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印度尼西亚
48784400000012

第12章 五彩缤纷的生活习俗(4)

斗败的鸡有时当场毙命,受伤后没死的当场屠宰。总之,斗败的鸡都要处死。斗鸡场旁设有灶台,上置大铁锅,用树墩做的案台立在锅旁,有专人负责屠宰,鸡肉归胜方的主人。斗胜的鸡如伤势不重,可参加下一轮的搏斗,如伤势较重,则由主人带回,养好伤后继续参加斗鸡。

如斗鸡丧失了搏斗能力,则自由放养,直至老死。在巴厘的城市和农村,到处可见饲养的斗鸡,一般都用大眼竹筐扣着,训练时才放出。而筐外一瘸一拐正在寻食的鸡多为立功而又丧失拼杀能力的斗鸡。

在现代,巴厘的斗鸡活动伴随的赌博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许多人因此倾家荡产。政府为此作出了许多努力对其加以规范,但违反规定的斗鸡赌博活动仍时有发生。

自古以来,马都拉人就喜爱赛牛,相沿成俗,流传至今。如今这项娱乐活动已经成为一个对国内外游客极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赛牛起源于古代,是从劳动中发展起来的。在农业生产中,马都拉人用两只牛来犁地,为让其快跑多干活,农夫常鞭打耕牛,久而久之,他们便产生了进行犁地竞赛的想法。赛牛开始是在田间,后来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将牛带到旷地上比赛,渐渐地发展为村与村、区与区之间的比赛。于是赛牛便成为马都拉人的一种独特风俗。

参加比赛的牛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公牛,这些牛必须是褐黄色,身高最少1.2米,年龄最小3.5岁。

它们都经过主人的一番精心喂养,不需犁地。每天由主人替它们洗澡、按摩、捉虱子等。尾巴长了,主人还给它们修剪,每天还要进行4小时的日光浴。它们的食物也非常考究,除草料外,还有鸡蛋、啤酒和咖啡等。比赛开始前,必须举行一种仪式,那就是给所有参加比赛的牛穿上“礼服”,绕场一周,“礼服”随主人所好而有不同的款式。主人在牛的腰、颈项间系两三块缀有无数小铜铃的美丽带子,在牛面牛角上分别佩带一个缀有银花的面罩和绒布角套,并在刻上各种各样花纹的竹制牛轭上,竖立三根彩色的小木柱,中间一根的上端插着一把特制的美丽纱伞,左右两根则结上各种花纸等。这些牛在绕场时有加美兰乐队(印尼特有的民族乐队)在前面演奏助兴,而主人、助手与骑士则跟随在后面。比赛开始时,牛身上的全套“礼服”必须除下,并在每一头牛的身上佩带一个号码,骑士们身着马都拉族服装,头缠红色或黑色头巾。随着裁判员一声喇叭响,一头头牛奋力向终点冲去,跳跃奔腾,景象颇为壮观。赛牛场的面积有不同标准,区际赛地是100×40(米),县际赛地是120×40(米),州际赛地是130×40(米),比赛距离全长皆是110米。马都拉人对赛牛风俗非常重视,为奖励赛牛获胜者,1965年苏加诺总统曾捐赠一座银杯,作为一年一度在马都拉首府巴默卡山举行赛牛盛会中夺取的锦标。每逢赛牛期间,都吸引了许多来自印尼各地的参赛者、参观者和外国游客。

马都拉的斗牛与西班牙的斗牛不同,西班牙是人与牛斗,马都拉则是牛斗牛,可以说是真正的斗牛了。村民在庆祝节日来临时,经常举行斗牛活动。斗牛的一切筹备工作由一个特别委员会负责。用来斗牛的牛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全都膘肥体壮,健壮无比,这是村民饲养来专供斗牛之用的。为了增加自己的牛的获胜几率,在斗牛那天,牛主人先给牛灌药酒,然后牵到阳光下曝晒,使牛脾气增大。牛在出赛前牛角都被削得十分尖利,还要经过一番打扮,牛鼻子穿上美丽的彩绳,额上戴着镀金的链子,链子下挂着小铃铛,十分漂亮、威风。斗牛时,先牵上来一头母牛,两只公牛便马上扑上去,此时,母牛被立即牵出赛场,这时两只公牛便互相怒视,一场凶猛的决斗便开始了。两牛斗至精疲力竭,败者往往皮破血流,伤痕累累,有气无力地在场中徘徊,被人咒骂。主人也垂头丧气,悄悄地溜之大吉。而胜者则备受欢迎,主人急忙把饰物挂在牛头上,把它打扮得格外光彩,脸上露出得意扬扬的神色。这里的斗牛并非纯粹为了娱乐,还有人是为了赌钱。每一场斗牛都有许多人下注,有些赌往下得很大的人往往连田地房产都输光了。斗牛场的赌徒们都很迷信,斗牛要选择吉利的日子,请巫师作法以保佑自己押注的牛必胜。参加斗牛和下赌注的人,还禁止自己的妻儿在斗牛那天沐浴和梳发,有些人甚至不许家人洗衣服和打扫房屋,因为这些都含有干干净净之意,而赌徒是很忌讳“干净”的,“干净”被他们认为会把自己的赌注输得精光。目前印尼政府严禁斗牛时赌博。

