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重要节日
在斯里兰卡,佛历和公历同时使用。斯里兰卡是世界上节假日最多的国家之一。斯里兰卡实行5天工作制,每周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此外还有公共节日4个,宗教节日21个,商业节日2个,职工可休假14天,可请事假7天,病假21天,这样斯里兰卡人每年的非工作日在150天以上。
由于多种宗教并存,因此宗教节日特别多。通常除国庆节、五一国际劳动节、民族英雄日、僧伽罗和泰米尔新年以及索罗门·班达拉奈克逝世纪念日外,其余节日都是宗教性的,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拥有自己的节日。主要节日有:国庆节(2月4日)、僧伽罗和泰米尔新年(Shinhala and Tamil New Year,公历4月份)、维萨卡节(Wesak Fullmoon Day,5月的月圆日)、民族英雄日(5月22日)、佛牙日(Esala Fullmoon Day,7月和8月月圆日前后)、开斋节(Kamanda Festival,10月1日)和圣诞节日(12月25日)。
八、风景名胜
1.热带海滨
斯里兰卡最美的海滨在该岛的南部和西部海岸,那里有绵延数百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后面是高高的棕榈树,与印度洋相接。科伦坡北部的胜地尼迦波距离斯里兰卡国际机场非常近。拉瓦利亚山是斯里兰卡最长的海滨胜地,再往南方,从贝鲁威拉和附近的本托塔南方延续到希卡杜瓦有很多优良的宾馆为游人提供服务。这是在游泳池内或在海滨放松的绝好去处。他们也提供诸如冲浪、滑水、帆板运动或潜水等大量的活动。
2.科伦坡
科伦坡是一个迷人的都市。北部边界上的贸易区是该国的商务中心及著名游览胜地,拥有包括钟塔、古老的灯塔和总统房子在内的景点。边界上的贸易区的东部是丰富多彩的佩塔市场区。国家美术馆、艺术画廊以及很多的清真寺、教堂、佛教和印度的庙宇等都是游览景观。班达纳来克国际机场距科伦坡市约30公里。从加勒的南部可以看到荷兰对斯里兰卡的影响。1663年建造的占地36公顷的荷兰的堡垒,有规模庞大的城墙,内有荷兰风格的房子、博物馆和教堂。
3.阿努拉特普拉
建于公元前5世纪,被看作佛教之都。附近有黄铜宫殿的遗址、坐佛、庙宇、宫殿和公园。这里的宗教和艺术、建筑、雕刻和雕塑、绘画和碑文等都已经历经了15个世纪的洗礼。其中月长石是所有建筑和神殿建造的基本。
4.波隆纳鲁瓦
波隆纳鲁瓦是斯里兰卡古都,位于斯里兰卡东北部。鼎盛于公元11~13世纪,建筑规模宏大,后遭外敌入侵,14世纪起趋于荒废。20世纪初开始复建成现代化城市。目前的名胜古迹大部分建于公元12世纪。
5.西格里亚
由1500年前的卡萨帕国王(公元447~495年)建造,是斯里兰卡著名城堡遗址,也是斯里兰卡古代文化艺术成就最集中的地方。整个建筑群包括岩山四周的建筑物在内,占地70公顷左右。岩山以西是贵族区,有兵营、住宅和池塘。岩山以东是贫民区。
6.康提
康提是斯里兰卡的文化之都,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之一。康提峡谷为群山所包围,每年都有丰富多彩的露天表演在此举行。大象沐浴、植物园、瀑布和群山,这仅仅是其吸引人的一部分。神殿内有佛牙寺,它包括一个八角盒,现在放着珍贵的佛书。艺术、建筑学和庙宇的绘画艺术无不反映了国王及其他王室成员多年以来对提高其美和历史价值的慷慨资助。
第二节经济发展简史
斯里兰卡的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殖民地前期。16世纪殖民主义入侵之前,斯里兰卡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国。最早的移民首先在本岛中部西海岸登陆,然后向内地推进,建立村落,开始种植水稻。印度雅利安人改良了岛上原有的大耕农业,使生产得到较快发展。除水稻外,还种植了豆类、甘蔗、棉花和油料作物,畜牧业也有所发展。在僧伽罗王朝时期,水利排灌系统有了很大发展,农业发展极快,贸易活动不断增多,斯里兰卡开始成为东、西方贸易货物的集散地。第二阶段是殖民地时代。16世纪初至18世纪,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殖民主义势力相继入侵,斯里兰卡原有的自然经济体系被打破。他们强行推行种植园经济,使斯里兰卡经济成为单一的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和殖民主义者的原材料供应地,其经济完全被纳入殖民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第三阶段是独立后时期。1948年独立之初,斯里兰卡的经济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部门,一是现代化的种植园,一是保持落后状态的封建小农经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基本上是围绕种植园建立起来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贸易、保险、交通运输以及区域行政管理等,都与种植园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种植园经济一方面导致单一的出口经济结构,国家主要依靠这一部门的外汇收入来维持;另一方面,粮食生产不足,制造业十分薄弱,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粮食和日用品。