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组织行为学概论
48643000000042

第42章 领导心理与行为(1)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领导的含义、领导的一般原则和职能,掌握有关领导心理与行为的理论,了解领导理论的前沿发展趋势,并着重把握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个性素质及影响领导者有效性的因素,从而在组织管理实践中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学习重点

(1)领导的概念

(2)我国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3)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图理论和菲德勒模式

2.学习难点

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任何组织的领导者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作用和职责,他们是影响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甚至组织工作成败的最关键的人物。但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中,有人认为领导者也是组织成员之一,是一个个体,应该将领导心理与行为放在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微观领域来研究。有人则认为,组织中的领导者构成了组织的一个群体——领导班子,研究其行为规律可纳入到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宏观范畴。本书认为,不同的领导者的行为与作风,领导班子的不同结构与功能,会造成组织不同的心理气氛,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工作成效,还能够影响到整个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应该将领导心理与行为作为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题研究与讨论。

领导是组织成败的关键,这是管理学家们的共识,但对于什么是领导,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个性素质以及领导的有效性问题,不同的学者、专家却有不同的看法。

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多年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领导理论体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领导理论流派,即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领导情境理论)。下面就有关领导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具体学习和讨论。

第一节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领导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提到领导这一词,许多人会想到诸如院长、校长、局长、省长、董事长、司令等这些组织中的官员,而且还会想到这些人都是组织中掌握一定职权,可以指挥、管理并且有权威的人。领导是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事实上也是如此。一般来说,领导可以解释为率领、引导的意思。领导是多义词,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动词的领导则是指领导活动。

领导科学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历程,但关于领导的含义,仍然是众说纷纭,国内外的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组织行为学家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认识和表述。

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坦南鲍姆(R.Tannenbaum)认为:“领导是在某种情况下,通过信息沟通过程所实施的一种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或某些目标的人际影响力”,即领导是一种影响力与能力。美国当代最着名的管理学家之一哈罗德·孔茨(Hard Koontz,1908-1984)把领导定义为:“是一门促使其部属充满自信、满怀激情来完成他们任务的艺术”,即领导是一门艺术。G·R·泰瑞认为:“领导是影响人们自动为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即领导是一种行为。杜平(R.Dubin)认为:“领导即行使权威与决定”,即领导是上级赋予某个人的权力。K·台维斯认为:“领导是一种说服他人热心于追求一定目标的能力,”即领导是一种能力。A·菲尔德曼认为:“领导是一个影响过程,包括影响他人的一切活动,”领导是一种活动过程。《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把领导定义为:“率领和引导任何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一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上述观点从不同角度表述了领导的含义。本书经过归纳与梳理,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将领导定义为: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预期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实现这个活动过程的人叫领导者,接受指引和影响的叫被领导者,领导过程是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领导就是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可用函数公式表示:

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二)领导的特点

一般来说,各种类别的领导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具体分析领导的概念,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它有3个特点。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领导活动过程的主体

领导一定要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否则就不称其为领导。也就是说,领导的作用必须在群体中才能得到体现。领导者是针对被领导者而言的,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体现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他们虽然在领导活动过程中所担负的责任、角色不同,但他们共同参与领导活动过程。

2.领导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个人作用与特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任何一个组织都是处于某种特定环境中,环境对人的心理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那么领导行为必须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并且又在改变着环境,对于被领导者而言,领导行为又构成了组织客观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领导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该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及所处环境三个因素构成的复合函数,三个要素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3.领导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领导者的影响力

领导成效的高低并不反映在领导行为的本身,主要通过被领导者的工作成效来评价。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的目的是指引和影响被领导者实现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是根据所委派给群体应负责的工作任务而定的。因此,作为一个领导者,他的行为无时不在影响着被领导者的行为。这种影响比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更大。所以,领导是否有效,领导活动是否能完成组织既定目标,关键因素之一是领导者的影响力。

(三)领导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在这里有必要澄清的是领导者与领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领导与管理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领导与领导者的区别

在汉语的日常用语中,人们常常把领导人称为领导,把领导者的行为也称为领导。其实二者不同,在英语中,领导(LeaderShip)与领导者(Leader)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领导是领导者所表现的行为,可以称为领导行为,而领导者是致力于领导活动过程的人,在现代社会领导者的概念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集团,即领导班子。也就是说,领导行为与领导者是有区别的,但二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即领导行为是通过领导者的活动实现的,领导者的存在,是领导行为的前提条件。一个组织可以指定一个领导者或选出一个领导集体,但不能指定或选出某种领导行为。因此,在组织行为学中,既要研究领导行为的特点及其有效性,又要研究领导者的心理活动(包括其智能、性格、气质、能力等),对领导者培养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也就成为了组织行为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生活中人们也常常把领导与管理混为一谈,似乎领导者就是管理者,领导行为就是管理行为,领导过程就是管理过程。其实,领导与管理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一般来讲,领导偏重于决策与用人,领导的主要功能是创造、规划组织发展的任务和策略,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的: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出主意”和“用干部”两件事。他所说的“出主意”就是决策,“用干部”就是用人。而管理的功能是偏重于执行决策,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

