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南美洲——阿根廷
48768200000013

第13章 文学与艺术——浓郁的高乔风情(4)

1933年,索诺影片公司成立,它是阿根廷最大的电影企业。拍摄了第一部有声片《探戈》(导演巴尔特)。20世纪30~40年代,阿根廷的电影产量逐渐增加,样式也较多,有情节剧、喜剧、社会正剧、历史片等;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电影样式探戈影片打开了国际市场,在拉丁美洲颇受欢迎。注重形式美的萨斯拉夫斯基拍摄了《发生在三点钟的罪行》、《一个爱情的诞生》、《鬼妇》等。剧作家出身的导演托雷斯·里奥斯的作品一般不触及政治,而是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如喜剧片《鸽子大院》、家庭伦理片《归巢》、描写人们热爱足球运动的优秀影片《布球》等。索菲西是一位杰出的导演,以拍摄揭露性影片闻名,如《北风》、《111千米》、《老医生》、《无名英雄》、《灰色平民区》等,他在阿根廷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德马雷擅长历史题材,《加乌乔之战》、《潘帕斯莽原》是他的优秀作品。罗梅罗是位多产的喜剧片导演,其作品娱乐性强,如《船上的孩子们》、《从前不打发蜡的小伙子们》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根廷电影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开始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二战”期间,阿根廷政府亲纳粹的政策,招致了美国的不满,美国对阿根廷实施经济报复,停止了胶片的供应;第二,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不少问题。

1946-1955年贝隆政府执政期间,虽然制定了一些保护电影事业的措施,不过,在意识形态方面控制得很严格,电影工作者感觉无法创作,有大量的电影人告别影坛或移居国外。虽然政府鼓励电影创作,但精品很少。当时最着名的影片是德尔卡里尔根据巴雷拉的小说改编的《血的河流》,描写了20世纪初上巴拉那河种植工的悲惨生活。

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政治形势有所变化,电影审查比较宽松,贝隆时代流亡国外的电影工作者返回祖国,电影业又呈现一时的繁荣。

全国出现许多电影俱乐部,成立了短片导演协会和实验电影协会,电影学院与圣菲纪录电影学校也都于1956年建立起来。此时期重要的影片有德马雷的尖锐地反映现实的影片《寂静之后》、《大墙后面》、《沙福拉》,德尔卡里尔表现贫农生活的《白土》、《这是我的土地》等。

圣菲纪录电影学校附属于国立里托拉尔大学,聘请比利为校长。

学校宗旨是创建阿根廷现实主义电影,真实反映人民生活。在比利的培养与指导下,成长起一批年轻人,他们不仅拍了具有社会学研究价值的记录被压迫阶层人民生活的纪录影片,如《请扔下一个十分硬币》等,而且拍摄了这类故事片,如比利的《被大水淹没的人们》、菲尔德曼的《大生意》等,被称为“阿根廷新电影”。在法国新浪潮的影响下,他们中的一些人追求影片艺术结构的完美,表现在人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孤独心理和“迷惘的一代”,等等。这方面的影片有苏亚雷斯的《破裂》、库恩的《年轻的老人》、穆鲁亚的《阿利加斯·加德利托》、科恩的《安娜的三个故事》、安廷的《奇数》等。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阿根廷新电影”便衰落了。阿亚拉是这一时期成名的重要导演,他最着名的作品有涉及当代政治问题的《领袖》和《竞选人》,其他还有《被俘虏的葆拉》、《幻想的日子》、《纸醉金迷》、《恶梦的过客》等。

托雷·尼尔松是最有国际声誉的阿根廷导演,他的作品富于理性,有深度。《天使之家》、《最后一幕》、《1900年的一个美男子》和《圈套里的手》等影片,批评了政治寡头和贵族阶层的某些观念。他的作品还有《马丁·菲耶罗》、《自由的石头》等,他的影片一再遇到审查的麻烦。

在国家频繁政变之中,于60年代末期出现了“第三种电影”。1968年,在阿根廷出现若干地下电影小组。其一由5名导演(贝切尔、帕特诺斯特洛、斯塔格那罗、菲舍尔曼和德拉托雷)组成,名为“五人小组”,他们主要是创作与现实毫不相干的实验电影。另一小组名为“解放电影小组”。该小组认为电影的使命在于参加人民的解放战斗,它的主要代表人物索拉纳斯和赫蒂诺,于1966-1968年间在地下完成的巨型纪录片《燃火的时刻》是这个小组的纲领性作品,它揭露了阿根廷和整个拉丁美洲的政治形势。此外,还有些电影工作者匿名拍摄一些地下影片,如《阿根廷解放之路》等。“第三种电影”有一个地下发行放映网。

