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贝隆再次被选为总统候选人。“这也是你的胜利。”贝隆心存感激地对妻子说。但在1月9日,艾薇塔在一个剪彩现场累得当场晕倒,医生诊断她为子宫癌。“第一夫人”身患癌症的消息传出后,引发了国人的不安。阿根廷的教堂挤满了人群,他们虔诚地请求圣母显灵,“请照顾艾薇塔,她是您送给我们的慈善天使”。成千上万个出生于这个时代的女孩子取了她的名字。艾薇塔成为阿根廷女人的象征,她成就了一个为穷苦百姓普降甘霖的现实神话。
1951年11月11日,艾薇塔躺在医院里,进行了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投票。这是全阿根廷的妇女都和她一起分享的胜利。1952年6月4日,病入膏肓的艾薇塔坚持出席丈夫第二任期的就职典礼。
这时的艾薇塔已经到了疲惫的顶点。
7月26日晚8点25分,艾薇塔无限遗憾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无奈地说:“我这一生,只有生病时才会流泪。”最后一刻,她只是轻轻地对贝隆说:“小瘦子走了。”这一年,她只有33岁。
7月26日,阿根廷国家电台宣布:“艾薇塔·贝隆-国家的灵魂,民族的精神领袖逝世。”这个消息如同阴云一样笼罩着这个国家,久久挥之不去。为了哀悼她的离世,政府宣布全国服丧,同时将重要城市拉普拉塔市更名为艾薇塔·贝隆市。
阿根廷的生活停止了,只有火车轮船异常拥挤,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跋涉数千千米,涌到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眼含泪水地送别心中的“阿根廷玫瑰”。盛大的哀悼场面令人感慨,70万人向艾薇塔的灵柩行礼致哀,人们悲伤地呼喊着“艾薇塔”,很多人痛不欲生,扑上去吻她的玻璃棺,16人因为挤撞而丧生。政府为平息局势,不得不出动军队维持秩序。
失去艾薇塔的贝隆就像失去了双臂。1955年,贝隆政权遭到推翻,他本人则被流放,“贝隆主义”也成了过眼云烟,只有艾薇塔依然如绽放的玫瑰一般开在人们心中。
“贝隆夫人”一直不愿被称作“第一夫人”,她宁愿人们直呼大名“艾薇塔”。“我本平平庸庸,无足轻重,不该受到各界的殷殷关怀。大家一视同仁,你我心连心,来分享我的生荣死哀。”
“……如果我为阿根廷而死,请记住: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艾薇塔生前的豪言壮语,深深感动着阿根廷民族。
2.追寻贝隆夫人之墓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有一片着名的墓地-雷科莱塔公墓。它之所以有名,一方面是有众多的权贵长眠于此,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阿根廷的国母贝隆夫人艾薇塔之墓也在这里。
雷科莱塔也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古老的公墓,早期是教堂后花园,1822年成为墓地。走进雷科莱塔,发现这片墓地有着特别之处,墓园中没有绿地,只有几棵大树。整个墓园就像一座城市街道,井字形“街道”加上4条对角线斜街。沿街排列着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墓室。
阿根廷很多名门望族都会在这里买墓室,小的占地只有几平方米,豪华的有20多平方米,建得像教堂。大部分墓室配有精美的大理石或青铜雕塑,不少雕塑出自欧洲名家之手。时至今日,共有23位阿根廷正副总统在此安息。走在墓园的“街道”上,可以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
但所有这些生前或富或贵的名字中,没有一个像贝隆夫人那样为世人所熟悉。众所周知,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对历史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艾薇塔的墓地会很豪华,其实不然,如果不让工作人员指点,你很难找到。
艾薇塔的陵墓位于公墓左侧一条小小的“街道”里,用黑色花岗石建成,两侧与别的陵墓相连,高度不足3米,在周围众多的豪华墓室中显得非常不起眼。
墓内空间也很小,只容得下一两个人站立。原来,这个陵墓并非为艾薇塔单独修建,而是她姐姐买来给全家用的。里面除了艾薇塔,还有她娘家的许多人。
1952年,33岁的艾薇塔告别人世。此后20多年里,围绕其遗体充满了政治阴谋和荒唐故事。由于贝隆夫人在民众中极具号召力,其灵柩竟被反对派几经藏匿,最后用假名运往意大利一个不知名的墓地,后又被运到西班牙。
