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向南亚:南亚国家经贸指南
48640700000032

第32章 斯里兰卡(1)

第一节概况

一、地理环境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原名“锡兰”,僧伽罗语意为“光明富饶的乐土”。梵文意为“狮子”。兰卡在梵文中是“岛屿”之意。因此斯里兰卡按当地语也称之为“辉煌之岛”。她位于波光粼粼的印度洋上,隔海与印度半岛相望,距赤道880公里,面积65606平方公里。全岛形似一个梨,南北长434.43公里,东西宽225.26公里。斯里兰卡岛的三分之二是平均海拔300米的起伏不定的高地。高地土质多属铁铝土。岛的南部中段是一个山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占全岛面积的六分之一。在与平原相接处是陡峭的悬崖,形成众多山峰,300米以上的就有224座。陡峭的悬崖也是岛上主要的水源。

斯里兰卡全国分为8个省,25个行政区。8个省分别为西方省、中央省、南方省、西北省、北中省、乌瓦省、萨巴省、北东省。25个行政区分别是:科伦坡、冈巴哈、卡鲁德拉、康提(中部古城)、马德勒、纽日利亚、高尔(南部港口)、马德拉、汉班多达、贾夫纳(北部半岛)、基里诺奇、曼纳尔、瓦武尼亚、穆拉蒂乌、巴蒂卡洛、安帕拉、亭可马里(东北部港口)、库鲁奈加拉、普塔兰、阿努拉特普拉(西部古城)、波隆纳鲁瓦(东部古城)、巴杜拉、莫纳拉加提、拉特纳普拉、凯高尔。主要城市为:首都科伦坡、中部古城康提和南部的高尔。国花是兰花,国鸟为黑尾原鸡。首都科伦坡,是全国第一大城市,位于斯里兰卡西南沿海凯拉尼亚河南端,是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二、气候资源

斯里兰卡地处热带,终年如夏,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受海风影响,并不酷热。沿海地区平均最高气温31.3℃,平均最低气温23.8℃。山区平均最高气温26.1℃,平均最低气温16.5℃。无四季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差别,雨季为每年5月至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即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经过斯里兰卡时。全年降雨量西南部为2540~5080毫米,西北部和东南部则少于1250毫米。

斯里兰卡物产丰富,是一个以种植园为主的农业园和天然植物王国。素有国家“三宝”之称的“红茶、橡胶、椰子”出口量均占全世界第四位,同时又是一个宝石王国,蕴藏丰富,各种名贵宝石多达30余种。还有香料、可可、各式手工艺品、各种牛皮制作的椅子、袋子也相当便宜。

斯里兰卡的土地资源中,森林、草原、沙滩、沼泽地、湿地和陆地水体等约占全岛面积的50%,25%的土地作为固定的农耕地、牧场、林地,另有15%正在开发为耕地。其余的10%是作为非农用地和宅基地。

斯里兰卡是一个水资源较丰富的国家。全国大小河流100多条,主要河流有16条,最大的一条河流是马哈韦利河,全长335公里。在这些河流中,有5条的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但绝大多数河流不适宜航运。全国共有运河14条,其中以托普——普塔拉姆运河最长,达89公里。较大湖泊有8个,其中巴提卡洛海湖最大。河流水能对斯里兰卡具有重大意义。

斯里兰卡有多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有些矿藏,如宝石、石墨、钛铁矿、石灰石、石英、云母和盐,其储藏量是相当大。在科伦坡北面姆斯拉贾维拉沼泽发现的低等泥炭储藏有5000万吨。1973~1974年度在斯里兰卡西北部发现少量的石油含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南部中区发现铀矿。在岛上大部海滩里储有具有商业价值的非有色金属钛、锆石等。斯里兰卡宝石和半宝石种类繁多,有蓝宝石、红宝石、月亮宝石、全像宝石、黄玉石、猫眼石、海蓝宝石、电气石、石榴石、尖晶石、紫水晶石、月长石等30余种。世界上最大的“东方巨蓝”宝石(Blue Giant of the Orient,重466克拉)、“罗根蓝玉白”(Logan Blue Saphire,重423克拉)和“霍普猫眼石”(Hope Cat"s Eye,重500克拉以上),都是产自斯里兰卡。20世纪70年代,斯里兰卡政府设立国营宝石公司,对宝石的采掘加工和贸易出口进行管理,促进了宝石工业的发展,但目前开采仍很分散。1978年出口宝石价值为5.25亿卢比,居国家出口物质第四位,其中私商出口宝石价值为4.42亿卢比。1981年出口价值为6.34亿卢比,占总出口收入的3.1%。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从事宝石开采、加工以及其他与宝石业有关的工作人数达100多万人。

