读者达4万多人次,图书、期刊借阅达22万册(次)。

二、新华书店

1957年,成立宁朔县新华书店,在小坝建土木结构房屋9间,有职工4名,以经销学生课本为主。1960年,书店迁往青铜峡镇,新建房舍9间,其中营业室4间、库房2间,人员增至9名,原店改为门市部。1963年,书店又迁回小坝旧址,青铜峡镇新华书店改为门市部。1972年,县财政拨款2.8万元,旧书店变卖1万元,重建新华书店,为砖木结构房屋,共17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图书种类和销售额迅速增加,市新华书店适时加强经营管理,拓宽经营渠道。

1999年,青铜峡市政府进行步行街改造,原新华书店于同年拆除。2001年,步行街改造完毕,市书店搬回步行街面积为400平方米的新营业大厅,职工增加到24名。2002年3月,市新华书店位于小坝北街的面积为1860平方米的4层办公营业大楼竣工,并交付使用。

新华书店在做好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征订、发放工作的同时,规范门市部管理,做到分类合理、上架及时、陈列有序、微机管理、标准服务。全年销售码洋达700万元。

第三节广播电视电影

宁朔县广播事业起步于1950年,始称收音站,配备1名专职人员、1台5042型收音机。1956年成立宁朔县广播站,每天播音2次,始有自办节目。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播事业得到较快发展,至1979年,全县12个公社建起广播放大站。1980年8月,青铜峡县委批准成立广播事业局。1984年1月,改为广播电视局。1988年全市大力发展有线广播,广播入户率达90%。1988年年底,青铜峡电台建成并正式开播,其中自办节目4小时45分。

1979年7月1日,电视差转台建成,开始转播中央电视台1套电视节目和宁夏电视台节目。1996年,市政府拨款160万元,争取到自治区资金30万元,银行贷款160万元,购买电视设备,建起办公楼和机房、铁塔。1997年2月2日,青铜峡电视台正式开播。1998年,又购置摄像机、字幕机及其他播控设备、采访车等。1999年8月,青铜峡市广播电视局下设电视台、电台、广播站、有线电视站。

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工程,2007~2009年与青铜峡水电实业公司、铝业集团、青铜峡水泥有限公司和金昱元化工有限公司平移并网。到2010年,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0%,城市有线电视入户率提高到95%。

近年来多次获奖:2005年青铜峡市广播电视台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乡村健康金话筒”联播活动优秀广播台(站)称号;2005~2007年连续三年荣获全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集体;2006~2007年连续两年在全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考评中荣获综合考评优秀奖,2007年被自治区人事厅、广电局评为全区广电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在全区广播影视机构综合考评中荣获遵守行业法规单项奖,全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考核三等奖;连续多年荣获吴忠市广电局和青铜峡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总编室被自治区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协调小组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新闻部被吴忠市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有200多件作品荣获吴忠广播电视政府奖、宁夏广播电视政府奖和宁夏新闻奖。

一、广播

1.有线广播

1950年6月,宁朔县人民政府派出人员到银川参加收音技术训练班。10月,由宁夏省人民政府将国务院配发的5042型干电池收音机分发到宁朔县,建立了宁夏第一批收音站并开始工作。1953年9月,宁朔县举办了第一次物资交流大会,收音站承担了在第四区公署驻地瞿靖堡召开的物资交流大会的扩音任务,及时广播大会实况,传送市场信息。

1954年,收音站购置了150瓦交流扩音机1台、30瓦交流扩音机1台、1.5千瓦汽油发电机1台、15瓦喇叭7个,在小坝街上架起了喇叭。1956年5月,广播喇叭已通到乡人民政府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7月成立了宁朔县广播站,广播站设在小坝汉延渠桥东的龙王庙内。1957年,全县10个乡、39个高级农业合作,有16个社通了广播。

1960年8月15日后,随着撤县设市,成立了青铜峡市广播站。1963年7月,自治区广播事业管理局拨给市广播站500瓦扩大机l台。1964年12月,有县广播站1个,放大站2个(小坝放大站和青铜峡放大站),自架线路828杆公里,配置喇叭300只。1969年,县广播站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73年7月,恢复广播站。

1970年,全县所有公社、农林场、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都通上了广播,公社放大站发展到8个,喇叭增加到12000多只,全县有100多个生产队达到了户户通广播的水平。1979年,全县12个人民公社建起了广播放大站。

1980年8月,县委批准成立了广播事业局(事业单位),1984年1月,改为广播电视局(行政单位),广播站为局属单位。1988年,按照中央四级办广播的精神,有线广播再次进入高峰期,全市大力发展有线广播,广播入户率达到90%,通响率为98%。从1988年12月31日起,青铜峡电台建成正式开播,有线广播不再自办节目,只承担转播青铜峡人民广播电台所有节目的任务。1990年,广播站从广播电视局分设出来。

2.人民广播电台

随着青铜峡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过去的有线广播传输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宣传工作的需要,无线广播应运而生。经筹备,1988年12月31日青铜峡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

1985年11月12日,广播电视部下发了广地发建字453号文件《关于同意青铜峡市建立中波广播电台的批复》。12月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厅下发了《关于同意青铜峡市建立中波广播电台的批复》。1986年,投资79万元,建成了76米铁塔1座、43米T型塔3座、铺设地网及其他附属工程,建起各项用房1500平方米。国家广播电视部直接划拨1000瓦调幅发射机四部。1995年经自治区广播电视厅批准,调频由50瓦扩大到300瓦,并架设天线发射系统,使青铜峡人民广播电台信号达到调频调幅双重覆盖。

