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前发酵和贮酒均采用橡木桶,前发酵为开口木桶),贮酒为封闭式腰鼓形木桶。依据收集到的资料,前发酵木桶:上口直径1. 5米,下底2. 5米,高1. 5米;容积3000升;贮酒桶:容积约3500升。
其三,19世纪末,啤酒过滤已经采用了简易的板框式过滤机 。为了获得好的口感并延长啤酒的保质期,必须将啤酒酵母菌和其他沉淀物去除。中世纪以来,啤酒的澄清只能采用自然沉淀来解决,还不能生产清亮透明的啤酒。直到19世纪后期,市场上销售的啤酒还是浑浊的。1879年,阿尔伯特过滤机成功用于啤酒过滤,当时用纸板作为过滤介质。这一套模型中的过滤机,就是阿尔伯特纸板过滤机。
其四,19世纪前,啤酒的销售是木桶分装以后,运到小酒店直接销售的,啤酒工厂设有装桶车间。19世纪开始出现瓶装啤酒,1865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了加温灭菌法,大大推进了啤酒包装的改进,瓶装啤酒大量出现。啤酒厂有专门的装瓶车间 。与此同时,装桶设备也有改进,半自动装桶机已经面世,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五,作为辅助部门,啤酒厂还有制桶车间,制作小木桶和发酵木桶。
其六,马车仍然作为啤酒工厂的主要运输工具 。一般的啤酒工厂,都有庞大的马车运输队伍,有专用马厩。这也是德国丰富多彩的啤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为止,许多啤酒厂都有漂亮的马车模型。每年的慕尼黑啤酒节,装饰华丽的运啤酒马车巡游,是十月啤酒节必不可少的重头戏。
今天的“奔驰”、 “宝马”、 “大众”等名车风行世界,然而,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还保留着浓厚的“马车情结”。有一次,我们落脚在阿尔卑斯山中部瑞士的一个小村庄,吃过晚饭,时间尚早,我们沿村庄的马路溜达。人们三五成群在外面活动,绿水青山,夕阳西下,风情无限。有人乘坐装饰华丽的小马车在柏油路上悠然自得,我们感到有点奇怪,汽车时代还坐马车干吗?同行的瑞士朋友告诉我们,他们是怀旧,坐马车是老一辈人的生活。当然,只有文化素养高而又富裕的欧洲人才有这份闲情逸致。
作为模型和铜版画的补充说明,还有19世纪德国啤酒的设备照片,也就是模型的实物图片 ,可以相互参照和印证。
(5)1888年德国早期啤酒工厂设计图
在德国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套和上述模型对应的啤酒工厂设计图 。这套图纸是1888年为一家啤酒工厂设计的,该工厂的啤酒设备完全和上述模型相吻合。
按照该图纸的设计,该厂有一台糖化过滤槽,一台煮沸锅。工厂一楼是糖化和前发酵室,发酵室布置30个前发酵木桶。地下室作为后发酵贮酒室。19世纪德国的啤酒厂基本上都有地下室,有的地下室还有多层。本人曾经进过一家啤酒厂的地下室,一共三层,已经废弃多年。虽然蛛网密布,十分恐怖,但灯光还保持原貌。地下室底层居然还有霉迹斑斑的大橡木桶,都是19世纪30年代的物品。
该设计有6间贮酒窖,每间酒窖有18个贮酒木桶,共108个。按每个桶的容积3000升计算,贮酒能力为324千升。按平均酒令60天计算,每天可生产啤酒6000升左右,年产啤酒约2000千升。100多年前的啤酒厂,年产2000千升的规模也是相当可观的。
2. 20世纪初期的德国啤酒业
20世纪前期,是德国啤酒工业急剧发展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催生了这一变化。1769年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最早用于啤酒酿造;德国人林德发明的冷冻机改变了啤酒的季节性生产;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创立了“巴斯德杀菌法”;丹麦科学家汉森发明了“酵母纯种培养法”。这些技术及时地应用于啤酒业,促进了啤酒业的快速发展。
上世纪初,德国啤酒工厂分为麦芽和啤酒两个部分,20世纪80年代前的中国啤酒工厂也都是自己生产麦芽 。20世纪初的啤酒工厂有如下明显特点:
其一,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采用了三锅一槽的配置,与19世纪末的啤酒厂相比,这是很大的变化。另外,原料处理采用了两辊麦芽粉碎机,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麦汁冷却采用铜制的冷却盆,糖化麦汁送到冷却盆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经喷淋式冷却器降至发酵温度,麦汁最后进入前发酵池中,添加啤酒酵母进入主发酵。主发酵池是混凝土结构,开口发酵,有冷却盘管控制发酵温度。用糖度计检查降糖情况,发酵8~10天,将嫩啤酒送至后发酵贮酒罐。这是德国人发明的“下面发酵”法生产啤酒的主要工艺流程,至今也没有大的变化。
