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印度
48782900000022

第22章 “神”韵十足“诗”之国(3)

1.印度歌舞片粉丝多

印度电影如此成功,与印度人爱看电影是分不开的。在印度,平均每天会有2000万人去电影院看电影,每个印度人一个月至少去两次。而且印度人只喜欢看国产电影,印度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持续看到观众排队买票看国产电影的国家,好莱坞大片在这个国家并不吃香。

印度电影有许多类型,但最受观众喜爱的还是有故事情节的歌舞片。

这类影片一般都不少于3个小时,情节简单,表演夸张,几乎每一部都能概括出全貌:一位正直帅气的小伙子遇上美丽善良的姑娘,两人坠入爱河。

天不遂人愿,不是父母强烈反对,就是坏蛋出来阻挠。结尾通常是小伙子击败坏蛋,与心爱的姑娘终成眷属,将故事推向高潮。

故事虽然粗糙,电影中的歌舞却总是常看常新。歌舞片通常都有五六首歌,歌曲的歌词以不同方式联系着电影中的情节。一些时候,歌曲被加进了剧情当中,这样演员就有演唱的理由;另外一些时候,歌曲是演员思想的一种外化,或者预示着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件——这种事件通常是两个角色坠入爱河。

宝莱坞电影中的舞蹈,尤其是早期的舞蹈,主要是根据印度舞蹈编排的:古典风格的舞蹈,历史上印度北部舞女的舞蹈或者民族舞蹈。在当代电影里,印度舞蹈的元素开始和西方舞蹈风格相融合,不过纯粹的西方流行乐和印度古典舞蹈接连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的情景也不在少数。通常男女主角分别与同性的伴舞一同表演。而男女主角的双人舞都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或者雄伟的建筑里进行。这种场景被称作“图画化”。

2.宝莱坞里的常青树

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每天都有许多印度青年怀揣成名的梦想来到宝莱坞。但印度电影业内竞争很激烈,明星们的名气在娱乐界起伏不定,一部电影就可以即刻使明星的受欢迎度上升或下降。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成为全国范围的偶像,阿米达·巴恰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被称为“宝莱坞教父”。他在印度电影界的地位举足轻重,自1969年出演第一部影片以来,巴恰主演和参演了150多部影片,不仅深受印度男女老少的爱戴,在南亚、中亚和中东,他的崇拜者就有好几亿。为了见到他,亲手触摸他,影迷们有时会蜂拥而上,那些没有触摸到他的人,甚至会去摸他双脚踏过的土地。他们认为那是神赐的礼物,能帮助人平安进入天堂。1999年,在英国广播公司的一次调查中,埃及、南非、斐济和印度的网民甚至推举他为“千年演员”,他的蜡像成为伦敦杜莎夫人名人蜡像馆中的第一尊印度人蜡像。2010年第四届亚洲电影节还授予“宝莱坞教父”阿米达·巴恰终身成就奖。

巴恰多才多艺,既是宝莱坞最有成就的演员,也是制片人,还为电影配音和演唱片曲。此外他被视为宝莱坞最有钱的人,其身价高达数亿美元。

巴恰还是一个善良和温和的人,他经常把自己的部分收入分发给所在社区的穷人。

女演员中要数艾西瓦娅·雷最为有名。在印度,艾西瓦娅的名字被用来与“好莱坞头号美女”朱莉亚·罗伯茨相提并论,被称为“宝莱坞的朱莉亚·罗伯茨”。她1973年11月1日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南印家庭里,大学学的是建筑。大学毕业后以模特儿身份出道,一双美丽的蓝绿色双眼赢得不少演出机会。她还曾在1994年南非举办的“世界小姐”选美赛中一举夺魁,炫目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使其马上成为印度甜心。自夺得世姐冠军后,艾西瓦娅出演了数十部印度影视剧,被称为“宝莱坞女王”。她的代表作有《善良的谎言》、《宝莱坞生死恋》等。

艾西瓦娅不仅在印度取得一系列成就,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知名的印度女明星。《时代杂志》把她列入“当今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榜,《Hello》杂志评选她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女人”。世界着名的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为她制作了蜡像,使她成为享有此项殊荣的第一位印度女性。她还被邀请成为2003年第56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上有史以来第一位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此后就不断出现在各大电影节上,成为印度电影的一张名片。

第五节瑜伽:用感官寻求神

瑜伽这一被普通大众仅仅视为强身健体的运动,在印度人眼里却是通过调节呼吸、模仿各种动物的姿势将人体调整到最接近神的状态,用最平静的身心与神和自然对话。

印度是瑜伽的故乡,且历史悠久。在印度河谷的莫亨约·达罗遗址发现的一个绘有以莲花式跌坐的男子的彩釉陶器表明,早在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已经出现了最初的瑜伽。公元前4000年,印度已经有了关于瑜伽的文字记载。

瑜伽发源于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传说喜马拉雅山是大神湿婆的居所,印度人相信在靠近神的地方修炼可以更快地悟道。古印度修行者在自然中修炼身心时,逐渐发现动植物天生具有治疗、放松、睡眠,或使人保持清醒的功效。于是他们开始观察、模仿各种动物的姿势。这些姿势历经了五千多年的锤炼,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论完整、确切实用的养生健身体系,这就是瑜伽。

