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9年,雍籍牙率兵攻往暹罗,结果不仅没如他想象中的“获取胜利”,更为不幸的是,雍籍牙在这次撤兵的途中去世。雍籍牙死后,他的第四子孟云继位。孟云开创了贡榜王朝时代最强盛的时期,是贡榜王朝的黄金时代。孟云是一位比他父亲更加英明的君主,在他执政期间,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非常注重国家的经济建设。他在全国境内进行了两次社会普查,对全国的人口、土地、城镇、乡村、民族、税收和商业领域进行检查和统计,同时加强行政管理,进行税收改革,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他兴修水利,进行各种农业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他还命人编纂了《新缅甸史》,收集古代文物、史料和碑铭,等等。他还派遣学生去印度学习医学和其他科学技术。这些人才回国后带来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的海外文化,促进了本国的发展。在他的统治下,贡榜王朝和周边国家保持了非常友好的关系,与当时中国的关系发展得也不错,两国经常有使节往来。
这个时候的贡榜王朝生产技术和生产力都有着高度的发展,并且政治清明,经济和文化发达,达到了贡榜王朝的鼎盛时期。
就在缅甸按照自己的思路按部就班地走下去时,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国为了掠夺缅甸的丰富资源,打算以缅甸为跳板,进而扩大对其他东方帝国的侵略,一直在缅甸的边境地区处心积虑地活动。1824年,英国以印缅边境冲突事件为借口,发兵缅甸。而缅甸人民也不会甘愿被奴役,他们奋起反抗,坚决还击,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英缅战争。
英缅战争总共发动了三场。最终,贡榜王朝未能抵抗住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贡榜王朝灭亡,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演绎了进化论的同时,也演绎了人类历史的进程。缅甸人民以这种不可逆转的规律朝着前方不断前进。他们坚信即使即将出现狂风暴雨,即使前方道路会泥泞不堪,但是只要不认输,一个国家的兴旺强盛就是有希望的。
第三节英缅恩怨知多少
英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的强国,所以,他们凭借着强大的国力,向着米字旗插满全球的方向努力。19世纪,英国终于朝着东南亚进发了。
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下,缅甸人民尝尽了艰辛和困苦。虽然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下,缅甸畸形地发展成为世界大米出口第一国,但是其他方面的发展则比较缓慢,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尊严。他们需要尊严,于是,一位英雄振臂一呼,人民群起响应,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缅甸人民获得了胜利,赢回了自己的民族独立和国土与主权的完整,还有曾经跌得粉碎的尊严。
1.三次英缅战争
英国取得对印度的控制权后,开始着手准备对缅甸资源的掠夺,多次派人前往缅甸谈判,希望能够跟缅甸签订条约,方便自己进行获取利益的行动,同时也以此为名进行侦察活动,积极为其对缅甸殖民扩张作准备。
19世纪初,英国逐步在印度培养起自己的势力,为了加强与印度及马来半岛英属殖民地的联系,进一步实行其对亚洲国家的长远“侵略计划”,英国殖民者便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缅甸。1824年,英国殖民者借口缅甸威胁英属印度的安全,毫无道理地向缅甸兴师问罪。这是英国在印缅边境发动的第一次侵略战争,英军的进攻受到了顽强的抵抗。在杰出的军事将领班都拉的领导下,缅甸人民给了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战争之初,缅甸军队在若开-吉大港地区,而英军则从印度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调来重兵集中在安达曼群岛,趁缅甸南方沿海兵力空虚的机会,一轮大规模的进攻之后,英军占领了仰光。
英国计划在陆上进行防御,派出登陆部队在伊洛瓦底江口登陆。
两国军队开始交战,英军一支部队抢占了几个居民点。马赫·班都拉率缅军横渡纳阿夫河,在拉穆(孟加拉邦)附近击溃英军,引起加尔各答和达卡的一片慌乱。但缅军获悉英军在仰光登陆的消息后,便急速班师回朝,希望能够支援国内驻军。仰光失陷,班都拉将军率军赶回前线,缅军作战英勇,但是苦于装备简陋,平时也缺乏训练,还是遭到惨败。
英军登陆部队在仰光登陆,缅军在仰光城北占领阵地,把敌登陆部队封锁在市内。夏秋时节,仰光一带战争非常激烈。英军在其他地段进展顺利,占领了缅甸大片领土。1824年底,缅军转入进攻,但在仰光近郊的战斗中遭到重创。英军得到增援后强攻达努彪防区,缅军被迫撤退。此后,双方都没有主动出击。同年的10月2日两国开始谈判,可惜的是谈判失败,缅甸军队发起进攻,虽获得几次局部胜利,但是缅甸军队仍遭失败,不得已之下两国又恢复谈判。班都拉将军在重新开战的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失去伟大的指挥官让缅甸军队失去了主心骨,缅甸军队很快就被击溃。
