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桥还获得了1978~1993年全国10大公路工程和1999年度“福建省双十佳建筑”称号。
厦门大桥的竣工改善了厦门陆路运输条件。每当夜幕来临,大桥上灯火辉煌,与来往车辆灯光相映生辉,形成一道绚丽耀眼的霓灯彩虹,景色迷人。
4.奥运圣火的好伙伴——演武大桥
演武大桥的建立不但是桥梁界的璀璨明珠,也为我国福建厦门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位于厦门大学的后海,跨海而卧,盘盘旋旋,健美雄奇,特别是晚上掌灯时分,演武大桥散发出无比的魅力和美的气息。
演武大桥位于厦门环岛路海军码头-演武路-白城段,于2003年9月通车。演武大桥建在古演武池、演武场遗址,西侧隔海面对郑成功塑像,因此用与郑成功有关的当地地名“演武”派生命名大桥。
演武大桥桥梁外观设计独特、简捷明快,该桥梁采用低桥位设计方案,临海见海,满足交通、旅游休闲功能。该桥梁是目前世界上离海平面最低的桥,在结构上采取了鱼腹式梁,椭圆形墩,实现了景观和交通的有机结合。在这座桥上看海,顿生“海上升明月”、“水天一色水随天去”之感,桥已不再是冰凉建筑,而是观海之凭。
晚上桥上会亮起白色的灯,整个大桥便于模糊的光景中显出朦胧梦幻的美丽。
演武大桥紧贴着海面,缓缓地延伸,波浪似地起伏。远远看去,很像展翅飞翔的白鹭;稍稍移近去,又看似腾空的白龙;再走近,变成一条跃出水面的大白鲸了。演武大桥不只是壮美,还在于它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特殊地位,它是目前世界上离海平面最近的一座跨海大桥。而这个世界之最,不是设计者的初衷,是方案修改的意外收获。演武大桥之所以如此紧贴海面,完全是为了保护厦门大学白城校区。
据了解,奥运圣火在厦门市的传递路线全程为17.4千米,主题为“和谐之旅”。火炬传递就经过了演武大桥,最后抵达厦门奥运圣火传递的终点——厦门市体育中心,沿途风景极佳,给中外人士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5.全世界最长的两用吊桥——香港青马大桥
青马大桥的壮观恢弘的气势完全超越了美国的金门大桥,氤氲中的生硬钢铁结构,象征着人类工程的伟大。青马大桥不但是世界上破纪录的大桥,也是结构建造较雄伟新颖的桥梁。
青马大桥是为了赤蜡角机场而建的十大核心工程之一,可算是世界级建筑,它横跨青衣岛及马湾,全长2160米,主桥跨度也达1377米,两座吊塔,每座高206米,离海面62米,是全世界最长的行车、铁路两用吊桥。1992年青马大桥开始建造,仅以5年时间完成,称得上是同类建筑中花时间最短的。它与连接马湾、大屿山的汲水门大桥一起,像两道彩虹,成为香港新的观光景点。它壮观恢弘的气势完全超越了美国的金门大桥。青马大桥造价达71.44亿港元,横跨青衣岛及马湾,采用的吊缆钢线总长度达16万千米,单是结构用的钢材重量便高达5万吨。在钢铁构建的桥梁中不得不算一座奇迹之桥。青马大桥除创造世界最长的行车、铁路两用吊桥纪录外,包括青马大桥在内的机场核心部分的设计于1999年被美国建筑界权威部评选为“二十世纪十大建筑成就奖”之一,与英法海峡隧道、三藩市金门大桥、艾森豪威尔州际和国防公路系统、纽约帝国大厦、科罗拉多胡佛水坝、巴拿马运河、悉尼歌剧院、埃及阿斯旺水坝工程及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同享殊荣。
青马大桥采用双层式设计,桥的露天上层为双程三线行车线,下层则为两条地铁东涌线及机场快线的铁路和两条供紧急时使用的单线行车道路。其规划相当科学合理,既符合桥梁结构特征,又缓解各种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压力。青马大桥是香港的一个重要地标和景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为应对游客,政府在青衣西北部设立青屿干线访客中心及观景台。青屿干线访客中心及观景台于1997年正式开幕,由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主持开幕仪式。访客中心设有大桥模型、相片和互动游戏。从螺旋式的小路绕圆柱形的观景台而上,游人便可以较近距离或高角度远眺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及汀九桥。同时,设有行人天桥连接访客中心与停车场。
不过,青马大桥不设人行道,因此游客无法步行于青马大桥,只能坐车通过此桥,以感受它的坦阔与雄奇。游人若要一睹青马大桥最宏伟的一面,建议登上位于青衣的青欣山。山上设有青衣自然径,只要沿着路牌指示前往二号观景台,应可找到眺望青马大桥最佳的地方。但要小心,青衣自然径没有任何照明设施,因此要尽可能于日落前下山,以确保安全。
6.开创我国建桥史上的新纪元——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不但是座利用交通运输的桥梁,而且因其独特隽秀的外部结构成为一处景点,为南京增添风采。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相当壮观雄奇,尤其是晚上,万灯齐亮,大桥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岸。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是我国桥梁之最,也是世界桥梁之最。正桥的路栏上,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雕刻逼真形象,风靡全国,多次被模仿,一度是南京城市的标志之一。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
该桥于1960年1月18日正式动工,1968年9月铁路桥通车,同年12月公路桥通车。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特大桥,桥下可通行万吨轮船,是继武汉长江大桥、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的大桥。大桥通车后,津浦、沪宁两线接通,从北京可直达上海,自此京沪铁路已贯通,促进了我国交通网线的完备和发展,为京沪铁路的建成奠定了基础。
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设计非常科学精巧,其中正桥共有9墩10孔,每个桥墩高80米,每墩底部面积400多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墩与墩之间的距离除北岸第一孔为128米外,其余9孔均为160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正桥两端有4座70多米高的桥头堡。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岩床埋在正桥河床33~47米以下,9个桥墩基础分别采用重型混凝土沉井、钢沉井加管柱、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钢板桩围堰管柱等基础。