这样,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波动往往对斯里兰卡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独立后至1977年,斯里兰卡政府采取了鼓励农业生产的措施,发展多种经营,努力改变农业结构。在工业方面则采取自由开发政策,导致国家外汇储备急剧减少,出现财政危机。从1977年开始,贾亚瓦德纳政府逐步对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进行了改革,具体措施是:(1)大量吸引外资,建立自由贸易区;(2)放宽进口限制,促进出口发展;(3)实行非国有化,鼓励私人资本发展;(4)放弃土改法,注意农业技术改造和其他经济措施;(5)取消不加区别的社会福利和补贴。这一改革政策使经济迅速出现生机,但是,1983年开始的种族骚乱却使经济急剧恶化。因此,为摆脱经济困境,斯里兰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强调经济结构改革,继续执行浮动汇率政策,改革税收制度,增强斯里兰卡经济特别是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建立更具竞争性的货币资本市场。由于上述措施的推动及1988年上半年的良好气候条件,斯里兰卡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斯里兰卡经济发展因战争而受阻。表现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农业大幅减产,贸易赤字达15亿美元。为此,政府又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施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优先发展农业,增加产品出口,扩大劳务输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吸引外资。进入21世纪以来,斯里兰卡政府推出一系列经济振兴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出口发展计划”,目的在协调各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制定出口策略,加大重要商品的出口,振兴对外贸易。二是调整税收,拟修订国税法案,原由投资局负责对外国投资提供的税收优惠特许权将转交国税局,以促进外国投资和进一步改善投资条件,提高竞争能力。三是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四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2003年4月和10月分别启动了在科伦坡及南部地区实行大规模公路修建计划,总投资达2.962亿美元,可创造15000个就业机会。
第三节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概况
斯里兰卡曾是以茶叶、橡胶、椰子单一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其经济由国营和私营两部分组成,1977年以前国营经济占60%。自1977年统一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实行“自由化”的经济政策,全面推行私有制,放宽进口,大量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发展自由贸易区。斯里兰卡经济结构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私有成分增加。目前,私有企业已占60%多,随着斯里兰卡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趋势还会发展;第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非农业产值则不断上升,其中首推服务业、服装加工业和建筑业。
2001年,斯里兰卡经济出现独立以来首次负增长,为——1.4%;通货膨胀率升至14.2%;失业率7.8%;预算赤字10.9%;货币贬值率17%;物价指数上升14.2%;国内生产总值157亿美元,人均收入837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占7%,农、林、渔业占19%,服务业(包括公用事业)占54%。2001年贸易额为102亿美元,较2000年下降14%,其中出口额为45亿美元,减少13%,进口额为54亿美元,减少14%。当年农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值的19%,工业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77%。政府财政收入为2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5%。截止2001年底,斯里兰卡政府外债为7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3%。
