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
人在记忆方面的个别差异可以被区分出:主动记忆型和被动记忆型,直观形象记忆型和逻辑思维记忆型。在识记上有快慢之分,在保持上有长短之分等。
(3)想像方面的性格特征
人在想像方面的个别差异可以被区分出:主动想像型和被动想像型,幻想型和现实型,敢于想像型和想像受阻型,狭窄想像型和广阔想像型等。
(4)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
人在思维方面的个别差异可以被区分出:独立型和依赖型,分析型和综合型等。
在以上四个方面的性格特征中,最主要的是性格的态度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其中又以性格的态度特征更为重要。因为它直接体现了一个人对事物所特有的、稳定的倾向,也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和世界观的反映。
性格的上述各个方面的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在个体身上结合为独特的统一体,从而形成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性格。这正是性格一词本来的含义。
(三)性格的差异
性格的类型是指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按一定原则和标准把性格加以分类,有助于了解一个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和揭示性格的实质。由于性格结构的复杂性,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至今还没有大家公认的性格类型划分的原则与标准。现将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简介。
1.机能优势说
这是英国的培因(A.Bain)和法国的李波特(T.Ribot)提出的分类法。他们根据理智、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人的性格中所占优势的不同,将人的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理智型的人通常以理智来评价周围发生的一切,并以理智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处世冷静;情绪型的人通常用情绪来评估一切,言谈举止易受情绪左右,这类人最大的特点是不能三思而后行;意志型的人行动目标明确,主动、积极、果敢、坚定,有较强的自制力。除了这三种典型的类型外,还有一些混合类型,如理智一意志型,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混合型。
2.内外倾向说
这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Jung)的观点。荣格根据一个人力比多的活动方向来划分性格类型,力比多指个人内在的、本能的力量。力比多活动的方向可以指向于内部世界,也可以指向外部世界。前者属于内倾型,其特点是处世谨慎,深思熟虑,交际面窄,适应环境能力差;后者为外倾型,其特点是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活泼开朗,活动能力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性格类型的划分,在国外已应用于教育和医疗等实践领域。但这种类型的划分,仍没摆脱气质类型的模式。
3.独立-顺从说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等人根据场的理论,将人的性格分成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前者也称顺从型,后者又称独立型。场依存型者,倾向于以外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易受环境或附加物的干扰,常不加批评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应激能力差;场独立型的人不易受外来事物的干扰,习惯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即自己的认识,他们具有独立判断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应激能力强。可见这两种人是按两种对立的认知方式进行工作的。
4.文化价值类型说
德国的心理学家斯普兰格(E.Spranger)从文化社会学的观点出发,根据人认为哪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人的性格分为六种类型,即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
①经济型的人:一切以经济观点为中心,以追求财富、获取利益为个人生活目的。实业家多属此类。
②理论型的人:以探求事物本质为人生的最大价值,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无能为力。
哲学家、理论家多属此类。
③审美型的人:以感受事物美为人生最高价值,他们的生活目的是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不大关心现实生活。艺术家多属此类。
④宗教型的人:把信仰宗教作为生活的最高价值,相信超自然力量,坚信永存生命,以爱人、爱物为行为标准。神学家是此类人的典型代表。
⑤权力型的人:以获得权力为生活的目的,并有强烈的权力意识与权力支配欲,以掌握权力为最高价值。领袖人物多属于此类。
⑥社会型的人;重视社会价值,以爱社会和关心他人为自我实现的目标,并有志于从事社会公益事物。文教卫生、社会慈善等职业活动家多属此类型。
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多种类型的特点集中在某个人身上,但常以一种类型特点为主。
5.特质论
特质是指个人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特质既可以解释人格,又可以解释性格,因为性格是狭义的人格。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最早提出人格特质学说。他认为,性格包括两种特质:一是个人特质,为个体所独有,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二是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共同特征。美国另一位心理学家卡特尔根据奥尔波特的观点,采用因素分析法,将众多的性格分为两类特质,即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只反映一个人外在的行为表现,是直接与环境接触、常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不是特质的本质。经研究,他把性格概括为35种表面特质。根源特质是一个人整体人格的根本特征,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来源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而一种根源特质也能影响多种表面特质。它通过多年的研究,找出16种根源特质,它们是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怀疑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根据这16种各自独立的根源特质,卡特尔设计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利用此量表可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反应。
(四)性格的作用
1.性格对职业的影响
性格与气质不同,它有好坏之分。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掩盖和改造气质,还能对能力的形成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性格中反映对劳动、对工作态度的成分,直接影响到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的成就。有的人以劳动为荣,把劳动当作自己的需要;有的人则以劳动为耻,把劳动和工作当成自己的负担。
