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南美洲——阿根廷
48768200000002

第2章 白银之国(1)

欧洲人习惯把美洲大陆称作“新大陆”,其实这块土地也不“新”,在阿根廷这块土地上,发现了8000年前人类活动的足迹,考古学家发现的史前岩画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阿根廷的历史还要从西班牙说起。自从哥伦布第一次到达美洲之后,西班牙人向南北两个方向进发,继续他们对“新大陆”的探险和“发现”。1516年,西班牙冒险家索利斯为寻找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通道,率队沿南美洲西岸南下,发现了拉普拉塔河河口,他们从未见过这么宽阔的河口,误以为那就是通向太平洋的海峡。索利斯冒险深入,被当地土着人当做入侵者杀死。12年后,又一位西班牙航海家卡伯特率领远征船队来到这里,发现水是淡水,“海湾”原来是河口。他们溯流而上。这些为探险而来的西班牙人沿途发现,当地土着人身上佩戴着许多银质饰物,便以为找到了梦寐以求的银矿。于是,这条大河定名为拉普拉塔河,大河流域被称做阿根廷,“拉普拉塔”和“阿根廷”在西班牙语里都是白银的意思。后来西班牙人在这里并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银矿,原来土着人身上的银饰来自北边的玻利维亚和秘鲁。

19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省宣布独立,并将国名正式定为阿根廷。阿根廷一词源于拉丁文,不仅是指具体意义上的白银,同时兼具“货币”、“财富”之意。这片广袤的土地虽然不产白银,但有着肥沃的土壤、丰茂的草原和宜人的气候,使阿根廷成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财富滚滚而来。因此,把这个国家称之为“阿根廷”也算实至名归。

第一节 富饶壮美的土地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边同智利接壤,北接玻利维亚、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和乌拉圭为邻,同时占据着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重要航线。阿根廷有长达4000多千米的海岸线,其国土面积278万平方千米,是南美洲的第二大国。

阿根廷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以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地;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着名的农牧区;北部主要是格兰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亚高原。

阿根廷境内较着名的山脉有奥霍斯·德萨拉多山、梅希卡纳山等,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为南美洲最高的山峰。

巴拉那河全长4700千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阿根廷境内主要的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别德马湖。主要支流有巴拉圭河、乌拉圭河等国际界河。

阿根廷有“印加之路”美誉的世界着名的乌马瓦卡峡谷,其曾是印加文化输入阿根廷的通道。

阿根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和银等矿产资源。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2%。沿海渔业发达,是世界着名的农牧产品出口国。

着名的潘帕斯大草原草木葳蕤,有各种猛禽嬉戏其中。这一地区的生物足迹大多沿着巴拉那河向北部延展。北部的沼泽地带是各种外形奇特的水豚、沼泽鹿、凯门鳄和众多大型候鸟的家园。

阿根廷主要的林地分布于地处亚热带的米西奥内斯省,从内乌肯省以南向东延伸的安第斯山脉生长着山毛榉科和松柏科树木,在近湖还会见到猴子树(即南美杉)的身影。在海拔较高的安第斯地区以及巴塔哥尼亚的大部分地区,因气候不宜,降水较少,牧草的生长较为稀疏。

北安第斯盐湖的火烈鸟,活跃在巴塔哥尼亚大草原上的野生羊驼、美洲鸵、巴塔哥尼亚野兔、冠毛长腿秃鹰以及灰狐,还有隐居在安第斯山脉南部的丘陵地带的美洲狮和秃鹰,会让到此观光的游客们一饱眼福。

巴塔哥尼亚的沿海一带,尤其是瓦尔德斯半岛,海洋动物群集,有南露脊鲸、海狮、南象海豹、逆戟鲸和麦哲伦企鹅等。

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全长5580千米,为南美第二大水系,主要支流有巴拉圭河、乌拉圭河等国际界河,南部安第斯山区多冰蚀湖。阿根廷位于南半球,四季分明,各地区气候差异显着。中部平原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气候;北部多是干旱山地,属热带气候;西南部地区长期吹着凛冽的西风,气候变化无常;南部因接近南极地区,冬季十分寒冷,一般为温带气候。降水量不均匀,东部较高达1000毫米以上,中部和北部为500~1000毫米,西部在200毫米以下。