1987~1988年,经市人民政府同意从教师队伍中选拔人员担任编辑、记者,并招聘播音员4名,通过6个月的试播,1988年12月31日,青铜峡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建成开播,有效覆盖半径30公里。1999年,青铜峡人民广播电台由调幅变调频,调频广播频率为101.4兆赫,调频发射机功率为300瓦,有效覆盖半径为30公里以上。1995年中波实验台停播。2002年5月,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局文件精神,经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同意,中波实验台划归宁夏广播电影电视局管理。

二、电视

1.电视差转台

1979年4月,广播站购置10瓦电视差转机1台及铁塔材料设备。6月,架起了1座50米高的接收发射铁塔,同时购置了2台20英寸彩色电视机、1台扫频仪、2台监控机,并开始试转工作。1980年1月,购置50瓦差转机1台,用于差转中央电视台1套节目信号,同时购入10瓦差转机作为备机,全天转播中央电视台信号。1981~1982年,电视用户不断增加。1984年年底,全县12个乡镇中有11个乡文化站设立了电视室。1986年,购入100瓦和1000瓦发射机各1台,用于差转中央电视台1套、2套节目和宁夏电视台节目。1987年增设了1套7.8米抛物状卫星接收天线,解决了中央1套、2套节目信号源问题,使所收视的节目更加清晰。1993年,电视差转台开始全天转播中央电视台1套、2套节目及宁夏电视台节目,节目覆盖半径12公里。1994年,宁夏电视台将2台“挎包式”摄像机下发给青铜峡电视差转台使用,同时承担向宁夏电视台选送、提供新闻稿件和全市图像新闻的采访报道、制作和播出任务。

青铜峡电视差转台的建成开播和不断发展,使青铜峡群众清晰地看到了中央电视台、宁夏电视台及吴忠电视台的节目。

2.青铜峡电视台

1990年,国家广播电视部批准建设青铜峡电视台。1995年年底,青铜峡成立了电视台筹备领导小组。1996年初,购买了较先进的贝特康姆摄像机3台、编辑线1套、自动播出设备1套。新建了110米高镀锌铁塔1座,更新了演播室。建起了总面积2000平方米的3层办公楼和2层机房楼各1栋,播出设备安装完成。1997年1月调试播出设备,开始试播。1997年2月2日,青铜峡电视台正式开播。1998年,陆续购置了摄像机2台、字幕机2台及其他播控设备、采访车等。电视信号有效覆盖半径45公里,覆盖青铜峡市全境及临近周边地区。

1997年2月,广播电视局、电台、电视台3家合一。1999年8月,青铜峡电视台业务分设,下设办公室、新闻部、专题部、制作部、技术播出部、广告部。开设有《青铜峡新闻》《时光》《心灵有约》等栏目。通过平移并网,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电视网络。

2009年,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坚持“三贴近”原则,为建设魅力古峡、和谐古峡提供舆论支持。全年青铜峡电台共播发新闻稿件2018篇,播出专题节目1677期;青铜峡电视台共播发新闻稿件3785篇,播出专题节目254期。广播电视对外宣传工作在全区县(市)保持领先地位。向吴忠电视台发稿63篇,宁夏广播电台发稿93篇,宁夏电视台发稿37篇。在《宁夏日报》发稿13篇,《吴忠日报》发稿79篇,向新华网宁夏频道投发稿件457篇。

依托《青铜峡新闻》栏目,进行重要活动、重点建设项目宣传报道。以服务大众为目标,开办社教类专题栏目11个,其中2009年推出的《古峡创业》《平安出行》等栏目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成为有影响力的精品栏目,增强了节目的宣传效果,切实发挥出广播电视为市委、政府中心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的功能。在2009年自治区广播电视政府奖评选中,广播电视台送评的12件作品有6件分获自治区一、二等奖;在吴忠广播电视节目政府奖评选中,有6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节目创优继续保持在自治区各市县台前列。

三、电影

1954年,宁夏文化局在宁朔县设立电影队,人员、财务、设备都归省文化局管理,称文化局电影队,配备捷克200型16毫米电影放映机和前苏联产发动、发电机各1台,在城乡巡回放映。

1956年,改为宁朔县电影队,工作人员4名,配备16毫米电影放映机2台,每年巡回放映达200场。1959年,又增加了1套54-35型35毫米移动式放映机。1960年,电影队从小坝镇搬到青铜峡镇,工作人员有8名。1963年,电影队又搬回小坝镇,成立了青铜峡县电影大队,下设3个分队电影大队队长兼县电影院负责人。1965年,有工作人员14名,电影大队下设4个分队,常年坚持在农村巡回放映。1971年,又增加了2个放映队,共计6个队。1972年10月,电影大队改名电影管理站,负责县内影片发行和放映管理。1975年,普及农村电影放映,每个生产大队和农林场都建起亦工亦农放映队,自置8.75毫米放映机106套,在全国率先成为普及电影放映机县,县放映队改为电影发行管理站。1979年,电影管理站与电影院分开,管理站业务直属银南电影公司。进入20世纪80年代,8.75毫米放映机逐步被淘汰。1980年,电影管理站改为电影公司,负责乡村电影放映。1984年机构改革,实行企业化管理。1986年,全市有16毫米电影放映单位24个。1989年,每个乡有2~3台16毫米放映机。1994年电影行业机制改革,16毫米影片拷贝实行自主购买,自主经营,业务直属自治区文化厅电影处管理。1999年,电影公司成立3个直属放映队,7个乡镇教委购买了16毫米放映机,成立了放映队。

目前,电影公司已成功改制,成为青铜峡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直属的一个部门——电影服务中心。电影服务中心有6支专业放映队,分别承担全市82个行政村,2个农林场,2个广场,16个社区,共1184场数字电影的放映任务。2009年,电影服务中心在全市96个放映点共放映数字电影1414场,观众达40万人次,平均每场观众达320人,比上年平均人数增加20%,超额完成全年电影放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