历尽波折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艾薇塔才魂归故里,后来其遗体被她姐姐送进雷科莱塔,而她丈夫贝隆则被安葬在另一个公墓。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很多人和事都被人淡忘了,但整个阿根廷人依然记得艾薇塔。几乎每天都有人前来拜谒,所送的鲜花虽然不多,但从未间断过。
3.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
确切地说,“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这首歌是出自《艾薇塔》一部很着名的音乐剧。是一出由蒂姆·赖斯与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共同制作的音乐剧。剧情内容是描述阿根廷前第一夫人埃娃·贝隆从一个受尽社会歧视的私生女到权倾阿根廷的主政者的传奇一生。在阿根廷,每年只要一到7月26日这一天,阿根廷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采用各种方式纪念这位离开人世50多年的女人。在阿根廷,恐怕没有第二个女人像艾薇塔·贝隆那样受人拥戴。
但如果没有这部音乐剧,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她是谁……1978年6月21日,音乐剧《艾薇塔》第一次在伦敦的爱德华王子剧院公演。公演进行了9个星期后,该剧搬到三藩市的奥菲姆剧院演出了7个星期,然后,就直接进军纽约的百老汇了。在纽约,原来伦敦剧团的剧组人马都汇集在一起,使《艾薇塔》在百老汇一炮而红,它不仅获得了当年百老汇上音乐剧界的大量奖项,之后的几年里,《艾薇塔》一直是百老汇常驻剧目,而许多巡回演出剧团也把《艾薇塔》带到了全球各地。
1979年该剧大获成功后,当时制作人罗伯特要英国导演帕克将该剧拍成电影。在被邀到奢华游艇上后,受到热情接待的帕克居然拒绝了,他说他不想再拍这种电影,结果他被罗伯特用网球拍痛击了一顿后,飞快地逃回饭店。由此可以想象罗伯特的巨大失望。事实上,帕克对这一决定一直后悔了15年,在这期间,许多世界知名大导演都试图拍这部电影,但都没有成功。直到1994年,一直关注着该剧发展动态的帕克又受到邀请,这一次,他没有再错过。
音乐剧《艾薇塔》的音乐和歌曲录制是由原创音乐作者安德鲁·罗依德·韦伯亲自指导庞大的乐队,经过长达4个月400个录音小时的艰苦工作完成的。而在电影《艾薇塔》中麦当娜和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乔纳森·普赖斯、吉米·奈尔等演员亲自演唱了影片中的所有歌曲。这其中,麦当娜是一位歌星,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是职业电影演员,乔纳森·普赖斯则是一位真正的音乐剧演员,不同演唱技巧融合的特殊效果使《艾薇塔》的歌曲具有了别样的质感。虽然《艾薇塔》在视觉上相当成功,但是它的音乐显得更为出色,这或许就是音乐剧电影的魅力所在。
更值一提的是,导演大胆地任用麦当娜。这位美国歌坛的“大姐大”,做演员的口碑可不好,她是演一部砸一部。而且由于她个人形象问题,引起了阿根廷各界群情激愤,抗议恶女形象的麦当娜不配演出圣女艾薇塔。而麦当娜本人为获得该角色,写了4页亲笔信给导演,并专门学习声乐3个月,光在录音棚就录了4个月,每周7天,49段音乐就录了400多个小时,当然出精品。而且,她在阿根廷拍外景时,面对抗议浪潮,她付出几倍于他人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甚至阿根廷总统也被她的诚意感动,答应出借总统府阳台。拍摄当天,当她出现在阳台,演唱《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时,4000多名群众、演员和摄制人员都被深深地感动,以至人们都疯狂了。在电影中可以见到这一真实感人的场面。
麦当娜又演又唱,其表现大放异彩,曾获金球奖(喜剧与音乐剧)最佳女主角,也打破了她是“票房毒药”的宿命。该电影获3项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音乐剧的录音,和电影中的音乐相比,尽管没有电影中经过精心录制的音乐那么富丽精致,但其优美、质朴的唱腔同样,甚至更加精彩。这个音乐剧是韦伯中期的作品,包含了南美音乐的的迷人热情与流行音乐的柔美抒情,全剧在韦伯的调配下,曲风囊括了南美爵士(bosa nova)、蓝调(blues)、探戈(tango)、华尔兹(waltz)及流行音乐(pops)等元素,架构出多彩多姿的民族情感与波澜壮阔的史诗气派。
假如你想更直观地去了解贝隆夫人,那么就去看一看这部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