斯里兰卡的动物资源也很丰富,大型食肉性动物虽不多,但有自己独特的动物群。爬行动物比较齐全,有4种旱龟、5种海龟(有的长达两米)、38种蜥蜴。蜥蜴颜色五花八门,有的十分艳丽。有两种巨蜥,其中一种长达两米。另有昆布拉泽鳄鱼和海鳄鱼,前者体长4米左右,生活在沿海沼泽和水库池塘中。

斯里兰卡原是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近百年来由于大量开发种植园,森林面积已大大减少。目前,木材仍自给有余,略有出口。全国森林面积约289.9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44%。绝大多数地区的森林是浓密的赤道林。北部和东南部占四分之一的地区是稀疏林和丛林。中部山区一般都为高原森林和山坡草地所覆盖。

三、人口语言

斯里兰卡人口1904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4人,平均寿命为女性74.2岁,男性69.5岁。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西南沿海和岛的中部地区。这些地区是适宜农业生产的湿润区,面积只占全国的40%以下,但却居住了全国四分之三的人口。首都科伦坡仅占全国总面积的3%,但人口却占全国的20%。北部和东北部相对来说地广人稀,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人口却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斯里兰卡总人口中,农村人口占78%。斯里兰卡人口质量相对南亚国家来说名列前茅,识字率在农村为84%,城市为89%,文盲率只有15%。死亡率是世界上相对较低的国家之一。在就业方面,失业率不足10%。

斯里兰卡的语言主要有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和英语。除边远村落外英语很普及。僧伽罗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语族。根据比较语言学,僧伽罗语与印度北部的印地语、孟加拉语、古吉拉特语、马拉地语近缘,与欧洲大多数古代和现代语言,如拉丁语、英语、荷兰语、法语、德语等有远缘。僧伽罗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书面语有54个字母,其中辅音36个,元音18个,其书写方式是自左至右。由于斯里兰卡遭受了近四个半世纪的欧洲殖民主义统治,僧伽罗语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其中,衣、食、宗教等方面主要借自葡萄牙语,借自荷兰语的主要是法律词汇,而科技词汇主要借自英语。泰米尔语是斯里兰卡泰米尔人的主要语言,属达罗毗荼语系南方语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有247个字母,其中元音12个,辅音18个,复合音216个,颚音1个。

四、民族宗教

斯里兰卡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僧伽罗族是主体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4%,主要生活在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西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在斯里兰卡文化、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居主导地位。据史籍和文献记载,僧伽罗人的先民是公元前6世纪时从古印度迁移而来的雅利安人。其次是泰米尔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分为兰卡泰米尔人和印度泰米尔人两部分,都是在不同时期从印度南部来到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讲泰米尔语,原信耆那教,后改信印度教,敬奉太阳神、水牛、大象、乌鸦、土地神、光神和雨神等,禁食牛肉。80%的泰米尔人从事农业,宝石加工、象牙、木雕、金银首饰制作工艺发达。穆斯林居第三位,包括摩尔人和马来人,人口约1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6%。摩尔人由阿拉伯人与当地僧伽罗人及泰米尔人通婚所生后代组成,分散居住在斯里兰卡各地,讲僧伽罗语和泰米尔语,在清真寺礼拜时讲阿拉伯语。马来人由公元17~18世纪荷兰殖民主义者占领斯里兰卡后从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地招募到斯里兰卡的一个马来人兵团以及荷兰人从印度尼西亚等地带来的一些奴隶及一些其他地区来的马来族侨民组成。他们主要居住在科伦坡、巴杜拉及鲁瓦拉挨利亚等地,许多人从事农业和种植园工作。此外,斯里兰卡还有伯格人、茨冈人以及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土著居民维达人。