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斯里兰卡经济形势继续好转,有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5.5%的目标。根据斯里兰卡官方统计,2003年第一季度,其经济增长率达到5.5%,比去年同期高出0.5个百分点。这也是斯里兰卡连续三个季度经济呈增长状态。其中,工业生产增长4.6%,进出口增长13%,外汇储备可供5.1个月进口。2003年6月23日,科伦坡股市再创新高,突破1000点大关,达到1036.1点,为8年来的最高点,这反映了斯里兰卡经济在已经彻底走出低谷。
二、第一产业
农业一直在斯里兰卡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2003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近20%。全国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2%,农村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50%左右。斯里兰卡可耕地面积为400万公顷,目前种植面积只有一半,农业发展的潜力很大。农作物以茶叶、橡胶、甘蔗、稻谷和椰子为主。
1.茶叶
斯里兰卡的茶叶种植始于19世纪,到1948年斯里兰卡获得独立之时茶叶生产已发展到年产13万吨的规模,斯里兰卡已经是世界上主要红茶生产国。自20世纪70年代斯里兰卡政府进行私有化政策以后,斯里兰卡的茶叶生产和加工得到了很大发展。虽然在1991~1994年斯里兰卡红茶的生产受全球茶叶需求不足的影响,斯里兰卡红茶生产陷于低谷,许多茶厂停工,改建为服装加工厂或者仓库,但是此后随着世界市场的好转,加之斯里兰卡政府采取一系列支持茶叶生产的措施,斯里兰卡茶叶生产和出口开始恢复,重新成为斯里兰卡经济的支柱之一。2001年斯里兰卡茶叶出口为28.8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7.6%。2002年斯里兰卡的茶叶产量达31万吨,出口为29.5万吨,出口额达6.9亿美元,成为斯里兰卡主要创汇商品之一。茶叶生产出口现今是斯里兰卡的第三大出口创汇产业。
2.橡胶
斯里兰卡种植橡胶始于1876年,以后逐渐成为世界七大橡胶生产国之一,产量仅次于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随着各国天然橡胶生产的扩大和合成橡胶大量进入市场,斯里兰卡橡胶的竞争力大为削弱。斯里兰卡橡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出口量呈下降趋势。1999年产量9.7万吨,2000年产量下降了9%,达8.8万吨,2001年产量继续下降到8.6万吨。虽然橡胶产量下降,但价格却有所提高。1999年橡胶价格(F.O.B.)为53.9卢比/公斤,2000年橡胶价格(F.O.B)为66.95卢比/公斤,2001年橡胶价格(F.O.B.)66.35卢比/公斤。近年来斯里兰卡橡胶的内销出现大于出口的趋势。1999年出口和内销分别占总产量的44.3%和55.7%,2000年分别为37.5%和63.5%,2001年分别为37%和63%。
3.椰子
斯里兰卡也是世界主要椰子生产国,产量仅次于菲律宾、印尼和印度等国。椰子在斯里兰卡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誉为“万宝树”。但近年来由于工业、住房和工程用地趋多,椰林逐渐减少。2000年椰子产量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达30.55亿只。椰子大丰收导致了价格上的暴跌,价格(F.O.B.)为7.35卢比/只,比1999年下降了26.1%。2001年椰产量下降到27.96亿只,出口价格继续下降到7.05卢比/只。椰产品制造业也在缓慢地发展。目前在斯里兰卡能生产椰奶、椰丝床垫、椰网、椰绳等,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和欧洲。
4.水稻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片面发展以茶叶、橡胶和椰子三大产品为主的种植园经济,粮食生产未得到重视。独立后,斯里兰卡历届政府在争取粮食自给方面做了大量努力。2000年稻米产量比1999年产量高峰下降了0.3%,共286万吨。2001年产量为269.5万吨,减少了5.8%。斯里兰卡每年须从国外进口大米和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