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青春期心理健康必读
48637400000032

第32章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2)

很多调查研究表明,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学生的成绩之间有一种明显的正相关。有人对500位小学航天部在卷调查表明:在160~180,180~200两个分数段内,家长的文化程度在大专或大专以上的,其子女的人数占到该类人数的89%而家长文化程度在中专、高中、初中的,其子女的人数分别占其人数的80%、79%、65%。初等文化水平的家长,其子女的成绩相比之下,就要低些,两科总分在120分以上的人数占其总人数的34%,两相对比,高等文化水平家长的子女两科成绩在120分以上的人数仅占其总人数的1.4%。这种现象也说明了一定的原因。

文化程度是辅导能力的基本标志。家庭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是抚育子女的功能。要教育抚养好子女,就要有抚养和增长知识的能力,要帮助指导子女的学习,就要有一定的指导能力,文化程度则是辅导能力的基本标志。家长文化程度高,对其子女的学习辅导就有一定优势,初中或再低些的就没有“优势”可说了。文化程度高的家长还可以主动询问学习的内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为子女选择必要的参考书等。文化程度低的家长从主观上极想帮助子女,便更多帮助是督促而不是指导,有的家长甚至把子女的学习完全寄托于学校或听任自便,这就不能保证子女取得更好的成绩了。

家长学习兴趣对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文化程度的差异除了表现在辅导能力上有明显的差别外,还表现在家长学习兴趣、家庭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差别。我们的调查研究也说明,在成绩好的学生中,有87.5%的家长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这种兴趣一方面表现为自己好学,有专长;另一方面表现为鼓励子女勤学好问,并在家庭中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活气氛,诸如订购一些书刊杂志供家庭成员学习,能经常通过讨论解决子女的疑难问题,交谈中能给孩子以学习上的启迪,这些都渗透着对子女积极的影响和教育,起到了督促的作用。相反,在成绩差学生的家长中,90.5%的家长没有表现出对学习的兴趣,有的不但厌学,不爱读书看报,还把一些不良嗜好带了家庭,诸如打牌、赌博、酗酒等。这种家庭的除成绩不理想外,在性情也容易形成一种畏难自卑情绪和抵触情绪。

我们应当注意到,任何一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都是不能选择的,家长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文化素质也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我们可以尽量寻找提高子女成绩的契机,以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

一是建立有利于子女生活、学习的家庭关系。家庭环境对于年轻一代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任何在家庭中生活的人,几乎都无法摆脱家庭对他的熏陶和影响。就理论上说,家庭的优点,会成为促进子女成才的积极因素,其缺点,则会居为子女成长的障碍。良好的家庭关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政治上要求进步。良好的家庭关系要遵守社会主义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举家一心,关心国家大事。每个成员都有一种愿意为四化贡献力量的积极性。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么这种家庭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少是一大缺陷。

2.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学习上互相支持。健康的家庭环境,应该有一种为着某种事业积极奋斗的气氛,为着事业的奋斗,会对家庭生活及子女的学习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没有事业的家庭和不能互相支持的家庭尽管其他方面或许好,但也只能是一种庸俗的家庭,它总是有一种令人不快的“小家子气”,那样的环境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

二是家长对子女有一恰当的期望值。对于身心发展比较正常的儿童,教育者的期望心理如何,会使受教育者不自觉地达到与这种期望相应的水平。有人认为它是教育者暗含的指导作用的体现。家长对子女智力水平的估价正是通过这种暗含的指导达到一种情感态度上的强化作用。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一个家长对子女的智力估价高于他的实际情况,将影响到家长对其各方面的要求也相应偏高。而子女为达到这种要求,就必须刻苦努力地学习,努力的结果,一方面使成绩提高,另一方面为家长的智力估价提供了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使子女的成绩不断提高。家长对子女智力估价过低,对其产生的影响也可以用这个道理说明。

