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青春期心理健康必读
48637400000052

第52章 青春期教育教育(2)

时间虽然过去了60年,社会也经历了两个时代,但对性教育的问题,在我国一方面还蒙着一种封建神秘色彩,另一方面由于西方生活方式通过各种渠道的侵蚀,许多男女青年没有正当的性教育而染上恶习。如果不进行正当的教育,无论于青少年个人的生长发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还是于国家民族的前途都是极大的妨害。这种教育需要通过父母和教师循序自然地进行。教育方法就是用科学知识来战胜愚昧,使儿童和青少年对性的本能既不视为神秘和秽亵,又不养成恶劣的习惯。

“无师自通”是不符合实际的。据调查相当部分青少年对生理知识不甚了解,与他们的性成熟提前现状不相吻合,在是否能看懂人体生殖解剖图时,绝大多数看不明白,至于生殖知识,如女性怎么怀孕,孩子由哪里出生等问题,不少人报告说“不知道”,有的竟说“婴儿从肚脐里出生”。这就告诉人们,性知识是需要学习的,无师不能自通。

(四)性教育会造成性刺激

持此观点者认为,性教育会造成性刺激,性知识传授会引起副作用。因此,有了“问题”再进行教育,为时不晚。这又是一种误解。青春期教育绝不是“问题教育”,而是直接关系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和他们将来生活得幸福美满、健全人格的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青少年中有些人出现性越轨行为,并呈低龄化倾向,原因之一正是没有及时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有的青少年因没有接受过性教育,做错了事,付出了青春的代价。以后在接受青春期教育时,他们流着眼泪对老师说:“老师,您为什么不早一点告诉我们,如果我早一点懂得这些知识,可能就不会去做那些蠢事,不会在生活起步时就摔倒。”

性教育与性刺激是有区别的。美国雷婉医师著的《对新娘一夕谈》一书讲到了这个问题,书中写道:“有人把所有与性有关的文字,都看成是猥亵下流的,我们可不能同意这种观点。性教育的文字与猥亵的文字是有着一大段距离的,猥亵文字是诉诸情绪的故作不必要的动情描写。性教育的文字是诉诸理智的,是客观的、冷静的,只把你所知道的科学的事实告诉你。读了猥亵的文字只使人兴奋而激动,除了想入非非之外一无所得。读了性教育的文字使人沉静而清醒,知道应取的态度和该走的路向。”

实践证明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是成功的。很多学校开展了青春期教育以后,学生不仅懂得性知识,正确理解男女间应建立健康的、良好的友谊,而且课程纪律改善,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学习质量有所提高,说明青春期教育的意义已超出了性健康的范围。

(第三节 )青春期教育方法的原则

青春期教育方法的原则,是进行青春期教育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它是根据青春期教育的目的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提出来的,也是青春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从实际出发,正确理解和贯彻以下原则,对提高青春期教育的质量有重要意义;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使青春期教育教学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知识、态度、行为教育的统一

国家教委的有关文件指出,我国的青春期教育内容,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三部分,以社会主义性道德为核心。社会主义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许多国内外的性教育专家都认为,现代社会的性教育不能只是生理知识的传授,还必须通过品德行为的培养来进行,因为性行为总是反映着人的道德行为。性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性的道德约束能力,帮助青少年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青春期教育与数学、物理等教育的区别也正在于此。

(一)知识是态度和行为的基础

青春期教育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态度和行为上。但是,获得知识是基础。如果没有性生理、心理和道德知识的基础,态度和行为就不可能改变,那样的教育就没有力量,就没有说服力。

(二)如何判断人的行为

人的行为表现非常复杂,人的心理变化也无法预测,有的人甚至对于自己都无法掌握,怎么判断和研究人的行为呢?其实,人的行为表现总是以他过去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由他的价值观念所支配。知是基础,行是结果,只有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情感行为,只有对是非、善恶、美丑有了明确的认识,才会产生正确的道德评价能力,从而能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和评价自己。行为不仅是外在表现,包括一个人的思考、感觉在内。广义的行为至少包含三个方面。

1.认知(知识):有关知识的回忆、认识及智能发展的表现;

2.情感(态度)方面:有关兴趣、态度的改变,以及价值观念的表现;

3.技能(行为)方面:个人确定将知识、态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所以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应分别从三个方向作深层次的探讨、思考。

(三)怎样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转型,政治、经济、社会及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变化。学生教育往往碰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只告诉学生一部分知识,可学生已建立了一套与老师、家长完全不同的价值观。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接受社会信息并不是你传播什么,他就接受什么,而是经过学生自身的判断、选择、取舍这样一个内化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弄清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他的心理状况,看他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有哪些不正确的或模糊的认识,以及想知道些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来做价值观念的澄清,进而改变学生的行为。

向中学生传授青春期教育知识是较容易做到的,但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往往是艰巨的,需花很多时间,而这正是青春期教育的目的。

(四)认识、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认识的提高是态度转变和行为规范的基础。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知识,提高了认识,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才可能转变态度,指导自己的行为。而态度的转变和行为的规范又是认识提高的目的,同时又加深了认识,这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青春期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着眼于这三者的统一,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在进行科学的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引导受教育者端正态度,转变观念,规范行为。这既是青春期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它的目的。

