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青春期教育的内容
针对中小第十七章青春期教育应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男女生殖器官的解剖生理学知识;青春期男女学生生理卫生保健;中学生的性心理特点;青春发育期的表现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性的美育;性的道德教育。这里着重谈几个问题。
一、性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男女性别差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性染色体不同,这是根本性的区别。人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46条)其中有一对是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卵细胞中只带X的性别遗传信息,而男性精子中则带X或Y性别的遗传信息。受精时,卵子和精子结合成为合子(即受精卵)。如果精子中的性染色体是X,那么这合子就是XX,生女孩;如果精子中的性染色体是Y,那么这合子就是XY,生男孩。可见,是性染色体决定了性别差异。
性腺的不同,男性是睾丸,女性是卵巢。它们决定着男女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差异,在生殖器上,男性有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阴囊等;女性有输卵管、子宫、阴道、阴蒂、小阴唇、大阴唇等。在第二性征上,男性表现为体格高大、肌肉发达、有胡须、喉结突出、声音低沉;女性则表现为曲线柔美、乳房隆起、脂肪丰润、声音尖细等。
性腺的不同就分泌不同的性激素。所谓性激素是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之类物质的总称。男性体内雄激素多,女性体内雌激素多。
二、性的美育
所谓性的美育是指性的审美教育,它包涵两个方面:一是以美的观点来塑造自己的外表,强化自己的性别特征(即男性有男性的美,女性有女性的美);二是恰当地选择文艺作品,并对文艺作品中的性描写能正确鉴赏。
1.以美的观点来塑造自己的外表,强化自己的性别特征。进入了青春期,人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注意自己的外表,希望自己有俏丽的脸庞,优美的身段或魁梧的身材,并逐步开始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总之多数人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一些。然而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许多人并不清楚。身体的美可以通过锻炼来加强,可以通过健美运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打扮来体现。当然打扮要根据自己的性别、年龄、身份、身材、体格、性格等特点进行。例如中学生的打扮应朴素大方,才显得纯真活泼。如果打扮得过分花俏就显示不出中学生的特点。
一个人具有外在的美,容易受人青睐,而如有了内在的美则更受人赞赏。一个人如果只有外在美而缺乏内在美就给人以浅薄、徒有其美的感受,最多只能当“花瓶”摆设。所谓内在美主要是指人思想、品行上的美。男性的美表现为坚毅、心胸宽广、志向远大;而女性的美则表现为温柔、体贴、细腻。这就是说男性应有阳刚之美,女性应有阴柔之美。这种性别审美的观点是现实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观点,这些观点会随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我们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来塑造中学男女生的性别特征,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发展。
2.恰当地选择文艺作品,对文艺作品中性的描写能正确地鉴赏。
在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时要指导他们恰当的选择文艺作品,特别要强调不要去接触色情作品,因为色情作品是以卑下的笔触描写人的情欲,从中不能看出有什么纯洁的感情和高尚的情操,有的只是动物式的性欲,读了这些东西只能使人滋生邪念,想入非非,沉沦而不能自拔。由于青少年辨别能力低,情感的自我控制比较差,也不适合去看像“成人可读”的文学作品。虽然它们可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研究价值,但其中所描写的性生活有许多是很丑陋的。要欣赏这样的文学作品,需要有很强的美丑分辨能力才能做到,所以青少年看这种书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同时要提高鉴赏水平,要从作者的创作动机、所表现的社会意义和作品的写作手法上来理解作品、欣赏作品,使作品能美化自己的心灵。在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段这样的情节:保尔被白匪关入一牢房,同牢房还关着不少人。夜里,人们都睡着了,一个名叫赫里丝金娜的姑娘,悄悄地告诉保尔,有个白匪军官要奸污她,被她拒绝了。那个白匪军官威胁说,如果明天早晨她还不答应,就把她交给那群士兵,让他们都来蹂躏她。她对保尔说:我反正逃不出他们的魔手了,但是我不甘心处女的贞操被他们夺去,我给你吧,保尔听后心乱如麻,但最后还是拒绝了她。看了这一段我们应该对白匪的兽行表示愤恨,对保尔的高尚情操肃然起敬。这对净化自己心灵起到促进作用。
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应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要有爱必须先能相互理解与谅解;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幸福,而不是仅为了自己;必须尊重对方的人格,而不是把对方当玩偶。
中国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在性的问题上是封闭与保守的。占统治地位的性道德观念是“三从四德”。当前在改革开放的同时,西方的性解放思想多少冲击着我们的思想。旧的道德规范受到冲击,而新道德规范正在形成。显然,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性道德规范体系是对中学生进行有效性道德教育的基础。
(第二节 )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
一、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
一般地说,少男少女进入青春期,性生理发育趋于成熟,而社会化过程刚刚开始,这一矛盾要求必须高度重视青春期教育。
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后,都会进入青春期,这是普遍规律,然而世界各国的科学工作者共同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现代的青少年发育年龄有普遍提前的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有资料表明:欧洲女孩子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已经从19世纪中叶的16~17岁提前到20世纪中叶的12~13岁。美国女孩子月经初潮的年龄,50年前是15~16岁,现在是12~13岁。日本女孩子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1950年是14.1岁,1967年已提前到11~12岁。我国的青少年青春发育,仅据现有资料表明,同样明显加速。女孩子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1964年是14~15岁,现在是12~13岁。上述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男孩子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也同样提前。