1826年2月,英军占领杨达波,进逼阿瓦。缅王孟既被迫签订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杨达波条约》。根据条约规定,缅甸不得干涉阿萨姆、卡恰尔和德扎伊恩季各公国的事务;南部若开、丹那沙林两省划归英国;支付100万英镑的赔款,接受英国常驻总督;签订缅英通商条约,允许英国船舰在缅甸港口自由航行;缅甸接受英国派遣的代表驻在缅京。
从此,英国的侵略逐渐渗入缅甸各地,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已不可避免。这场战争虽然是英国最终获胜,但是损失惨重。这么大的损失让英国人觉得这是英国军事史上“最糟糕”的一次战争,它也让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一度陷入危机之中。战争也给缅甸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结束后,英印总督派往缅甸的大使,利用其可参加缅王早朝的特权,暗中了解和掌握了缅甸统治集团内的大量情况,并借机组织间谍活动,给英国当局进一步在缅甸扩张提供了重要情报。从此,独立的缅甸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英缅战争以后,英国殖民者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很大的利益,缅甸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可是在贪婪的人性的驱使下,英国殖民者希望更大限度地攫取利益。
在强大的武力压迫下,缅王孟坑又签订了不平等的商约。在缅甸人民的反对下,孟坑宣布不承认签订的不平等商约,同时也宣布第一次英缅之战后签订的条约无效。
英军只好撤离缅甸,第二次英缅之战又箭在弦上。
此后,英军不断制造挑衅事端,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
1852年,英国驻印总督达尔豪西利用仰光市长逮捕两名违法英商为借口,要求缅甸政府向英国人赔礼道歉,并向英国政府赔款。与此同时,英国侵略军已经出发,准备对毫无准备的缅甸发起进攻。战争开始,英军的炮兵占绝对优势,缅军损失惨重。英国戈德文将军统率的“阿夫斯克”加强集团军共计两万多人沿伊洛瓦底江溯流而上。继而,英军攻占卑谬,但随后又退回仰光,因为作战计划规定只是占领下缅甸。英军宣布下缅甸为自己的殖民地,第二次英缅战争结束。这次战争实际上不是以媾和,而是以休战的方式结束的。英国占领下缅甸以后,实施土地改革,规定凡是连续缴纳田租给政府的农民即可享有土地所有权。这一政策的实施,让稻田面积大量增加,大米的产量也年年攀升,大米成为这个地区输入英国的主要商品。
面对英军的强力侵略,缅王敏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希望增强国力,收复国土,史称“敏东改革”。不过,这次改革只能算是一次改良运动,并没能触及实质性的问题,根本性问题仍然未能有效解决。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英国也不例外,它迫切需要在海外扩张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于是,它又把矛头指向了稍微恢复了一点生气,但是依然“气喘吁吁”的缅甸。英国利用受到缅甸政府科以罚款的英商公司的上诉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实,企图兼并整个缅甸。英国向缅甸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赋予英国监督缅甸外事活动的权力。缅方接受了这项要求。尽管如此,预先部署好的英军还是发动了进攻。英军占领边防要塞敏赫拉,进而向着缅甸首都曼德勒进发。缅甸正规军抵挡不住在数量和装备上占有优势的英军,11月28日,英军开进曼德勒。
英国方面宣布,缅甸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独立省。自此,第三次英缅之战结束,缅甸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贡榜王朝灭亡。
2.殖民统治下的缅甸
缅甸在完全沦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份以后,避免不了的是英国殖民者的压迫和剥削,但是在压迫和剥削下面,缅甸人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开始展现出来,他们不愿意接受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不想屈从于英国人的武力。为此,缅甸人民奋起反抗。
英国殖民者在通过三次战争,完全占领缅甸以后仍不满足,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战争的矛头指向了中国的边境云南省,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英国殖民者在云南边境挑起了多次争端,不过并未给中国造成太大损失,英国殖民者的主要目标还是控制缅甸。沦陷为殖民地的缅甸,沦为“亡国奴”的缅甸人民生活更加艰难,但是他们从未放弃过反抗。爱国将士和缅甸人民团结一致进行反英武装斗争,英国当局经过好几年的清剿,才将起义镇压下去。但是缅甸人民的反抗精神并没有被摧毁,被镇压下去的只是一次起义,尔后酝酿出来的可能是更大的反抗力量,这种力量慢慢积累,总有一天,反抗的力量终将战胜压迫,将殖民者彻底赶走。