其二,发酵采用碳钢加涂料或铝制的贮酒容器。和19世纪相比,发酵设备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橡木桶已经不能适应生产的发展。贮酒罐已经采用金属材料,一般是碳钢加涂料,当时的涂料是一种很纯净的沥青;也有用铝材制作的。全部是卧式罐,容积在20~50m3,橡木则很难制作这么大的容器。
其三,啤酒过滤设备有了大的改进。过滤机明显加大,一次过滤啤酒的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其四,啤酒包装设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动化水平大提高。全自动的洗瓶机、灌装机、贴标机已经普及 。大量使用玻璃瓶灌装啤酒,同时也保留部分橡木桶啤酒,木桶的清洗实行了机械化。
其五,啤酒运输开始告别马车时代,采用汽车运输。成品运输和麦芽运输都是用汽车。汽车运输不仅装载量大,而且快捷灵活,是运输现代化的标志。据我所知,德国的马车运输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到20世纪70年代,也还有啤酒厂使用马车运输。请看前面那幅“ 1977年多特蒙德皇冠啤酒厂”的陶瓷画,工厂前面还有满载着啤酒的四轮大马车。
3. 战后德国啤酒业的恢复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啤酒之河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即或是德国人引以自豪的啤酒业也曾经历过许多磨难。早在17世纪初,由于宗教矛盾引发的战争持续了30年之久,德国人口减少2/ 3,啤酒业一度遭受大破坏,尤其是德国北部地区损失巨大,啤酒企业骤减。20世纪前期,德国又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也给德国的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二战末期,盟军的飞机将德国的工业设施摧毁殆尽,整个德国成为一片废墟。覆巢之下无完卵,德国啤酒业也在所难免。
二战结束后,面对满目疮痍,德国人民没有消沉,一方面对二战的历史教训进行认真的反省,同时也开始了紧张的恢复建设,德国啤酒业也不例外。我收集到一套十分珍贵的图片集,那是一家位于德国鲁尔工业区有数百年啤酒生产历史的啤酒厂。图片记录了德国人民在二战废墟上,艰苦建设的情景。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德国人不屈不挠、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该图片集有近百张照片,我选择了其中的几张供读者欣赏 ,从中也可以窥见那个时代德国啤酒业浴火重生的艰难。
德国人民对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痛定思痛,作出了深刻反省,确立了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而且,振奋精神、迅速医治了战争的创伤。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建成了欧洲头号经济强国,挽回了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尊严,重新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信任。
啤酒业更是如此,德国啤酒产量一直保持1200万千升左右,直至1992年,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不仅如此,德国啤酒装备业举世闻名,形成了KHS、克朗斯、斯坦尼克、吉曼、哈夫曼等许多国际知名品牌,长期执世界牛耳,无与匹敌。中国啤酒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科技进步,无论是酿造技术还是啤酒生产设备,与德国啤酒装备行业的长期合作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20世纪90年代初,在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武汉和山东建立了啤酒学校,培训了众多啤酒专业技术人才,为中国啤酒工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