斯里兰卡宗教众多。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在斯里兰卡社会各阶层都不同程度地拥有自己的信徒。目前,佛教在当代斯里兰卡社会生活中仍占重要地位,佛教教徒占69.13%,大多数是僧伽罗人,佛教寺庙仍是斯里兰卡人政治、文化教育及宗教活动中心。印度教是斯里兰卡绝大多数泰米尔人信仰的宗教,对泰米尔人的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徒占15.46%。伊斯兰教是伴随着阿拉伯穆斯林商人的贸易活动传入斯里兰卡的,教徒占7.64%。目前,斯里兰卡全国约有2000多座清真寺,清真寺在穆斯林的社会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基督教是公元6世纪早期基督教的聂上斯脱利派经波斯传入斯里兰卡的,教徒大约为100万人左右,略少于伊斯兰教徒,主要以斯里兰卡东北部、西部及西南沿海地带僧伽罗人及泰米尔上层人物及伯格人等为主。

此外,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人及泰米尔人中都存在种姓制度。最高种姓高维种姓约占僧伽罗人口一半以上。与僧伽罗人高维种姓相对应的是惠拉拉种姓,约占泰米尔人口的60%。

五、政治制度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为总统制国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拥有实权。总统由民选产生,任期6年,可连选连任,但最多不得超过两届。总理和内阁其他成员均由总统任命。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议会的225个席位是按比例由民选产生,任期6年。斯里兰卡于1972年实行共和国宪法,现行的宪法是1978年开始实行的。法律体系为英国习惯法、罗马荷兰法、穆斯林法、僧伽罗法和习惯法的综合体。斯里兰卡实行西方式议会民主制,三权分立,多党竞争。

斯里兰卡政党主要有三大派别:一是从国民大会延伸的,以统一国民党和自由党为主体的主流政党;二是从平等社会党延伸的左翼政党;三是从泰米尔大会延伸的泰米尔政党。此外还有个别其他政党。

斯里兰卡现政府由55个部组成:政策制定、执行部;电力、能源部;运输、公路和航空部;财政部;国防部;农业、畜牧业部;企业发展、工业政策和投资促进部;宪法事务部;外交部;港口发展及航运部;东部开发和穆斯林事务部;住房和种植基础设施部;渔业、海洋资源部;妇女部;司法、法律改革和国家统一部;佛教部;灌溉部、水源管理部;环境、自然资源部;国内事务、省议会和地方政府部;卫生、营养和福利部;内政部;种植园工业部;旅游部;南方地区发展部;西部地区发展部;中部地区发展部;农村经济部;合作部;人力资源开发、教育部;就业、劳工部;公共行政、管理、改革部;高等教育、培训部;大众传媒部;社会福利部;水资源管理部;灌溉部;议会事务部;住房发展部;学校教育部;西北地区发展部;繁荣部;青年事务、体育部;对外关系助理部;复兴、安置难民部;国内事务、地方政府、省议会部;房地产基础设施部;印度教事务部;工业部;小企业发展部;城市公共设施部;公路部;国家运输部;瓦尼地区复兴部;土地部;商业、消费者事务部;经济改革、科技部。

六、风俗礼仪

斯里兰卡人以大米为主食,其次是椰子肉,并喜食鸡肉,菜多放咖喱、辣椒、椰子油,味道辛辣、浓烈,一般习惯用手抓食进餐,但上层和外交场合使用刀叉。斯里兰卡人有喝上午茶和下午茶的习惯,爱吃甜食。泰米尔人不吃牛肉(水牛肉可以),僧伽罗人吃得最多的是干鱼,妇女很少同家人一起用餐。

斯里兰卡民族服装为:僧伽罗族男子一般穿白色长袖紧口短褂,下身穿花格纱龙;妇女上身穿浅色前开襟短袖紧身短褂,下身裹以彩色沙丽。泰米尔族男子穿白衬衣,白短裤,也有围纱龙的。男女一般均穿拖鞋,不穿袜子。

僧伽罗人宗族感很强,家庭一般为核心家庭,即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生活,通常子女婚后即单独生活。泰米尔人家庭主要形式是由几个核心家庭组成的联合家庭。

在斯里兰卡,婚姻讲门当户对,正式婚礼在女家举行,女家要陪送大量嫁妆,男方也要耗资大宴宾客;离婚无须履行任何手续,只要一方表示意愿即可。生孩子是件大事,孩子出生后要用陶盆洗澡,母亲挤出奶汁,加少许金粉末或用金戒指在奶盆底下磨几下,抹在孩子舌头上,以示赋予新生儿力量和美。自古以来,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就采用火葬。

斯里兰卡人保持着传统的节日。相见或告别时,一般不握手,而双手合十,表示敬意、欢迎或欢送。接待客人时常为客人戴上花环。斯里兰卡举行典礼仪式通常不用剪彩,一般以点油灯表示庆贺。斯里兰卡人以摇头形式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