有的人积极、主动、肯干;有的人消极、怠慢;有的人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的人则马虎大意,敷衍塞责。
性格中反映对他人、对自己和对集体态度的成分,也往往影响到职业的选择和成就。自私、傲慢、孤僻、暴躁,对公益事业漠不关心,轻视社会行为规范的人,就不适于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教师、服务员、公关人员、外交人员、机关干部等。
性格中意志成分也同职业的选择与成就有密切关系。缺乏坚韧性的人不适宜从事诸如外科医生、科学研究人员、资料管理人员、运动员等要求耐力很强的工作;动摇、怯懦、散漫的人,不适宜选择如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员、教师等职业。
2.性格的类型与职业匹配
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以过去十年的跨国研究,提出了职业人格理论。
他认为人的性格大致可以划分为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分别与六类职业相对应,如果一个人具有某一种性格类型,便易于对这一类职业发生兴趣,从而也适合于从事这类职业。这6种性格如下。
(1)现实型
现实型的人喜欢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这类职业一般是指熟练的手工业行业的技术工作,通常要运用手工工具或机器进行劳动。这类人往往缺乏社交能力。
现实型的人适于做木匠、农民、技师、工程师、机械师、鱼类和野生动物专家,车工、钳工、电工、报务员,火车司机、机械制图员、电器师、机器修理工、长途公共汽车司机等。
(2)研究型
研究型的人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推理的、独立的任务。这类职业主要指科学研究和实验方面的工作。这类人往往缺乏领导能力。
研究型的人适于做生物学家,天文学家、气象学家、药剂师、动物学家、化学家、科学报刊编辑、植物学者、地质学者、物理学者、数学家、实验员等。
(3)艺术型
艺术型的人喜欢通过艺术作品来达到自我表现,爱想像,感情丰富,不顺从,有创造性,能反省。
艺术型的人缺乏办事的能力,适于作室内装饰专家、摄影师、作家、音乐教师、演员、记者、作曲家、诗人、编剧、雕刻家、漫画家等。
(4)社会型
社会型的人喜欢社会交往,经常出席社交场所,关心社会问题,愿为别人服务,对教育活动感兴趣。这类人往往缺乏机械能力。
社会型的人适于做导游、福利机构工作者、社会学者、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学校教师、精神卫生工作者、公共保健护士等。
(5)企业型
企业型的人性格外倾,爱冒险活动,喜欢担任领导角色,具有支配、劝说和言语技能。这类人往往缺乏科学研究的能力。
企业型的人适于做推销员、商品批发员、进货员、福利机构工作者、旅馆经理、广告宣传员、调度员、律师、政治家、零售商等。
(6)常规型
传统型的人喜欢系统的、有条理的工作任务,具有实际、自控、友好、保守的特点,这类人往往缺乏艺术能力。
传统型的人适于做记账员、银行出纳、成本估算员、核对员、打字员、办公室职员、统计员、计算机操作员、秘书、法庭速记员等。
3.性格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企业的初创阶段,开拓者、大多都是一批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有胆有识的热血青年。或许是“无知者无畏”,这些偏偏在当初被一些经验丰富的老一辈企业家们并不看好的年轻创业者,却总是在短短的时间里让曾经讥笑过他们“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老前辈们汗颜,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总是让他们的企业充满活力,蓬勃向上。很显然,年轻人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他们事业成功的保证。纵观中外有成就的企业家们,他们无一不是在年轻气盛的青年时代开始创业,从而历经磨难,终成正果。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企业家们大多是在年轻时代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然而正是他们常思未来,敢于冒险,所以便有一种强烈的成功欲,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斗志和霸气,这种斗志和霸气才使他们敢于拼搏,敢于打破常规,看准了就去做,从而牢牢地把握住与他们的生命休戚相关的稍纵即逝的大好机遇。而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正是这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强烈成就需要,才激发出他们与生俱来的才能和潜质,最后终于取得成功。可见,只有具有高度成就感的人才能不时地鞭策自己,为了自己的美好明天,为了自己的事业有成,他们会付出他们的一切才智,去实现心中的美好理想。
其次,企业成功之后,则更需要高度责任感和高度成就感的人来管理这个企业,让它稳定发展。这时,管理者的个人性格则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这时一个历经磨练、成熟稳重、高瞻远瞩的领导者是必需的。如果这时高高在上的决策者不够稳重,他可能会有盲目扩张、自高自大的骄傲情绪,他好胜、偏激的性格可能会使企业承载不了激烈的运动和膨胀,而骄傲激进者的战略决策极有可能让辛辛苦苦创下的成功毁于一旦。
纵观改革大潮下一个个失败的企业管理者,他们不够深思熟虑的盲目、自大、不必要的炫耀正是断送企业大好前程的罪魁祸首。在这里可以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形象地说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管理者的性格决定了企业难逃失败的厄运。秦池酒厂、爱多VCD的昙花一现都是生动的例子,这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央视广告标王们总是在成功时脑袋发热,缺乏冷静的思考。要知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成功都是暂时的,没有永远的不败者。
因此,有时一个管理者的个性会影响他做出的决策,而一个企业的战略决策对企业的兴衰成败有着直接的作用。有人说,企业家的个性决定企业的命运。在这里企业家的个性主要是指他的性格、领导能力、决策心态和个人魅力等主观方面的东西。所以,企业在寻找一个合适的管理者时,应该把性格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点,这样对企业管理是大有裨益的,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第三节知觉与行为
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人们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同时,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在现实中,我们总是要把通过感觉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各个属性整合起来并加以理解。
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要借助经验或知识的帮助。过去的经验、知识甚至还可以补偿部分感觉信息的缺欠。
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刚出生的婴儿既不能把握物体的远近和大小,也没有关于时间的概念。这些知觉是随着他们后天不断的生活实践才发展完善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