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印度尼西亚
48784400000010

第10章 五彩缤纷的生活习俗(2)

加多加多:这是一种用焯煮过的豆角、土豆、空心菜、圆白菜等蔬菜拌上花生酱等调料制作成的凉拌什锦菜,清淡爽口,营养丰富,是印尼人人爱吃且家家会做的家常菜。

索多:这是一种汤菜,其制作方法是先将肉丁(一般都用鸡肉)加水煮熟,然后加上一些切细的蔬菜如圆白菜叶和盐、胡椒等调料。这种汤菜味道鲜美,在一些家宴和自助餐式的宴会上都可品尝到。马都拉的索多最负盛名。

巴东菜:是印尼颇有名气、独领风骚的地方风味菜,以油炸及辣味重而闻名,源自苏门答腊省首府巴东。其菜多是蒸、炸、烤制而成的鱼、鸡、牛肉等,香辣可口。最大特点是辣味十足,其辣味又有鲜辣、干辣、燥辣、酸辣、甜辣之分。在印尼,从首都到各地城镇到处都有巴东餐馆,印尼人在国外开的菜馆亦多是巴东菜馆,可见它的影响之大。除了味美,其上菜方式也很独特,菜都是事先准备好的,不需客人点菜,客人刚一坐下,服务员便会立刻端上所有菜肴。不愿吃的菜可以放在桌上不动,也可以叫服务员端走。服务员记下吃过的菜,最后按所吃的菜埋单付钱。吃过巴东菜的外国人对这种上菜方式无不感到新鲜。

什锦黄米饭:这种饭不是人们平日吃的普通饭,它主要是作为各种传统礼仪和庆祝活动时吃的饭和祭祀用的供品。黄色对印尼人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它是吉祥、华贵和威严的象征,封建时代为帝王专用色。黄米饭具有祝福、辟邪、破灾等深刻的象征意义。什锦黄米饭各地有不同的做法,通常是用普通大米或糯米和上姜黄水做成。做时先将鲜姜黄擦碎兑水,挤出汁,然后在姜黄水汁中加进椰汁和香茅等香料,再将米用这种配好料的姜黄水浸泡数小时,也有的不用浸泡直接用姜黄水煮。

什锦黄米饭一般装在用细藤条或篾条编成的浅笸箩中或大盘中,底层铺上香蕉叶。黄米饭堆成锥形,有的将白、黑、黄三饭分层堆放,更显好看;有的还给黄米饭饰以熟鸡肉丝、炸豆酵饼、黄瓜丝、鸡蛋丝等五颜六色的菜肴。

在现代印尼不论是民间传统宴庆如婚庆、生日宴等,还是盛大的国宴,都少不了开切分食黄米饭的仪式。一般在宴席开始时由座中地位最高的人切分黄米饭,而首先得到黄米饭的是最尊贵的客人或是仪式的主角。

蝙蝠大餐:蝙蝠居然可以成为人间美味,许多人对此想必难以理解。

但在万鸦老地区,这就是事实。通常万鸦老人料理蝙蝠的方式是将之与咖哩、黄姜叶一起调味成“咖哩蝙蝠”,再配上一个竹叶饭团,这便是万鸦老人的一餐美味了。也有人将之料理成清爽的蝙蝠汤,听说还有治疗气喘的功效。万鸦老人捕捉蝙蝠的方式也很有意思,他们会在洞口张网,然后派人从洞穴内惊扰这些小蝙蝠,只要蝙蝠群一冲出洞口,就会被网子抓住。据说万鸦老人最喜欢吃的蝙蝠是一种吃水果长大的蝙蝠,其肉质较为细嫩,是最为讲究的美味。

印尼常见的饮料是白开水、咖啡和茶。由于天气炎热,印尼人进餐时通常爱喝凉开水。印尼盛产咖啡,因此印尼人,尤其是城里人,普遍喝咖啡。大多数印尼人都有早晨喝咖啡的习惯。有人早晨喝一杯咖啡,吃一根炸香蕉,就算吃早餐了。印尼人喝茶的历史也相当悠久,许多地方都产茶叶。不过印尼人一般都习惯喝红茶,喝时喜欢加糖。在大城市中有人也开始喝绿茶和花茶。另外在华人中,不少人喜欢喝菊花茶。

印尼人在家常用咖啡和茶招待客人。此外椰汁是印尼最普遍、最常见的饮料,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随处都有新鲜椰汁出售。印尼各地还有许多自制的传统饮料,如用生姜和当地产的红糖煮成的姜汤等,也有的印尼人采集草药制作各种传统的健身饮料。印尼绝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徒不能喝烈性酒,因此大多数印尼人只喝啤酒。