正桥10孔钢筋梁中9孔为160米跨度,采用优质合金钢杆件在现场铆接拼装架设,十分壮观。尤其是晚上,桥栏杆上的1048盏泛光灯齐放,桥墩上的540盏金属卤素灯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加上公路桥上的玉兰花灯齐明,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盏钠灯释放黄色光芒,使大桥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上。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绵延十余里,与天空的星光交相辉映,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李白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7.我国南北的大动脉——武汉长江大桥
毛泽东在他的一首《水调歌头·游泳》中曾这样赞扬武汉长江大桥:“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他极大地赞美了此桥的卓越构建和重要地位。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撤走了全部专家,将一个半成品的工程留给当时贫困落后的中国,但中国人并没有因此气馁和放弃,最后的建桥工作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为中国的桥梁建设铸就了辉煌。毛泽东于1956年6月首次在武汉畅游长江后所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句,正是描写武汉长江大桥对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
大桥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4米,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结构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墩外其他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我国桥梁工作者所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筑设计极富中国民族建筑的特征,凝聚着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智慧和建设者们精湛的技艺,是用精心和汗水铸就的辉煌。在桥面两侧,是铸有各种飞禽走兽的齐胸栏杆。大桥的两侧是对称的花板,内容多取材于我国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有“孔雀开屏”、“鲤鱼戏莲”、“喜鹊闹梅”、“玉兔金桂”等,极具民族特色。八个巨型桥墩矗立在大江之中,米字形桁架与菱格带副竖杆使巨大的钢梁透出一派清秀的气象;35米高的桥台耸立在两岸。大桥从晴川阁、龟山、莲花湖、龟山电视塔、古琴台到蛇山、黄鹤楼、首义园、彭刘杨路,绵亘连接,相得益彰,组成一片宏大连绵、美丽动人的景点群。它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也是一座历史丰碑,在江城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50多年前,浪漫豪情的毛泽东用短短11个字铭记了这座桥的伟岸。今天,这座桥横跨的风华依然美妙绝伦。没有一座桥有武汉长江大桥如此厚重,承载了如此多的光荣与梦想。50余年来,历经风雨沧桑的武汉长江大桥巍然挺立于大江之上,肩负着每分钟60多辆汽车、每6分钟一列火车通过的荷载,经受了无数次洪水、大风的洗礼,更承受了70多次碰撞事故的考验,仍然雄风不减、傲立于滔滔江水之上。当年为了修这座桥,周恩来总理亲定大桥建设蓝图,责成国家八部委调集全国力量为长江大桥建设服务。
在武汉修建一座长江大桥是许多代人的梦想,远在清朝时,就曾有过设想,孙中山先生在他的《治国方略》中就有规划,但限于当时国力薄弱,一直未能付诸实施。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将武汉长江大桥列入第一批重点工程项目。
曾参与武汉长江大桥设计施工的着名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秦汉回忆说,在“集全国优秀人才,建长江第一大桥”的动员令下,全国各地的桥梁专家、技术人员都会聚武汉。1955年2月成立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是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建桥所需的钢材等材料和机具设备都靠全国人民支援。只要建桥需要,就无偿抽调。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南北交通,提升了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同时,激励全国人民满怀豪情地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掀起建设新中国的高潮。武汉长江大桥的图案入选1958年开始设计、1962年4月开始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作为反映当时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
8.世界钢结构拱桥中的天王至尊——上海卢浦大桥
卢浦大桥是集光荣与美誉于一身的桥梁,即竣工通车后起,创造了10个“世界之最”,是黄浦江上第一座全钢结构拱桥,科技含量高、精度严谨、施工难度大。卢浦大桥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桥梁技术的重大突破。
上海卢浦大桥是当今世界第一的钢结构拱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形桥。550米的跨度比排名世界第二的美国西弗吉尼亚大桥长出32米,比悉尼海湾大桥长47米。它是世界上首座采用箱形拱结构的特大型拱桥,主拱截面世界最大,为9米高、5米宽,桥下可通过7万吨级的轮船。它也是世界上首座完全采用焊接工艺连接的大型拱桥,现场焊接焊缝总长度达4万多米,接近上海市内环高架路的总长度。卢浦大桥像澳大利亚悉尼的海湾大桥一样具有旅游观光的功能。与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不同,“世界第一拱”卢浦大桥将观光平台按在巨弓般的拱肋顶端,不但使观光高度更高,而且需要游客沿拱肋的“斜坡”走300多级台阶步行观光,增加了观光性、趣味性和运动性。卢浦大桥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跨上浦江两岸,为上海市增添了新景观、新标志,使我国的造桥水平跨越了新的台阶和水平。
游客可乘坐高速观光电梯直达50米高的卢浦大桥桥面,沿大桥拱肋人行道拾级而上,在“巨弓”背上大约攀登280米,登上100米高的拱肋顶端,站在篮球场大小的观光平台中眺望,浦江美景尽收眼底。由于卢浦大桥位于上海2010年举办的世博会会址的中轴线上,因此,镶嵌在卢浦大桥拱肋上的“桂冠”——顶部观光平台是鸟瞰世博会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最佳景点。
9.刷新国内同类架桥纪录——深圳湾大桥
深圳湾大桥是连接香港与内陆经济的纽带,此桥的开通标志着香港与内地在经济及社会迈进更紧密联系的新纪元,也缓解了日益频繁的过境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