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
48649000000048

第48章 盗墓风潮第六波:民国近代的盗墓破坏(7)

崇陵是我国最后一座帝王陵墓。其规模虽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楼、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某些精华,仍具有自己的特色。隆恩殿构架用质地坚硬的铜藻、铁藻木建成,有铜梁铁柱之称。特别是殿内四根金柱采用沥粉贴金的盘龙装饰,为清帝陵的独到之处。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祀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恩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为了增强排水性能,每个宫殿基部都建有2米宽的散水,明楼前和三座门前分别挖砌了御带河,地宫内凿有14个水眼与龙须沟相通。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大举进犯,第二年占领了易县城,挟制伪政权在西陵派驻了所谓的“护陵警”。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奋起抗战,解放了西陵以西的广大山区,伪西陵办事处的护陵警被八路军的神威吓破了胆,仓皇逃进了易县城里。

这样,整个陵区便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游击区。各陵除了留有一名在此侍奉多年的老年守陵人看守外,再没有武装人员做守卫工作了,整个西陵的戒护,一时形成真空状态,老百姓也可到陵区打柴割草,走走看看,随意出入,这就给思谋盗掘陵墓的不法之徒造成了可乘之机。

崇陵地宫究竟被谁盗劫,到现在也没有定论,一说崇陵是被当年参加过修建工程的人所盗,另一说是当地一股匪徒所为。崇陵被盗一直是个未解之谜,然而此事说来更有另一段蹊跷。

在清西陵附近分布的一个叫华北村的村子里,有条叫鄂士臣的汉子,此人胆大手黑,能发财的事什么都敢干。1938年11月初,鄂士臣找到老相识关友仁密谋,乱世之中,群雄四方,他也打算搞点家伙、拉支队伍闯荡闯荡,希望弄得好能捞个一官半职。

鄂士臣的话句句都像勾魂似的扯动着关友仁的心。他暗自寻思,如今易县地面是三不管,老蒋溜了,日本人顾不上,八路军还没有正式开到陵区来,正是拉队伍的好机会。常言道:有枪就是草头王。想到此,关友仁不等鄂士臣继续劝诱,开口把话头凿在点子上:“这家伙到哪里去弄呢?”

鄂士臣见关友仁如此干脆地同意搭伙,绽开了笑容,凑到近前,手指点点脚下“就朝地下的死人要!”一番话说得关友仁异常高兴,二人当下便物色了几个同伙,决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第二天他俩又分头找来了几个盗墓的老手,有那保余、苏振生、李纪光等八人,决定盗墓。

这几人中李纪光具有多年盗墓经历,当众人聚在一起研究盗墓计划的时候,他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建议盗妃陵。鄂士臣对此深表赞同,众人同声附和,决定先挖妃陵,但西陵内有三座妃陵,从哪个下手呢?

八个人最后将目标集中在园寝中的珍妃墓。理由是:崇妃园距村庄较远,不易被人发现,比较安全。珍妃是光绪皇帝的宠妃,生前虽不得意,死后入葬的规格却很高,随葬的珍宝肯定不少,进行盗墓容易发横财。

他们去珍妃墓的第二个晚上,看见大约有一个营的军人奔向崇陵,第二天早晨就看见从崇陵出来的路上有盗墓者留下的痕迹:绫子布等琐碎的东西。崇陵被盗了,那批队伍究竟是何人,至今仍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虽然崇陵的被盗之谜至今仍未解开,但是盗光绪帝宠妃珍妃墓的人却早已被就地正法。当年,珍妃就是因为支持光绪帝变法惨遭慈禧太后毒害的。谁能猜到,在光绪帝崇陵被盗还不足半年时间,珍妃墓也遭遇恶梦,二人还真是同命相连。

珍妃是人们按她曾获封的称号来称呼她的。她是恪顺皇贵妃(1876~1900年)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光绪皇帝的侧妃,也是光绪皇帝最为受宠的妃子,生于光绪二年(1870年)二月初三,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珍妃和光绪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初五,慈禧太后选定其弟,副都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为光绪帝之后,同时封珍妃与她的姐姐瑾妃为嫔,时瑾嫔15岁,珍嫔13岁。光绪二十年,两人同时晋封为妃。珍妃其祖父乃陕甘总督裕泰,其父长叙曾任户部右侍郎,其伯父长善乃广州将军,珍妃与其姊瑾妃自幼随长善在广州长大。珍妃10岁那年,长善卸任广州将军,她与姊姊随同北返北京。