这种现象告诉我们:现代青少年的性成熟要早于上一代人,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大约每隔25年男女青少年发育提前1岁。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性发育的“加速度”现象。对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许多科学家从不同的侧面作了探索。有的人提出是因为经济增长,生活条件改善,食物结构变化——特别是摄入更多的蛋白质的缘故;也有人认为,这是受到都市化和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等现代文明的影响;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这是控制人口增长,降低出生率,使孩子从小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怀所致。尽管看法至今尚不统一,但大家都看到并承认了青春期发育提前这一事实。青春期发育是人人都要经历的生理现象,本不足为怪,但青春期发育加速提前却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信号,这与青春期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青春期发育引起了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的新矛盾。一般来说,青少年生理成熟在先,心理成熟在后,本身是有些不平衡的,但现代青少年的这种不平衡加剧了。一方面,他们身体发育提前,小学毕业或最多初中一二年级时,他们的身高已接近甚至超过了父母,像个大人了。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发展又不像生理发展如此加速,他们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却远未完成,社会化过程也刚刚开始。
其次,由以上矛盾引起了个人性要求与社会要求的矛盾。一个人性机能成熟以后必然会产生性的要求,有强烈的性冲动,这是人的生物性的自然本能。但是人并不完全受这种本能支配。在长期的进化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道德的、法律的规范,将原始人类的性冲动纳入社会制约和道德制约的轨道。这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以往青少年的性成熟晚,而结婚又早,中间的时间短,所以,矛盾并不突出。现在结婚的年龄大大推迟,使得现代社会青少年青春期发育提前所产生的矛盾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
特殊地说,我国封建性道德传统观念影响很深,同时国外的性泛滥又进入我国,少年面临十字路口,青春期教育对我国有着特别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如果说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加速提前所带来的矛盾,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因的话,那么,现代社会环境则是影响他们成长的外部条件,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较长的国家,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残酷的关于性的封建道德观念,人们对性的问题讳莫如深,不能公开谈论。因此导致我国长期的性禁锢、性神秘和性盲,结果演出了一幕幕悲剧。
近年来西方就会腐朽的生活方式传进我国,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坏的影响。非但黄色、淫秽物品的泛滥是不良的刺激,过多过滥的格调低下的电影、电视、歌曲也对青少年形成了包围之势。今天的青少年所面临的不再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种比较单纯的社会环境了,在目前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果我们不抓紧对青少年进行强有力的青春期教育,那么将严重危害我们的下一代,以至整个社会。
进行青春期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建立性文明,提高他们的素质。
开展青春期教育,应成为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从青少年抓起,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青少年是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整个青少年的精神面貌,预示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如前所说,青春期的青少年是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打基础时期,也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最重要时期。我们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把这一代人的工作做好,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步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
及时的青春期教育,可以让青少年了解性的生理、心理和伦理道德的知识,可以防止他们试图自己去解开这个谜,从道听途说和黄色书刊中去寻找答案;及时的青春期教育,也交给了青少年判断是非、美丑、善恶的标准,使他们既不至于像暖室中的花朵那样经不起风吹雨打,也不至于迷茫失措,走上犯罪的道路;及时的青春期教育更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性心理,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素质,乃至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没有青春期教育的素质教育是有缺陷的素质教育,没有青春期教育的德育是不完全的德育。
二、必须澄清的错误观念
(一)不懂“性”的青少年最纯洁
有人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懂性知识是很纯洁的,是一种美德。因此父母抓智育,也抓德育和体育,就是不抓性性育。这是错误的。现代青少年应当懂得性知识,并且在性发育前夕就应得到性知识,使他(她)们在身体发生变化时,能够正确理解和对待。精神上有准备和无准备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女孩月经初潮、男孩首次遗精,以为发生了什么病,惊恐万状;有的男女孩子已经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对出现初潮、遗精现象非常愉快,感到自己长大成人了。两者的心理状况,前者压抑,后者健康。因此,性教育是现代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课。
(二)和青少年谈“性”有失身份
有人认为父母是子女的长辈,不能谈及有关“性”的事,在同辈中可以谈,甚至可以开玩笑,但在子女面前一定要避讳,不然既有失身份,又羞于启齿。
家庭是孩子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确切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尤其是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指导。当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文化、社会风尚和风俗的演变,以及大众传播媒介所传递的大量信息,都给孩子的性意识低龄化、早期化倾向提供了生理和心理基础,他们为早日到来的青春萌动所困惑,常常疑团顿生,又找不到答案,这个时候父母能给予圆满的解答是受孩子欢迎的,贴切的话语中充满了爱,孩子和父母更亲近了,传授知识中科学地解答了疑问,孩子会认为父母是完全可以依赖的长者,因而对父母又增加了几分敬意。
(三)孩子长大后自然会知道
持此观点者认为:孩子长大后,有关男女间的事情他们自然而然会知道,开展性教育是多此一举。这是一种误解。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性的需要就如人需要呼吸及饮食一样,都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但人类的性和动物的性不同,人类的性行为,不单纯是两性间肉体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具有人类的特征,已表现为人化、文明化和社会化。我国性教育的先驱者周建人,在他83岁高龄时(1981年)对性教育提出了中肯而有指导意义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