二、启发、诱导、尊重、交流,帮助青少年进行正确的选择

(一)启发诱导,贵在善“问”

教育教学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思想,自古有之。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在学生积极思考而又没有搞通的时候,教师要施之以启发,在学生表达有欲而又不能时,教师要给以鼓励和引导。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出发,依据学习过程的规律,尊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恰如其分地肯定和指导他们的学习方向,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难于启发性指导,沉重是一个自觉、主动的过程,启发学生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或作结论,教师的工作不是直接“教”给学生知识、观念等,而是一个帮助者,帮助学生来构造知识,去形成观念。在对学生进行启发的过程中,教师应经常设置一些“问”,如性道德的两难设问等,以了解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和吸引学生进行思考。“问”的艺术是启发的关键,是研究和表现启发式教学的艺术性的重要方面。问的目的是启发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问”,让学生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商讨。

对于诱导,有人提出“悲剧教育法”主张。因为有些学生对正面教育往往有老生常谈之感,针对这一情况,从现实中,以及从学生周围找出一些带有“悲剧”色彩的不幸事例入手,使这些学生在愿望一行动、愿望一现实的对比反差中受到较强的刺激,唤起他们的醒悟。感情加诱导会增加教育的力度。

(二)尊重与交流才有利于教育的成功

尊重、交流对于双向互动的青春期教育过程,是一个必备的条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本身也是教师取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前提,同时更是感染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如何真诚地与他人交往、积极与他人沟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教师应顾全学生有自尊自爱的心理要求,坚信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价值,哪怕是教育者眼中的“差生”,他同样有存在的价值。教师只有以平等、真诚、信任的态度出现,学生才会敞开心扉,这样才便于找出问题的症结。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也要做细致工作,耐心地启发诱导,而不能动辄批评指责,甚至把他们当成典型例子张扬,致使这些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真正的教育不只是口头上的说教,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和交流。

有中学老师说,有关“性”方面的问题,没有学生问我,我这里没问题。其实学生没问题一定是老师有问题,学生不敢问老师,老师与学生有距离,不敢问而不能交流。双向交流是现代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起码规则,人是在沟通中学会沟通,在被人理解中学会理解别人的。现代心理学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应享有正常的行为自主、情绪上的自主、道德和价值观念上的自主,成年人尤其是父母要平等地对待他们,要恰如其分,谨慎地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适当地指导他们。由于外部世界的多元化,现在青少年不满足于空洞说教,而施教者以诚恳的态度、生动的语言和易于为他们所接受的方式教育他们,他们一般能够接受善意的劝告和诱导。

(三)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会作出漂亮的决定

教青少年自己选择和作决定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完全可以在早期教育中就开始培养和训练孩子自己选择行为和作决定的能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已树立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能够凭理智和知识经验来控制自己的行为。然而,年轻人还不善于分析自己的感情,不能把好感、爱慕与爱情区别开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判断和分析自己感情的能力,一般要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而形成。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人对事应取的分析的态度、是非、利弊的观念,以及由此派生出的选择能力。比如,对异性交往及早恋,教师不必要求大家抱着同一看法,而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过早地谈恋爱,你为什么喜欢他(她),早恋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等等。教师意在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对自己的感情作出分析、评价,懂得思考适当的男女交往形式,强调自我控制性冲动,培养与异性交往的正确态度。教师注意的不是自己固守的结论,而是学生在这门课程里学到了什么,允许学生得出不同的答案,目的是教学生学会选择。

教学生选择的过程,是教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过程。因为选择不仅要了解选择的对象,还要了解自己。事先就应想清楚,这样选择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如果这样作出了不是盲目的选择决定,就不会轻易改变,并懂得要对选择的后果负起责任。这不像小学教师那样一切由教师取而代之,包办代替。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要注意给予的价值观,如对婚前性行为,教师不是停留在应该与不应该怎么做,而是帮学生分析有与没有婚前性行为的截然不同的后果,使学生懂得一旦作出了选择,后果必然要自己负责。这里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来参与和作决定,而不是教师自己个人的价值观。对学生来说,只有以对文化和道德的了解作基础,才能学习做漂亮的决定而不是后悔的决定。

这里的问题是青春期教育教师不要训民式地规定学生必须这样做,不准那样做,不要代替学生做决定。因为,那样的决定是不起作用的,不是学生自己做出的,是不牢固的。可能只管用一时,而不能管用长久;可能在教师的前面是一样,在教师的背后又是另一样。这样的青春期教育是失败的。由学生自己作出的选择和决定,是他们内心深处自觉作出权衡,这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这也才能真正实现认识——态度——行为的统一。

三、适时、适度、适当

适时、适度、适当三原则是在1988年8月由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中指出的。它要求学校、教师恰到好处地向学生传授青春的教育知识,使青春期教育事半而功倍,卓有成效。因此,“三适”既是青春期教育中的重要原则,也是青春期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一)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