瑜伽一词源于梵文“Yug”,意思是“结合”。印度人认为通过修炼瑜伽可以达到灵魂和“梵”的结合,实现天人合一,实现最终解脱,脱离轮回的苦海。公元前2世纪,印度瑜伽大师帕坦贾利撰写《瑜伽经》,这是一部详细阐述了瑜伽教义的经典着作,是千百年来每个瑜伽信徒的圣经。他将瑜伽定义为纯洁的操守、身体姿态、呼吸的控制、集中意念、冥想、至善境界等分支,认为物质必须与精神分离,才可得到精神的至善境界。

在印度,瑜伽的种类很多,但总的来讲,主要分为四种,即咒语瑜伽、坐禅瑜伽、身体瑜伽和呼吸瑜伽。咒语瑜伽又叫秘诀瑜伽,主要是让人能够集中注意力,将一个简单词汇或一组词汇加以重复,或不断呼唤上帝,希望通过简单并满怀深情的祈祷,达到最终忘我的境界。坐禅瑜伽就是通过打坐来控制呼吸和思想。身体瑜伽又称“哈达瑜伽”,在中国主要流行的就是这种瑜伽。“哈”指太阳,“达”指月亮。

哈达瑜伽认为,人体包括两个体系,一为精神体系,一为肌体体系。通过练习各种体位,实现身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同时要配以必要的呼吸和冥想。呼吸瑜伽要求有节奏地控制呼吸,由内及外,并在感觉中获得平和与安宁。印度教的信徒大部分练习和崇尚的是呼吸瑜伽。

练习瑜伽没有特别严格的时间、地点要求。一般来说,人们都是利用早晨、中午、黄昏或睡前来练习瑜伽姿式,甚至只要是空腹,随时都可以练习。但在真正的瑜伽行者看来,清晨4-6点才是练习瑜伽的最佳时刻,因为此时周围万籁俱寂,大气最为纯净,肠胃活动基本停止,大脑尚未活跃起来,容易进入瑜伽的深层练习状态。练习瑜伽最好能露天自然地练习,干净、舒适且有足够伸展空间的房间也可以。

房间内的空气要清新、流通,并且能自由地吸入氧气。最好摆上绿色植物或鲜花,也可播放轻柔的音乐来帮助松弛神经。练习瑜伽姿势时应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以棉麻质地者为佳,必须保证透气和练习时肌体不受拘束。

鞋子必须脱掉,袜子最好也脱掉(天冷时脚部须注意保暖),手表、眼镜、腰带以及其他饰物都应除下。

瑜伽对食物也有严格的要求。瑜伽把食物分成三种:惰性食物、悦性食物以及变性食物。惰性食物包括油腻的以及炸烤食物,其中包括肉食;悦性食物包括一切新鲜、可口的蔬菜、水果、极少味素的食品、谷物以及豆类制品、牛奶;变性食物则是加上过量味素的食物。一切悦性食物如加上许多辛辣或其他刺激性强的调料就会变成变性食物,而成为不健康食品。瑜伽主张吃悦性食品,它们可以为人们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瑜伽文献里也极力推荐大量地喝水,“因为水可以消除内脏器官的污垢”,而“人的牙齿和消化管道是为处理素食而设计的”。

瑜伽的体位姿势多达900种,其中最基本的坐姿就达7种,即简易坐、半莲花坐、莲花坐、至善坐、吉祥坐、悉达斯瓦鲁普坐和雷电坐。其中至善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种姿势,瑜伽哲学中讲人身上有72000条经络,而人的生命之气就在这些经络里流通,所以至善坐有助于清理这些经络,使之畅通无阻。

其方法是坐在地上,两腿并拢并同时向前伸展;弯曲左小腿,用双手抓住左脚,用左脚的脚跟紧紧顶住会阴部位弯曲右小腿,把右脚放在左脚踝之上;把右脚跟靠近耻骨,右脚底板放在左腿的大腿与小腿之间;背、颈、头保持直立。

第六节神灵的庙宇——宗教建筑

寺庙是供奉圣灵的场所。在印度,无论是什么宗教的寺庙都是最洁净、最神圣的地方,那里寄托了人们希望脱离苦海,获得永生的希望。饱含对神灵的敬畏,虔诚的人们顶礼膜拜,用心与神灵对话。

1.万神飞舞之所——印度教建筑

自从公元前3世纪印度教逐渐取代佛教成为印度的主流宗教后,印度教神庙就大量出现。这些神庙因为地域不同,建筑风格也大相径庭。北方神庙四周没有围墙,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方形的门厅、神殿以及神殿上的塔。

门厅和塔分别象征着湿婆和毗湿奴。神殿通常狭小黑暗,里面有一个圣坛,象征着创造神梵天。北方神庙的杰出代表是公元1世纪修建的达利耶·马哈迪瓦庙。南方神庙也包括门厅、神殿和塔三部分,但是庙周围有围墙。

围墙每一面都有门,门顶上也有塔,与神庙顶塔交相辉映,使整座神庙看起来更像是座城堡。16世纪建造的拉玛神庙就是南方印度神庙的典型。印度中部的神庙兼具南北特点,同时又不无个性。神庙周围的墙被柱廊代替,院子中央有一个大厅用于举行宗教活动。大厅的两侧和背后各有三五个神殿。建造于1268年的卡萨瓦神庙是其中的着名范例。

情而不色的卡杰拉霍神庙群

卡杰拉霍神庙群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卡杰拉霍小镇,距首都新德里有600千米的距离。

这个小镇在9世纪初成为古印度章德拉王朝的首都。在章德拉王朝的鼎盛时期,共有85座瑰丽壮美的庙宇在卡杰拉霍拔地而起。经过岁月的磨砺,只有22座完好地保存下来,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卡杰拉霍神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