夏季雨水充足。

第二节 以史为镜见兴替

同其他美洲国家一样,阿根廷仅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世代在此生活的印第安人被漂洋过海的探险者打破了安宁,西班牙殖民统治在此扎根,大量的欧洲移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直到1816年7月9日宣布国家独立,阿根廷人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近两百年来,阿根廷社会动荡,各种政治势力频繁更迭,这使得阿根廷短暂的历史,显得曲折而纷繁。

1.殖民者的铁骑

从新石器时期的公元前8000-7000年到16世纪初,在阿根廷的土地上便居住着许多印第安部落。但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这里便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以后,探险家接踵而至。l530年,西班牙人卡波特率领船队到达了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巴拉圭河与比可马约河沿岸。1535年,西班牙探险家门多萨率领船队再次来到这里,并在拉普拉塔河右岸首次建立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堡。为此,他被任命为西班牙新领土的总督;随后,西班牙将领阿约拉斯和伊雷拉率领军队沿巴拉圭河逆流而上,于1537年建立亚松森城,又相继建立了圣菲城(1573)、科连特斯城(1588)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城。自亚松森城堡建立后,聚集在秘鲁与玻利维亚的西班牙人便开始了以此为基点不断地建立新城堡进行扩张。西班牙将领利玛和玻多西也率领军队进入阿根廷,先后建立了德埃斯持罗城(1553)、门多萨城(1561)、圣胡安城(1562)、图库曼城(1565)、科尔多瓦城(1573)、萨尔塔城(1582)、拉里奥哈城(1591)和圣路易斯城(1598)。16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在阿根廷建立了以潘帕斯和安第斯山麓地带为中心的两个殖民地,并建立了与其他殖民地相同的行政组织。在经济方面,殖民者在此设立采邑式的委任制度,该制度形成的特权集团-大农场主阶级,成为了殖民地的真正支配者。1776年,西班牙王室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设立了直接受王室统辖的拉普拉塔总督。

2.“我的地盘我做主”

同其他拉丁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国家一样,阿根廷的独立运动主要源于拿破仑对西班牙的干预促成的。拿破仑的干预使西班牙陷于两个政府的内战,阿根廷人民便趁西班牙两个政府内战之机,开始了阿根廷的独立运动。西班牙两个政府中的一个是拿破仑扶植的,他使自己的长兄约瑟夫·波拿巴做了西班牙的国王。另一个政府是以被放逐的费迪南德七世的名义由西班牙国内的一些爱国组织组成,并得到了英国的帮助。虽然在讲西班牙语的拉丁美洲国家中普遍同情后者,但是对它们双方提出的各种要求遭到了拉丁美洲国家一致的拒绝,主要的理由是这时是空位期,根据西班牙法律的古老原则,在合法的国王复位以前,国王在美洲的各领地有权自治。

在阿根廷,一直是克里奥尔人而不是“半岛”的西班牙人在维护着这个原则,并且由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议会付诸实施。这种古代的西班牙机构自从16世纪起在所有的殖民地就都已经有了,但是它的权力极为有限,是给殖民者体验自治的唯一机构。在紧急情况时,它可以转化为“开放”的市政议会,类似市镇集会性质,这种集会包括相当多的社会人员参加。

1810年5月,酝酿已久的独立斗争在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爆发了。

5月25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以“火花社”为首的250名起义军,身佩蓝白两色丝带,聚集在市政议会,他们罢免了副王衔总督,并向议会递交了他们对组织本地政府的意见和人员名单。在这种情况下,成立了包括现今的乌拉圭、巴拉圭及玻利维亚在内的拉普拉塔临时政府第一届委员会,萨维德拉被任命为主席,莫雷诺为书记。当年民众集会的广场,被称为“五月广场”,5月25日,被定为阿根廷的建国纪念日。

然而,推翻了殖民统治,并没有使阿根廷就此走上和平。阿根廷国内日趋对立的局面严重,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的冲突与纷争,使得阿根廷首都在最初6年之内,更换了12次,国家长期无法得到稳定和统一。就在阿根廷的地方派主张不宜太快成立中央政府,以及中央集权派主张强化暂定评议会的时候,巴拉圭、玻利维亚以及乌拉圭的分离主义者却纷纷起义,脱离了阿根廷新联邦。