三是讲究方法、启发思考。具体做法是:以表扬鼓励为主。常言道“数子十过莫如奖其一长”。表扬和鼓励比责骂、体罚、嘲讽等对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更奏效。这是因为,表扬能使孩子产生成功感,是一种动力,能唤起学习欲望。表扬和鼓励应该是真诚及时的,这样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但首先应养成按时做作业或读书的习惯。其次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除此之外,还应要求作业认真、清楚整洁,并能自查作业。

启发孩子积极思考,并不完全是教师的事。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也会在家庭中表现出来。当孩子提出一些不好回答的或是价值不大的问题时,可以告诉他通过看书和努力学习才能明白。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家长则应表示高兴和鼓励,或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即便是年龄小的孩子提出一些古怪幼稚的问题,家长也不应嘲笑斥责,而应鼓励他敢想敢问,启发他提出一些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这样孩子就越想越敢想,越想越会想了。

家庭也是一所学校,在家庭环境中,影响子女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科学地利用改进,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三、物质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物质环境是指人所处的与之相适应的物质条件。如家庭经济条件,工作学习条件和周围客观条件等,由此构成了个人生活、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物质环境是由特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基础的,它又由复杂的历史原因、现实原因或特殊原因所形成。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物质环境也是不能轻易选择的。

一个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一般来说是有许多历史原因的,如城乡差别的物质环境,它是人类的祖辈分布居住而形成的。家庭的文化背景经济来源也有许多历史的原因。至少工作特点和职业的差别也与社会历史分工有关。

社会变革的原因。以我国社会制度的巨大变化来说,从封建落后的旧中国,变革为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国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的物质环境。但是,十年动乱的浩劫,又使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陷于停滞不前的落后状态,它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尝到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甚至衣食无保障的苦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改革富民政策又使人民重新走上了富裕自足的道路,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从纵向来看,每一个家庭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的丰裕的物质条件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相比的。

现实或主观的原因。物质环境虽然是不能够马上改变的,但有时也会因某种特殊原因而有所变化。如人事升迁,劳动致富,父母的遗产等。当然也有天灾人祸、恶行自毙或家庭离异等其他特殊原因。

物质环境有优劣之分,由于物质环境形成的原因不同,也就使得物质条件有了优劣之分。优裕的物质环境是指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物质因素,诸如衣食住行学习设施等各种条件,相反则是恶劣的物质环境。无经济来源、生活不能保障,缺乏必要的学习设施和用具等都不利于主体的生存求学意向。这种物质条件的客观情况,虽然不利于人才学习成长,但它对生活上立志高远、发愤图强的人,却又是锻炼成就人才的特殊环境。

我们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并不是说它是唯一的因素。任何事物都有它辩证的一面。对于物质环境的作用也当如此分析。因为物质环境仅仅是“环境”,它是客观因素,而人的主观因素,即人的主观意志也起重要作用。

(一)利用物质环境,但不能为它所主宰

物质环境对学生的成绩固然起作用,但也应考虑到主观的作用。同样的物质环境,比如安定幸福的家庭生活,优越的地理环境,优厚的物质条件,对有的学生,能珍视它并利用它,学习努力,成绩优秀。而有的学生反而慵懒倦怠,难以成才。

读书学习是人的精神需要,是青年学生对一切未知的渴望。由于人对知识需求的渴望程度不同,所做的努力也就不同。有的是主动的,有的是被动的。父母原以为给孩子安排一个优越舒适的环境会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冬天有取暖设备,夏天有防暑佳品,硬板凳换成软坐椅,饮食变成“高蛋白”,更不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其实,这不仅会造成年轻一代心境的饱和感,无法激发其进取心和奋发图强的精神,而且也容易使之沉溺于过分安乐和舒适中,以至完全失去读书学习的兴趣。实际上,父母只要为孩子准备一些最必要的东西,倒是更能培养他们读书学习的欲望。