2.鞭击和檀叶格斗

爪哇岛布窝克多镇居民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传统的鞭击比赛,这是一种由两个人用特制的鞭子对击的娱乐活动。

比赛一开始,竞赛者在当地特有的打击乐器加美兰的伴奏下,光着膀子、跳着舞步进入赛场。一位长者对他们训完话后,给每人一支特制的鞭子,这种鞭子长约120厘米,柄部刚够手握紧,鞭梢有食指粗。鞭击比赛的选手通常都是身强力壮、机智勇敢的人。比赛时先由防守者用两手抓住鞭子的两端,肩膀上下摆动,诱“敌”抽打。进攻者则伸出左手抓住对方的腰围,右手握着鞭子,不时往左右放空鞭,虚张声势,以便乘虚进攻。防守者百般躲闪和防御,不让鞭子抽到自己身上,等到进攻者抽打了10下,双方就变换攻防角色,防守者变成进攻者,继续比赛下去。比赛只允许向胸部和背部抽打,颈部以上和肚子以下部位严禁鞭打,谁要是失手或故意犯规,观众会毫不留情地警告他或把他赶出赛场。

有趣的是,这些参赛者即使在比赛中疼痛难忍,脸上还要始终保持着欢笑的表情,而且毫无敌视的情绪。据说这种鞭击比赛和当地人民善于饲养水牛有密切关系,鞭击比赛是由水牛互相用尾巴抽打玩耍而触发想象发展起来的。

在西爪哇山区,居民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的房前屋后有很多鱼塘,每到收鱼季节,都要举行热闹的捞鱼比赛。

几十名参赛选手在群众选定的一口鱼塘前依次排开。比赛委员会将标有头奖至五等奖的5条大鱼逐一放进鱼塘,这5条标有奖次的大鱼便是选手们捞捕的目标。随着一声发令枪响,选手们拿着规格相同的竹筛,纷纷跳入鱼塘,顿时水花四溅,人声鼎沸。但这5条鱼和塘中许多大大小小的“无奖之鱼”混在一起,要想捕到谈何容易。选手们要想在鱼塘中捞到“有奖之鱼”实在有很高的难度,有时在水中捞了一两个小时仍一无所获,一旦有人发现了目标,其余的选手便你推我挤地抢捞那条鱼,结果往往使鱼在浑水中逃掉。

选手们捞得兴起,往往将捞鱼戏变成水戏,乐得在池塘里打水仗,逗得村民们哈哈大笑。那些看得入神的观众,偶然一不小心,也可能一脚踏入水中,变成“落汤鸡”,可是他们反而乐不可支,认为这样可以带来好运。

一场混战过后,选手们总会捞到贴有奖次标志的鱼,他们可以凭鱼身上的得奖号码领取奖品,奖品通常是纱笼或布料。在得奖者与观众们的欢笑声中,一年一度的捞鱼比赛便告结束。

巴厘岛的邓安南村是印尼有名的风俗村,每个月都要举行传统的风俗仪式和表演,吸引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风俗表演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檀叶格斗”了。

表演格斗者为两人,裁判两人。他们手持一把带刺的阿檀树叶和一面古老的盾牌,用阿檀树叶来进攻对方,用盾牌来防身。格斗前,表演者光着上身,将筒裙向上拢起,用绳子将拢起的裙边紧束在胯下,使筒裙变成短裤的样子。

裁判宣布格斗开始,场内的乐队立即奏起紧张急促的加美兰乐曲。

只见一位勇士一手拿着盾牌,一手握着一把带刺的阿檀树叶,他的身体前倾,左腿立地,右腿作蹬车动作带动身体不停地旋转,同时两手交相挥舞着盾牌和阿檀树叶,并发出一声惊人的怒吼,纵身一跃,向对手发出挑战。此时只见另一位勇士应声登场,与挑战者相对而立,场下观众报以热烈掌声,为两名勇士助威。

场内加美兰乐声更加激越有力,格斗者都在寻找战机,一旦发现有隙可乘,便猝不及防地发起进攻,将带刺的阿檀叶戳向对方赤条条的脊背。这样双方刺来刺去,几个回合后双方的身上都会被阿檀叶刺得鲜血直流,裁判便把两人分开,宣布第一场格斗结束紧接着又有两位勇士登台,于是第二场格斗又开始了。

每场格斗完毕,两位挂彩的勇士便笑容满面地回到人群中去,一边吃着点心,一边谈笑着用醋、姜和香草泡制的消炎药水擦洗伤口,流血的伤口很快就会愈台,势不两立的敌人转眼间变成了亲热的朋友。

这样的格斗每天都要进行几十场。

在印尼的桑多玛朗西城,每年都要举办一年一度哭的比赛。来自印尼各地的26名哭星登台亮相,参加角逐,这可谓别开生面。参赛选手享受哭的“乐趣”,而观众则在一边欣赏,品评。

这种比赛裁决的办法相当独特,谁哭得最伤心、最能感动观众和裁判,谁就能得到冠军。但是要感动在场观众和裁判也不是一件易事,于是哭星们往往不遗余力,争相使出各自的绝招。他们有的哭自己悲惨的命运,有的痛哭亲人的永别,个个哭得涕泪横流,痛不欲生。这个比赛看似容易,如果没有技压群雄的“本领”,是很难登上冠军宝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