1812年,民族英雄圣马丁将军领导了抗击西班牙殖民军的武装斗争,为保卫阿根廷的独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816年3月25日,拉普拉塔省代表大会终于在图库曼开幕。7月9日,拉普拉塔联合省宣告独立。

1826年,拉普拉塔联合省又改组为阿根廷联邦共和国。里瓦达维亚任第一届总统(1826-1827年执政)。然而,国内各派间的矛盾,最终却使罗沙斯掌握了政权,这位独裁者在执政的23年中,对外采取领土扩张、对内采用极端的恐怖政策,并大肆宣扬个人崇拜,屠杀印第安人,到处掠夺土地和财富。1852年2月3日,罗沙斯政权被推翻。同年5月1日,乌尔基萨将军召开制宪会议,并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宪法,成立了新的联邦共和国,乌尔基萨任总统。1862年,联邦各省推选米特雷为总统,从此,阿根廷结束了独立后的长期动乱和分裂的局面,成为统一的国家。

在米特雷之后的萨米思托和阿维利亚内达执政时期,实行针对发展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一系列改革,使得阿根廷经济在各方面都有所好转。然而,阿根廷的独立和统一并未给国家带来安定。对外同巴拉圭的战争,对内与印第安人就土地资源的争夺,使得阿根廷战火不断。

与此同时,英国资本开始大量侵入阿根廷。他们修建铁路,兴建农场和牧场,到1909年,英国在阿根廷的投资已经达875亿法郎。自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大批移民涌入阿根廷。

随着阿根廷政治、经济的新变化,各种劳工组织和政党纷纷出现。

他们不仅提出自己的理论纲领,还抨击政府的错误政策,直至发动武装暴动。1930年,乌里武鲁发动政变,建立军政府,对反对党进行严酷的镇压,从那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阿根廷先后更换了4届总统,出现了军人和文人交替执政的新局面。

3.贝隆-新世界的召唤者

在军政府登台之后,面临了两个紧迫的难题:一个问题是是否继续保持中立,另一个问题是在恢复代表制和建立一个长期的军事独裁政权这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罗森(Arturo Rawson)将军被任命为总统后两天就辞职了,因为他的反保守派立场和他的联合国主张得不到军方的支持。

随后拉米雷斯取代罗森就任总统(1943-1944),保持了中立地位,但是除了民族主义右翼和法西斯同情者外,所有的政治团体都反对他。

新闻检查制度和政党的解散反映了独裁主义的专权。在美国的压力下,统治当局与德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军官们对此很不满,拉米雷斯遂将总统职位移交给法雷尔(Edelmiro J Farrell,1944-1946)将军。但是国际压力增强,要避免阿根廷毁灭只有回到民主的道路上。

而这一切当胡安·多明戈·贝隆上校崛起就任总统时,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自1943年10月贝隆主管劳工部这个小职位以来,便以工会为基地建起了一个政治王国。他帮助工会从雇主那里争取到了较好的条件;他实施福利计划,包括提供假期、退休金和遣散费。当1945年他当上了副总统兼国防部长时,他的变革包括给大学以自主权,重建各政党(包括自1936年被禁止的共产党),并向德国宣战,进而使阿根廷可能进入联合国。

但是随着政治自由的恢复,反对派也复苏了,1945年9月,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了群众示威游行。政府颁布紧急措施,贝隆失去了军方的支持,于10月9日被解职并被逮捕。但是,政治和军队两方的反对派在下一步行动上发生冲突。贝隆在工会里的追随者组织了一次罢工运动,得到民众的热情支持。10月17日他被释放,其对手被迫辞职。

1946年,贝隆参加了总统竞选并提出了以“社会正义、政治主权、经济独立”为口号的贝隆主义。他组织了工党,尽管所有的旧政党和主要的既得利益者都抵制这个党,而使得他的胜利虽然有限,但他得以控制国会两院和所有的省长职位。贝隆的战略和战术是权力主义和个人至上论。他执政时期,对教育系统和法院进行了政治整肃;宣布了内部战争状态,允许扩大行政权;岁收进行再分配以有利于工人;实行公用事业国有化;城市和工业区要比农村受到优待。这些政策很适合于当时的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