20世纪70年代初,一些导演开始拍摄“政治电影”,如格莱塞尔的《墨西哥:冻结的革命》、德龙的《屠杀行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贝隆夫人执政期间,一些导演利用这个机会,拍摄了少量揭露性的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故事片,如奥利韦拉的《动乱的巴塔戈尼亚》、乌里切尔的《克布拉乔》等。

1976年的军人政变后,一些进步导演被迫流亡国外,银幕又被商业影片充斥。由于大多收不回成本,1982年仅生产影片17部。加之对放映外国电影限制颇多,所以很多电影院倒闭了。这时期最活跃的导演是阿里斯达伦,他是专门拍摄黑色影片和动作片的。他的《复仇的时刻》和《受害者最后的时日》在国内很受欢迎,在国际上也屡次获奖。

擅长拍女性问题题材的女导演本贝格拍摄的《瞬间》和《谁的太太也不是的女人》,在国内外都取得成功。

独立制片人制是阿根廷电影拍摄体制,即导演兼制片人,确定剧本后临时搭班子,公司式的电影企业拍片只占10%。政府设国家电影局以扶持民族电影事业,向制片人提供低息贷款。制片人提出申请,电影局对剧本的艺术水平和内容进行审定之后,再决定是否给予资助。

电影局的资金不是来自国家预算,而是来自电影观众。法律规定,所有电影院票房收入的10%须上缴国家电影局,专款专用,以贷款形式资助电影事业。为了扶持电影事业,政府曾号召国民多进电影院看电影,总统还亲自带头走进电影院。

阿根廷电影导演受欧洲主要是法国和意大利的影响较深,电影不以故事情节取胜,而是探讨哲理,进行精神分析,注重对主题的发掘和展现。

知识小百科

阿根廷电视法保护儿童

阿根廷电视法有保护儿童的规定,每天晚上10点之前是保护儿童时间,开放式电视台均不得播放有色情和暴力内容的节目。晚10点整,屏幕上会出现很滑稽可爱的卡通人物,他们用歌声提醒小朋友该上床睡觉了。此刻,这个电视台必须播放如下警告:保护儿童时间至此结束,自即刻起,电视机前的儿童由家长负责。法律还规定,凡在开放式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必须使用本国语言西班牙语,不得用打字幕的方式播放外语节目。

2.记忆中的经典

近些年来,阿根廷电影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些精品纷纷出炉,其中以2008年拍摄的《切·格瓦拉》最为有名。本片是史蒂文·索德伯格拍摄的关于切·格瓦拉传记的上集,讲述了格瓦拉的成长历程,以及与卡斯特罗一起推翻古巴独裁统治的历程。

艰难的拍摄过程

切·格瓦拉是第三世界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对于拍摄这样重要的人物,史蒂文·索德伯格说:“这是我必然要拍的一部电影,因为从我很小的时候得知切·格瓦拉的故事开始,我就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好奇。他是很多人的偶像,同样也是我的偶像。我对他执着于信仰非常钦佩。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就有拍摄他的念头。”

对于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史蒂文·索德伯格坦言并不容易:“首先得说服投资人来投资。你知道这并不容易,直到现在,切·格瓦拉在有些地方还是个很敏感的名字。这些都会对这部电影的拍摄带来不好的影响。我首先要说服的是自己,因为自己不能放弃,必须坚定拍摄的念头,否则这一切肯定无法继续下去;然后是说服投资者,这部电影的投资并不小,我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没有错的。”

谈到影片分为《阿根廷》和《游击队》来上映,史蒂文·索德伯格表示对此很无奈:“切·格瓦拉的一生波澜壮阔,想在一部普通电影的长度里来描述他的一生,实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此最终我拍摄出来的电影有4个小时之长,这还是我剪掉了不少的情况,包括切·格瓦拉成长的经历。但当我把这部电影给投资者看的时候,他们还是不满意,其中一个人拍着我的肩膀说,4个多钟头,有几个观众能够耐心地看完?我想想,也只能接受他们最后的安排。于是这部电影分成了两个部分。”