英国当局在缅甸建立殖民地行政机构,在政治上加紧对缅甸人民的控制,在经济上大肆掠夺。他们是贪婪的,是没有人性的侵略者。
殖民者在缅甸设专员统治,设置立法议会,议员由专员指定,一共9名,议员英国人占7名,这是赤裸裸的英国独裁政府。备受压迫的缅甸人民利用佛教的形式进行秘密的反英斗争。在仰光成立的“缅甸佛教青年会”是最早的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反英组织,它创办了第一份缅文报纸《太阳报》,宣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思想。缅甸佛教青年会关心缅甸面临的政治问题,改名为“缅甸人民团体总会”以后,积极展开参加群众性的斗争运动。
缅甸的国民教育运动开始以后,缅甸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悟,民族热情也被点燃,缅甸僧人和缅甸农民都作出了抗争。在缅甸僧人发动的反英斗争中最着名的僧人是吴渥德玛。他被捕后,在狱中绝食而死,体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深深地被吴渥德玛的精神感动。吴渥德玛并没有白白地牺牲,他的死让缅甸人民的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也坚定了缅甸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信念。
缅甸农民也发动了多次斗争。当时正值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爆发之际,缅甸人民的处境日益恶化;农民丧失土地,米价也失去了往日的“高贵”;企业纷纷倒闭,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缅甸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起来。1930年赛耶山领导了缅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民反英大起义。起义军处死了英国官员,袭击英国兵营。英国政府面对压力,不得不作出让步。一方面继续实行高压统治,另一方面又采取怀柔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起义军失败了,但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受到了有力的冲击。
就在农民起义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仰光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成立了“德钦党”,他们的口号是“缅甸是我们的国家,缅文是我们的文字,爱我们的国家,珍视我们的文字,尊重我们的语言”,以此激发了缅甸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荣誉感。
德钦党发展非常迅速,他们成立了“红龙书社”,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独立斗争浪潮的影响下,他们也纷纷加入斗争的行列。
1938年,缅甸石油工人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大罢工。工人们在仰光举行示威游行,各地工人和学生纷纷响应。英国当局进行了采取了野蛮的屠杀政策,被杀者不计其数,被捕者也为数众多。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缅甸也卷入这场全球大战。缅甸各阶级组成了爱国统一战线,即“缅甸自由同盟”。昂山将军作为领导人,发起了一场场反英斗争。同时,昂山将军也组织了缅甸的爱国青年在日本和台湾活动,并且在泰国组织了“缅甸独立军”,就是为了缅甸的独立作准备。
在这种国际政治局面下,英国人是继续维持其在缅甸的殖民统治,还是让缅甸人民当家做主,自己撤走?抑或是将统治权控制在自己手里?这似乎已经由不得英国殖民者决定了。
3.“国父”昂山将军
国父的字面意思是“缔造国家的人”。在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国父是一个表示敬意的头衔,并不是说某个人创造了一个国家,而是因为这个人在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第一次获得这个称号的是古罗马的政治思想家西塞罗,第二个获得这个称号的就是名震世界的恺撒大帝。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国父这个称号逐渐被用来授予对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的人。通常获得这个称号的都是开国元勋或者是奠定开国理论的人。
昂山将军是领导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抗击日本占领、争取国家独立的民族英雄,因此,他被缅甸人民尊称为“国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