(二)巧于动脑,以物可以代物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在其《劝学》篇中提出自己的治学观点,即“学不可以已”,但又因人的天性不同和才能条件不同而有差异。要真正达到“学不可以已”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目的,还必该“善假于物”,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据史载,“南海”指现在浙江省的舟山群岛一带,是佛教圣地之一。这对人们来说,都是为之向往的地方。或一瓶一钵或乘船驱舟是达到目的的物质条件,前者能瓶钵代船如愿以偿,后者富可买舟却“望海莫及”。这便是“善假于物”和“不善假于物”的不同结果。

世界上的每种东西都具有多种属性,富于发散性思维特征的人,往往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某一物质的其他用途。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少年家贫,喜欢写字而苦于买不起练字的纸。为了解决无纸的困难,他想到了芭蕉叶子,便种了不少芭蕉,用其叶练字。后来他又想到木板着漆之后,也可以练字,便又制一漆盘代替纸张。由于多年苦练,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家。元末浙江黄岩人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也是以叶代纸,积攒十年,贮满百罐,后整理成书的。

李四光在研究地应力对形成地壳各种构造体系作用这个课题时,需要进行模拟实验。地球仪是他从货栈里买来的一个空心铅球代替的,中间安了一根轴,地壳是用纸浆加铅粉涂到铅球上做成的。就是依靠这样简陋的物质条件,李四光找到了用力学原理解释大自然地壳各种构造形式的原因。

理想的物质环境不是每个青少年学生都有的,但只要有勤学与善学的精神,以物代物,物为我用,同样也能学有所成。

(三)求学志坚、心诚则灵

一个人如果有了求学之志,勤奋不辍,其精神也会感动“上帝”。这个上帝就是亲朋好友或周围的好心人。一个人在没有必备的物质条件之前,可以争取他人的帮助,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使人相信你是一个真正有志于求学成才的人。

现在寄读的学生到处可见,他们多是从农村家庭来到城镇亲朋家里,以求在较好的学校里读书。据有关调查,以这种方式求学的人成才率是相当高的,很多学生从小在艰苦环境里长大,又曾在较差的物质环境中生活学习过,故能理解父母之苦心,懂事理,肯用功。寄读的环境对指导学生学习等必定是有利的,所以多方面的因素促成他们勤奋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勤能补拙,勤也能感人,在青少年学习的环境中,凡是有志于求知,有志于努力奋斗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的人,都能感动“上帝”并得其帮助获得成功的。

总之,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成绩既依赖于自身的先天智力因素,又取决于后天非智力因素。人的身心发展既决定于其自身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努力,又决定于外在环境,即影响其成绩的家庭环境、学校校风与传统、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但是,外因又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国家教育机关、教育者及家长的职责,就在于努力创设一种优越的环境,促进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向着完美理想的方面发展。

四、营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所谓营养指的是有机体吸取养料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这里所谓的“养料”主要指营养素,人体必须通过由营养素转化的热量来维持生命。某些营养主要的功能是供给热量,另一些则能使身体生长新的细胞和组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是具有这些特定功能的必需养素,水也是保持人体体液水平的必需营养素。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功能是为身体供给能量或热。蛋白质不是供应能量,而是在进食的蛋白质超过身体利用限度时转变为能量。维生素是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正常新陈代谢中产生能量和合成各种组织、酶、激素及其他重要复合物时所必需的有机物质。矿物质对机体的功能可以分成结构和调节两个方面,即它作为细胞组织或物质的部分,具有帮助调节酸碱平衡、肌肉收缩、神经的应激性以及酶系统活动的功能。

饮食健脑的原则是:

1.保证饮食,适当空腹。不吃饭,脑就缺乏营养,要保持大脑的健全,吃饭是最基本的,也就是每天要保持基本的饮食量。脑在工作中所需要的水分、葡萄糖、蛋白质、脂类以及无机盐、维生素等等,每天都不应低于一定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