格瓦拉的成长历程

对于影片最终分成上、下集,史蒂文·索德伯格还表示:“我有时候想,也许这样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分开之后,我可以刻意地选择一些原定不要的素材加进去,因为毕竟一部电影变成了两部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我想描述的是切·格瓦拉成长的经历,以及他和他的朋友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故事。整个古巴的故事都非常的壮阔,这是切·格瓦拉向世人证明他理想的一个重要地方,我们在拍摄的时候,这一部分也显得很顺利。很多人不希望将切·格瓦拉拍得很正面,但应该知道,因为切·格瓦拉,古巴才得以改变,这是谁也无法否论的事实。”

古巴革命军首领菲德尔·卡斯特罗对切·格瓦拉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史蒂文·索德伯格着重提及了扮演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墨西哥籍新生代影星德米安·比齐尔:“他是一个非常酷的演员,当我邀请他扮演卡斯特罗时,他问我应该怎样演。我告诉他,要扮演好,需要看很多卡斯特罗的资料。为了演好这一角色,他甚至有拜访卡斯特罗的念头。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德米安·比齐尔是一名很敬业的演员,为了这个角色,他看了很多当时的录像和资料,开始逐渐地了解这个角色和这个角色的身份。作为一名领袖,需要相符的气质,这是毫无疑问的,德米安·比齐尔在这方面认真地下了工夫,我也常常在片场外叫他,你好,领袖!他则用标准的革命手势向我致意。最后出来的效果非常好,他和菲德尔·卡斯特罗合为一体。希望大家都能认同这个角色。”

对于影片中展现的古巴风情,史蒂文·索德伯格说:“这次拍摄了很多外景,我们必须还原真实,如果让人感觉这很现代,很时尚,那这部电影就失败了。我们计划在古巴取景,但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这个意愿未能实现。这是本片最大的遗憾,我们只好以相似的场景来进行拍摄。我相信整个效果也能让观众满意,但这毕竟是令人遗憾的事,因为政治原因而未能实现实景拍摄。”

本片的筹备时间长达5年之久。期间史蒂文·索德伯格为了筹款还参加了其他电影的导演工作。

本片于2006年10月正式开始拍摄,2008年初完成拍摄工作,历时15个月。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最初向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建议瑞恩·高斯林来扮演格瓦拉的战友。瑞恩·高斯林还专门见了仍在世的那位格瓦拉的战友,并学习了一些西班牙语以准备出演角色。但是由于影片拍摄计划的延期,导致瑞恩·高斯林最终退出了本片演出。

《阿根廷》和《游击队》在古巴和戛纳电影节放映的,均为上下两集连在一起的完整版《Che》,长达257分钟。

影片在拍摄期间,古巴政府曾经警告电影摄制组,如果影片中出现任何攻击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情节,本片将在古巴禁映。

一句话评论

这是一部完全可以看出导演心血的作品,我们看到了一部史诗级的电影。

-《纽约邮报》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为本片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这部电影有足够重的分量成为他的代表作。

-《华盛顿邮报》

如果在奥斯卡奖竞争者名单中没有这部电影,那么毫无疑问这是该奖项某种形式的堕落。

-Get The Big Picture net知识小百科

电影《Che》

译名 切·格瓦拉

年代 2008年

国家 美国/法国/西班牙

类别 传记/战争/剧情/历史

语言 英语/西班牙语

字幕 中英文双字

片长 257分钟

导演 史蒂文·索德伯格

主演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德米安·比齐尔凯特

琳娜·桑迪诺·莫雷诺

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当颁奖嘉宾阿尔莫多瓦尔宣布阿根廷电影《眼中的秘密》获得本届最佳外语片奖时,导演胡安·何塞·坎帕内拉和他的同事们惊喜交加,不禁跳了起来,“这很让人兴奋,就像世界杯决赛中的进球一样”。这次能够击败夺奖热门《白丝带》获得最佳外语片奖,导演坎帕内拉坦言,在听到自己影片的名字响彻柯达剧院时,他有点精神恍惚,仿佛自己在云端一样。

在拥抱颁奖嘉宾、西班牙着名导演阿尔莫多瓦尔后,坎帕内拉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做了简短的获奖感言。由于当时智利正遭受着地震的危害,最后他还不忘提上一句:“让我们拥抱智利的兄弟们。”此举引起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阿根廷影评人和坎帕内拉一样兴奋,他们用诗一般的语言概括了这部电影,“一场谋杀,一段羞耻,还有一份30年都未结束的爱情,当年的那些疑惑在时间的冲刷下更为清晰”。影评人普遍认为,这部影片结构紧凑,故事引人入胜,其中折射出的真实人性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