印尼人一般都喜欢吃甜点。他们喜欢吃自制的各种小吃,一般家庭妇女都会制作各式干、湿小点心。这种小点心一般以大米粉、糯米粉、面粉、红绿豆及豆粉、木薯及红薯粉、香蕉、椰蓉、椰汁、棕糖汁、红糖、白糖、植物油、花生等为原料。由于所用原料和加工方法不同,因此可做出各种形态、花色的小点心。印尼的糕点大都小巧精致,颜色鲜艳,令人垂涎,既是印尼人非常喜欢的食物,也是常备的待客美味。如有客人上门,主人在请客人喝茶或喝咖啡时,一般都端上此类甜点小吃,其中最常见的是炸香蕉和炸香蕉干。在社交活动中,一些早餐会和茶会上也常用这类点心招待宾客。

印尼的饮食文化已日趋国际化。有世界各国的风味菜肴,如中国菜、欧式菜、泰国菜、越南菜、日本菜等,应有尽有。尤其是中国菜,印尼较大一点的城镇都开设有中国餐馆,走到哪里都不必担心吃不到中国菜。

4.风格迥异的房子

印尼地处热带,潮湿多雨。为便于排水,传统房屋全都有屋脊,有的还相当陡峭。印尼林木茂盛,竹子、椰树、棕榈树、竹芋等比比皆是,便于就地取材建房,因此各地民宅大都为竹木结构。为了防水、防潮、防猛兽,印尼绝大多数地区居民都住高脚屋。由于印尼常年高温,房屋遮雨通风很重要,不必考虑保暖,因此多数传统房屋都只有一层薄薄的竹木结构墙壁。这些是印尼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及审美观点的不同,印尼各地、各民族的传统住房在房屋的造型、结构及装饰上也千差万别。有些传统住房的形态往往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

爪哇地区的传统住宅不同于印尼其他地区,都直接建在地面上,房柱以竹、木为主,尤以柚木为最佳。一般都有宽大的房檐,房内往往用活动的壁席按一定的规格或根据需要隔成若干小房间。房子的外形主要有3种,分别称为“马里山”、“色罗东”和“佐格罗”。房子外形的区别代表房主身份地位的不同,前两种房子的房基为长方形,房子外观朴实无华,这是农村普通居民的住房。最后一种佐格罗房,地基为正方形,外观气派豪华,是王室贵族后裔居所独具的风格。

多拉查族的传统房是高脚房,巴达族传统房按规模大小及屋脊形状一般分为风俗房和普通房。风俗房一般规模较大,长20米左右,宽10米,房脊呈牛头状,它是族长居住及族中举行传统风俗礼仪的地方。普通房规模较小,房脊呈两头高、中间凹的圆弧形,翘起的两个尖角上装饰有牛角或人头雕像,它是一般普通小家庭的住房。

风俗房大都分上、中、下3层,分别象征着上、中、下3重天地,也是当地人传统的三位一体观念的体现。最上层是圣室,存放着家族亡人的骨灰;中间一层分成若干间,是家族几个小家庭的生活空间;最下一层存放农具、杂物及饲养牲畜。巴达人的阳台与其他地区的住房一样,一般都设在旁梯口旁。巴达人还常在主房侧面建厢房,通常作为谷仓、聚会场所以及未成年子女的卧室。

米南加保族的传统住房是印尼造形最独特的几种传统房之一。它也是一种高脚屋,房基一般为长方形,屋身高大雄伟,当地语叫做“加当屋”。米南加保族一个母系大家庭的各种活动都在这里进行。加当屋的朝向没有严格规定,但一般都背着道路,以使家庭生活尤其是闺房内的活动不被外人窥见。加当屋造形的特别之处主要表现在其房脊上,它的房脊中间凹,两端高高翘起,远看好似一只船,而翘起的部分又酷似尖尖的牛角。这来源于米南加保族先辈在14世纪时以小牛斗败大公牛的故事,这种状似牛角的屋形就是为了纪念那次重大的胜利,所以一直相传至今。房脊上还挂有牛角或木雕牛角,每增加一代人,就增加一对牛角,屋里住的代数越多,牛角的数目也越多。大阳台的后面是居室,居室的多少根据需要而定,但必须是奇数,至少有3间,最多有17间。在居中的居室之后往往有一个小高脚屋,是一家的厨房,有天桥与加当屋相连。

加里曼丹岛达雅族的传统房是名副其实的长屋。一般屋长五六十米,最长的可达170-180米,当地人称它为“贝当”。这种长屋有两种方向,或与当地的河流平行,或与河流垂直。它是前高后低,呈斜坡形的高脚屋,前头离地面2-3米,有的可高达5-7米,后头离地面只有1-1.5米。过去,一个长屋往往由一个氏族的人居住,现在这样的长屋已不多见,一般都只住一个有两至三代血缘关系的家庭,每个单间住着一个小家庭,都有一个独自的门户。房又分成几个部分,从进门到后面依次是睡觉、吃饭、做饭、待客或养鸡的地方。达雅人有个传统,喜欢把捕获的鹿和野牛的角割下来挂在长屋的前柱上,有的地方也挂牛头,这一方面表明他们勇敢,同时也起辟邪的作用。