二、领导主体

根据上文所界定的领导含义及对领导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领导活动的主体是由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组成的,他们共同面对领导活动的环境,共同实现领导活动的目标,共同追求领导活动的效能。但他们在领导活动中却扮演着不同的主体角色,有着明显的差异与分工。

(一)领导者

所谓领导者就是实现领导过程的个人和集体,或者说领导者是集权、责、服务为一体的个人或集体(集团)。可以用公式表示:领导者=f(权、责、服务)。

如何理解领导者的含义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领导者是个人和集体,在组织中充当着一定的角色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角色也是非常多的。亨利·明茨伯格将领导者所发挥的作用或所扮演的角色归纳为10种。

①名誉首脑。领导者作为领导主体的代表,作为组织群体的象征,他要维护组织群体利益,表达组织群体意志,传递组织群体信息,代表组织群体形象。

②激励者(影响者)。激励和劝导下级,影响下级的态度和行为。

③联络者。发展与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关系以及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④监督者。要知道组织内外正在发生的事情,收集各方面有用的信息。

⑤传播者。把有关的信息传递给上级、下级和同事。

⑥发言人。向公众传递本组织的信息。

⑦创新者。领导者要有创新思维、创新决策、创新行为、创新产品。

⑧调解人。领导者的任务是协调各种关系,调节各种矛盾冲突。

⑨分配人。把有限的资金、资源分配给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或个人。

⑩谈判人。代表组织与有关部门进行重要谈判。

可见领导者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他要协调人际关系,又要做出决策,还要善于用人。

对于领导者来说,在实际领导工作中,他的这些角色和作用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也就是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工作目标、不同对象要发挥不同的作用,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面对自己的上级,领导者就是一个执行者、传达者,他就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要保证上级决策的有效实施,要上传下达,将上级的精神传达给下级,把下面的情况及时反馈给上级。而面对自己的下级,领导者就是一个指挥者,是负责人,是服务员或公仆。因此,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职权指挥、引导下属完成组织的目标,要竭尽全力,为下属排忧解难,多做好事、多做实事。

鉴于领导者既是组织的主体角色,又是组织的代表,领导者在组织行为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因此,他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力、责任和服务意识,否则,其领导行为难以进行,领导工作目标也难以实现。

2.领导者具有相应的权力

每一个组织的领导者,都具有一定的权力,权力在现代领导学的文献中被解释为影响力,即领导者所具有的、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并使这种行为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的能力。

(1)权力的一般概念

权力是一种控制力,又是一种影响力。所谓领导权就是指一个人因为具有某种地位或素质而获得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用来影响别人,使别人根据他的劝告、建议或命令行事。

一位管理学家曾说:“没有权威,一个组织,不论是国家、军队还是企业,就不能够生存,社会对维护组织的权威有着重要的利害关系(因为社会是通过组织来谋求其目的的),这些组织的权威受到破坏是对社会幸福的严重威胁,一般来说是无法容忍的。”因此,一个正式组织,都是建立在合法权力基础之上的,正式组织通过合法权力来约束它的成员,否则难以想像组织会是什么样子。

(2)权力的种类

“管理理论之父”——德国社会学家韦伯(1864-1920)将权力解释为三种:法理权力、传统的权力和虔信的权力。

韦伯认为,所谓法理权力的基础是它的合法性,也就是授予权位的人拥有发号施令的权力;所谓传统的权力是基于古老传统的神圣性,也就是拥有权力的人的地位是继承下来的,而且这是合法的;所谓虔信的权力是对某一个人的英雄业绩或高尚道德的虔诚信仰产生的。

法国的着名管理学家法约尔(1841-1925)则把权威分成职务权威与个人权威两种,前者是来自职位和等级,后者来自个人的才智、经验、领导能力和过去所取得的业绩。

管理心理学家约翰·弗林奇和贝特拉姆·雷文则将权力划分为五种,即职权、奖赏权、强制权、专长权和专属权。职权也称之为地位本身的权力,这种权力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和理解;奖赏权是建立在领导者有能力对为企业做出贡献、有利于达到企业目标的人给予奖励的基础上的;强制权刚好与奖赏权相反,它是惩罚之权;专长权也称专家权,即有些专业水平较高或经验丰富的人,即使在公司内级别较低,或不担任什么职务,也是有权的;专属权属于一位领导者,是因为人们钦佩他,希望像他那样,或受他的正直、魅力或魔力所激励。以上这些权力中前三种随职位而来,职位越高,通常所拥有的权力越多,也越大。而后两种权力则是属于某个人的。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权力是有目的地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它包括外在性的权力和内在性的权力。外在性的权力是组织授予的权力,如用人权、指挥权、决策权、奖惩权等。内在性的权力主要是指专长权和专属权,这种权力是由领导者自身素养和品德修养所决定的。还有些学者认为,权力是指具有合格领导素质的人,在一定的领导岗位上,为确定和实现领导目标获得的一种工作条件。主要包括法定权、强制权、奖惩权和思想教育宣传的权力。

总之,根据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大多数认为权力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