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记丛书——文天祥
48842400000007

第7章 多事之秋

咸淳六年(1270年)九月,文天祥被免官后回到家乡。他深感人心险恶,世道污浊,决意息影林泉。他在文山修建了一所山庄,隐居于此,寄情山水。闲暇的时候,一个人闲居独坐,偶尔也跟朋友吟诗、钓鱼,日子倒也过得逍遥自在。

然而,他的内心一点也不宁静,每见落叶萧萧,凉月堕阶,忧国忧民之情就油然而生。我们可以从他留下的诗来读到他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意,如:“桑弧未了男子事,何能局促甘囚山。昔年此日作初度,宾客如云剧欢舞……簸扬且听箕张口,丈夫壮气须冲斗。夜阑拂剑碧光寒,握手相期出云表。”

就在他隐居文山的第三年,有一个京城的朋友来看他,朋友感叹说:“天祥老弟,你还有心情在这里饮酒啊,北方的襄阳、樊城都已经失守了!”

“吕文焕不是死守襄阳城吗?”

“襄阳被围了五年多,一心盼望救兵来到,无奈久困援绝,听说吕文焕每次巡城,便向着南方痛哭不已。”

文天祥痛心疾首,问道:“现在的情形怎么样了?”

朋友告诉他,忽必烈又从四川增兵,襄、樊两城所受压力越来越大,到1272年,襄、樊粮食已基本耗尽,但两城军民依然斗志昂扬,元兵始终无法破城。

这一年,南宋大将李庭芝派张贵、张顺率3000士兵,携带城内急需物资,成功突破元兵的包围,冲进了襄阳,这是五年内第一支进入襄阳的援兵,极大鼓舞了全城军民的士气。

此后,襄阳宋军与外围的宋军取得联系,双方约好共同夹击元军。只是有叛徒向元兵投降,出卖了这个计划,致使襄阳宋军遭到元军埋伏,损失惨重,再也无力反攻。

吕文焕屡次告急于朝廷,太师贾似道表面上请皇帝派他亲自上阵,而私底下,却叫他的同党上书留他在京城,如此反反复复。

朋友说:“樊城被攻破以后,守臣范天顺殉难而死。元人运来了巨炮,炮弹重150斤,大炮发射时,震天动地,所到之处,皆为齑粉。这一炮就毁了襄阳的城楼,吕文焕无法再支撑下去,便出城投降了。”

听到这个消息,文天祥的心情非常沉重。

襄、樊失守后不久,文天祥再被起用,派为湖南的提刑使。这时候,他已经是37岁,在文山隐居了将近三年,虽是坚决请辞,但终究没有获准,只好上任了。

到了湖南以后,听说江万里先生出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兼知潭州,于是文天祥便前往长沙去拜见他的老师。

两人见面格外欢喜,话过家常以后,江先生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已经老了,看目前的情形,恐怕不久就会出大乱子。我见过的人虽然不少,但是将来能够担得起救乱重任的,只有像你这样的人了。”

文天祥一听,想起目前的危难、朝廷的混乱,以及老师的托付,不由得悲从中来,眼泪夺眶而出,哽咽地说:“我文天祥本无所长,唯有一片孤忠罢了。”

二人经过这次会面以后,江万里以年老多病辞去官职,回到饶州老家。文天祥为了便于奉养老母,也请调回江西去了。

就在他回江西赣州的这一年,元世祖忽必烈命伯颜任中书左丞相,统率各路军马,由襄阳城一路进攻下来。伯颜、阿术领一军,由襄阳入汉水过长江,以降将吕文焕为先锋。史天泽也是军中统帅,但在进军途中病死。右丞相博罗欢以及阿塔海、刘整、塔出、董文炳领另一军,自东道取扬州,以刘整为先锋。

临安城这边却在忙着替贾似道的母亲办丧事。

由西湖边的半闲堂,一直到钱塘江,一路上全扎满了素彩素花。重要的官员都赶到贾公馆陪着孝子孝孙们哭灵。出殡的那一天,虽然下着大雨,但是文武百官全恭恭敬敬站在大雨里。

这一年真是多事之秋,在位十年的宋度宗也在这一年病死,时年35岁。

太后谢道清召大臣商议立帝。众人认为杨淑妃所生赵昰年长当立,贾似道却拥立全皇后的四岁幼子赵,于是赵被立为宋恭帝,谢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虽然名义上由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但贾似道依然独专朝政。

京城里正忙着办不完的丧事,而湖北这边,也响起了丧钟。咸淳十年(1274年)十二月,阿术军自汉水渡江,宋将夏贵战败逃跑,鄂州都统程鹏飞投降。伯颜留四万兵守鄂州,自领大军东下,直指临安。

朝廷命大将李庭芝为淮东制置使,并加派陆秀夫做他的参议官,协同扼守淮东一线。

正月二十日,伯颜的先锋部队进到鲁港来了。

京城里的太学生们议论纷纷:“要师相贾似道出来。”群臣也上疏说道:“师相贾似道曾经在鄂州不是三路大捷吗?应该请他出来,都督天下兵马。”

贾似道不得已,在太皇太后的要求之下,只好赶鸭子上架,勉强接下了这个重任。

他率领诸路精兵13万,还有大批装载着无数金帛、器甲和给养的船只,甚至带着妻妾,轴舻衔接,绵延百余里。贾似道胆小如鼠,又贪生怕死,根本不思抗击,只是一味巴结元人,请求议和。他给元丞相伯颜送上礼品,请求割地赔款,但伯颜骂他不守信义,还扣留了使者郝经,便拒绝议和,率兵冲击。

贾似道几乎未加抵抗,就和几个属下一起乘小船逃走。南宋军队一片混乱,粮草辎重全被元军夺去,军士死伤逃亡不计其数。

太皇太后心急如焚,只叹自己命苦,最后,不得已降下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

各地官员收到诏书后,响应的极少。他们中有的正准备降元,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想抗元,但担心力量不足。多数官员都认为宋朝即将灭亡,原来的俸禄都难保了,新的爵赏怎么还会有呢?

诏书下达后,响应的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

当时文天祥在江西赣州任知州。他是以服侍年迈的祖母和母亲为理由,由湖南调回江西的,赣州与他家乡吉州相邻。读到这份诏书后,想起国家的处境,以及王室的悲哀,他不禁痛哭失声。于是,他首先响应诏书,如火如荼地着手进行募兵、筹饷等事情。