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
草茫茫秦汉陵阙[2]。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3]。山人家堆案图书[4],当窗松桂,满地薇蕨[5]。侯门深何须刺谒[6],白云自可怡悦[7]。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注释】[1]拟:模仿。此处指模仿张鸣善的曲子而作。张鸣善:元散曲家,原名择,号顽老子,生卒未详。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币)人,后流寓于扬州,官宣慰司令史。所著有《英华集》及《烟花鬼》、《夜月瑶琴怨》、《草园阁》杂剧三种,今皆不存。[2]秦陵阙:秦汉两代皇帝的陵墓,均在今陕西省境内。阙,墓前的石门。[3]月圆缺:而轼《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山人:隐居于山泽的高士,此处为作者自称。[5]薇蕨:两种野菜,嫩时皆可食。[6]刺谒:投名刺以求见。古时官吏士人交往,须先投刺通名。刺,大致相当于今之名片。[7]白云:谓与白云为伴。南朝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鉴赏】元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蒙古贵族对人民血腥的统治和残酷的压榨,使整个王朝始终处在无序的状态中,各地民众的反抗也从没有停止过。作为生活在异族统治下的中原遗民,诗人的生活态度只能如此:拒绝与蒙古贵族合作,宁可隐居于穷乡僻壤,也不愿出卖灵魂去干谒当朝的达官显贵,表现了一个正直的士大夫高洁的情操。当然,全曲的情调低沉压抑,尽管作者反复强调松桂薇蕨的闲适,图书白云的怡情,可是读者仍能体会出,那种闲适和怡情,都是出于不得已,并非诗人的心底话。
本曲在艺术表现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委曲婉丽,一唱三叹,除首尾呼应,道出世代兴亡、朝代更迭的历史规律外,其余的语句皆在烘托一个隐居之士不随浊流、洁身自好的孤高品性。“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三个排比句,勾勒出一方与世隔绝的净土,这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着相同的意境。接下来用“白云自可怡悦”六字,更深一层地把内心的感受加于这一方净土之中,形成了物我合一的完美构图。中间的五句,虽然乍一读来并无出奇制胜的警语丽句,但细细品味,一个出尘绝俗的高士形象便越来越清晰可见,这也正是诗人自我表现的用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