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气质与心理健康
员工的心理素质往往是决定其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素质好的员工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标。
研究发现,神经过程不平衡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和抑郁质)的人,往往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这是因为强烈的愿望、过度的紧张与劳累、环境中强烈的刺激等,往往会使胆汁质气质的人兴奋,对外界刺激容易引起过度的情绪反应,容易引起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容易引起精神病;困难的任务,社会的冲突,个人的不幸遭遇,学习中的挫折等可能使神经脆弱的抑郁质人感到无法承受,引起诸如高度紧张、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问题,严重的也可能发展成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所以在工作中,应该对这两类员工给予格外的关注和关心。
4.气质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决定一个组织工作效率能否发挥的重要条件。研究发现,气质类型不同的两个人在一起工作比气质相同的两个人在一起工作其人际关系会更好,而且取得的成绩也更好。因为气质类型不同的两种人在一起工作能扬长避短,互相补充,容易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所以在安排员工的过程中,应注意各种气质类型人员的适当搭配。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由于互补作用,可能比单纯的同类型气质的人一起工作所发挥的效率要高得多。
在配备领导班子时,也应考虑到气质类型的互补原则。
二、能力
(一)能力的定义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像等能力,通常也叫智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是能力中最主要的、最一般的部分。特殊能力是指人们在某些特殊领域所需要的能力,例如音乐中所需要的听觉表象能力。人们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二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完成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人的多种能力的结合。例如儿童画画,必须有完整的知觉能力、识记与再现表象的能力、使用线条表现实物的抽象力与想像力、目测长度比例的能力、估计大小或亮度关系的能力、透视能力和灵活自如的运笔能力等。
一个人具有某些突出的能力并能将各种能力结合起来,出色地完成有关的任务,我们就说他有某方面的才能。才能就是各种能力独特的结合。如果一个人的各种能力或主要能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完备的发展和结合,能创造性地完成多种或某一领域的活动任务,那么这个人通常就被称作为天才。
能力和知识虽都是保证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能力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知识概括化了的东西。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远比知识的获得要慢。但它们又是密切联系着的。
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能力为前提的,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制约着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但是能力和知识的发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具有相等的知识,但他们的能力不一定是相等水平的,反之亦然。
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智力水平可能较高。但是取得优秀成绩,原因是不同的,可能是聪明、可能是刻苦。刻苦、专心也是一种能力。
总之,制约能力发展的条件,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素质;其二是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
1.素质
素质是有机体生来具有的某些生理解剖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主要是脑)、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生理解剖特点。
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就谈不上能力的发展。双目失明的人难以发展绘画方面的能力,生来聋哑的人难以发展音乐方面的能力,无脑儿不仅不能发展各种能力,甚至难于生存。素质并不是完全遗传的,因为婴儿出生之前还有一段胎儿的发展时期。出生以后,还可能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影响到人的素质。
素质本身不是能力,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它仅能够提供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才能使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素质与能力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同样的素质基础上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能力,同一种能力可以在不同素质基础上形成,这完全取决于后天的条件。即使在某种素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还可以通过机能补偿的作用,使有关能力发展起来。
在素质条件中,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征对能力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例如,神经类型强的人在相当强的附加刺激的作用下能集中注意,而神经类型弱的人,则难以集中注意。神经类型强而灵活型的人,知觉广度大;弱而不灵活的人,知觉广度小。在思维过程中,灵活型的人比不灵活型的人在解决任务上要快2~3倍。
2.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
素质差不多的人,其能力发展的差别是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所造成的。
许多研究表明物质和文化环境的改善可促进能力的提高。
(1)营养
儿童(特别是三岁前)营养状况对智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这一点。英国蒂译尔实验证明,营养不良的儿童,其智力测验成绩都很差。日本刀田思基实验表明限制妊娠母鼠的蛋白质,则新生幼鼠体重减轻,脑神经细胞减少。意大利加里实验证明减少妊娠母鼠的脂肪酸,得到相同的结果。营养不良的死婴脑中的DNA含量比正常婴儿少得多,营养贫乏的母体胎盘中的DNA含量也比一般人的平均值低。营养不良可以造成脑细胞数目低于正常发展儿童的数目。由于营养不良影响脑细胞的发育,从而影响心理功能的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
过去人们认为,人类脑细胞的数目是在生前就决定的,出生后就不再增加,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内神经细胞的数目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仍在继续增加。细胞的增殖必须有蛋白质、核酸及一些辅助营养素的充分供应。
大脑的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特别是对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缺乏蛋白质对智力发展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无机盐的供应亦很重要。有人通过对儿童头发中14种微量元素(占体重0.01%以下的元素)含量的分析来区别正常儿童和低能儿童,准确率可达98%。美国密执安大学通过对头发的分析,发现学习好的学生头发中,含锌量和含铜量高于学习差的学生,而碘、铅和镉的含量却较低。脂肪对智力发展也是必要的。食物中丰富的维生素C能提高儿童的智力。
