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组织行为学概论
48643000000068

第68章 组织心理与行为(18)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

通过调查反馈评价工作,发现问题,收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促进成员的态度与行为转变,改善人际关系,领导行为、领导过程;组织沟通与协调;激励;成员对组织各项工作是否满意等情况与问题都是调查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得来的信息反馈,能较准确地发现组织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成员参与与其工作有关的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以利于其改进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例如,让成员参与目标计划的制定和工作设计,参与部分管理工作。请顾问作咨询,帮助组织诊断与解决面临的问题。对成员进行人际关系训练,增强其处理人际关系的意识与能力,形成和谐的心理环境。实施目标管理,提高成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目标管理是管理上的一种激励方法,但现在已成为组织发展一种工具。所谓目标管理,就是上下级共同制定目标任务,使人人都从中受到激励,而且发动大家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其意义在于组织成员参与目标制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心理上产生满足感和责任感。而且有利于上下意见沟通,减少完成目标的阻力,有利于个人利益与整体目标的统一。

(三)组织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深入,在组织发展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和新的理论,如“工作生活质量”和“Z”理论。

1.“工作生活质量”组织发展模式

“工作生活质量”是综合运用各种激励因素,创造积极的组织气氛、提高组织效能的一种组织发展模式。它尤其突出强调管理部门和职工之间要互相尊重和信任,共同决策和协调工作。“工作生活质量”组织发展模式强调改善工作生活质量的方法,包括教育与训练,重新设计工作任务与组织结构,改善工作环境,改进工作态度,实行民主管理等多种内容。

2.“Z”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日裔美籍学者威廉·大内在他的专着《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提出了Z理论模式。他假定组织的成功是产生高效率工作群体的原因,组织发展的关键是创设能够形成高工作效率的工作群体的组织气氛或环境。这个模式是大内在比较日本和美国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管理方式。

Z型组织发展模式引起国外许多组织行为研究者的注意,但人们普遍认为不论什么样的组织模型或发展方式,都必须考虑社会背景,结合本国国情,创造适合自己国情的模式,不能照抄照搬。

资料卡片:钱德勒——商业史中的孤胆英雄

《商业周刊》曾写道:钱德勒在商业史研究中倾注了60多年的心血,先后有近30部鸿篇巨制的权威着作与读者见面,早已被公认为是在这一领域内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人。这一点看来与另一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十分相似。

早在钱德勒6岁时,他就宣称要“成为一名历史学家”,他拥有一种天才的叙述能力,对资料的热爱与紧凑的写作风格足以造就一名杰出的历史学家,而他所处的20世纪这一百年里发生的商业故事和经济事件正好成就了他在商业史上的大师地位。

在钱氏的商业史研究中,最具突破性意义和重要性的莫过于他的大企业三部曲。1962年,三部曲中的首部《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历史篇章》问世。通过系统地考察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和西尔斯罗巴克公司的演变历程,钱德勒发现大企业采用多产品部门形式并不是一种对军队组织制度的任意复制,管理组织响应公司的商业战略而发展,从而提出战略随外在环境的变动而变化,组织结构与功能依战略的需要而改变的着名论断。这部着作因开创了企业战略研究先河而获1964年纽科门奖。

钱氏第二部曲于1977年出版的《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中,论证了现代大企业的诞生是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认为“现代工商企业管理在协调经济活动和分配管理方面”已经以“看得见的手”取代了亚当·斯密宣称的市场力量这只“看不见的手”。

这使钱德勒获得1978年普利策奖和班克罗夫特奖,然而却与诺贝尔经济学奖擦肩而过。

这部着作的主题在1990年出版的第三部曲《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动力》一书中继续得到深化。这部着作的主题是:19世纪以蒸汽动力和电力为基础的新技术体系,创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前一个世纪的工业革命相比,这次革命带来了多得多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发这些新体系所必需的资本动员要求有比以前任何时候数量上更多的工人和管理人员,规模上也有更大的工厂设施。在工业规模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使资本主义获得成功的三种模式,英国“个人资本主义”、美国“竞争资本主义”和德国“合作资本主义”。在钱德勒看来,尽管这三种模式存在重大差异,但是在获得成功的发达国家中,演进过程的本质是基本相同的,共同线索在于大型工业企业都是以这三种方式为增长的发动机的。《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动力》获美国出版家联合会奖和芝加哥大学美拉墨德奖。

在大企业三部曲完成后,钱德勒于1993年结束了对个别公司的考察,开始把研究重心放在对高技术工业以及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的演进历程的总结性剖析上,当然,研究的路径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仍然要从产业中重点企业的评述着手,是这些企业决定了国家中整个产业的命运。这一阶段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2005年问世的《塑造工业时代:现代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的非凡历程》。在以其熟练的编年史手法创作的这部着作中,钱德勒教授雄辩而完美地展示了他逐步深化的关于产业变革的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就是遵循某种认知路径的企业综合学习基础。这种综合学习基础被解释为进入某个特定商业利益市场时所需要的动态组织知识和组织能力。关键之处在于,这样的企业综合学习基础初步确定了一个产业组织学习的连续路径,正是它们确立了一个产业演进的方向。