1889年,珍妃两姊妹被入选宫中,珍妃进宫时才13岁,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性格开朗,才华出众,颇得光绪的欢心。光绪每次退朝,珍妃终日相伴,想法顺应皇上的喜爱。有时故扮男装,满头乌发,后垂长辫,头插三眼花翎,身着长袍马褂,腰系丝带,足蹬朝靴,俨然是一位美少年似的差官。就这样与光绪共食共饮共玩共乐。她还“通书史,解吟咏绘事”,能在列强侵华,国势日衰之际,支持光绪执掌政权,推行新政,实现“富国强兵”、“不作亡国之君”的夙愿。光绪在政治上受压抑,行动上遭监视的情况下,很自然地把珍妃当成知己,百般恩爱。

慈禧太后对珍妃的认识和态度,有一个由喜欢到忌妒、厌恶、憎恨的转变过程,最后竟然对她下了毒手。据记载:“珍妃初入宫时,颇得慈禧欢心,教以双手写字。后慈禧赐群臣福、寿、龙、虎等字,均妃代笔。势且青胜于蓝,慈禧乃渐妒,妒而生恶,遇事则不满。”(《人文月刊》卷六)珍妃“每侍慈禧披览奏章,从旁窥测,即能知其概要,预料太后将如何披答。退与同辈言之,及懿旨下,百不爽一。后为太后所知,讶其才已胜己也,忌之尤甚”(《慈禧软事》)。珍妃喜欢摄影,常艳装露容,任听内监拍摄。慈禧则以“宫嫔不应所为”加以斥责。对她戏着男装,慈禧更认为是放荡不羁,大逆不道。至于珍妃支持光绪变法维新,理所当然地遭到慈禧的忌恨,所以慈禧在囚光绪于南海瀛台的同时,也将珍妃软禁于故宫钟粹宫北三所。

有关珍妃之死,史学界大多赞同是慈禧指示亲信太监崔玉贵推其入井的,但是细节方面却不是很清楚,关于这一点,有三部书都曾经进行过比较详细描述。

一是来自金易的《宫女谈往录》,作者自称是崔玉贵的描述:

“到了颐和轩,老太后已经端坐在那里了。我进前请跪安复旨,说珍小主奉旨到。我用眼一瞧,颐和轩里一个侍女也没有,空落落的只有老太后一个人坐在那里,我很奇怪。

珍小主进前叩头,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头听训。这时屋子静得掉地下一根针都能听得清楚。

老太后直截了当地说:‘洋人要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糟糟,谁也保不定怎么样,万一受到了污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话说得很坚决。老太后下巴扬着,眼连瞧也不瞧珍妃,静等回话。

珍妃愣了一下说:‘我明白,不曾给祖宗丢人。’珍妃被崔玉贵和李莲英悲惨的害死太后说:‘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珍妃说:‘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

就这几句话戳了老太后的心窝子了,老太后马上把脸一翻,大声呵斥说:‘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说:‘我没有应死的罪!’

老太后说:‘不管你有罪没罪,也得死!’

珍妃说:‘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

太后说:‘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里头去。来人哪!’

就这样,我和王德环一起连揪带推,把珍妃推到贞顺门内的井里。珍妃自始至终嚷着要见皇上!最后大声喊:‘皇上,来世再报恩啦!’”

而一位旧宫监唐冠卿在故宫博物院周刊的“珍妃专号”里则说:“闻珍妃至,请安毕,并祝老祖宗吉样。后曰:‘现在还成话么?义和拳捣乱,洋人进京,怎么办呢?’继语音渐微,哝哝莫辨,忽闻大声曰:‘我们娘儿们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云未犯重大罪名。后曰:‘不管有无罪名,难道留我们遭洋人毒手么?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恳,旋闻后呼玉桂(即崔玉贵),桂谓妃曰:‘请主儿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迫我耶?’桂曰:‘主儿下去,我才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忽闻后疾呼曰:‘把她扔下去吧!’遂有挣扭之声,继而怦然一响,想珍妃已堕井矣!”