多拉查族的传统房造型非常独特。不论是普通住宅、谷仓还是风俗房,其方向和外形全都一样,一律坐北朝南,门朝东开,屋脊呈船形。

这种布局和造型对多拉查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相信自己的祖先以前住在南方,后来因受外族排挤才乘船来到苏拉威西中部定居,房屋面向南方及船状屋脊都是为了缅怀祖先。大门朝东则意味着他们向往和平、繁荣和康宁。在多拉查人村落,座座房屋排列得十分整齐,给人以美的享受。盖房材料主要有木、竹、藤3种,所有支架均不用铁钉固定,而是用藤条捆绑或是咬合而成。这种房屋不用拆卸即能搬迁。

多拉查人爱装饰,房屋的墙上大都有用红、黑、黄3种颜色的天然染料涂染的美丽花纹。正面墙上通常绘有他们崇拜的圣物——太阳、水牛和公鸡;内壁上则有许多精雕细刻的传统图案;前楹上更是花样翻新,挂着成串的牛角,这是主人门第高贵与财富丰厚的象征,挂的牛角越多,说明主人的地位越高,越富裕。

巴厘人的传统住宅,不论贫穷富有,都自成一个院落。院墙一般不高,院门上都有精细的木雕牌楼,院内有住房若干幢,厨房一幢,谷仓兼客厅一幢,家庙一座。巴厘人家家都有一个家庙,是家中最神圣的地方,每逢大小节日全家人都要在此朝拜、祭祀。家庙的位置固定不变:在巴厘南部,它建在院中最北部;在巴厘北部,则位于院中最南部。这是因为巴厘岛中部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山脉,常发生火山爆发,古代巴厘人认为是山神作祟,因而视它为圣地。家庙置于离山脉最近的位置表明巴厘人对山神祈拜的诚心。因为巴厘人的房屋有固定的格局,一座座院落排列得井然有序,院墙一律涂成白色,加上门顶美丽的彩色牌楼,因此整个村落显得十分美观。

弗洛勒斯岛上传统房屋的外形呈圆锥形,屋顶高高耸起,有4-5米高。房内分两层,上层放粮食,同时又是供奉圣物及祖先亡灵的圣坛;下层分两间住人,前边一间住男人,后边一间住女人,生火做饭在女人的房间。帝汶岛居民的传统房屋外形一般屋脊很高,但其房檐很低,有的低得几乎触及地面,外观恰似一个大蜂窝。房内一般分前后两部分,前面为客厅及成年男子及男客人的卧室;后面具有多种功能:既是一家人活动及生产劳动(如织布)的场所,又是举行宗教仪式和储藏财物的地方,也是女人的居室。

居住在伊里安查亚省内地的达尼族的住房是一种建在柱子上的圆形茅草屋,当地语称为“豪奈”。豪奈的屋顶似伞状,一个豪奈一间屋,房屋又矮又小,直径约4米。屋子没有窗,只有一个十分低矮的门,大个子得弯腰方能进入。室内除铺有干草叶外,其他室内设施一无所有。豪奈不是一家人生活的场所,而是同性别的人活动及住宿的地方。达尼族有男女分居的习俗,子女10岁以前可与母亲同住,10岁以后则按性别或与父亲或与母亲同住。

印尼的城市居民都不喜欢住高楼,而喜欢住独门独户的平房或2层小楼,最高也不超过3层。拥有一座独门独院的住宅是大多数印尼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因此印尼的大城市中,除中心商业街区有高楼大厦外,在居民区是极少能见到高楼的。印尼大城市中的居民住宅区大致分为三等:第一等为高级住宅区,住户大多为高级官员和富商。他们的住房大都为独立式平房或2层小楼,也有少部分为3层楼房。房子都十分宽敞,有的面积可达数百平方米;第二等为中等住宅区。这种住宅区的住房在外型和内部布局上与高级住宅区的住房相似,房子也较宽敞,只是其规模要逊于前者。这种住宅的住户为中产阶级人士,如比较殷实的商人、收入丰厚的高级职员等;第三等为普通住宅区。普通住宅区的房子都为平房,面积较小,没有自己的院子。普通住宅区的住户一般为低收人者,如小商贩、政府机构和公司企业的低级职员等。

“青青翠竹通幽处,瀑布飞流听乐音”,如此优美的意境,可以说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印度尼西亚馆倾情演绎的“天人合一”的城市生活艺术的完美写照。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印尼馆,不仅以层叠的竹竿来装饰,而且别出心裁地将其作为外墙和房顶,而更令人感到新奇的是有一个高17米的瀑布飞流而下倾泻在印尼馆的中心,如银河倒挂,飞珠溅玉,美不胜收。

作为该馆的总设计师,布迪·利姆显然对这个堪称经典的作品满怀自豪:

“这将是自然元素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在印尼政府总代表朋格苏博士看来,印尼馆建筑所展现的就是普通印尼人生活的家园,是印尼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一个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