把钱德勒的前后着述联系起来思考,有助于透彻地理解理论发现和形成的一致性和递进性轨迹,可以清晰地、完整地体会甚至欣赏大师的思想进程和创造魅力。不少经济学家对钱德勒报之钦羡的关注,毕竟他做了许多人梦寐以求而难以做到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先知,他喜欢说:“我是个历史学家,我不习惯预测未来。”也有像汤姆·彼得斯这样新生的管理学者曾质疑他对大公司分散经营结构的偏爱,却没有人敢怀疑他通过追寻历史赋予商业的长远的战略性眼光。

正是通过不断回望过去,钱德勒使人们逐渐相信,在新的挑战面前,创新的结构和战略是多么重要,历史中的大公司证明了这一点。也正是钱德勒赋予了经济活动独具的历史感和传奇性,使那些看起来偶然而琐碎的商业史料和公司事件充满了史诗般的光芒,具有了某种神秘的魅力。

思考题

1.“学习型组织反对分工、竞争和反应性”,请解释这个观点。

2.联系实际谈谈学习组织行为学课程的体会,哪些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哪些最能联系实际加以应用?

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设计

2.事业部制

3.工作压力

4.组织文化

5.学习型组织

6.企业再造

7.五项修炼

8.知识管理

二、单项选择题1.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有(  )。

A.3~30人

B.30~1000人

C.1000~45000人

D.45000以上

2.(  )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A.人际关系

B.协作愿望

C.共同目标

D.信息沟通

3.我们平常所说的企业精神实质上是一种(  )。

A.价值观念

B.职业道德

C.组织信念

D.组织情感

4.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  )。

A.大型组织

B.小型组织

C.需要职能专业化管理的组织

D.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

5.职能型组织结构的最大缺点是(  )。

A.横向协调差

B.多头领导

C.不利于培养上层领导

D.适用性差

6.没有实行管理分工的组织结构是(  )。

A.直线型

B.矩阵型

C.职能型

D.多维立体结构

7.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是(  )。

A.结构复杂

B.多头指挥

C.职责权限不清

D.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产生于20世纪(  )。

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9.采用“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组织结构是(  )。

A.直线型

B.职能型

C.事业部型

D.矩阵型

10.组织规模一定时,组织层次和管理宽度呈(  )关系。

A.正比

B.指数

C.反比

D.相关

11.管理宽度小而管理层次多的组织结构是(  )。

A.扁平结构

B.直式结构

C.直线型组织结构

D.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三、多项选择题

1.组织工作的特点是(  )。

A.精确的

B.动态的

C.一个过程

D.统一性

E.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2.矩阵组织的弱点有(  )。

A.稳定性较差

B.多头领导

C.适应性不强

D.灵活性不够

E.部门之间难以协调

3.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有(  )。

A.结构比较简单

B.责任和职权明确

C.作决定较容易和迅速

D.减轻了上层主管人员负担

E.分工较细

4.多维组织结构适合于(  )。

A.跨国公司

B.跨地区的大公司

C.中型企业

D.高科技企业

E.小型公司

5.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传统组织的问题是由其固有的特性引起的,这些固有特性主要有(  )。

A.分工

B.竞争

C.反应性

D.协作

6.组织变革涉及的内容包括(  )。

A.组织的人员

B.组织的任务及技术

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环境

7.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  )。

A.调查反馈

B.群体建议

C.咨询活动

D.完善信息沟通系统

8.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  )。

A.工作再设计

B.目标管理

C.建立社会技术系统

D.建立规章制度上

9.下级关系的数量减少就能(  )。

A.增加管理宽度

B.增加管理层次

C.减少管理宽度

D.减少管理层次

E.对管理层次和管理宽度没有什么影响

10.影响管理宽度因素有(  )。

A.授权

B.计划

C.管理人员的人数

D.组织结构的类型

E.面对问题的各类

四、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改正错误)

1.组织是群体的总称,它不是管理的一种职能。

2.组织环境就是指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

3.外部环境是组织无法控制的,其变化规律组织无法预知,对此组织只能被动地适应。

4.在组织结构设计中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称为管理层次。

五、简答题

1.简述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韦伯的主要观点。

2.什么是权变理论和组织生命周期论?

3.组织文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4.如何帮助组织成员对待工作压力?

5.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有哪几个方面?

6.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有哪些?有哪些措施可克服这些阻力?

7.什么是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有哪些模式?特点是什么?

8.企业再造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9.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0.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包括那些主要内容?

11.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论述题

1.进行跨文化研究,对我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重要作用?

2.试述权变组织结构的设计理论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3.结合实际试述如何建设组织文化。

4.如何才能成功地进行企业再造?

5.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

6.如何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