第三段资料出自《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一位太监的描述:

“听说珍妃被害的事已经有很多人写过。我们过去同人中一位叫王祥的是亲眼看见珍妃被丢到井里去的。以下是王祥在几年前对我讲的话:

王祥那个时候才二十几岁,他清楚的记得,庚子年七月二十日,宫里乱七八糟的,西太后和光绪皇上都改变了装束,就要逃出宫了。就在这当儿,她亲自率领瑾妃和御前首领太监崔玉贵,王德环到了宁寿宫,把珍妃从三所(囚禁珍妃的住所)里提了出来。珍妃和慈禧的最后会晤珍妃在这里不知道已经受了多少折磨。她被提到西太后跟前,我们从门缝里看到她,战战兢兢,憔悴的样儿。

西太后究竟同她说了些什么,王祥没有听见。后来在场的太监们传说,西太后对她说,现在太后同皇上就要离京了,本来想带她走,但是兵荒马乱的年月,万一出了什么事,丢了皇家的体面,就对不住祖宗了,让她赶快自尽。还听太监们传说,珍妃对西太后说,皇上应该留在北京,但是还没等珍妃说明道理,西太后就冷笑了一声,抢白她说,“你死在眼前,还胡主张什么。”

这些传说是不是实情,王祥说不能判断。当时王祥从门缝里只看到珍妃跪在西太后面前,哀求留她一条活命,口里不断呼叫“皇爸爸,皇爸爸,饶恕奴才吧!以后不再做错事了!……”西太后气狠狠地呼喝:“你死去吧!”

在场的人,有的眼里流着泪,像木鸡似得呆站着。大概谁也不忍下手。光绪和瑾妃也眼泪汪汪的。

西太后怕时间耽搁久了,就接连着喊叫,快点动手。崔玉贵走上前去,把珍妃扯过去,连挟带提地把她丢到井里去。

珍妃临危前,王祥还听到她呼唤“李安达,李安达!”安达是对太监的尊称。这是珍妃呼唤李莲英,求他救救她。

西太后就是这样残酷地把珍妃害了。珍妃落井后,李莲英和冯玉贵在井边收拾残局这三段资料虽然在细节方面大有不同,可在慈禧处死珍妃的理由上却十分一致,那就是以时局纷乱为借口将她推入井的,这应该是珍妃之死的一个真相。

1901年11月,清廷与八国联军媾和,慈禧等人从西安返回北京,慈禧见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下旨要珍妃家人来打捞珍妃遗体。珍妃遗体在井内泡了一年半有余,井口又小,怎么也捞不上来。慈禧大怒,要对全家问罪,珍妃弟弟志吓得魂不附体,急忙摆上香案,烧香叩头,求姐姐显灵开恩,救全家性命,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遗体打捞上来,已是惨不忍睹。志含泪将姐姐一条曲着的腿捋直,装殓入棺,慈禧命人把珍妃掩埋,对外宣称:珍妃为了免遭洋人污辱而投井自杀,并恢复珍妃名誉,从妃册封为贵妃,企图以“贞烈殉节”的名义掩世人耳口。

慈禧为何把珍妃害死又行追封之事。据说慈禧在出逃期间,屡做恶梦,梦见珍妃浑身水湿,遍体血迹,目眦欲裂地前来索命,使她备受惊吓,于是假惺惺地施以恩惠,抚慰珍妃亡灵莫来打扰。

珍妃死后,埋葬在西郊的什么地方?各种记述歧异。《清史稿》说:“葬西直门外”;《逊清皇室轶事》说“葬于西直门外的恩济庄”;《珍妃其人》说“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太监公墓南的宫女墓地”;《崇陵传信录》则说“浅葬京西田村”。恩济庄在阜成门外海淀区八里庄之西,也可说是“西直门外”。珍妃到底埋葬在海淀区的恩济庄,还是田村?据查,恩济庄确有一座“老公坟”,即太监公墓,连大太监李莲英的坟也距此不远,但在老公坟南边并未发现宫女墓地。在恩济庄西三里的田村却有妃嫔停棺之地。据《诗书见闻录》记载:“乾隆三年,端慧太子薨,停棺于城西的田村。”又据《养光斋丛录》记载:清代雍正年间,“妃嫔病殁,金棺皆停吉祥所。五日后乃奉移田村。”由此观之,“珍妃浅葬田村”是符合事实的。

1914年,隆裕皇后去世,与德宗景皇帝(即光绪)合葬于西陵金龙峪之崇陵;同时将珍妃从海淀区田村迁葬于崇妃园寝。就这样,珍妃永远被埋葬在永宁山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