因此,营养学家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智力是吃进去的。
(2)早期教育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存在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一般来说,儿童智力在3~5岁阶段有很大的变化,而且对以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人一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极重要时期,有力地论证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就发展着能力。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上,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把似乎缺乏能力的儿童塑造成才。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在那些似乎缺乏音乐才能的儿童中,应用特殊的方法,训练他们的音乐听觉。许多心理学家采用特殊的方法,下放高年级的教材,结果大多数儿童都能够掌握,并改善和发展了智力。
(3)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
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人的能力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活动才能得到发展。能力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的能力水平与他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勤奋学习是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能力的差异
人的能力是有个别差异的,这些差异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是指智力上的差异,它表明人的能力发展水平有高有低。研究发现,就一般能力来看,在全世界人口中,智力水平基本呈常态分布,即智力极低或智力极高的人很少,绝大多数的人属于中等智力。美国心理学家推孟(L.M.Terman)抽取2~18岁的2904人进行测验得出的智商情况。可以看出,表两端的百分数都很小,而中间部分很大。
心理学家根据智力发展水平把儿童分成三个等级,即超常儿童、常态儿童、低常儿童。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或某种才能显着超过同龄儿童平均水平的儿童。超常儿童的智商一般在130分以上,其共同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浓厚的认识兴趣,旺盛的求知欲;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独创性;敏锐的感知觉,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集中并易转移,记忆速度快而准;进取心强,勤奋,有坚持性。
低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推孟认为,智商70以下的都可以称为智力低常。按程度的不同,可将低常儿童分为三级:迟钝(智商在50~69),愚笨(智商在25~49),白痴(智商在25以下)。低常儿童的主要特征为:知觉速度缓慢,范围狭窄,记忆能力差,语言发展迟缓,词汇贫乏,思维概括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总之,低常儿童整个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都很低。
造成智力低常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两方面。先天因素包括遗传和非遗传性的;后天因素如脑疾病、脑损伤、被剥夺学习机会等。
2.能力类型差异
能力类型差异是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方面。
知觉方面的差异有三种类型:综合型,即知觉具有概括性和整体性,但分析能力较弱;分析型,即知觉具有强的分析能力,对细节感知清晰,但整体性较差;分析综合型,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点,即同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记忆类型的差异,根据人们怎样记忆材料可分为:视觉型,运用视觉记忆效果好;听觉型,运用听觉识记效果好;运动型,有运动参加时记忆效果较好;混合型,运用多种记忆方式效果较好。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型、抽象记忆型和运动型。
言语和思维方面差异,有的人言语特点富于形象性,情绪因素占优势,属于生动的言语类型或形象思维类型;有的人言语特点富于概括性,逻辑因素占优势,属于逻辑联系的言语类型或抽象思维类型;还有居二者之间的混合型。在思维能力方面,每个人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判断性等品质上又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思维的形态方面,有动作思维型、形象思维型和抽象逻辑思维型等。
能力的类型差异,一般不代表智力水平的高低,只影响人们学习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经验的方式。
各种能力不仅在质或量的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且能力表现的早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1)智力早慧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许多名人在幼年时期就显露其才华。李白“五岁读六甲,十岁观百家”;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明末爱国诗人夏完淳五岁知五经,九岁擅辞赋古文,十七岁壮烈牺牲。近年来,全国各地更是涌现出一些早慧儿童,成为小画家、小音乐家、小文学家等。在中国科技大学,自1978年以来已招收多期少年班大学生,他们都是十四五岁就上了大学。能力早期显露的事例,国外也不乏其例。莫扎特三岁时已在钢琴上弹奏简单的和弦,五岁开始作曲,八岁试作交响乐,十二岁创编歌剧;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四岁自由地阅读书籍,七岁能阅读但丁和达尔文的着作,九岁破格升人高中,十一岁写出论文,十四岁大学毕业,十八岁就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据研究表明,能力早期表现在音乐与绘画领域中最为常见。据哈克(Haecker)、齐汉(Ziehen)的统计,儿童在三岁左右开始显露音乐能力的情况最多。
(2)中年成才
一般说来,科学家做出最大贡献的最佳年龄是中年。专家们认为,中年人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既有丰富知识经验,又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思维敏捷,较少保守,易于革新,勇于创造,是成才的好时机。有人对30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了统计,结果表明,30~45岁是人的智力最佳年龄区,30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75%的人获诺贝尔奖时年龄处于这个最佳年龄区,当代世界上杰出的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年龄的峰值在36岁。莱曼(H.C.Lehman)进一步研究了从事不同学科的人最佳创造的平均年龄。
(3)大器晚成
缺乏早期成就的人,并不能认为将来不可能有所作为。事实上,大器晚成的人在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姜子牙辅佐周武王,72岁才任宰相;着名画家齐白石40岁才表现出绘画才能;人类学家摩尔根发表基因遗传理论时已60岁了;前苏联学者伊·古谢娃40岁时才学文化,后跟儿子一起毕业于农业大学,很快获哲学副博士学位,73岁完成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